簡介
堯上仡佬族民族文化村位於石阡縣坪山鄉,坐落於神奇而美麗的佛頂山腳下,
佛頂山自然保護區中擁有植物1069種,列為國家珍稀、瀕危重點保護植物的有16種,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珙桐、紅豆杉,二級植物鵝掌楸、香果樹……三級保護植物有穗花杉、白辛樹、天麻等。由於高大的山體、複雜的地形、保存較好的森林植被,為森林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棲息環境。自然保護區動物資源豐富,已鑑定命名的脊椎動物與昆蟲有119科41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2種,其中,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種,二級重點保護動物31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獼猴、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等。佛頂山自然保護區旅遊景觀類型多樣,包括山地、河谷、森林植被、宗教文化、自然及人文景觀類型,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是一處集科考探險與登高覽勝的好去處,2005年被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4年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旅遊資源
佛頂山以森林山地景觀為主體的自然旅遊資源,景觀類型多樣。佛頂山自然景觀之美源於水,其佛頂山下的包溪河,河谷寬闊平坦,其間清流縈迴曲折,古老田園式村寨依山傍水,景色秀美怡人。世居在佛頂山的村民,多為仡佬族,其少數民族文化和風俗濃郁,而民居民宅極富山村特色。堯上仡佬族民族文化村在2006年成功舉辦了“首屆仡佬族敬雀節”活動後,每年二月初一舉辦隆重的敬雀節。在2007年獲得了“中國鄉村旅遊飛燕獎”的稱號,2010年被列為銅仁地區四個鄉村旅遊示範點之一,2011年被稱列為全省20個鄉村旅遊示範點之一。2012獲得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稱號,2013年列入全省100個重點景區。2013年一2014年,新建了冷水河景點和坪洋寨景點,完善了堯上民族文化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堯上民族文化村旅遊產業的發展步伐。
堯上民族文化村村民通過發展生態養殖、挖據仡佬文化、開發旅遊產品、辦農家樂等方式發家致富。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培育了野生靈芝、冬從夏草等珍貴藥材,開發神仙豆腐、黃水粑、烤全羊、打糍粑等地方風味小吃。目前,該民族文化村寨有12家經營農家樂餐館,商鋪10家,鄉村旅舍賓館5家。通過開發鄉村旅遊,基本實現戶戶有產業,人人能就業。2014年堯上民族文化村共接待海內外遊客7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32億元。
節日活動
堯上仡佬族民族文化村有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在這些節日活動中最隆重的節日便是每年二月初一在這裡集中舉行的敬雀節。據史料載,仡佬族是貴州最古老的民族,她先後由商周時期的“濮”人和戰國時期的“僚”人發展而來。漢代時僚人已是夜郎國的主體居民,唐初僚人中的部分發展為單一的民族——仡佬族。史料又載,早在秦嬴政的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縣於今石阡縣境內。
在石阡境內的仡佬人中廣泛傳說,早在洪荒之年,洪水淹沒西南大地,得一神鷹將漂浮於汪洋之上巨大葫蘆里啼哭的男女嬰兒救起,才有了仡佬族人的繁衍、生息。後因戰亂,仡佬先民瀕臨滅絕,又幸得一婦女於古歷二月初一將漂浮在石阡境內西部一河流上竹筒里的仡佬嬰兒救起,才有了仡佬祖先竹王——夜郎王的誕生。
早在唐代,仡佬先民就於每年的古歷二月初一對神鷹和祖先舉行祭祀活動,以求神鷹和祖先的保佑,並表達對神鷹和祖先的紀念和崇拜。此活動世代相傳,不僅在活動形式上發展為每逢雞年舉行大祭,其餘年歲由各家各戶祭祀;而且在活動內容上從單一的祭祀典禮發展為將各種民間文化活動(毛龍、儺堂戲、木偶戲、薅草鑼鼓等)溶為一體的盛大節日活動(以堯上鄧氏家譜可上推15輩人的史料為據,堯上仡佬族人敬雀節的歷史已超過300年)。同時仡佬族人把對神鷹的敬仰和崇拜演繹為對雀鳥等生靈的保護,以求風調雨順、豐收吉祥,進而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居住在佛頂山的仡佬族同胞的民居、服飾、風俗、習慣具有典型的民族特徵,熱情好客而又能歌善舞的村民,獨特典雅的民居建築,讓你真切地感受一種古樸濃郁的民族氣息。這裡有唱攔路酒歌、堯上仡佬族敬雀節祭祀、山歌對唱、仡佬木偶戲、仡佬儺堂戲、仡佬毛龍、仡佬茶燈等。堯上仡佬人家族六和三角宴、集體過大年這一過年習俗,源於當地仡佬先民感恩神鷹賜送靈芝仙草使仡佬族得以延續。六和三角宴,擺放的全為六條邊的餐桌,寓意父母和藹、夫婦和鳴、家庭和順、鄰里和睦、環境和美、社會和諧,同時也包含“六六大順”之意。宴席設為三角造型,承載的則是當地人們從古自今對天時、地利、人和的美好嚮往和追求。
隨著堯上旅遊的不斷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加強,堯上仡佬族文化村將打造成為集仡佬民俗文化體驗、山水觀光、休閒度假、集散接待於一體的國內一流原生態民俗風情休閒度假目的地。
堯上民族文化村座落在黔東名山之一的佛頂山東麓,石阡縣坪山鄉 境內。是地處石阡、鎮遠、施秉三縣接壤的三角地帶,有“一地跨三縣”之說,距石阡縣城約30公里。主要居住著二千多仡佬民眾,是仡佬民族文化十分濃厚的村落。村四周是蓊鬱碧翠的原始森林,山青鳥鳴,幽靜雅致。包溪河從村旁淌過,溪水清涼,常見錦鱗歡游,水鳥嬉戲。由於山水秀麗,民居古老,民風古樸,還有獨具特點的吊腳樓、花格子窗戶、荷花池塘、石板巷子、雙魚亭、靚麗的街景、屹立在街頭文化廣場中央的圖騰雕塑——葫蘆鷹、還有珠紅色的風雨橋、令人目不遐及,留連忘返。
堯上被譽為石阡民族文化村,也稱“石阡仡佬第一村”,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一是當地傳統的“敬雀節”,那一天是堯上一年之中最熱鬧的一天,堯上仡家人及附近村民全部聚集在一起,祭祀神鷹,祭掃紅軍墓,集體舞毛龍,表演儺堂戲,唱山歌,品味各種風味小吃,盡情展示著仡家文化。
紅軍紀念碑屹立在文化廣場旁邊的一個小山丘上,仡家人曾將犧牲的紅軍安葬在那裡,每年敬雀節這一天,都要同時祀掃,給安葬在那裡的紅軍燃上些紙錢。
仡佬文化陳列館設立在文化廣場旁邊的鄧氏宗祠之中,那裡有幾百件仡佬生活物品,佐證了仡佬上千年的文化淵源,它記載了仡佬人熱愛大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生活的歷史。也展示仡佬人追求美好生活,戰勝自然災害的集體智慧。儺堂戲表演,有上刀山、下油鍋等絕活。仡家小伙、小妹表演赤腳爬上插滿鋒利鋼刀的旗桿;隨手從滾燙的油鍋里撈出硬幣,卻毫毛無損,非常奇特。
坐上馬車,順小溪而上,駛向幽靜的山谷,小伙子唱起山歌,谷深鳥鳴,真是令人怡情雅致。馬車慢慢走過碑林的地方,抬頭向左看,一個碩大“佛”字映入眼帘,此時若許個小小心愿,心裡會坦然舒暢。再住里走,就到了兩溪口,那裡有上佛頂山的路,還有一座水碾子房。從佛頂山上流下來的水,仡佬人用它來沖磨碾米,充分展示了仡佬先民利用水利能源的智慧。
風雨橋是仡家人乘晾、歇息的地方。仡家小伙、姑娘經常在橋上對唱山歌。風雨橋下是清澈見底的溪水,坐在風雨橋上,抬頭便是杜宇啼空飛,低頭可見錦鱗游淺底。還可以欣賞情姐下河洗衣裳的優美場景。
文化村里各種風味小吃也讓遊客十分青睞,有烤全牛、烤全羊、豬腳火鍋、神仙豆腐等,獨具一格。
堯上民族文化村不僅山水秀麗、風景迷人,民族文化處處讓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