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康延

鄧康延

鄧康延,男,祖籍昆明,成長於西安,曾上山下鄉插隊勞動,恢復高考第一年考入西安礦業學院(現西安科技大學),畢業分配至煤科院西安分院,任地質工程師。1993年轉行至《深圳青年》,歷任編輯部主任、策劃總監。現任職香港《鳳凰周刊》主編。出版有各類著作及電視作品。代表作曾入全國暢銷書排行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康延
  • 出生地:西安
  • 畢業院校:西安科技大學(原西安礦業學院)
  • 主要成就:代表作曾入全國暢銷書排行榜
  • 代表作品:《遠方不遠》;《常常感動》《老照片。新觀察》;《一杯江河》
  • 性別:男
簡介,經歷,作品,個人著作,任主編編著,著名紀錄片製作人,為《大秦帝國》寫“秦腔”,

簡介

鄧康延,男,生長於西安,祖籍昆明,國小中學就讀於西安,後下鄉插隊。1977年考入西安科技大學(原西安礦業學院)地質系。1982年開始在各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雜文、譯文。其中多篇獲獎。
鄧康延
1992年南下深圳,曾任職《深圳青年》策劃總監、香港《鳳凰周刊》主編。出版有各類著作及電視作品。代表作曾入全國暢銷書排行榜。現為深圳越眾影視公司董事長,主要從事紀錄片製作。
鄧康延被廣東媒體稱之為“嶺南才子”,他是個多才的寫作者,散文、詩歌、雜文、紀實、小品文、影視歌詞等等都頗有建樹,還翻譯了《媽媽與房客》、《第六枚戒指》等海外美文,尤其是他的散文,曾在1996年創下《讀者》轉載之最。
個人著作:詩集《遠方不遠》、《常常感動》、《老照片.新觀察》、《一杯江河》等;
任主編編著:《最是難忘》、《一滴水的海》、《高處相逢》等。
參與電視作品:電視散文《太白音畫》;電視劇《日出》、《空房子》;紀錄片《尋找少校》、《深圳民間記憶》等。

經歷

1977年考入西安科技大學(原西安礦業學院)地質系。
1982年開始在各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雜文、譯文。其中多篇獲獎。
1992年南下深圳。
1993年轉行至《深圳青年》,歷任編輯部主任、策劃總監。
現任職香港《鳳凰周刊》主編。

作品

個人著作

詩集《遠方不遠》、《常常感動》、《老照片.新觀察》、《一杯江河》等;

任主編編著

《最是難忘》、《一滴水的海》、《高處相逢》等。
參與電視作品:
電視散文《太白音畫》;電視劇《日出》、《空房子》;紀錄片《尋找少校》、《深圳民間記憶》等。

著名紀錄片製作人

深圳著名紀錄片製作人鄧康延
鄧康延:“我不拍,很多人和事 會被歲月湮沒”
眾所周知,拍非商業紀錄片回報不高,為什麼還要拍?深圳越眾影視公司董事長鄧康延說,個人愛好變成公司行為,但公司是要掙錢的,這就讓人陷入重重矛盾當中。
鄧康延鄧康延
首先,紀錄片周期長,回報低,其次,拍紀錄片是想留下一些東西,無論歷史的還是社會現象,以及即時發生的事件,這些從藝術上都具有價值,但不一定會很時尚,很有市場。還有,拍紀錄片切忌急功近利,需要有多年沉積,需要長期積累材料和特立獨行的觀點。
還有一個頗為現實的矛盾,就是由於紀錄片帶有批判精神,而現存體制有很多局限,這就影響片子在主流媒體的播放。“有個作家說,人不敢正視自己,對家國與時代,也有這個問題。有時會拍出一身冷汗來。《六十年三地歌》 ,正在北京為了其中幾集鬱悶著。鬱悶有主觀的,有客體的。他意圖用歌曲梳理60年來華人的變遷和心情。“我們堅持的民間性語言和紀實色彩,在這裡存在一些思維偏差。”此刻他正在謀求平衡和校正。
追求獨立觀點和自由思維拍攝,箇中艱辛無人能知。但鄧康延還是慶幸自己“拍”在深圳。他慶幸自己來到這片熱土並遇上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他動情地以泰戈爾的詩表達自己對深圳、對紀錄片事業的心情。“我拋棄了所有的憂傷和疑慮,去追逐那無家的潮水。”當年離開《深圳青年》,之後離開《鳳凰周刊》,鄧康延總是不安分,總是樂於去嘗試,去挑戰,去尋找另一個契機。“我不去拍,很多老人和事件就會被歲月湮沒。”他說。
鄧康延說,很少有紀錄片節,它似乎仍是個邊緣。但他相信不久的將來,深圳這樣年輕又有三十年積澱的城市,這方面會有不落後於北京、上海的一天。因為移民的思維是敢於突破和勇於創新的,他們具有探索精神。而這些,是紀錄片人不可或缺的氣質。
在拍完《尋找少校》後,鄧康延又拍了《發現少校》,鏡頭追蹤的是一個93歲遠征軍老兵歷經多場戰役和政治運動,九死一生的最後時刻。該片已進入後期製作,央視答應提供便利,深圳衛視也給了很大支持。與以往《深圳民間記憶》獲得文化基金不同的是,這次是公司投資的,所以未來的路仍很忐忑。

為《大秦帝國》寫“秦腔”

鄧康延:為《大秦帝國》寫“秦腔”
2009年12月18日在陝西衛視等四家衛視首播的電視劇《大秦帝國》無疑是2009年中國影視劇市場的最後一擊。出場時間最晚,但強度不容小覷。
為《大秦帝國》寫“秦腔”為《大秦帝國》寫“秦腔”
隨著該劇日前的播出,此話題被衍生開來的另一個議論重點是該劇的音樂製作。眾多觀眾對其中背景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而該劇主題曲、插曲、片尾曲的作詞者鄧康延日前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回溯了三年前“秦人寫秦歌”的心路歷程。
鄧康延出生陝西西安,1992年南下深圳,但八百里秦川故鄉的鄉土人情感念在心。所以當2006年底,“《大秦帝國》製片人焦陽找上門來邀寫歌詞,送我一大本《大秦帝國》的精美畫冊,一副要拍就拍成精品的秦人架勢。並說這是一部陝西人拍的《大秦帝國》。秦人寫秦史、作大秦歌詞,作曲也是以前和我在電視劇《錦衣衛》合作過歌曲的鄉黨趙季平。”鄧康延一口答應了。
鄧康延認為,作為歷史重要時期,一統天下的秦朝始終遭遇暴風雨般的兩面評論,秦始皇不是一個單線體敘事可以完成的形象。在這樣的一部劇作中,主題曲成為另一種手段的刻畫與渲染。“《大秦帝國》是中華文明發展的一統階段,有其歷史興盛的必然;而秦始皇的殘暴所帶來的二世而絕也絕非偶然。劇中不只有君王的爭鬥,也展現秦人的驍勇善戰、日常生活、愛情風雲。秦地出糧出兵也出文化,八百里秦川一展平地的秦腔唱得四海皆聞。”鄧康延之前也受邀創作過唐朝、漢朝的影視劇歌詞,可這一次幾乎是一氣呵成,酣暢淋漓。“那時,我尚在北京,故鄉和第二故鄉深圳路迢迢。”鄧康延清楚記得隨著那些歌詞落筆紙上化墨為字的夜晚。“是2007年3月份。北京很冷,我一人孤獨,專門喝了一瓶二鍋頭,一揮而就。當時心裡翻卷著當年下鄉陝西三原時寫過的一句《秦腔》詩:“以無遮無掩的八百里秦川,送一聲吼,盪氣迴腸。”這句收錄在他早年詩集《遠方不遠》的一句詩沖開了他對故土鄉情的一腔情懷。
與氣勢磅礴的片頭曲有著不一樣韻致的是片中插曲《絕對芳華》柔婉的曲調里有讓人不勝唏噓的惆悵。“一隻孤雁雲天路,萬千寂寥寫長天,是誰一曲灞陵柳?如夢如幻花滿天,風華絕代總是亂世生,江山不負美,美人如江山。”歌詞將這部厚重冷峻的歷史劇塗抹上一絲柔曼。
鄧康延是不久前才得知自己的心血之作已經被搬上熒幕。“現在電視劇據說很火,這讓我很欣慰,我希望我的創作在這部歷史劇中,能對故國故鄉有一聲問候。”
附:
《大秦帝國》片頭片尾曲歌詞
懸崖不勒馬的是王(片頭曲)
詞/鄧康延
慨然一聲嘆
四海本無疆
洗塵有江湖
振衣上山崗
端起關中一碗麵
攪拌天下作糧倉
男兒千秋業
紅顏四季妝
鐵騎狼煙起
伊人西北望
秦時明月照秦人
秦人何處明月光
秋風吹渭水
鹹陽落葉黃
晨鐘阿房宮
驪山墜斜陽
懸崖勒馬的是將
懸崖不勒馬的是王
縱也縱,橫也橫
興也興,亡也亡
一聲長嘆兩千年
秦人至今唱秦腔
是誰垂釣渭水上(片尾曲)
詞/鄧康延
戰國無邊界,亂世生豪傑,
鐵騎疾走西風烈。
長亭一別關山別,枕邊劍鳴,遠山含血。
春秋棋局勝敗誰能解?
三秦風,江南雪,三千嫵媚一凜冽。
權勢生來伴權謀,忠義自古成忠烈。
是誰垂釣渭水上,釣不盡一河的雄渾和悲切。
看看看——
千秋故事,百般熱鬧,空懸了一輪冷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