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才能

鄒才能

鄒才能,1963年9月出生於重慶,石油天然氣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集團新能源首席、中國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院長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能源研究戰略科學家、非常規油氣地質學理論奠基人。

鄒才能於1987年從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地質勘查專業畢業,2004年獲得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工學博士學位;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擔任國家油氣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建成國家能源緻密油氣研發中心並擔任首任主任。鄒才能主要從事常規—非常規油氣學理論與勘探、新能源技術、能源戰略、碳中和等領域研究,引領推動我國油氣勘探從常規向非常規戰略轉變與重大發現、油氣工業向新能源戰略轉型與協同發展,提出“超級能源系統”、“氫能中國”、中國能源獨立”、“碳中和學”、新能源“可能斜三角”破解化石能源“不可能正三角”等一系列戰略性超前性理念、認識和建議。

鄒才能出版第一著者中英文專著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13篇,5篇論文獲“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2019年起,連續年入選愛思維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連續年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特等獎與一等獎10餘項、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才能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市
  • 出生日期:1963年9月
  • 畢業院校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代表作品:《非常規油氣地質學》、《新能源》、《碳中和學》 、《岩性地層油氣藏》、《大油氣區形成與分布》
  • 主要成就: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出版圖書,社會任職,社會活動,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3年9月,鄒才能出生於重慶。
1987年,從西南石油學院(現西南石油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地質所工作,先後擔任地質所室副主任、室主任、副所長。
2000年—2001年,擔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物探技術研究所所長。
2002年—2003年,在吉林油田掛職鍛鍊,擔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副總地質師。
2003年03月,擔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地質所所長。
2004年,獲得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博士學位。
2005年06月,擔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地質師兼地質所所長。
2007年04月,擔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黨委委員。
2014年01月,擔任國家973計畫《中國陸相緻密油(頁岩油)形成機理與富集規律》項目首席科學家。
2014年08月—2016年11月,擔任國家能源緻密油氣研發中心主任。
2016年12月,擔任國家能源頁岩氣研發(實驗)中心主任。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1年03月,擔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首席專家。
2021年12月,擔任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院長
2023年4月,擔任中國石油學會新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鄒才能主要從事常規—非常規油氣地質學理論與勘探、新能源技術、能源戰略、碳中和等領域研究,引領推動我國油氣勘探從常規向非常規戰略轉變與重大發現、油氣工業向新能源戰略轉型與協同發展,提出“超級能源系統”“氫能中國”“中國能源獨立”“碳中和學”理論等一系列戰略性超前性理念、認識與建議。
(1)常規-非常規油氣研究領域。創建非常規油氣地質學理論,第一個在北美以外的緻密油氣、頁岩油氣等儲層中,發現具有工業價值的納米級孔喉系統,構建不同儲層油氣充注下限運聚模型;揭示非常規油氣大面積“連續型”聚集規律,建立非常規油氣“甜點區、甜點段”形成分布與富集規律理論、評價標準與技術方法;闡明非常規油氣水平井縫網驅替體積壓裂“人工油氣藏”開發概念與核心技術體系;論證岩性地層油氣成藏機理,建立湖盆中心砂質碎屑流等沉積模式;闡明岩性型與地層型“大油氣區”形成分布規律;揭示古老碳酸鹽岩大氣田形成與分布規律,構建小克拉通古裂陷、古台地、古圈閉、古油藏“四古”油氣成藏模式;提出常規-非常規油氣“有序聚集、共生富集”協同有效發展理念與評價方法。推動我國油氣勘探從常規向非常規戰略轉變,指導和支撐了頁岩油和氣、緻密油和氣、深層碳酸鹽岩氣田等重大發現。
(2)能源戰略研究領域。研判世界能源發展大勢,闡明世界能源呈現煤炭、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四分天下”新格局。提出建立我國油氣“安全消費峰值”對外依存度天花板預警機制、天然氣生產與安全等建議得到國家高度重視。提出我國油氣公司從常規向非常規、國內向海外、油氣向新能源“三個更大跨越”新布局。建議加強國內油氣、管道油氣、儲庫油氣、LNG氣“四個產能”超前建設,加速推進煤炭清潔化、新能源低廉化“兩個規模”提前到來,加快我國能源結構從以煤炭為主的“一大三小”向新能源為主的“三小一大”智慧型化革命性轉型等,形成中國“能源獨立”三步走戰略認識、“化石能源為主並提速新能源、化石能源與新能源並重、新能源為主”三階段實施路徑,推動實現我國能源獨立自主和長久安全。
(3)碳中和研究領域。提出“碳中和學”理論內涵、科技體系和發展願景,明確“灰碳”和“黑碳”是CO2 兩種套用屬性,“碳+”“碳-”“碳=”是碳中和3 種產品與技術。預判能源領域煤炭地下氣化、中低熟頁岩油原位開採、CCUS/CCS、氫能與燃料電池、生物光伏發電、天基太陽能發電、光儲智慧型微網、超級儲能、可控核聚變、智慧能源網際網路等10大顛覆性技術與新產業;建設節能提效、減碳固碳、科技創新、應急儲備、政策支撐五大戰略協同工程。提出我國化石能源的戰略定位:煤炭將發揮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儲備”與“兜底”作用,石油將發揮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急需”與民生原料用品“基石”作用,天然氣將發揮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與新能源最佳“夥伴”作用,新能源將發揮保障國家能源戰略“接替”與“主力”作用。提出“技術的顛覆性突破、能源的安全性保障、經濟的可行性實現、社會的穩定性可控”4 項碳中和實踐原則,初步闡明以構建宜居綠色地球為目標的碳中和社會建設理論、技術和工程體系。
(4)超級能源系統領域。提出超級含油氣盆地為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提供了能源基礎,在氣候變化與“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構建兼顧能源生產與碳中和的“超級能源系統”是轉型方向。在加快構建以新能源、新電力、新儲能、新智慧型“四新為主”的綠色+智慧能源體系框架下,以巨量地下煤炭/石油/天然氣/地熱與地上豐富風光能源資源高度疊合、化石能源與新能源融合協同開發利用的區域性智慧用能系統構成的“超級能源系統”與以碳循環為主線的碳中和系統相融合,在傳統含油氣盆地中,研究選擇具備建成世界級能源生產與碳中和示範大基地條件的碳中和“超級能源盆地”。新質生產力促進新能源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雙碳目標前輪牽引、“能源經濟+能源安全”後輪驅動的碳中和能源“四輪驅動”向著新能源引領下箭頭向前的新能源“可能斜三角”轉變,將成功破解一直困擾能源領域的“不可能正三角”矛盾
  • 起草標準
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
主要起草人
GB/T 30501-2022
緻密砂岩氣地質評價方法
鄒才能李熙喆、朱如凱、萬玉金、李建忠、胡勇、石磊、惠寬洋
GB/T 38718-2020
頁岩油地質評價方法
鄒才能趙賢正杜金虎、朱如凱、付金華、支東明、李國欣 、唐勇、吳松濤、高波、劉雅利、唐振興、馮子輝、蒲秀剛 、許長福、蔣啟貴
GB/T 31483-2015
頁岩氣地質評價方法
鄒才能、董大忠、王玉滿、黃旭楠、李建忠、李新景等
GB/T 34906-2017
緻密油地質評價方法
鄒才能、朱如凱、李建忠、陶士振、吳松濤、姚涇利、江濤、胡宗全、尹偉
  • 出版著作
截至20242月,鄒才能出版《非常規油氣地質學》《新能源》《碳中和學》等第一著者中英文專著20餘部。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24
走進石油:未來能源之星——新能源
鄒才能等編著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22.08
中國陸相緻密油頁岩油形成機理與富集規律
鄒才能等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22.04
《碳中和學》
鄒才能等編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21.05
《海相頁岩氣》
鄒才能等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20.12
《中國陸相緻密油頁岩油》
鄒才能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9.04
《新能源》
鄒才能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9.01
《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
鄒才能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6
《天然氣文集 2018年上卷》
鄒才能編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4
《非常規油氣地質學》
鄒才能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3.01
《非常規油氣地質》
鄒才能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2.10
《天然氣水合物 能源資源潛力及相關地質風險》
鄒才能,胡素雲,陶士振譯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2.01
《火山岩油氣地質》
鄒才能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1.03
《非常規油氣地質》
鄒才能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0.10
《岩性地層油氣藏 第2版》
鄒才能著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09.12
《岩性地層油氣藏》
鄒才能等編著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09.01
《大油氣區形成與分布》
鄒才能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12
《大油氣區概論》
鄒才能,陶士振等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10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五十年發展史1958-2008》
鄒才能主編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06.08
《陸相斷陷盆地層序地層學研究 以渤海灣盆地東營凹陷為例》
馮有良,李思田,鄒才能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5.12
《中國層序地層學導論》
吳因業,鄒才能,季漢成編著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04.12
《陸相層序地層學分析技術 油氣勘探工業化套用指南》
鄒才能等著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02.09
《油氣勘探開發實用地震新技術》
鄒才能,張穎等編著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 學術論文
截至2024年2月,鄒才能發表學術論文313篇(其中第一作者125篇,SCI收錄57篇,EI收錄共42篇),5篇論文獲“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中國內學術論文“。2019年—2023年連續入選愛思維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連續年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鄒才能,李士祥,熊波,陳艷鵬,張國生,謝小平,劉翰林,馬鋒,梁英波,朱凱,關春曉,潘松圻,侯梅芳,袁懿琳,羅雙涵. 碳中和“超級能源系統”內涵、路徑及意義—以鄂爾多斯盆地為例[J]. 石油勘探與開發,2024,51(4):1-13.
Jinliang Gao,Caineng Zou*, Xiaowei Zhang, Wei Guo, Rongze Yu, Yunyan Ni, Dan Liu, LixiaKang, Yuyang Liu, Andrew Kondash , Avner Vengosh*. The water footprint ofhydraulic fracturing for shale gas extraction in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4, 907: 168135.
Caineng Zou,Feng Ma*, Songqi Pan, Qun Zhao, Guoyou Fu, Guosheng Zhang, Yichao Yang, Hao Yu,Yingbo Liang, Minjie Lin. Global energy transition revolution and theconnotation and pathway of the green and intelligent energy system[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23, 50(3): 722-740.
Caineng Zou,Zhi Yang*, Guosheng Zhang, Rukai Zhu, Shizhen Tao, Xuanjun Yuan, Lianhua Hou,Dazhong Dong, Qiulin Guo, Yan Song. Theory,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of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 [J]. Journalof Earth Science, 2023, 34(4): 951-965.
Caineng Zou,Youliang Feng, Zhi Yang*, Wenqi Jiang, Tianshu Zhang, Hong Zhang, Xiaoni Wang,Jichang Zhu, Qizhao Wei. Fine-grained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and itsinfluence on development of shale oil sweet sections in lacustrine basins inChina[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Development, 2023, 50(5): 1013-1029.
Caineng Zou,Qun Zhao, Hongyan Wang, Wei Xiong, Dazhong Dong, Rongze Yu. Principal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shale gas, and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its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J]. NaturalGas Industry B, 2023, 10(1): 1-13.
鄒才能, 熊波*, 李士祥, 馬鋒, 潘松圻, 劉翰林, 張國生, 趙群, 關曉春. 碳中和背景世界能源轉型與中國式現代化的能源革命[J]. 石油科技論壇: 1-20.
穆英, 胡志明, 鄒才能*. 海相頁岩儲層水岩作用及其對開發效果的影響研究進展[J]. 天然氣與石油, 2023, 41(03): 64-73.
郭秀麗, 周小龍, 鄒才能*, 唐永炳. 水系雙離子電池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 儲能科學與技術: 1-20.
鄒才能,謝增業*,李劍等. 典型碳酸鹽岩大氣田規模聚集差異性及其主控因素——以四川盆地安岳氣田和鄂爾多斯盆地靖邊氣田為例[J].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23,44(01):1-15.
鄒才能,陳艷鵬,熊波,劉翰林*.碳中和目標下中國新能源使命[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3,38(01):48-58.
鄒才能,馬鋒*,潘松圻,趙群,傅國友,張國生,楊依超,於豪,梁英波,林敏捷,王影,熊波,劉翰林.世界能源轉型革命與綠色智慧能源體系內涵及路徑[J].石油勘探與開發,2023,50(03):633-647.
鄒才能,吳松濤*,楊智,潘松圻,王國鋒,姜曉華,管墨迪,於聰,於志超,沈月,2023. 碳中和戰略背景下建設碳工業體系的進展、挑戰及意義,石油勘探與開發,50(1): 190-205.
鄒才能, 朱如凱*, 董大忠, 吳松濤. 頁岩油氣科技進步、發展戰略及政策建議[J]. 石油學報,2022,43(12):1675-1686.
鄒才能, 趙群*, 王紅岩, 熊偉, 董大忠, 於榮澤. 中國海相頁岩氣主要特徵及勘探開發主體理論與技術[J]. 天然氣工業,2022,42(08):1-13.
鄒才能, 潘松圻, 馬鋒. 碳中和目標下世界能源轉型與中國能源人新使命[J]. 北京石油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22,29(03):22-32.
鄒才能, 楊智*, 董大忠, 趙群, 陳振宏, 馮有良, 李嘉蕊, 王小妮. 非常規源岩層系油氣形成分布與前景展望[J]. 地球科學,2022,47(05):1517-1533.
楊智, 鄒才能*. 論常規—非常規油氣有序“共生富集”——兼論常規—非常規油氣地質學理論技術[J]. 地質學報,2022,96(05):1635-1653.
楊智, 鄒才能*, 吳松濤, 潘松圻, 李嘉蕊, 蔣文琦, 王小妮. 造縫產烴還是改質造烴?——論含油氣源岩層系的儲集層屬性和烴源岩屬性[J]. 地質學報,2022,96(01):183-194.
Caineng ZOU, Feng MA*, SongqiPAN, Minjie LIN, Guosheng ZHANG, Bo XIONG, Ying WANG, Yingbo LIANG, Zhi YANG.Earth energy evolution, human development and carbon neutral strategy[J]. Petroleum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2,49(2):468-488.
鄒才能, 李建明*, 張茜*, 金旭, 熊波, 餘暉迪, 劉曉丹, 王善宇, 李軼衡, 張琳, 苗盛, 鄭德溫, 周紅軍, 宋佳妮, 潘松圻. 氫能工業現狀、技術進展、挑戰及前景[J].天然氣工業, 2022,42(04):1-20.
Caineng Zou*, ZhenQiu*, Jiaqiang Zhang, Zhiyang Li, Hengye Wei, Bei Liu, Jianhua Zhao,Tian Yang, Shifa Zhu, Huifei Tao, Fengyuan Zhang, Yuman Wang, Qin Zhang, WenLiu, Hanlin Liu, Ziqing Feng, Dan Liu, Jinliang Gao, Rong Liu, Yifan Li.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Sedimentology: A Key to Understanding UnconventionalHydrocarbon Accumulation[J]. Engineering, 2022,18:62-78.
Caineng Zou, Zhi Yang*, GuoxinLi, Jianzhong Li, Xianyang Liu, Yong Tang, Tao Jiang, Yu Yang, Xuefeng Bai,Songqi Pan, Minghui Lu, Zhengdong Lei, Bo Cai. Why Can China Realize theContinental “Shale Oil Revolution”?[J].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22,33(5):1324-1327.
鄒才能, 馮有良*, 楊智, 蔣文琦, 潘松圻, 張天舒, 王小妮, 朱吉昌, 李嘉蕊. 湖盆細粒重力流沉積作用過程及甜點層發育機制是什麼?[J].地球科學, 2022,47(10):3864-3866.
鄒才能, 薛華慶, 熊波, 等. “碳中和”的內涵、創新與願景[J]. 天然氣工業, 2021, 41(8): 46-57.
鄒才能, 趙群, 叢連鑄, 等. 中國頁岩氣開發進展、潛力及前景[J].天然氣工業, 2021, 41(1): 1-14.
鄒才能, 邱振. 中國非常規油氣沉積學新進展——“非常規油氣沉積學”專輯前言[J]. 沉積學報, 2021, 39(1): 1-9.
鄒才能, 何東博, 熊波, 賈成業, 趙群, 潘松圻. 世界能源轉型的內涵、路徑及其對碳中和的意義. 石油學報. 2021, 42(2): 1-15.
Zou Caineng, Xiong Bo, XueHuaqing, et al. The role of new energy in carbon neutral[J]. Petroleum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1, 48(2): 411-420.
鄒才能, 趙群, 王紅岩, 等. 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理論技術助力我國油氣增儲上產[J]. 石油科技論壇, 2021, 40(3): 72-79.
楊智, 鄒才能*, 陳建軍, 等. “進(近)源找油”:油氣地質理論創新與重點領域勘探思考[J]. 石油學報, 2021, 42(10): 1310-1324.
Pan Songqi, Zou Caineng*, LiYong, et al. Major biological events and fossil energy formation: On thedevelopment of energy science under the earth system framework[J]. Petroleum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1, 48(3): 498-509.
楊智, 鄒才能*, 吳松濤, 等. 從源控論到源儲共生系統——論源岩層系油氣地質理論認識及實踐[J]. 地質學報, 2021, 95(3): 618-631.
Liu Hanlin, Qiu Zhen, Zou Caineng, Fu Jinhua,Zhang Wenzheng, Tao Huifei, Li Shixiang, Zhou Shangwen, Wang Lu, ChenZhong-Qia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Middle Triassic lacustrine basin (Ordos,North China): Implication for biotic recovery of freshwater ecosystem followingthe Permian-Triassic mass extinction[J].Global&Planetary Change,2021,Vol.204.
鄒才能. 新能源 新產業 新動能 新模式[J]. 石油科技論壇. 2020, 39(03):3-4.
Caineng Zou, Songqi Pan, Qun Zhao. On the connotation, challenge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a's “energy independence” strategy[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 47(2), 449-462.
鄒才能, 潘松圻, 荊振華, 高金亮, 楊智, 吳松濤, 趙群. 頁岩油氣革命及影響[J]. 石油學報. 2020, 41(1): 1-12.
鄒才能,郭建林,賈愛林,位雲生,閆海軍,賈成業,唐海發. 中國大氣田科學開發的內涵[J]. 天然氣工業,2020,40(03): 1-12.
Caineng Zou, Songqi Pan, Brian Horsfield, Zhi Yang, Siying Hao, Entao Liu, and Leifu Zhang. Oil retention and intrasource migration in the organic-rich lacustrine Chang 7 shale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central China[J]. AAPG Bulletin. 2019, 103(11): 2627-2663.
Caineng Zou, Qiulin Guo, Zhi Yang, Songtao Wu, Ningsheng Chen, Senhu Lin, Songqi Pan. Resource potential and core area prediction of lacustrine tight oil: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China[J]. AAPG Bulletin. 2019, 103(6): 1493-1523.
Caineng Zou, Rukai Zhu, Zhong-Qiang Chen, James G. Ogg, Songtao Wu, Dazhong Dong, Zhen Qiu, Yuman Wang, Lan Wang, Senhu Lin, Jingwei Cui, Ling Su, Zhi Yang. Organic-matter-rich shales of China[J].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9, 189: 51-78.
Caineng Zou, Yanpeng Chen, Lingfeng Kong, Fenjin Sun, Shanshan Chen, Zhen Dong.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and its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industry in China[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 46(2): 205-215.
Caineng Zou, Zhi Yang, Rukai Zhu, Songtao Wu, Jinhua Fu, Dewen Lei, Lianhua Hou, Senhu Lin, Songqi Pan. Geologic significance and optimization technique of sweet spots in unconventional shale systems[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9, 178(SI): 3-19.
Caineng Zou, Zhi Yang, Shipeng Huang, Feng Ma, Qinping Sun, Fuheng Li, Songqi Pan, Wenguang Tian. Resource types,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prospects of coal-measure gas[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 46(3): 451-462.
鄒才能, 潘松圻, 黨劉栓. 論能源革命與科技使命[J].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3): 1-12.
鄒才能, 楊智, 王紅岩, 董大忠, 劉洪林, 施振生, 張斌, 孫莎莎, 劉德勛, 李貴中, 吳松濤, 龐正煉, 潘松圻, 袁懿琳. “進源找油”:論四川盆地非常規陸相大型頁岩油氣田[J]. 地質學報. 2019(07): 1551-1562.
鄒才能, 楊智, 張國生, 陶士振, 朱如凱, 袁選俊, 侯連華, 董大忠, 郭秋麟, 宋岩, 冉啟全, 吳松濤, 白斌, 王嵐, 王志平, 楊正明, 才博. 非常規油氣地質學建立及實踐[J]. 地質學報. 2019(01): 12-23.
鄒才能, 張福東, 鄭德溫, 孫粉錦, 張金華, 薛華慶, 潘松圻, 趙群, 趙永明, 楊智. 人工制氫及氫工業在我國“能源自主”中的戰略地位[J]. 天然氣工業. 2019, 39(01): 1-10.
Caineng Zou, Yunhong Ding, Yongjun Lu, Xiangui Liu, Jianjun Chen, Xin Wang, Zhengming Yang, Bo Cai, Zhi Yang, Chunming He, Zhen Wang, Yutian Luo. Concept,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of "man-made reservoirs" development[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7, 44(1): 146-158.
Caineng Zou, Dazhong Dong, Yuman Wang, Xinjing Li, Jinliang Huang, Shufang Wang, Quanzhong Guan, Chenchen Zhang, Hongyan Wang, Honglin Liu, Wenhua Bai, Feng Liang, Wen Lin, Qun Zhao, Dexun Liu, Zhi Yang, Pingping Liang, Shasha Sun, Zhen Qiu. Shale gas in China: Characteristic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II) [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6, 43(2): 182-196.
Caineng Zou, Guangming Zhai, Guangya Zhang, Hongjun Wang, Guosheng Zhang, Jianzhong Li, Zhaoming Wang, Zhixin Wen, Feng Ma, Yingbo Liang, Zhi Yang, Xin Li, Kun Liang. Formation, distribution, potential and prediction of global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5. 42(1): 14-28.
Caineng Zou, Zhi Yang, Guosheng Zhang, Lianhua Hou, Rukai Zhu, Shizhen Tao, Xuanjun Yuan, Dazhong Dong, Yuman Wang, Qiulin Guo, Lan Wang, Haibin Bi, Denghua Li, Na Wu.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orderly accumulation": Concep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4, 41(1): 14-30.
Caineng Zou, Guosheng Zhang, Zhi Yang, Shizhen Tao, Lianhua Hou, Rukai Zhu, Xuanjun Yuan, Qiquan Ran, Denghua Li, Zhiping Wang.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potential and technology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 On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3, 40(4): 413-428.
Caineng Zou, Zhi Yang, Shizhen Tao, XuanJun Yuan, Rukai Zhu, Lianhua Hou, Songtao Wu, Liang Sun, Guosheng. Zhang, Bin Bai, Lan Wang, Xiaohui Gao, Zhenglian. Pang. Continuou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ver a large area as a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 of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The Ordos Basin, North-Central China. Earth-Science Reviews, 126(2013): 358-369.
鄒才能, 李建忠, 董大忠, 李新景. 中國首次在頁岩氣儲集層中發現豐富的納米級孔隙[J].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10(05): 508-509.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21年1月,鄒才能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與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10餘項。

人才培養

  • 教育諫言
2020年2月,鄒才能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已經實現從常規向非常規油氣的跨越式發展,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但是,理論技術研究、實驗室建設、人才隊伍培養等仍需進一步加強。需要依靠“非常規”人才不斷探索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管理,支撐非常規油氣快速發展。
  • 教育思想
2021年3月,鄒才能在《中國科學報》發表《堅守好科研“底線”與“生命線”》指出,科學家更需堅持和發揚科學家精神,扛起科技創新大旗,做科學的“事”、講科學的“話”、育科學的“人”、攀科學的“峰”,勇擔“支撐當前、引領未來、推動跨越”的歷史大任。科學家肩負識人育人用人的責任,以培養超越自己的後學為榮,從開路到讓路。用善於識人的伯樂眼光,發現具有科學潛質的人;用善於育人的鍛造方法,培養具有科學能力的人;用善於感人的行為作風,帶出具有科學品質的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家是創新第一要素。唯有科學家自立自強,才能創新自立自強。科學家要做有用的科研,確保科研數據的科學性與真實性,用行之有效的成果,填補理論“空白”,突破技術的“卡點”;科學家要勇於創造新知識、套用新知識,加速改變客觀世界。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11年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委員會
2017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鄒才能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08年1月1日
《大油氣區概論》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才能,陶士振,方向著

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8年12月
北京石油學會副理事長
2009年05月
2009年12月
中國石油學會天然氣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015年12月
中國地質學會納米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023年04月
中國石油學會新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

國家油氣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頁岩氣勘探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社會活動

2022年2月,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傳遞,擔任火炬手。

人物評價

鄒才能為推動中國油氣勘探從構造向岩性地層油氣藏根本性轉變、引領中國油氣勘探從常規向非常規油氣戰略性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評)
鄒才能是中國石油地質研究和油氣勘探的領軍人物,也是中國非常規油氣地質學理論的創建人,他為推動了中國油氣勘探戰略轉變做出了貢獻。(《民生周刊》評)
鄒才能的研究引領支撐大型岩性地層油氣田、頁岩油氣、緻密油氣等重大發現,創建了非常規油氣地質學理論,推動我國油氣勘探從常規向非常規戰略轉變與突破。他帶領團隊承擔了多個國家油氣科技攻關項目,在能源資源領域有突出貢獻。(CCTV-2《中國經濟大講堂》評)
鄒才能作為非常規油氣地質學理論奠基人、新能源跨界開拓者、能源戰略科學家,從非常規到新能源、從新能源到“碳中和”……始終堅持在跨界中求索……鄒才能是一位很“特別”的“斜槓”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將人生軌跡與中國石油的轉型融為一體,同時經歷了自己人生的“2次創業”和“3次轉型”。第一次創業自1987年大學畢業邁入社會開啟,其間經歷了從常規到非常規油氣的突破式跨越;第二次創業自2021年開啟,從北京轉戰深圳,從油氣跨界進軍新能源“戰場”。“3次轉型”即從常規油氣到非常規油氣,從非常規油氣到新能源,再從新能源到“碳中和”。(《科學中國人》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