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士振

陶士振,男,回族,安徽省潁上縣人,1966年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後學歷。199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博士學位,2001年獲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博士後學歷。先後任職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石油地質研究所副室主任、室主任、總地質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二級專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首批“石油科學家”培育對象。

九三學社北京市海淀區第五屆區委委員、宣傳部部長。九三學社第四屆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支社主委。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三屆、四屆流體地球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八屆、九屆礦物包裹體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科技名稱審定委員會第二屆地球物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天然氣地球科學》第五屆、六屆、七屆編委,《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編委。《中國科學:地球科學》、《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Acta Geologica Sinica》、《石油勘探與開發》、《石油學報》等10餘種中英文學術期刊審稿專家。“全國油氣地質大賽”評審專家、“全國油氣地質研究生學術論壇”評審專家。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地球物理學科流體地球科學專業副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士振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安徽省潁上縣
  • 出生日期:1966年1月
  • 職業:科技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代表作品:《無機成因天然氣》 
個人簡介,主要論文,主要著作,學術活動,社務活動,

個人簡介

陶士振長期從事石油地質研究,主要從事流體包裹體、岩性地層油氣藏、緻密油氣等常規—非常規油氣形成與分布評價研究。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石油科技與生產項目、油田公司委託項目、中國石油中青年創新基金和風險創新基金項目等50餘項。“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特大型岩性地層油氣田(區)形成與分布研究(2011ZX05001-001)”課題長,“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緻密油富集規律與勘探開發關鍵技術(2016ZX05046)”常務副項目長、“緻密油形成條件、富集規律與資源潛力(2016ZX05046-001)”課題長。截止2018年底,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41篇,合作出版學術專著11部,成果被引頻次總計8000以上。合作完成授權發明專利4項。合作制定國家標準1項、企業標準1項,主持修訂行業標準1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廳局級科技進步獎12項。
2014年以來連續兩屆被選聘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2018年入選中國石油首批“石油科學家”培育對象。為貫徹中央《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精神,推進集團公司人才機制體制創新和人才強企戰略,強化科技領軍人才培育培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啟動“石油科學家”培育計畫。2018年8月29日在西安舉行了中國石油首批“石油科學家培育協定”簽約儀式及學術技術諮詢交流活動。按照集團公司檔案規定,入選“石油科學家”培育對象需要符合以下三個方面基本條件之一:(1)列入國家“千人計畫”人才,“萬人計畫”中的傑出人才、領軍人才,集團公司資深高級技術專家、三屆以上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2)承擔過或正在承擔國家和集團公司重大科研項目的項目長、副項目長;(3)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一等獎或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及以上的主要貢獻者。
2016年以來,先後擔任《中國石油地質志》(修編)系列叢書總論卷編委、總編委會統稿組組長、分卷預審專家組組長。組織編制了“中國石油地質志修編工作總體設計與實施方案”、“中國石油地質志編寫規範和統稿細則”。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長石油四大石油集團多家相關單位共同承擔的《中國礦產地質志∙油氣卷》研編工作,具體由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牽頭組織和推進,陶士振組織編制了《中國礦產地質志∙油氣卷》研編工作實施方案、提綱框架和體例規範等,具體負責志書研編和審稿審核的組織實施和推進工作。
陶士振2008年加入九三學社。2015年5月下旬參加社市委信息培訓暨信息大賽,撰寫多篇信息受到好評。緊接著,針對2015年6月1日21時30分,從南京駛往重慶的“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中游湖北省荊州市監利段水域發生翻沉,當時船體“倒伏”江底,天氣環境惡劣,施救面臨困境,陶士振於事發次日撰寫的信息《關於船舶事故預控與科學施救的建議》稿件被採用,當時被報送至九三學社中央、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和北京市政協。先後多次被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和海淀區委授予優秀社務幹部、“創優爭先”優秀社員和突出貢獻獎等稱號和獎項。

主要論文

1. Shizhen Tao, Changwei Li, Weijiao Ma et al. Geochemical analysis and origin of gas in volcanic reservoirs in the Songliao Basin.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17,35(3):295–314.
2. Shizhen Tao et al. Geochemical comparison between gas in fluid inclusions and gas produced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Sichuan Basin, SW China. Organic Geochemistry, 2014, 74:59-65.
3. Tao SZ,Wang CY, Du JG, et al. Geochemical application of tricyclic and tetracyclic terpanes biomarkers in crude oils of NW China.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15,67: 460-467.
4. Shizhen Tao et al. Characteristic of Fluid Inclus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Coaliferous Gas Reservoirs of the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Sichuan Basin, China.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10,28(6):483-497.
5. ZOU Caineng, TAO Shizhen, HAN Wenxue et al.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Prospect of Coal-Derived Tight Sandstone Gas in China: Case Study of the Ordos, Sichuan, and Tarim Bas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8, 92(4):1609-1626.
6.C.N. Zou, Z. Yang, S.Z. Tao, X.J. Yuan, R.K. Zhu, L.H. Hou, S.T. Wu, L. Sun, G.S. Zhang, B. Bai, L.Wang, X.H. Gao, Z.L. Pang. Continuou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ver a large area as a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 of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The Ordos Basin, North-Central China.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3,126(2013): 358-369.
7. Caineng Zou, Shizhen TAO et al.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Geology in China: Discussion on Continuous Petroleum Accumulatio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3, 24(5): 796-803.
8. Zou Caineng,Tao Shizhen et al.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of China’s Large Gas Provinces of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 2009, 52(7): 1-23.
9. Zou Caineng,Tao Shizhen,Zhang Youyu. Reservoir-forming age and its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to 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in southern Songliao Basi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 52(23): 3239-3252.
10. Zou Caineng,Tao Shizhen. 2007.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Gas Provinces and Large Gas Fields in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 2008,51(Supp.1):14-35.
11. Zou Caineng,Tao Shizhen. Major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middle and large marine carbonate stratigraphic fields. 2007,52(Supp.1): 44-53.
12.Wenxue Han, Weijiao Ma*, Shizhen Tao* et al.Carbon isotope reversal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natural gas origins in the Jingbian gas field, Ordos Bas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8, 196, 260-273.
13. Han W X, Tao S Z, Hu G Y, et al. Light hydrocarbo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Upper Paleozoic, Shenmu gas field, Ordos Basin.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17, 35(1): 103-121.
14. Han W X, Tao S Z, Hou L H, et 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oil-derived gas in the Jingbian gas field, Ordos Basin, China. Energy & Fuels, 2017, 31(10): 10432-10441.
15. Wei-JiaoMa, Yan-ZhaoWei, Shi-ZhenTao*.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paleo hydrocarbon pools and predicting secondary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the Sangonghe Formation in the Mosuowan area, Junggar Basin. Petroleum Science, 2018, 15(2): 252-269.
16. 陶士振,袁選俊,侯連華等.中國岩性油氣藏區帶類型、地質特徵與勘探領域,石油勘探與開發,2016,43(6):863-873.
17. 陶士振,李建忠,柳少波等.遠源/次生油氣藏形成與分布的研究進展和展望,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17,46(4):699-714.
18. 陶士振,袁選俊,侯連華等.大型岩性地層油氣田(區)形成與分布規律,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7,28(11):1613-1624.
19. 陶士振,楊躍明,龐正煉等.四川盆地侏羅系流體包裹體與緻密油形成演化,岩石學報,2015,31(4)1089-1100.
20. 陶士振,米敬奎等.松遼盆地火山岩包裹體稀有氣體同位素與天然氣成因成藏示蹤,岩石學報,2012, 28(3):927-938.
21. 陶士振、劉德良等.華北陸塊新區新層頁岩氣潛在勘探新領域,天然氣地球科學,2014,11(25):1767-1780.
22. 鄒才能,陶士振,白斌等.論非常規油氣與常規油氣的區別和聯繫,中國石油勘探,2015,20(1):1-16.
23. 鄒才能,陶士振,楊智等.中國非常規油氣勘探與研究新進展,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2012,31(4):312-322.
24. 陶士振,米敬奎,高曉輝等.四川盆地上三疊統須家河組流體包裹體地球化學,礦物學報,2013,52: 492-493.
25. 陶士振,高曉輝,李昌偉等.煤系緻密砂岩氣滲流機理實驗模擬研究,天然氣地球科學,2016,27(7): 1143-1152.
26. 陶士振,李昌偉,黃純虎等.煤系緻密砂岩氣運聚動力與二維可視化物理模擬研究,天然氣地球科學,2016,27(10): 1767-1777.
27. 楊春,陶士振等.松遼盆地火山岩儲層天然氣藏He同位素組成累積效應,天然氣地球科學,2014,25(1):109-115.
28. 陶士振,鄒才能,王京紅,范建瑋.關於一些油氣藏概念內涵、外延及屬類辨析,天然氣地球科學,2011,22(4):571-575.
29. 李軍,陶士振,汪澤成,鄒才能等.川東北地區侏羅系油氣地質特徵與成藏主控因素,天然氣地球科學,2010,21(5):732-741.
30. 陶士振,鄒才能,陶小晚等.川中須家河組流體包裹體與天然氣成藏機理,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2009,28(1):1-11.
31. 鄒才能,陶士振,袁選俊等.“連續型”油氣藏及其在全球的重要性:成藏、分布與評價,石油勘探與開發,2009,36(6):669-682.
32. 鄒才能,陶士振,周慧等.成岩相的形成、分類與定量評價方法,石油勘探與開發,2008,35(5):526-540.
33. 陶士振.自生礦物序次是確定包裹體期次的根本依據,石油勘探與開發,2006,33(2):154-160.
34. 陶士振 鄒才能.東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氣成藏及分布規律,石油勘探與開發,2005,32(4):103-110.
35. 鄒才能,賈承造,趙文智,陶士振等.松遼盆地南部岩性-地層油氣藏成藏動力和分布規律.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5, 32(4): 125-130.
36. 陶士振,張寶民,趙長毅.流體包裹體方法在油氣源追蹤對比中的套用——以四川盆地碳酸鹽岩大型氣田為例,岩石學報,2003,19(2):327-336.
37. 陶士振,郭宏莉,張寶民,張鼐.沉積岩包裹體的岩相學、分類、術語及常被忽略的基本問題,地質科學,2003,38(2):275-280.
38. 鄒才能,陶士振.大油氣區的內涵、分類、形成和分布.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7, 34(1): 5-12.
39. 秦勝飛,陶士振等.川西坳陷天然氣地球化學及成藏特徵,石油勘探與開發,2007,34(1):34-38.
40. 鄒才能,陶士振,谷志東.中國低豐度大型岩性油氣田形成條件和分布規律,地質學報,2006,80(11):1739-1751.
41. 陶士振,鄒才能,張寶民,曹宏,楊曉萍,谷志東.川東北飛仙關鮞灘氣藏儲層流體包裹體與成藏特徵,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2006,25(1):42-48.
42. 陶士振,鄒才能,袁選俊,流體包裹體在油氣勘探中的套用——以吉林油田扶新隆起扶餘油層為例,中國石油勘探,2006,11(4):46-51.
43. 鄒才能,陶士振,谷志東.陸相坳陷盆地層序地層格架下岩性地層圈閉/油藏類型與分布規律,地質科學,2006,41(4):711-719.
44. 陶士振等.包裹體套用於油氣地質研究的前提條件和關鍵問題,地質科學,2004,39(1):77-91.
45. 陶士振,秦勝飛,張寶民等.庫車前陸盆地油氣運移的物理化學條件,地質科學,2002,37(增刊):129-140.
46. 陶士振,秦勝飛.塔里木盆地克依構造帶包裹體油氣地質研究,石油學報,2001,22(5):16-22.
47. 陶士振,衛延召.造山帶超高壓變質流體中氣體組成及成藏條件初探,地質科學,2001,36(1):91-100.
48. 陶士振,劉德良,袁學誠等.糜棱岩的超音波衰減特徵及其油氣地質意義,地球物理學報,2001,44(增刊):214-221.
49.陶士振,劉德良,朱文錦等.中國東部幔源氣體同位素地球化學,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1,25(4):412-419.
50. 陶士振,劉德良,楊曉勇等.無機成因天然氣藏形成條件分析,天然氣地球科學,2000,11(1):10-18.
51.陶士振,劉德良.郯廬斷裂帶及鄰區地熱場特徵、溫泉形成因素及氣體組成,天然氣工業,2000,20(6):42-47.
52.陶士振,劉德良,張朝明.大別-膠南造山帶溫泉中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徵,地質地球化學,2000,28(2):87-93.
53.陶士振,劉德良,楊曉勇等.動力變質作用形成的天然氣分析,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0,24(1):24-30.
54.陶士振,劉德良,楊曉勇等.無機成因二氧化碳氣的類型、分布和成藏控制條件,中國區域地質,1999,18(2):218-222.
55.陶士振,劉德良,楊曉勇等.塔里木盆地葉城凹陷成岩包裹體及其油氣意義,石油學報,1998,19(3):38-45.
56.陶士振,劉德良,楊曉勇等.新疆阿爾塔什地區上白堊統至上第三系成岩作用研究,大地構造與成礦學,1998,22(2):128-137.
57. 陶士振,劉德良,楊曉勇等.非生物成因天然氣(藏)的構造成因類型及其地球化學特徵,大地構造與成礦學,1998,22(4):309-322.
58. 劉德良,陶士振,張寶民.包裹體在確定成藏年代中的套用及應注意的問題,天然氣地球科學,2005,16(1):16-19.
59.韓文學,陶士振,胡國藝等.塔西南坳陷山前帶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徵和成因.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2017, 46(1): 111-120.
60.麻偉嬌,陶士振,韓文學.北極地區油氣成藏條件、資源分布規律與重點含油氣盆地分析,天然氣地球科學,2016,27(6): 1046-1056.
61. 韓文學,陶士振,姚涇利等.鄂爾多斯盆地隴東地區長7段緻密儲層精細表征,天然氣地球科學,2016,27(5): 820-826.
62. 李昌偉,陶士振,董大忠,管全中.國內外頁岩氣形成條件對比與有利區優選,天然氣地球科,2015,26(5): 986-1000.

主要著作

  1. 陶士振、劉德良、李振生、談迎,《無機成因天然氣》,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4
  2. 鄒才能,陶士振,侯連華等,《非常規油氣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2014
  3. 鄒才能,陶士振,侯連華等,《非常規油氣地質(第二版)》,北京:地質出版社,2013
  4. 鄒才能,袁選俊,陶士振等.《岩性地層油氣藏》,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
  5. 鄒才能,陶士振,方向,《大油氣區形成與分布》,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6. 鄒才能,胡素雲,陶士振等.《天然氣水合物——能源資源潛力及相關地質風險》,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2
  7. 賈承造,趙文智,鄒才能,袁選俊,陶士振等.岩性地層油氣藏地質理論與勘探技術,北京:地質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
  8. 戴金星,劉德良,曹高社,陶士振,秦勝飛.華北盆地南緣寒武系烴源岩,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5.

學術活動

  1. 第一屆全國油氣地質研究生學術論壇、第一屆全國油氣地質知識競賽評審。
  2. “全國油氣地質大賽” 評審專家(聘期自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
  3. 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油氣資源與探測)主題報告。
  4. 中國石油學會大型“院士專家科普報告會”系列活動。
  5. 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學術年會、流體地球科學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或專題召集人。

社務活動

  1. 九三學社北京市海淀區第五次代表大會。
  2. 九三學社全國新聞宣傳骨幹培訓班。
  3. 北京市民主黨派宣傳幹部第四期培訓班。
  4. 九三學社海淀區委五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
  5. 九三學社北京市海淀區委年度宣傳工作會議。
  6. 九三學社海淀區委宣傳工作培訓會。
  7. 九三學社海淀區委赴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支社調研。
  8. 九三學社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支社換屆大會。
  9. 九三學社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支社換屆大會。
  10. 九三學社中國農業大學委員會年終總結暨表彰大會。
  11. 九三學社海淀區委與社張家口市委社務交流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