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版 次:1
頁 數:370
字 數:548000
印刷時間:2009-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030230874
包 裝: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油氣全球分布規律分析,提出了大油氣區的概念;根據大油氣區的形成條件和特徵,在評價方法上,強調“整體研究、整體部署、整體評價”的勘探研究思路。
本書可供石油勘探和研究工作者使用,也可供石油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大油氣區的基本涵義
第一節 大油氣區提出背景
一、油氣地質勘探理論簡要回顧
二、大油氣區概念的提出及意義
第二節 大油氣區的內涵和標誌
一、大油氣區的內涵
二、大油氣區的標誌
三、大油氣區的特徵
第三節 大油氣區分類和命名
一、全球油氣聚集域的劃分
二、大油氣區分類
三、大油氣區的命名
第二章 大油氣區地質特徵與形成條件
第一節 大油氣區地質特徵
一、基本統一的區域構造背景
二、基本相似的優質烴源岩
三、基本相似的有利儲集體
四、基本相似的圈閉類型群
五、基本相似的有效區域性蓋層
第二節 大油氣區內油氣分布的“相控”特徵
一、油氣分布的“相控”特徵
二、沉積相對油氣分布的控制
三、成岩相對油氣分布的控制
第三章 不同類型大油氣區地質特徵與成藏機制
第一節 大油區與大氣區形成條件的差異
一、大油區與大氣區烴類母質來源的差異
二、大油區與大氣區儲蓋配置的差異
三、大油區與大氣區成藏運移的差異
四、大油區與大氣區成藏機制的差異
五、大油區與大氣區成藏時期的差異
六、大油區與大氣區保存條件的差異
七、大油區與大氣區在空間分布上的差異
第二節 構造與岩性地層大油氣區的共性和差異
一、岩性地層油氣藏與構造油氣藏內涵的異同
二、岩性地層油氣藏與構造油氣藏形成機制的差異
三、岩性地層油氣藏與構造油氣藏分布和富集規律的差異
第三節 低豐度岩性與中高豐度地層圈閉大油氣區的共性和差異
一、低豐度岩性圈閉大油氣區形成條件與分布規律
二、中高豐度地層圈閉大油氣區成藏機制與分布規律
第四節 大氣區與大氣田的地質特徵
一、大氣區與大氣田的概念和類型
二、大氣區與大氣田的地質特徵
三、大氣區與大氣田分布的主控因素
第五節 低孔滲大氣區成藏機制和控制因素
一、低孔滲砂岩大氣區(田)的內涵和分類
二、低孔滲砂岩大氣區(田)的主要地質特徵及成因分析
三、低孔滲砂岩大氣區(田)形成的控制因素
四、低孔滲砂岩大氣區成藏機制
第六節 碎屑岩大油區形成機理與分布控制因素
一、層序格架下圈閉類型
二、不同含油氣組合成藏動力學特徵
三、石油充注期次與成藏年代
第七節 海相碳酸鹽岩大油氣區形成和分布控制因素
一、廣布高效的優質烴源岩是控制大中型岩性地層油氣區形成的物質基礎
二、古隆起及圍斜帶控制有利儲層、岩性地層圈閉的發育和油氣聚集
三、大型不整合面控制儲層改造、輸導通道和大型地層油氣藏的形成和分布
四、礁灘高能相帶控制有利儲集體和岩性圈閉油氣藏的形成和分布
五、次生溶蝕淋濾帶控制高孔滲岩性圈閉儲集體的發育和分布
六、斷裂裂縫發育帶控制碳酸鹽岩岩性地層油氣田的分布和富集
七、有效岩性地層圈閉和保存控制大中型岩性地層油氣藏的形成和分布
第八節 火山岩大油氣區形成和分布控制因素
一、國內外火成岩大油氣區(田)勘探進展與特點
二、火山岩大油氣區儲層形成與分布控制因素
三、火山岩大油氣區成藏特徵與油氣分布規律
四、火山岩大油氣區勘探發展趨勢
第四章 國內外典型大油氣區形成與分布
第一節 全球典型大油氣區
一、波斯灣大油氣區
二、裏海大油氣區
三、北海大油氣區
四、兩西伯利亞大油氣區
第二節 中國大油區
一、渤海灣碎屑岩岩性-構造型大油區
二、松遼碎屑岩構造-岩性大油區
三、鄂爾多斯中生界碎屑岩岩性型大油區
四、準噶爾西北緣碎屑岩與火山岩岩性地層型大油區
五、青藏碳酸鹽岩構造-岩性型潛在大油區
第三節 中國大氣區
一、鄂爾多斯上古生界碎屑岩岩性型大氣區
二、庫車前陸沖斷帶碎屑岩構造型大氣區
三、四川上三疊統碎屑岩岩性型大氣區
四、柴達木三湖第四系碎屑岩構造型大氣區
五、鄂爾多斯下古生界碳酸鹽岩岩性地層型大氣區
六、四川二疊系三疊系海相碳酸鹽岩岩性型大氣區
七、松遼深層火山岩構造-岩性型大氣區
八、準噶爾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地層型大氣區
第四節 中國海相大油氣區
一、塔里木台盆區構造演化
二、塔里木台盆區烴源岩
三、塔里木台盆區儲蓋組合
四、塔里木台盆區油氣藏圈閉類型
第五章 大油氣區的評價方法
第一節 勘探理念
一、立足長遠
二、著眼全局
三、控制規模
第二節 勘探思路
一、整體研究
二、整體部署
三、整體評價
第三節 勘探方法
一、大油氣區勘探評價方法
二、不同類型大油氣區評價方法
第四節 大油氣區的勘探意義
一、加快明確大油氣區分布邊界
二、加快明確大油氣區勘探方法
三、加快明確大油氣區儲量規模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