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守益

鄒守益

鄒守益 (1491-1562) ,字謙之,號東廓。江西安福縣北鄉澈源(今江西省安福縣連村鄉新背老屋裡村)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鄒守益一生尤其重視教育,崇尚簡易明白、樸實無華、直指本心。他認為,教育是人後天賴以長進的最根本的途徑。守益教人,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學說作為道德教育的根本,並對“致良知”作了充分的發揮。鄒守益著作有《東廓文集》、《詩集》、《學豚遺集》等。今有《東廓鄒先生遺稿》傳世。北鄉澈源鄒氏,是江南極負盛名名門望族,四代人中有七名進士,一名解元,五名舉人,一名貢元。其中明正德年間的鄒守益最為名重。

基本介紹

  • 本名:鄒守益
  • 字號:謙之
  • 出生時間:1491
  • 去世時間:1562
  • :東廓
經歷,年表,嘉靖初年,嘉靖三年,嘉靖五年,嘉靖六年,嘉靖十三年,嘉靖十一年,評價,作品一覽,湖頭岩,廣德題屏風畫,避暑,齋居夜懷,答王朝美,贈渭川東希節,睡起懷諸友,宜春台,嘉溪吟,

經歷

鄒守益少年時便博覽群書,以理學氣節自命。17歲時,中江西鄉試。正德六年(1511)參加會試,當時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人稱陽明先生)為同考官,見鄒守益考卷非凡,便將他拔為第一(會元),參加廷試又名列進士第三(探花),被授為翰林院編修。任職僅一年,便辭職回鄉,專心研究程朱理學,但對二程、朱熹的“格物致知”學說久思不得其解。正德十三年(1518),王守仁贛州任地方官,鄒守益前往謁見,兩人反覆辯論“良知”之學。鄒守益對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和“知行並進”學說以及用反求內心的修養方法,以達到“萬物一體”的境界,心領神會,極表贊同,使過去存在的疑慮一掃而空。他恍然大悟地說:“道在是矣!”於是拜王守仁為師,潛心鑽研陽明心學。鄒守益從此成為王守仁的高足弟子與良友,並開始在贛州講學。
鄒守益

年表

嘉靖初年

嘉靖初(1522),朝延起用鄒守益。鄒守益路過浙江,又會見了王守仁,相論問學一個多月。王守仁戀戀不捨,學生問其故,王守仁答道:“曾子有所謂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謙之近之矣。”

嘉靖三年

嘉靖三年(公1524)二月,朝廷爆發了爭論世宗本生父尊號的事件,史稱“大禮議”。鄒守益剛正不阿,大膽上疏力諫,並指出世宗的行為違背禮教古訓,要求世宗糾正錯誤,信用忠臣。世宗大怒,下詔獄嚴刑拷打,並貶為廣德州判官。
廣德,鄒守益以教化治郡,撤銷不在祀典的祠廟,建復初書院,延請王守仁高足弟子王艮和其他學者來講學,並作《諭俗禮要》在百姓中宣講。當時的思想家、文學家李賀對鄒守益在廣德務以教化為重的治理方式很是欽佩。
鄒守益

嘉靖五年

嘉靖五年(1526),鄒守益在從政之餘回到安福,與三舍劉邦采等在安福的王門弟子聯繫建立講會"惜陰會"。講會隔月舉行,每次五天。安福和吉安等地的同道聞風趕至,甚至象錢德洪、王鏡等王門高足也專程從浙中趕來。惜陰會的建立,為江右王學的確立奠定了基礎。王守仁聽說惜陰會建立,特作《惜陰說》予以高度的評價: “同志之在安成者,閒月為會五日,謂之惜陰,其志篤矣。……知良知之運無一息之或停者則知惜陰矣。知惜陰者則知致其良知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知微之顯,可以入德矣。……”

嘉靖六年

嘉靖六年(1527),鄒守益升為南京禮部郎中,廣德州的士民為頌揚他的政績,立生祠以紀念。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王守仁去世,守益哀傷萬分。為繼承王守仁遺志,守益與湛若水呂楠錢德洪、王錢、薛侃等論學,講會不息,並在杭州建立天真書院,集同仁講學,傳播王學

嘉靖十三年

嘉靖十蘭年(1534),鄒守益回到家鄉傳經講學。他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倡導在家鄉興利除弊。他對縣內編修縣誌、族譜,重刻厘弊軍冊等盛事熱情支持並作序,主要有《安福叢錄序》,《安福糧總錄序》、《安福三刻縣誌總序》、《安福重刻厘弊軍冊序》、《遺愛集序》等。他崇尚忠義正直,疾恨邪惡奸詐,他作《李忠文公祠碑》以紀念李時勉,作《劉忠憨公祀典碑》以紀念劉球,大力張揚正氣。他還與劉邦采、劉文敏、劉子和等人創建復古、復真和連山諸書院,並作《重修學宮記》、《創建復古書院記》、《重修儒學記》以敘其事。他酷愛家鄉的山山水水,對家鄉的一草一木飽含深情。每當閒遐之時,他便遊覽縣內的風景名勝,並多有唱詠。蚓《游武功上西石屋山》、《集雲庵》、《談道石》、《游機心潭至龍潭》、《同訥溪羅念庵劉三五游九峰》、《石屋山》、《游天台山》、《馬跡石》、《過三峰》、《歸自武功至瀑水岩》等,為後人留下了許多清新瑰麗的詩作。
為了傳播王學,鄒守益還利用縣內書院,為四鄉會講授陽明理學精髓。春秋兩季則合五郡出青原為大會,郡邑鄉大夫都前往參加。這是繼惜陰會後,江西又一個聞名中國的學術盛會,來自江西乃至全國的王門弟子在這裡聚集一堂,探討學問。在鄒守益等人的努力下,青原山成為當時一個重要的學術中心。

嘉靖十一年

嘉靖十七年(1538〉,鄒守益任南京吏部考功郎中,次年為司經局洗馬,充經籠宮,為皇帝講解經傳史鑑。不久又改任太常少卿兼侍讀學士,執掌南京審林院。這期間鄒守益都是任文官,沒多少實權,原因是他剛正不阿,敢言直諫,為朝廷所顧忌,所以敬而遠之。在任南京國子監祭酒後,鄒守益一上任就著手整頓學風,嚴格學校管理,激勵學生專心向學。後又因犯顏直諫被貶滴歸鄉。
回到安福,鄒守益更“以覺人垂後為己任”,每月的初一、十五召聚門生講習於明倫堂,復古、復真等書院紛紛邀請他主講。鄒守益講學言語明白簡易,聽者很受啟悟。此時的"青原會"還在繼續進行,鄒守益成為青原會的主講。
然而王門弟子也並非人人都能遵守王守仁修己正身的那一套規矩,"精進者寡,因循者眾,是忽實修而崇虛談"。為了扭轉這種不良學風,保持過去"惜陰會"的傳統,嘉靖己菌(1549)正月初八,鄒守益作《惜陰申約》,嚴厲批評參加講會的部分會友的陋習,嚴格要求大家:"自今以往共決除舊布新之策,人置一簿用以自考,家立一會與家考之,鄉立一會與鄉考之。凡鄉會之日……相與虛心稽切:居處果能恭否?執事果能敬否?與人果能忠否?盡此者為德業,悖此者為過失。德業則直書於策以示勸,過失則婉書於策以示戒。其人會者策書姓名,下注願如約,其不願者勿強其續,願人者忽限時。"用以督促會友們的道德躬行。
為了敘述王守仁的生平、學術成就與學術傳遞,王守仁去世後,王門弟子合作編修《王文成公年譜》,守益被推為編修總裁。然而沒有等到《年譜》修成,便因病逝世,終年72歲。隆慶初(1567),贈南京禮部右侍郎,溢文莊。據歷史學家分析,真正得到王陽明理學真傳的就數安福的鄒守益。流傳於江西的江右王學,在鄒守益等人的努力下,最終成為王學最有力的繼承者。在越中流弊錯出的情況下,使陽明之道賴以不墜,鄒守益作為江右王學的開山與掌教,其王學造詣的精深和見解的超群是無與倫比的,其在傳播王學的過程中所做的大量宣傳教育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功不可沒。

評價

他認為,道德教育的“懲忿窒欲”、“改過遷善”是人們達到良知的途徑。這途徑之上又有一個共同的指導原則“敬”。所謂“敬”,就是要“慎獨戒懼”,這是“良知精明而不雜於塵俗”的根本。只有保持慎獨戒懼,自身才能“常常精明,不為物慾所降”,就能改過遷善。也只有做到慎獨戒懼,才能“出門如賓,承事如祭”。小到個人修身,大到治理千乘之國,“直以‘敬'為綱領”。然而慎獨戒懼又不是著意刻求,不是做作,不是要把“戒懼”緊繫心頭,而是要經常地保持心地的安寧,“不睹不聞”,否則,心神不定,“心無安頓處”,“失卻見在功夫”,道德修養,齊家治國也就失敗了。

作品一覽

湖頭岩

巨靈翻滄溟,涌此潮頭雪。
醉臥蓮葉舟,長風棹明月。
注釋:
蓮葉舟:採蓮的船。

廣德題屏風畫

瀑布連雲白,喬松隔午陰。
解琴時一撫,天地自知音。
注釋:
喬松:高大的松樹。

避暑

夜臥花間露,蘧蘧百慮輕。
疏簾延月色,爽籟動天聲。
往跡真成夢,壯懷時自驚。
因風戀玉宇,萬里不勝情。
注釋:
①蘧qu:驚動貌。②籟:從孔穴中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音。

齋居夜懷

齋署清無寐,半窗新月臨。
披衣占夜氣,隱几洗塵心。
雲斂三階淨,庭虛萬籟沉。
獨憐多疢疾,輾轉發鄉吟。
注釋:
①斂lian:收擾,聚集。②三階:三層台階。③疢chen:疾,久病。

答王朝美

履薄臨深可幾人?紛紛爭染大車塵。
而今分得天瓢水,好洗雙親自在身。

贈渭川東希節

渭川千頃清無際,不染涇流一點黃。
君去試尋無上泒,源頭澄澈自汪洋。
注釋:
渭川:即渭水。亦泛指渭水流域。②涇:水名。古人謂涇濁渭清(實為涇清渭濁),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優劣清濁,事物的真偽是非。③泒gu:水名。泒河。

睡起懷諸友

自笑驅馳兩載忙,羨君隱臥北窗涼。
不知攜去浮峰石,新種菖蒲幾許長?
注釋:
菖蒲: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氣。民間在端午節常用來和艾葉扎束,掛在門前。

宜春台

高台俯瞰萬家春,帶雨穿雲更可人。
四顧峰巒如浪海,中流屹立自嶙峋。
注釋:
嶙峋:形容溝壑、山崖、建築物等重疊幽深。亦形容氣節高尚,氣概不凡。

嘉溪吟

嘉溪地面多勝概,山水環繞人所愛。
吐納英華有時還,尤記基開自宋代。
三台突兀起天中,下里碧水潛飛龍。
西方翼日峙獅山,群鳥分飛落殘紅。
水口有山兩水夾,七十二賢留遺蹟。
崔崔巍巍路俱平,轉向東西並南北。
游象回頭塞撼門,帶水清流奔不得。
卓哉此景豈常有,天造地設良非偶。
大原結屋居其間,萬歲千秋共悠久。
明 進士及第南京祭酒鄒守益謙之
來自嘉溪珂齋公王氏族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