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鹽運司”。官署名。元、明、清掌管食鹽產銷的機構。元代於遼東、大都、河間、兩淮等各地分設,隸戶部,各設都轉運使二人,正三品。下設鹽場多處,各場設...
官署名。明初設定,掌長蘆(治所在今河北滄州)鹽政。下轄二分司: 滄州、青州。設都轉運使一人,從三品,同知一人,從四品,副使一人,從五品,判官無定員,從六品,...
【山東都轉運鹽使司】元中書戶部下屬機構。蒙古太宗二年(1230年),於益都路置益都稅課所,主管本路鹽場。六年,改稅課所為山東鹽運司。元至元八年(1271年),改...
官署名。明初設定,掌兩淮鹽政。下轄三分司: 泰州、淮安、通州。設都轉運使,從三品,同知,從四品,副使,從五品,皆各一人,判官,從六品,無定員,及經歷司經歷、...
福建都轉運鹽使司,是我國清代時的鹽務管理機構。清初時設定,專理全省鹽政。在雍正四年(1726)被裁撤了。 ...
官署名。明朝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山東,五都轉運鹽使司下轄十四分司: 兩淮轄泰州、淮安、通州,兩浙轄嘉興、松江、寧紹、溫台,長蘆轄滄州、青州,山東轄膠...
官名。宋朝諸路置轉運使,如五品以上官充任,則為都轉運使,掌經度一路財賦,監察各州官吏。遼朝山西路都轉運使司亦設。金朝中都路都轉運司所置為正三品,掌本路...
鹽運使司,鹽務管理機構。其名稱始於元太宗六年(1234)。太宗十二年(]240)改立提舉榷鹽所。中統四年(1263)又改為都轉運鹽使司。明洪武二年(1369)設都轉運鹽...
大都河間等路都轉運鹽使司,秩正三品,掌場灶榷辦鹽貨,以資國用。...... 大都河間等路都轉運鹽使司,秩正三品,掌場灶榷辦鹽貨,以資國用。使二員,正三品;...
福建都轉運鹽使司糧驛道。鹽官名。清雍正元年(1723)以糧驛道兼理鹽法。三年復設運鹽司專理鹽法,糧驛道仍管理糧驛。四年裁運鹽司,以糧驛道為鹽驛道。 ...
兩浙都轉鹽運使,鹽官名。元代設兩浙都轉運鹽使司。明代沿襲。清承明制,於順治二年(1645)設兩浙鹽運使。康熙四十九年(1710)改鹽運使為鹽驛道。乾隆四十四...
山東東路轉運鹽使司,品秩、職掌同上,運判止一員。國初,始置益都課稅所,管領山東鹽場,以總鹽課,後改置運司。...
河東陝西等處轉運鹽使司,品秩、職掌同前,運判增一員。國初,設平陽府以征課程之利。...... 河東陝西等處轉運鹽使司,品秩、職掌同前,運判增一員。國初,設...
轉運使 ,官名。中國唐代以後各王朝主管運輸事務的中央或地方官職。北宋前期轉運使職掌擴大實際上已成為一路之最高行政長官。以後﹐陸續設立了提點刑獄司﹑安撫司等...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置,掌河東(治所在今山西永濟縣西南蒲州鎮)鹽政。下轄三分司: 解鹽東場、西場、中場。設都轉運使一人,從三品,同知一人,從四品,...
官署名。明初設定,掌兩浙鹽政。下轄四分司: 嘉興、松江、寧紹、溫台。設都轉運使一人,從三品,同知一人,從四品,副使一人,從五品,判官無定員,從六品,及經歷...
正統七年(1442年)升授兩浙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從四品)。正統十二年(1447年),五十九歲的鄭崇引老謝歸,並在潮州府城鄭厝巷居住。鄭崇在家安居七年,出俸添置...
道光時裁撤鹽臣,即歸總督兼管。宣統初年特令大臣督辦鹽政,仍以總督為會辦。兩淮都轉運鹽使司駐揚州1,扼產運之中樞,而在銷鹽口岸則鞭長莫及。清初設鹽道以司...
(3)元朝廷各院如宣徽院、太禧宗禋院、太常禮儀院等等,多數總管府、招討使司、宣撫使司等等屬官綿有同知。(4)元兩準、兩浙、福建等處都轉運鹽使司鹽運...
至成化年間,巡鹽御史權力大為擴張,獲得了對鹽場官員的考核權。此後,巡鹽御史開始全面介入鹽政事務並凌駕於運司(洪武初年即在諸產鹽地次第設定六個都轉運鹽使司...
後改文職,任山西陽和知府,兩浙轉運鹽使、司運使鹽法參議、鹽法道、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以覃恩誥授奉直大夫。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以覃恩誥贈光祿大夫...
明代鹽務官制, 明襲元制,設巡鹽御設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山東、福建等都轉運鹽使司,使司下有分司,即有隸屬於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泰州、淮安、通州分司,...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閏二月 改福建市舶都漕運司為都轉運鹽使司。......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閏二月 改福建市舶都漕運司為都轉運鹽使司。...
後遷兩浙都轉運鹽鐵使司石堰西場監運。延祐七年(1320年),升為諸暨州判官。至順二年(1331年),因薦入京為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後轉國子...
府達魯花赤/元帥、宣撫司達魯花赤/宣撫使、安撫司達魯花赤/安撫使、招討司達魯花赤/招討使、都轉運鹽使司都轉運使、總管府達魯花赤/總管、都水庸田使司庸田使...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設河間長蘆都轉運鹽使司。主要管理河北省鹽的運銷和鹽稅等。以運司駐地在長蘆鎮而冠以“長蘆”二字。自此以後,河北省鹽區都沿用“長蘆...
歷史上,韓田村名人輩出,如明朝時期的河東陝西都轉運鹽使司運使韓偉。如今韓田村已經是富甲浙南的億元村了。中文名 韓田村 人口 有1070戶,4256人 榮譽 浙南...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設河間長蘆都轉運鹽使司。主要管理河北省鹽的運銷和鹽稅等。以運司駐地在長蘆鎮而冠以“長蘆”二字。自此以後,河北省鹽區都沿用“長蘆...
明洪武元年(1368年)與滄州長蘆鎮置北平河間鹽運司,次年改稱河間長蘆都轉運鹽使司,以長蘆為鹽產總匯之區,後簡稱長蘆都轉運鹽使司,河北鹽區由此以長蘆為名,所...
歷史上,韓田村名人輩出,如明朝時期的河東陝西都轉運鹽使司運使韓偉。如今韓田村已經是富甲浙南的億元村了。中文名 韓田村 人口 有1070戶,4256人 榮譽 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