郳姓

郳姓

小邾國(又名小邾婁國),在今山東省滕州市,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姓。

基本介紹

姓氏簡介,姓氏淵源,

姓氏簡介

郳姓,中國罕見姓氏,據鄭樵《通志》記載:“郳氏,曹姓,即小邾也。邾俠七世孫夷父顏有功於周,次子友父別封附庸為小邾國,以居郳故又稱郳國(今山東滕州市官橋鎮)。”《樂史》云:“郳城在承縣,或雲邾武公封次子於郳,是為小邾,後失國,子孫為郳氏。”

姓氏淵源

小邾國地處齊、魯、宋、楚等大國之間,到春秋時代的中後期,各大諸侯國要挾小國連年結盟征戰,小邾國終因國勢衰微被滅亡。楚宣王在位時(公元前369——前340年)滅邾、小邾,掠走了“二邾”的遺民南遷邾城,故址在今湖北黃岡西北十里,見何光岳《楚源流史》,此後,這裡的遺民便成了世居南方的支族。小邾曾一度復國,不久又被魯國所滅亡。邾古稱邾婁,小邾古稱小邾婁,魯穆公在位時(公元前372——前289年),依據“邾婁”的合音拼為“鄒”,始改邾為“鄒”,改邾繹山為“嶧山”(見《漢書》),
友立國的 城此後也呼為“土城”,才真正從政治上和名義上滅亡了“二邾”。秦代在這裡置縣,漢高祖時分小邾為蕃(滕)縣、薛(薛城)縣,不久合併更名昌慮縣,王莽時昌慮縣又更名承縣,小邾國終被淹沒在名目繁多的郡縣制里,最終才從歷史版圖上消失。
春秋時期,邾武公夷父顏有功於周王朝,周王封他的庶子友來 ,在商代子姓方國(諸侯國) 國的廢墟上立國,國號仍叫郳[ní]國,國都城近靠梁水,即荊河,遺址在今滕州市區龍泉塔東側一里的小邾城街。友的子孫三代一直居 城為國君。到友的曾孫 犁來第四代國君時,始東遷四十周里建城立國,城初名 犁來城、倪犁城,其後也被呼為倪城。公元前653年,倪犁來始得周王之命晉封“子”爵。倪犁來晉爵後,今鄒城境內邾國小邾國顏氏故地爵位相同,而且是同宗之國,為表示自己的國家由同宗邾國分立而建,國號又有區分,倪犁來更改國號,把倪國更名為小邾國。自友到 犁來,四代國君才始稱小邾子,倪犁來城也開始俗稱為小邾城。由於戰爭的原因,小邾國史——《小邾春秋》失傳,《滕縣誌·小邾世家》一文是依據《春秋》、《左傳》、《公羊傳》及戰國以後的諸史書集纂而成,且標明倪城的地理位置,同時還吸納了魯國《陋巷志》的內容。千百年來,史學界、地方志學界對這段歷史多有爭議,甚至否定滕州市境內的小邾國及國君友其人。為此,清道光《滕縣誌》專載了在倪犁城出土的《馬珍墓誌》為佐證。小邾國自友到他的曾孫倪犁來,倪犁來之孫小邾穆公,穆公之孫惠公,惠公在位時春秋結束進入戰國,惠公以下六世被楚國所滅。這期間,小邾國共襲傳十四代國君,滅國時約在公元前325年以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