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豐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7年9月22日
- 畢業院校: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學系
- 職業:化學製藥專家
- 主要成就:致力於化學製藥研究和醫藥科技
促進中國化學製藥工業的發展
開創性地完成多種製藥中間體研究
編輯出版《中國藥學文摘》
建立“中國藥學文獻資料庫” - 出生地:廣東省潮陽縣南陽鄉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中醫藥情報信息方法》
- 時代:現代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簡歷,生平概況,求學,從事工作,試驗生產藥物,化學製藥原料,綜述,維生素C的研製,硫脲生產工藝研究,維生素B1試製,研製磺胺嘧啶(SD),情報文獻庫,主要論著,
人物簡介
郭豐文,藥物化學家。廣東潮陽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學系。曾任上海生化藥廠研究寒贈踏所化學師、化學製造所主任。
建國後,歷任東北製藥總廠研究室主任,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中國醫藥工業公司規劃處副處長,湖北醫藥工業研究所所長,國家醫藥管理員請辣店局醫藥技術情報所副所長、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曾研製成功高濃度葡萄糖酸銻鈉我直劑、抗瘧藥鹽酸氯胍、飲水消毒劑氯宗。1964年合作研製成適用於豎式高壓釜的複式攪拌器,為大規模生產維生素C創造了有利條件。
人物簡歷
1917年9月22日 生於廣東省潮陽縣南陽鄉。
1941年 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學系。
1941—1950年 任上海私營生化製藥廠研究所化學師、化學製造所主任。
1950—1954年 任國營東北製藥總廠研究室主任。
1955—1957年 任輕工業部醫藥工業管理局瀋陽醫藥工業研究室(後改名為化工部瀋陽合成藥物研究所)主任。
1957—1959年 任化工設計院華北設計分院副總工程師兼藥物室主任。
1960—1964年 任化工部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1964—1969年 任中國醫藥工業公司規劃處副處長。
1970—1972年 任化工部湖北製藥廠籌建指揮部生產準備組副組長。
1972—1979年 任湖北省醫藥工業研究所所長。
1979—1980年 任國家醫藥管理總局科教處工程師。
1980—1983年 任國家醫藥管理總局醫藥技術情報所副所長。
1983—1989年 任國家醫藥管理局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總工程師、《中國藥學文摘》主編。
1989年— 任國家醫藥管理局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研究員。
生平概況
求學
1917年9月22日出生在廣東省潮陽縣南陽鄉的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寒,生活艱難。童年在家鄉讀書。1930年,隨父親到上海,進入上海貧兒教養院學習。該院是一所培養初級技工的職業學校。1931年,教養院改為正規國小附設肯協舉國中,郭豐文也就成為首屆國中學生。因為年年成績第一,畢業後經教養院資助進入聖約翰大學附屬高中學習。1937年,因為在高中全年級中三年考試成績均名列第一,按照學校規定,免繳學費進入聖約翰大學化學系,於1941年大學畢業。高中和大學的7年學習期間,郭豐文不僅學習了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利用課餘時間廣泛閱讀了許多、發明家如、瓦特愛迪生等的名人傳記,郭豐文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要在科學發明方面做出成績,一是盼跨永要有足夠的科學知識和技術,二是要有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三是要準備在生活享受方面有所犧牲。這三條後來便成為郭豐文一生努力奮鬥的信條。
從事工作
1941年7月,經學校推薦,郭豐文進入私營上海生化製藥廠工作,任該廠研究所化學師,從事化學合成藥的生產研究。當時正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資料十分缺少,但他利用大部分業餘時間,儘量大努力,到處查閱收集有關化學藥物方面資料,並做了大量筆記和卡片,以便自己隨時參考。經過他的積極努力,先後在上海生化製藥廠試製精試成功並小量生產了卡巴砷、鹽酸二氯肯達坑苯砷、滴滴涕、白樂君、可樂銻等多種藥物。1948年底,他任該廠化學製造所主任,兼管研究工作。1950年,他與侯福忠、湯斐烈一起試製出小量合黴素,提供張昌紹教授做藥理試驗。
從1950—1964年,郭豐文先後擔任了東北製藥總廠研究室主任、輕工乃凳尋屑業部醫藥工業管
理局瀋陽醫藥工業研究室主任、化工設計院華北設計分院副總工程師兼藥物研究室主任、化工部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等職。在這15年間,他先後組織並指導完成了多種磺胺類藥物(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嗪、4-磺胺-6-甲氧嘧啶等)和多種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等)和多種製藥原料中間體(二乙胺、硫脲、乙腈、4-甲基吡啶等)的生產研究。他還與程毓英等人研究並闡明了維生素B1、嘧啶環合成的反應機制,使主環收率以及維生素B1總收率達到較高的水平。以上這些產品和新工藝的研究成功,對中國化學製藥工業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底,郭豐文調到化工部中國醫藥工業公司(醫藥托拉斯)任規劃處副處長,其後數年,在加強醫藥工業的內地建設,改變醫藥生產的不合理布局,確定戰備醫藥品種,制訂建設規劃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1970年,他參加了湖北製藥廠的籌建工作。1972年,他被調到湖北省醫藥工業研究所,任黨委副書記兼所長。在此期間,他為該所的發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作了許多努力,並主持了血防新藥硝硫氰胺的研製工作。他指導改進了該藥最後一步酯化反應的操作方法,變三相反應為均相反應,大大提高了成品的收率和質量。此外,他還指導試驗成功該藥口服微粉膠囊、口服微粉油滴丸和畜用微粉水混懸劑等3種劑型。這些研究成果得到了湖北省血吸蟲病研究會的表彰。1978年,他被評為武漢市燃化系統先進工作者,並作為先進集體的代表出席全國科學大會和湖北省科學大會,同年又被評為全國化學工業系統學鐵人標兵。
郭豐文於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當選為瀋陽市第一屆人大代表、遼寧省第一屆人大代表和河北省第二屆人大代表,先後被評為國家醫藥管理局機關優秀共產黨員(1987、1990年)和中央國家機關優秀黨員(1990年),198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郭豐文還先後擔任許多技術委員會職務。1955—1956年,任輕工業部第一屆技術委員會委員,1963年,任化學工業部技術委員委員,1983—1989年,任國家醫藥管理局技術委員會委員,1986—1989年,任國家醫藥管理局醫藥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1985—1989年,任國家醫藥管理局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1980—1987年,任國家科委國家發明獎勵評審委員會醫藥衛生專業評審組委員,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試驗生產藥物
1950年8月,上海私營生化藥廠合併到瀋陽東北製藥總廠,郭豐文作為主要技術人員隨遷,並被任命為東北製藥總廠研究室主任。當時沒有現成的實驗室,一切實驗都要靠自己從零開始,從頭做起。就在此時,抗美援朝開始,研究室奉命遷到吉林省的白城子。白城子條件更差,連自來水都沒有。研究室全體同志在郭豐文的帶領下,懷著滿腔的愛國熱忱和政治責任感,立即投入戰備合成藥物的試製工作。當時正值寒冬,氣溫經常是零下三四十度,在如此困難條件下,他們在很短時間內就把一個破爛不堪的碉堡式的萬福麟公館改建成為具有一定條件的實驗樓和中試車間,並在這裡完成了維生素C、殺蟲劑滴滴涕、苯佐卡因等藥物的試製和白樂君的中試。他與胡霍等人試驗成功的滴滴涕生產新工藝——酒精分段連續氯化和用氯磺酸直接縮合,很快用於生產,並在國內推廣。1952年,美帝國主義在朝鮮戰場上發動了細菌戰。為了生產反細菌戰藥物,研究室又從白城子遷回瀋陽。郭豐文帶領全室人員很快將東北製藥總廠二分廠的一些庫房改建成為實驗室和若干個小型化工車間,生產飲水消毒劑清水龍和小量維生素C,為支援朝鮮戰場做出了貢獻。後來他們又陸續進行了合黴素、磺胺甲基嘧啶和液相加氫裝置等的小試驗和中試驗工作,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展中國製藥工業做出了榜樣。
化學製藥原料
綜述
中國的化學製藥工業,是在基本有機化工產品極其薄弱的基礎上開始創業的,許多製藥原料和中間體都要靠自己解決。化學藥品生產又是從仿製常用的大路貨藥品開始的。這些產品,文獻上都有許多合成路線可供選擇,但有些合成路線並不適合中國國情。為使這些產品能在國內生根,必須結合國情,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從國內能夠解決的化工原料和技術裝備出發,提供切實可行的生產路線。郭豐文就是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從事生產研究的。
維生素C的研製
初試是以東北製藥總廠庫存的山梨糖為原料進行的,此原料只有200多公斤,小量生產就用完了,無以為繼。而當時進口山梨糖製取維生素C,還不如直接進口維生素C。要使維生素C生產立足於國內,首先要解決山梨糖的生產供應問題,為此必須解決兩個技術難題:一是將葡萄糖高壓加氫變為山梨醇;二是山梨醇經黴菌氧化製成山梨糖。葡萄糖加氫一般要在100—150個大氣壓下進行,而耐這樣高壓的反應器一時難以解決。郭豐文與鄺宗濂等研究成功一種高效的複式氣液攪拌器,用於葡萄糖液催化加氫
,在30—40個大氣壓下,可使葡萄糖順利地氫化為山梨醇,使第一個技術難題得以解決。該項技術榮獲1964年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第二個技術難題在中國科學院大連物理化學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3年的小試、中試,圓滿地得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為中國維生素C大量生產奠定了基礎,也為其他醫藥新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硫脲生產工藝研究
磺胺噻唑是中國首先實現大量生產的磺胺類藥物,但其主要原料——硫脲一直依賴進口。郭豐文在接到上級指定的硫脲試製任務後,翻閱所有能夠找到的參考文獻,都沒有滿意的安全生產方法。最後,他提出了用硫化鈣加計算量硫酸製備硫氫化鈣的構想,並制定了試驗方案。當時硫化鈣買不到,只有自己動手,自製硫化鈣。經專題組反覆試驗和改進,最後用上次母液加入硫酸鈣,再加計量的硫酸製備硫氫化鈣,然後,加入石灰氮進行反應,趁熱過濾冷卻結晶,便可直接獲得高收率、質量好的硫脲。此法生產設備簡單,操作簡便,整個生產過程避免了硫化氫的溢出,完全符合安全生產的要求,達到使磺胺噻唑生產完全立足於國內的目的。
維生素B1試製
當時在全國醫藥科研計畫會上討論時,不少人認為題目太難,不宜搞。郭豐文卻信心百倍,親自擔任專題組長,從當時國內可以購買的丙烯腈、糠醛、醋酸等為起始原料,自製乙醯丙醇和乙腈等中間體,只用一年半時間完成了小試工作,並推廣生產。該項成果榮獲1964年國家新產品二等獎。
研製磺胺嘧啶(SD)
磺胺嘧啶是防治流行性腦膜炎的必備藥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郭豐文從當時化工原料供應立足於國內這一想法出發,先選擇了磺胺甲基嘧啶進行試製,並獲得了成功。1956年決定試製SD,在他的指導下,以糠氯酸為中間體製備SD的生產方法獲得了成功,並首創糠醛在稀鹽酸中通氯氣進行氯氧化製造糠氯酸的生產工藝,為SD生產推廣到全國和逐步做到SD國內自給創造了條件。該項成果榮獲1964年國家新產品三等獎。
基吡啶以及有機合成新試劑分散金屬鈉、氫化鈉、硼氫化鉀等)的生產研究和推廣生產。他還組織力量開展雷貝反應的小試驗並獲得初步成功。後來東北製藥總廠在此基礎上予以發展,並投入生產為開發一系列醫藥新產品創造了條件。
情報文獻庫
1979年,郭豐文調到國家醫藥管理總局,開始在總局科教處工作,不久調該局醫藥技術情報所任副所長,1983年起,擔任該所總工程師、研究員。此時,他雖年過六旬,但仍勤奮工作,努力鑽研情報業務,組織籌建中國藥學文獻資料庫,並在此基礎上利用電子計算機自動編排出版檢索刊物《中國藥學文獻》。他具體指導文摘的編輯、分類和標引,以及藥學主題詞表的制訂等工作。“中文藥學文獻資料庫和自動編輯排版及檢索系統”榮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郭豐文是主要受獎者之一。這一研究成果,推動了中國藥學文獻資料庫的建立和發展,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在醫藥情報工作中,他還致力於藥品生產的巨觀研究和藥品需求預測,先後撰寫了多篇有關醫藥科研、生產、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章和論文,為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主要論著
1 郭豐文.談合成藥研究與生產中的技術革命.醫藥工業,1959,(6):188—194.
2 郭豐文.再談醫藥工業研究與生產中的技術革命.醫藥工業,1959,(7):214—218.
3 郭豐文.中國合成藥物生產技術的發展和展望.在中國藥學會瀋陽分會1964年年會上的報告.
4 郭豐文.維生素B、嘧啶環合成反應機理.醫藥工業,1964.5 郭豐文.長效磺胺.見黃鳴龍主編.藥物化學進展.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155—184.
6 李雲閣,郭豐文.藥品、醫療器械銷售額與國民經濟間關係的探索.醫藥情報,1982,(1):1—14.
7 郭豐文.從醫藥商品的特殊性探索藥品生產的技術經濟規律.醫藥情報,1982,(12):1—24.
8 李雲閣,郭豐文.不同類型國家的醫藥銷售金額及其國民經濟間關係的調查研究.醫藥情報,1983,(3):1—14.
9 郭豐文.解熱鎮痛藥物品種更新問題.見中國醫藥工業公司編.全國解熱鎮痛藥劑會議資料彙編.1984:1—4.
10 郭豐文,李雲閣.2000年中國藥品銷售金額的預測.見:中國藥學會主編.藥學科學技術國內外發展狀況.1985:18—27.
11 郭豐文.製劑生產大有可為.醫藥情報,1986,(7):1—6.
12 郭豐文.從巨觀角度討論新藥研究與開發問題.醫藥情報,1988,(3):149—155.
13 郭豐文,劉靜民,鄭瑞泰等.第六屆世界醫藥信息學大會(1989,1140—1143.
14 郭豐文.研究與開發是製藥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醫藥情報,1990,(8):1—14.
從1950—1964年,郭豐文先後擔任了東北製藥總廠研究室主任、輕工業部醫藥工業管
理局瀋陽醫藥工業研究室主任、化工設計院華北設計分院副總工程師兼藥物研究室主任、化工部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等職。在這15年間,他先後組織並指導完成了多種磺胺類藥物(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嗪、4-磺胺-6-甲氧嘧啶等)和多種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等)和多種製藥原料中間體(二乙胺、硫脲、乙腈、4-甲基吡啶等)的生產研究。他還與程毓英等人研究並闡明了維生素B1、嘧啶環合成的反應機制,使主環收率以及維生素B1總收率達到較高的水平。以上這些產品和新工藝的研究成功,對中國化學製藥工業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底,郭豐文調到化工部中國醫藥工業公司(醫藥托拉斯)任規劃處副處長,其後數年,在加強醫藥工業的內地建設,改變醫藥生產的不合理布局,確定戰備醫藥品種,制訂建設規劃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1970年,他參加了湖北製藥廠的籌建工作。1972年,他被調到湖北省醫藥工業研究所,任黨委副書記兼所長。在此期間,他為該所的發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作了許多努力,並主持了血防新藥硝硫氰胺的研製工作。他指導改進了該藥最後一步酯化反應的操作方法,變三相反應為均相反應,大大提高了成品的收率和質量。此外,他還指導試驗成功該藥口服微粉膠囊、口服微粉油滴丸和畜用微粉水混懸劑等3種劑型。這些研究成果得到了湖北省血吸蟲病研究會的表彰。1978年,他被評為武漢市燃化系統先進工作者,並作為先進集體的代表出席全國科學大會和湖北省科學大會,同年又被評為全國化學工業系統學鐵人標兵。
郭豐文於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當選為瀋陽市第一屆人大代表、遼寧省第一屆人大代表和河北省第二屆人大代表,先後被評為國家醫藥管理局機關優秀共產黨員(1987、1990年)和中央國家機關優秀黨員(1990年),198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郭豐文還先後擔任許多技術委員會職務。1955—1956年,任輕工業部第一屆技術委員會委員,1963年,任化學工業部技術委員委員,1983—1989年,任國家醫藥管理局技術委員會委員,1986—1989年,任國家醫藥管理局醫藥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1985—1989年,任國家醫藥管理局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1980—1987年,任國家科委國家發明獎勵評審委員會醫藥衛生專業評審組委員,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試驗生產藥物
1950年8月,上海私營生化藥廠合併到瀋陽東北製藥總廠,郭豐文作為主要技術人員隨遷,並被任命為東北製藥總廠研究室主任。當時沒有現成的實驗室,一切實驗都要靠自己從零開始,從頭做起。就在此時,抗美援朝開始,研究室奉命遷到吉林省的白城子。白城子條件更差,連自來水都沒有。研究室全體同志在郭豐文的帶領下,懷著滿腔的愛國熱忱和政治責任感,立即投入戰備合成藥物的試製工作。當時正值寒冬,氣溫經常是零下三四十度,在如此困難條件下,他們在很短時間內就把一個破爛不堪的碉堡式的萬福麟公館改建成為具有一定條件的實驗樓和中試車間,並在這裡完成了維生素C、殺蟲劑滴滴涕、苯佐卡因等藥物的試製和白樂君的中試。他與胡霍等人試驗成功的滴滴涕生產新工藝——酒精分段連續氯化和用氯磺酸直接縮合,很快用於生產,並在國內推廣。1952年,美帝國主義在朝鮮戰場上發動了細菌戰。為了生產反細菌戰藥物,研究室又從白城子遷回瀋陽。郭豐文帶領全室人員很快將東北製藥總廠二分廠的一些庫房改建成為實驗室和若干個小型化工車間,生產飲水消毒劑清水龍和小量維生素C,為支援朝鮮戰場做出了貢獻。後來他們又陸續進行了合黴素、磺胺甲基嘧啶和液相加氫裝置等的小試驗和中試驗工作,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展中國製藥工業做出了榜樣。
化學製藥原料
綜述
中國的化學製藥工業,是在基本有機化工產品極其薄弱的基礎上開始創業的,許多製藥原料和中間體都要靠自己解決。化學藥品生產又是從仿製常用的大路貨藥品開始的。這些產品,文獻上都有許多合成路線可供選擇,但有些合成路線並不適合中國國情。為使這些產品能在國內生根,必須結合國情,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從國內能夠解決的化工原料和技術裝備出發,提供切實可行的生產路線。郭豐文就是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從事生產研究的。
維生素C的研製
初試是以東北製藥總廠庫存的山梨糖為原料進行的,此原料只有200多公斤,小量生產就用完了,無以為繼。而當時進口山梨糖製取維生素C,還不如直接進口維生素C。要使維生素C生產立足於國內,首先要解決山梨糖的生產供應問題,為此必須解決兩個技術難題:一是將葡萄糖高壓加氫變為山梨醇;二是山梨醇經黴菌氧化製成山梨糖。葡萄糖加氫一般要在100—150個大氣壓下進行,而耐這樣高壓的反應器一時難以解決。郭豐文與鄺宗濂等研究成功一種高效的複式氣液攪拌器,用於葡萄糖液催化加氫
,在30—40個大氣壓下,可使葡萄糖順利地氫化為山梨醇,使第一個技術難題得以解決。該項技術榮獲1964年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第二個技術難題在中國科學院大連物理化學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3年的小試、中試,圓滿地得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為中國維生素C大量生產奠定了基礎,也為其他醫藥新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硫脲生產工藝研究
磺胺噻唑是中國首先實現大量生產的磺胺類藥物,但其主要原料——硫脲一直依賴進口。郭豐文在接到上級指定的硫脲試製任務後,翻閱所有能夠找到的參考文獻,都沒有滿意的安全生產方法。最後,他提出了用硫化鈣加計算量硫酸製備硫氫化鈣的構想,並制定了試驗方案。當時硫化鈣買不到,只有自己動手,自製硫化鈣。經專題組反覆試驗和改進,最後用上次母液加入硫酸鈣,再加計量的硫酸製備硫氫化鈣,然後,加入石灰氮進行反應,趁熱過濾冷卻結晶,便可直接獲得高收率、質量好的硫脲。此法生產設備簡單,操作簡便,整個生產過程避免了硫化氫的溢出,完全符合安全生產的要求,達到使磺胺噻唑生產完全立足於國內的目的。
維生素B1試製
當時在全國醫藥科研計畫會上討論時,不少人認為題目太難,不宜搞。郭豐文卻信心百倍,親自擔任專題組長,從當時國內可以購買的丙烯腈、糠醛、醋酸等為起始原料,自製乙醯丙醇和乙腈等中間體,只用一年半時間完成了小試工作,並推廣生產。該項成果榮獲1964年國家新產品二等獎。
研製磺胺嘧啶(SD)
情報文獻庫
1979年,郭豐文調到國家醫藥管理總局,開始在總局科教處工作,不久調該局醫藥技術情報所任副所長,1983年起,擔任該所總工程師、研究員。此時,他雖年過六旬,但仍勤奮工作,努力鑽研情報業務,組織籌建中國藥學文獻資料庫,並在此基礎上利用電子計算機自動編排出版檢索刊物《中國藥學文獻》。他具體指導文摘的編輯、分類和標引,以及藥學主題詞表的制訂等工作。“中文藥學文獻資料庫和自動編輯排版及檢索系統”榮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郭豐文是主要受獎者之一。這一研究成果,推動了中國藥學文獻資料庫的建立和發展,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在醫藥情報工作中,他還致力於藥品生產的巨觀研究和藥品需求預測,先後撰寫了多篇有關醫藥科研、生產、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章和論文,為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主要論著
1 郭豐文.談合成藥研究與生產中的技術革命.醫藥工業,1959,(6):188—194.
2 郭豐文.再談醫藥工業研究與生產中的技術革命.醫藥工業,1959,(7):214—218.
3 郭豐文.中國合成藥物生產技術的發展和展望.在中國藥學會瀋陽分會1964年年會上的報告.
4 郭豐文.維生素B、嘧啶環合成反應機理.醫藥工業,1964.5 郭豐文.長效磺胺.見黃鳴龍主編.藥物化學進展.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155—184.
6 李雲閣,郭豐文.藥品、醫療器械銷售額與國民經濟間關係的探索.醫藥情報,1982,(1):1—14.
7 郭豐文.從醫藥商品的特殊性探索藥品生產的技術經濟規律.醫藥情報,1982,(12):1—24.
8 李雲閣,郭豐文.不同類型國家的醫藥銷售金額及其國民經濟間關係的調查研究.醫藥情報,1983,(3):1—14.
9 郭豐文.解熱鎮痛藥物品種更新問題.見中國醫藥工業公司編.全國解熱鎮痛藥劑會議資料彙編.1984:1—4.
10 郭豐文,李雲閣.2000年中國藥品銷售金額的預測.見:中國藥學會主編.藥學科學技術國內外發展狀況.1985:18—27.
11 郭豐文.製劑生產大有可為.醫藥情報,1986,(7):1—6.
12 郭豐文.從巨觀角度討論新藥研究與開發問題.醫藥情報,1988,(3):149—155.
13 郭豐文,劉靜民,鄭瑞泰等.第六屆世界醫藥信息學大會(1989,1140—1143.
14 郭豐文.研究與開發是製藥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醫藥情報,199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