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隆鎮(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下轄鎮)

那隆鎮(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那隆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位於靈山縣境中部,西南面與陸屋鎮交界,西面與三隆鎮舊州鎮相鄰,東南面與檀圩鎮武利鎮伯勞鎮接壤,東北面與靈城鎮煙墩鎮毗連。

那隆鎮區域總面積249.12平方千米,2013年末,下轄1個社區、30個行政村,總人口99049人(2017年)。2013年,該鎮實現農業總產值4.63億元,工業總產值2.2億元。

那隆鎮地處桂南丘陵地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暖,盛產荔枝龍眼椪柑荔枝幹香蕉等農特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那隆鎮
  • 外文名稱:Nalong Town
  •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
  • 下轄地區:1個社區、30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那隆社區
  • 電話區號:0777
  • 郵政區碼:535414
  • 地理位置:靈山縣中部
  • 面積:249.12平方千米 
  • 人口:99049人(2017年) 
  • 方言:靈山話、白話(粵語)、客家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桂N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農業,工業,商貿,社會事業,文化生活,教育事業,科技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旅遊景點,

歷史沿革

光緒十四年(1888年),那隆練轄156個村落
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十五年(1912~1926年),靈山縣仍沿用團練建制,那隆練含今那隆、三隆2鎮。
那隆鎮那隆鎮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除團練建制,改設區鄉,那隆屬第五區。
1949年,屬第四區。
1951年,屬第六區,且為區駐地。
1955年稱那隆區。
1957年撤區並鄉,那隆鄉轄10個小鄉,駐地那隆圩。
1958年改稱那隆人民公社
1984年8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鄉政權建制,復稱那隆鄉。
1994年那隆鄉改為那隆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那隆鎮轄那隆社區1個社區和中安村、峽嶺村、高蘭村、水埇村、西岸村、茶子村、尤甘村、新田村泥橋村高埠村馬槽村長福村塘表村六安村大山村、斌屋村、那垌村、靈二村、大平村、靈一村、楓木村龍窟村、清水降村、上江村、路司村、芳塘村、充頭村、陳垌村思林村江東村等3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那隆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那隆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境中部,距縣城24公里;西南面與陸屋鎮交界,西面與三隆鎮舊州鎮相鄰,東南面與檀圩鎮武利鎮伯勞鎮接壤,東北面與靈城鎮煙墩鎮毗連;全鎮總面積249.12平方千米,鎮政府大致位於北緯22°19′,東經109°06′。

地形地貌

那隆鎮屬桂南丘陵地帶,一般海拔在200-500米之間,主要山峰有位於舊州、三隆、煙墩3鎮之間的雞籠山,海拔604.3米。

氣候特徵

那隆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暖,冬季有間歇性寒潮入侵;年平均氣溫21.7°C,年平均降雨量1603毫米,無霜期為348天。

自然資源

林木資源
截至2010年,那隆鎮有林地面積1.1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0%。
礦產資源
那隆鎮主要礦產資源有石膏花崗岩(黑色)、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99049人,主要民族為漢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那隆鎮實現農業總產值4.6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11元;工業總產值2.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1億元;財稅收入1314萬元。

農業

2013年,那隆鎮有耕地面積6620公頃,農業總產值4.6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11元。糧食種植面積6763公頃,總產量3.54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5308公頃,總產量3.06萬噸。年末有林面積1.15萬公頃;水果種植面積6235公頃,總產量5.8萬噸,其中荔枝1萬噸。生豬存欄3.61萬頭;家禽存欄95.78萬羽;肉類總產量8048噸;水產品產量4376噸。特色農業經濟有奶水牛養殖、人工養蛇、人工養龜鱉、養鴿等。其中,奶水牛存欄61頭,產奶量80噸;人工養蛇4879條;龜鱉產量51噸。

工業

那隆鎮工業以磚廠、花炮廠、石場、木板廠等行業為主。2012年,那隆鎮工業總產值 3.9 億元;2013年,該鎮工業總產值達2.2億元。

商貿

解放前,那隆地區商業貿易以零售交易為主。1954年成立供銷合作社,主要經營副食品、日雜、百貨、農膜、農具和農副產品,同時在各大隊開設綜合門市部。隨後,食品購銷站、藥材購銷站、百貨商店等一些集體商業和國營商業相繼建立。20世紀80年代初,建成那隆綜合集貿市場,內設肉行、飲食行、水產行、成衣行、雜貨行、牛行等。1994年,供銷社全部由私人承包,主要經營日用百貨、針織品、副食品、糖菸酒、日雜、飲食、旅社、修理等行業。1998~2003年,先後新建大平、龍窟2個村級市場,市場總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2010年,全鎮有2個圩場,4個集貿市場。2013年,該鎮有集貿市場2個。

社會事業

文化生活

解放前,那隆鎮民間在春節期間有舞龍舞獅等傳統習慣,其他節日如元宵節、三月三、嶺頭節等,則有鬧花燈、唱山歌、跳嶺頭等娛樂活動。解放後,全鎮各村及部分單位均建有文娛室和水泥籃球場等文體活動場所,經常開展籃球、拔河、遊戲、象棋、桌球賽等各種文體活動。1993年後,各村農戶先後安裝了閉路電視,可收看電視節目34套,有線電視用戶600多戶,“村村通”廣播用戶1200多戶。2008年,全鎮有圖書館1個,文化站1個,村級廣播電視室4個。2010年,發放直播衛星設備1204套,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2013年,該鎮有圖書館、文化站1所。

教育事業

清宣統三年(1911年),那隆地區設立公立化龍兩等國小堂。1964年,創辦那隆農業中學,後改為那隆職業技術中學。1994年末,校園面積擴展到2.24萬平方米,設有17個教學班,有887名學生,74名教職工,實施職初、職高、成人中專3個層次的教育;同年,全鎮有完全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聯辦國中4所,完全國小31所。2008年,全鎮共有中學3所,教師218人,在校學生5038人;國小32所,教師510人,在校學生1474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普及率、畢業率和“兩基”教育均達國家部頒標準。2010年高考,那隆中學考上本科28人、專科94人。
2013年,那隆鎮有國小32所,在校生1.17萬人,教師542人;中學3所,在校生6094人,教師251人;幼稚園、託兒所42所。

科技事業

那隆鎮內設有科委、水果站、農業站等科研和技術推廣機構。1979年恢復縣科協以後,那隆鎮建立科普協會,共有會員100多人。1998年,開始推廣水稻拋秧新技術,2006年,又在全鎮推廣水稻免耕新技術,實施面積733.33公頃。2010年,全鎮有農技推廣服務機構7個,從業人員321人。

醫療衛生

1954年10月,那隆衛生院建立,1962年改稱衛生所,1994年改為鎮衛生院。1995年,鎮衛生院占地面積1392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825平方米,設定有外科、內兒科、婦產科、檢驗科、B超室等科室,主要醫療器械有100毫安X光機、心電圖機等。有病床20張。人員編制40人。2005年,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8年,鎮衛生院新建1幢總面積1072平方米的業務綜合樓,各行政村均設有衛生室,有村醫80人;全鎮有9.5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10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8.2萬人,參合率75.6%,7.82萬人次獲得醫療補助,共793.75萬元。
2013年,那隆鎮有衛生院1個,醫生15人,病床30張,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10.59萬人;各村均建有相應的醫療衛生所(衛生室)。

社會保障

2013年,那隆鎮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40萬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196人;有敬老院、福利院23所,收養262人。

交通

清朝初期,那隆地區交通比較落後,物質運輸靠肩挑馬馱。由縣城通往欽州的驛道,經過那隆的有靈陸道和太平道。20世紀80年代初,修通靈山至欽州二級公路的過境路段。2005~2007年投資60萬元建設金斗二、三、四街,修建近1萬平方米的水泥路面和排水工程。
2006~2007年,那隆鎮修建塘表、龍窟、西岸等村13公里的進村水泥路,並擴建清水降至上江、路司至楓木等路段。2007年投資50多萬元修建欽靈二級公路口至獸醫站的過街水泥路和排水工程。2008年全鎮公路里程83公里,街道全部鋪設水泥路面,並安裝路燈。2010年,投入資金700多萬元建設那隆二橋及路網(總投資1000萬)。
公路公路
那隆鎮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內有省道S310線和縣道X398線穿越。

旅遊景點

世外茶園
世外茶園是由廣西世外茶園旅遊開發公司在那隆鎮原“八一”茶場投資興建的旅遊景區,是集現代農業茶園觀光考察,茶藝茶文化交流,溫泉健身養生,漂流,商務休閒娛樂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