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19號)精神,進一步深化全省流通體制改革,加快全省流通服務業發展,更好地發揮流通服務業推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現就促進全省流通服務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流通服務業發展的意見
- 發布單位:遼寧省人民政府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19號)精神,進一步深化全省流通體制改革,加快全省流通服務業發展,更好地發揮流通服務業推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現就促進全省流通服務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視發展流通服務業
(一)流通服務業是帶動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民眾生活需求的先導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流通服務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遼寧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是擴大需求、拉動生產、增加就業、保障消費安全的重要任務;是縮小城鄉差別,繁榮活躍市場,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是改善我省經濟運行環境,提高經濟運行效率、質量和效益的戰略舉措,對於促進全省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流通服務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流通服務業在引導生產、擴大消費、活躍市場、增加就業、拉動經濟成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省流通服務領域還存在企業規模小、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法規不健全、流通設施不完善、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決策,明確要求把大力發展流通服務業作為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為支持老工業基地振興,國家有關部委確定我省為全國深化流通體制改革試點省份。全省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流通服務業的發展,把促進流通服務業的加快發展和繁榮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實抓好。 二、明確目標和原則,加快流通服務業發展步伐
(一) 發展目標。
到2010年,全省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增加值達到1700億元,年均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300億元,年均增長12%;生產資料銷售總額達到2萬億元,年均增長13%;餐飲服務業營業額達到1600億元,年均增長16.8%。培育年銷售額超500億元的流通企業集團1家,年銷售額超300億元的品牌型批發市場3處。城鄉協調發展的消費品流通體系、產業關聯密切的生產資料流通體系、便民利民惠民的居民生活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二)指導原則。
1.堅持市場調節和政策引導相結合。進一步完善促進流通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發揮市場在流通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政府的組織指導、規劃引導和巨觀調控,發揮政府對流通服務業的行業指導作用,對關係工農業生產、民眾生活需求和農產品流通等現代流通方式、業態和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推動流通服務業加快發展。
2.堅持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相結合。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創新流通管理體制,消除不利於流通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打破地區、部門、所有制界限,推動重點企業的戰略性擴張重組。深化流通服務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增強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3.堅持對外開放和自主創新相結合。進一步最佳化流通服務領域投資環境,積極承接國際流通服務產業轉移。有序推進流通服務業對外開放,借鑑國際現代流通服務業管理模式和經驗,提升流通服務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鼓勵具有比較優勢的流通服務企業開展對外經貿合作。同時,要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推動流通科技創新,不斷提高流通科技含量。加強對現代流通服務業基礎理論、經營技術、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並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廣和套用。
4.堅持有序競爭和規範管理相結合。堅持“政策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為主、城鄉協調、多元投資、規範管理”的原則,鼓勵各種資本進入流通服務領域,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提高流通服務產業的市場化、組織化和現代化水平。
5.堅持重點發展和全面提升相結合。適應老工業基地優勢產業發展和城市功能轉換的需要,既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也要繼續發展商貿、餐飲、住宿、倉儲等傳統服務業和與人民民眾生活緊密相關的生活服務業、社區服務業、農村批發零售業,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宗農產品批發、加工、配送、冷藏等流通服務體系。
三、確定主要任務,實現重點突破
(一)提高流通規模和效率,增強對工業經濟的服務能力。
1.大力發展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需求的現代物流體系,構建物流配送服務網路。整合商業批發、物資儲運、商品配送等流通資源,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套用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技術,加快建立和完善輻射全國、連線國際市場的大宗生產資料物流園區和配送中心,形成多層次的物流體系。重點發展20個營運標準化、管理現代化、服務信息化的現代物流園區,培育40家第三方物流企業。
2.培育品牌型批發市場,帶動工業產業集群發展。以改革管理體制、改變交易方式、改善服務功能、改進經營檔次為目標,重點發展100個與服裝、鞋類、陶瓷、家具、燈飾、糧油、化工、汽車配件、機電五金、鋼材、建材、工業原輔料等加工園區和產業集群相配套的區域性批發市場,增強批發市場對地產工業品的吸納和輻射功能。
3.建設專業產品展銷街區,開闢工業品流通新渠道。抓住老工業基地加大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土地置換、“退二進三”等政策的有利契機,加快建設和培育專業化、品牌化、特色化的生產資料、工業品街區,開闢工業品流通新渠道,重點培育50條專業化行銷的汽車、工程機械、建築材料、汽車配件、五金機電、裝潢裝飾、旅遊商品等產品街區,通過專業街區的品牌效應、集聚效應,帶動加工製造業的發展。
4.培育區域性國際會展中心,放大工業都市經濟效應。積極挖掘展覽資源,改善會展服務,完善展場設施,開發具有產業優勢和市場前景的新型展會,培育一批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專業性展會,引導和促進會展經濟向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十一五”期間,會展業年交易額突破1500億元,瀋陽、大連成為國際化的會展中心城市。
(二)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加快建設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發展農村連鎖經營。組織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構建以縣域配送中心為重點、以鄉鎮店為骨幹、村屯店為基礎的新型農村流通網路。重點建設100家商品配送中心,發展10000家鄉村連鎖店,形成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的新型農業生產資料行銷體系。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流通網路資源,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開拓農村市場,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到2010年,連鎖經營的便民農家店覆蓋80%的村屯和90%的鄉鎮。
2.啟動“雙百”市場工程,培育品牌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投入力度,提高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檔次,促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通過政策扶持、整合改造、吸引外資等途徑,重點建設100個品牌型跨區域流通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培育100戶重點農產品流通(加工)企業。
3.發展農民流通合作組織,完善農村市場體系。支持各類農產品行銷協會、運銷大戶、經紀人組織開展信息、技術培訓、質量標準認證、市場行銷等服務。進一步健全農村市場供求信息網路,實施“農商對接”行動計畫,組織觀摩採購活動。充分發揮縣域商業、供銷社和糧食購銷企業自身優勢,引領農村流通合作組織和農村經紀人隊伍發展。重點培育1000個農村流通合作組織,支持100個管理標準規範、服務功能完善、經濟效益明顯的農產品行銷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