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活動
主辦:《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
評選在不同的範圍內有不同的標準,總體注重生態角度的思考
當期雜誌
一本專業的自然科學雜誌,因地理知識也可以娛樂化漸漸為人關注,在紀念55周年時,“地理選美”一改文風推出500頁,後又推出精裝版,這個策劃使得一時間洛陽紙貴。雜誌的頁碼之最也期待有更好選題的人再來開創。《中國國家地理》作為一個科學的傳媒雜誌,倡導的是自然、人文,尤其是在揭示自然的過程和變化,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是它在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怎么樣的概念知道我們人和自然的關係,這樣的傳媒雜誌在做這樣的事情是理所當然的,是它自己當之無愧應該去做的事情。
因55周年社慶而推出的第10期550頁加厚版“選美中國特輯”,因售價16元不變而引起讀者強烈關注。歷經半年籌備實施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也在第10期雜誌全面揭曉。雜誌社投入1000萬發行55萬冊雜誌答謝55年來一直支持和關愛雜誌成長的新老讀者,奉獻出一期值得永久珍藏的雜誌。美好的初衷,未必取得完美的結果。《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特輯”10月8日上市,令人疑惑的是許多《中國國家地理》的新老讀者都買不到雜誌。第十期國家地理雜誌嚴重脫銷事件,造成廣大真正的愛好國家地理的讀者們議論紛紛。
簡介
“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中,許多曾經默默無聞的地方被推到了公眾的視野之中,《中國國家地理》在雜誌中將此表述為:顛覆傳統:名山名湖紛紛落馬;推進審美:冰川雅丹進入視野;關注西部:邊緣文化大放異彩。新的世紀,《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從一個全新角度向世人揭示一個最美、最自然的中國,推進了新時期的審美進程。
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路 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用戶投票的方式各產生12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鄉村古鎮、旅遊洞穴、沼澤濕地等15個類型。
最美山峰洞穴冰川
10.峨嵋山:從盆地升向天庭
最美草原沙漠雅丹
評審:伍光和、汪久文、吳正、鄭度、楊根生、夏訓誠、耿菲琳
最美島嶼海岸
崇武海岸:惠安女眺望大海的地方
最美城市鄉村古鎮
評審:鄧東、王建軍、王建國、王景慧、馮驥才、吳良鏞、俞孔堅、崔凱、耿菲琳
影響
打造“中國最美地方排行榜”。2005年是《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建社55周年,它很好地抓住了這一契機,組織各方面的專家,經過半年的評選,由各地的媒體配合,打造出了一份“中國最美地方排行榜”。《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選美中國”事件,成為客群關注的焦點,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反響,所以55萬冊雜誌一上市就罄售一空。後來又出了2005年第十期的精裝版,撤掉了所有的廣告,增加了峰林和丹霞地貌兩部分內容,軟皮包裝改成了硬皮包裝,定價由16元改為68元,一次印製了18萬冊,又很快脫銷,可謂“洛陽紙貴”。又印製了它的精裝修訂版,也就是第二版,一時間《中國國家地理》第十期的精裝版成為饋贈的禮品和收藏品。創造了出版界的一個奇蹟,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國家地理》的品牌價值。這也將會成為期刊行銷史上的一個經典的成功案例。在整個“選美中國”事件中,雜誌社還運用了市場飢餓策略,抓住了客群“物以稀為貴”的購買心理和經銷商“買暢不買滯”的心理。當雜誌社第十期“選美中國”特輯以550頁,16元的震撼價上市時,由於物超所值,55萬冊立即被搶購一空,很多讀者都沒能買到這本書,把很多客群的購買慾望調了動起來,讀者到處求購此書,使客群和經銷商產生了一種“飢餓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馬上推出了第十期的精裝本,價格也由16元改為68元,比原先漲了四倍還多,可是很多讀者還擔心自己像上次一樣買不到此雜誌,紛紛提前預定,很多讀者都不只訂一本,而是多訂幾本送給朋友。而經銷商也紛紛訂貨,雜誌社只好限制經銷商訂貨的數量。
雜誌社繼續維持和開發這一“選美中國”活動的品牌價值,2006年元月10日在貴州黃果樹瀑布風景名勝區,以“策劃最美指點江山,推進審美和諧發展”為宗旨,舉辦了首屆“中國最美的地方”高峰論壇。在這次論壇上,與會代表共同簽署了《首屆中國最美的地方高峰論壇·聯合宣言》,並且成立“中國最美的地方”戰略聯盟。以後“中國最美的地方”高峰論壇將依次在各“最美”景區輪流舉行,使“選美中國”活動具有了延續性。這將有利於保持和擴大“選美中國”活動的影響力,增強這一活動的品牌價值,保證了品牌的活力。
實踐分析
《中國國家地理》對既有常識的顛覆還不止於顛覆本身,它的每次顛覆都是為建構讀者在這方面的新常識做準備。在每次策劃顛覆的同時也向讀者提供了此前並不廣為人知,但是一旦被公眾知曉就很可能引導他們自然而然地形成新的常識的事實材料。既有常識的顛覆和新常識的建構在邏輯上有先後秩序,它們彼此相互提供支撐;但是在傳播的時間上卻是同步的,破與立幾乎是同時進行。在顛覆既有常識與建構新常識的同步推進中,不僅有效而持續地為讀者營造了一個又一個他們願意關注甚至不得不去關注的注意點,又通過對注意點基本完備的詮釋增進了刊物自身的公信力;公信力的有效提升又使得它挑戰、顛覆、重構既有常識的話語權力持續地攀升。各個環節循環作用的結果就是,《中國國家地理》不僅穩穩在同類期刊中占據首席地位,而且它提出的話題越來越容易直接而迅速地成為公共話題。
以2005年度的“中國最美十大名山”評選為例。歷來被認可的“名山”絕大多數集中在東部和中部的漢族聚居地區,這跟既有的“名山”的認定多形成於近代以前有直接的關係。在現代交通工具普及以前,內地人士極少行至河西走廊——大渡河一線以外,縱使有人偶爾到達,也缺乏能夠如實再現所見景色的記錄手段和傳播平台。《中國國家地理》在發起評選十大最美名山的時候,使用了相當豐富的圖片資料,不僅提示了諸多西部山川的存在,更直觀地向讀者展示了它們是怎樣地存在。而且,《中國國家地理》明智地將訴求的標準收攏到“美麗”上,“美麗”與否本身與民族、宗教等人文範疇沒有直接的關聯,“最美名山”也就被營造成了一個事實問題。
電視節目
選美中國是台灣中視2010年改版的中國文化節目之一,由尹乃菁和蘭萱主持。向觀眾介紹大陸的美景,奇人異事,社會文學等等。隨著兩岸的關係不斷改善,這樣的介紹大陸節目也會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