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邦興

唐邦興

唐邦興,地理學家,安徽合肥人。195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理系。後任中國科學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致力於土石流崩塌等山地災害地貌的研究,對土石流形成條件和綜合防治有較系統的研究。在西藏、四川、雲南等省區特別是在成昆鐵路、川藏公路土石流研究中,解決了生產實踐中的問題,為我國土石流學科體系的建立作出了貢獻。1984年獲中科院竺可楨野外科學工作獎。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主要職務,成就貢獻,

人物生平

1952年09月——1956年09月 南京大學地理系地貌專業學習。
1961年09月——1962年08月 北京外國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
1956年09月——1958年04月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所,北京地理所研究實習員。
1958年05月——1959年10月 國家體委登山隊,組長。
唐邦興唐邦興
1959年11月——1966年05月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組長,助研。
1966年06月——1996年06月 中國科學院成都地理所,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室主任、副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6年6月退休後回聘至今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所 研究員、教授。

主要職務

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1990—2000年)、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常務理事(1986—1998年)、四川省地理學會理事長(1988—2002年)、四川省人大代表(1983—1987年)、四川省科技顧問團一、二屆委員(1983—1994年)、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常務理事(1987年至今)、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常務副主席(1992年至今)、中國地理學會名譽理事。

成就貢獻

唐邦興同志是我國傑出的地理科學家,獲《中國百年地理傑出成就獎》,是我國早期從事土石流研究的組織者和奠基人,為中國科學院山地災害科學研究和高等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他提出土石流研究與山地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結合起來的新興邊緣學科——土石流科學。多年來,他長期堅持在科研第一線,先後主持並完成各類課題50多項,獲得多項科研成果,其中獲中國科學院首屆竺可楨野外工作獎(1984年)、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獎、有突出貢獻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1年)、四川省自然災害與對策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土石流分布與危險區劃圖研究等5個省部級三等獎、九寨溝風景名勝區土石流綜合治理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等。先後培養碩博研究生20多位,被中國科學院評為優秀研究生導師。他為探索高山與江河源區資源環境的奧秘,曾參加和主持珠穆朗瑪峰登山科學考察、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工作,填補了我國高山和江河源區環境資源的空白。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繼續發揚科學精神,率先多次赴汶川、北川、青川等10個極重災縣,深入一線調查地震土石流、崩塌、滑坡等次生災害,提出40餘項地質災害應急治理方案和建議,深受災區老百姓和四川省各級領導的尊崇。主編和參編《風景區土石流研究與防治》(2004年)、《中國土石流》(2000年)、《四川省自然災害及其防治》(1995年)、《山洪土石流滑坡災害及其防治》(1994年)、《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自然環境及其保護》(1996年)等專著10餘部,發表論文8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