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達照法師,俗姓林,筆名天台子,1972年出生於浙江省文成縣,1989年於七甲寺依了識長老出家,屬於嫡傳天台教觀第46代。1991年春於
福州鼓山佛學班就學,1991年秋考入南京棲霞山佛學院,1992年禮
寶華山茗山大和尚受具足戒,1993年畢業於棲霞山佛學院,1993年至1994年入溫州
大羅山專修密法,1994年秋考入中國佛學院,1998年本科畢業後進入中國佛學院研究生院,師從方廣錩教授專攻佛教文獻學,1999年獲得密宗大圓滿無相密乘心中心法代師灌頂資格。2001年6月通過中國佛學院研究生論文答辯,獲佛學碩士學位。從事天台、
淨土、禪宗(特別是“永嘉禪”)、密法的修學和研究。發表專著《金剛經贊研究》(
宗教文化出版社)、《飭終——佛教臨終關懷》(
浙江大學出版社),論文《梵我一如及其演繹》、《金剛經相關的
懺法初探》、《天台禪修方法及其沿革》等三十餘篇,散文十餘篇、詩作五百多首。
修學歷程
1989年於七甲寺依了識長老出家,屬於嫡傳天台教觀第46代。
1991年春於福州鼓山佛學班就學。
1991年秋考入南京棲霞山佛學院。
1992年禮寶華山茗山大和尚受具足戒。
1998年本科畢業後進入中國佛學院研究生院,師從方廣錩教授專攻佛教文獻學。
1999年獲得密宗大圓滿無相密乘
心中心法代師灌頂資格。
2001年6月通過中國佛學院研究生論文答辯,獲佛學碩士學位。
2007年6月獲得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光長老傳授天台教觀第47代法嗣
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
中國佛教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山東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溫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文成縣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研究生導師、浙江佛學院溫州佛學院副院長/溫州佛教永嘉禪學會會長、溫州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文成縣政協常委、山東省
元音寺住持/溫州市
妙果寺方丈/文成縣
安福寺住持。
發表專著
《金剛經贊》研究
書名:《金剛經贊》研究
作者:達照 法師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定價:21.0
ISBN:780123462
出版日期:2002-12-01
版次:1
開本:32開
簡介:青年學者達照法師將《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這一文獻演變發展的來龍去脈做了一個徹底的清理,並在清理文獻的基礎上,對《金剛經贊》的思想做了深入的研究。《金剛經贊》以
唯識思想為中心,展開一系列
大乘佛法思想的解說與歸納。把唯識思想和般若思想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是“空”、“有”之爭的調和者。對唯識思想的把握程度極為深入,大凡主要思想的人生觀、世界觀、宗教觀,以及
唯識宗的修學順序、證位次第等等,都作了具體明確的概括。對禪宗的各種修行方法及歷來不同禪法觀念,也具有“融合”傾向。圍繞
般若思想的作品,在禪法思想上也更多一些體現了般若無所得的觀念。具有天台、三論等宗的主要思想,同時還引用了《法華經》、《維摩經》等流行比較廣的
大乘經典,體現出了學以致用的治學精神。是盛唐時期
大乘佛教思想的圓融無礙者。不僅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而且具有各宗的思想,又有自己明確的思想立場。本書還引用了一些佛陀的本生故事、典故以及佛教史上的人物等等,生動有趣。表現出了宗派興盛時期的特色。
《飭終——佛教臨終關懷》
書名: 《飭終——佛教臨終關懷》
作者:達照 法師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定價:20.0
ISBN:730804177
出版日期:2005-04-01
版次:1
開本:大16開
簡介:本書以臨終關懷為主題,討論佛教的
生死智慧。上篇為佛教正面的臨終關懷,下篇揭示自我關懷和反向關懷,展現了佛教臨終關懷的深遠意義。
《永嘉禪講座》
書 名: 《
永嘉禪講座》書籍作者:達照 法師
圖書售價:30.00元
出版時間:2009-10
簡介:本書首先從追溯
永嘉禪法的淵源,天台
止觀學人手,在上編《止觀入門》部分,詳細地、精要地闡發了智者大師《童蒙止觀》中,關於修止觀法的條件、方法、步驟、境界等內容。而在下編《
禪修要義》部分,則系統地闡述了永嘉禪師《永嘉禪宗集》中所總結的禪法修證體系。禪修既要有正知正見,更要有實修實踐,達照法師在做講座的同時,還帶領禪修班同學參訪、行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達照法師慈悲,為初入禪門者如此詳盡地開示了永嘉禪之修行路徑,為廣大禪子們提供了一條禪修
寶筏。
論文
《梵我一如及其演繹》、《金剛經相關的懺法初探》、《天台禪修方法及其沿革》、《密教“四歸依”淵源初探》、 《緣起與因果》、《金剛經》的初期大乘之特色、《緣起性空與唯識無境》、《重讀釋迦牟尼—自淨其心》讀後、《金剛禮一本》、《佛教語言與漢語的融攝》 、《文明的歸宿》 、《秘密寶藏》、《關於“自修法華七”》 、《道信大師的念佛觀》、《聽聞經教應具之素質》、《佛教生死觀》、《佛教業報論》、《佛教輪迴說》 、《究竟覺與淨土》 、《本覺與生死》、《始覺與慈悲》、《慧文禪師的禪修方法》 、《天台禪修方法及其沿革》、《空山松韻》、《佛教的“相適應”精神》、《金剛五禮》、《
敦煌本P2039V號《金剛經贊》的考察》、《金剛經》相關的懺法初探、《天台早期禪法的心性說》、《“一念三千”的修行規定》、《論圓教思想的現代契機》、《邪因外道——蕭平實的“造神運動”》、《天台佛法修證次第論綱》 等三十餘篇。
實修法門
達照法師談天台禪修
講到
中國佛教天台宗,我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起“教觀並重”、“
定慧等持”的天台教學 特色,而且還可以舉出一大堆“如鳥雙翼”、“如車兩輪”的比喻來說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的確,在思想理論上,天台宗的理論組織非常嚴密,邏輯思辨極為清晰;而在修行實踐中,天台宗的觀行方法特別豐富,禪法內容廣大無邊。現代哲學家
牟宗三先生(1909~1995)就很看好天台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東方文化,所以他說:
(天台)
圓教這個問題是佛教的最大貢獻。西方哲學從希臘開始一直到現在,他們有高度的科學,而哲學又那么發達,還沒有圓教這個問題,西方有圓滿(perfection)這個觀念,但圓滿不是圓教的意義。“
化儀四教,
化法四教”都是教,觀念系統、修行方法統統在內,這個意思非常廣。這個“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實踐的智慧學,通過理性的實踐來純潔化我們自己的生命,而達到最高的境界,這就是教,就是實踐的智慧學。這個名詞很恰當,這個名詞意義的哲學正好保存在中國,不在西方,雖然
亞里士多德、
柏拉圖講嚮往最高善,他們還是用知解理性來講,不是從實踐理性講。西方哲學發展向著知解的路走,結果是實踐的智慧沒有了,就歸到科學、歸到邏輯分析完了。
講實踐智慧學,西方人聽了不大懂,因為他們腦子裡對這方面空洞,沒有內容,沒有傳統。中國有這個傳統,假如你對儒家有訓練,對道家佛教有訓練,你一講這個他就懂,因為中國文化傳統有一大堆東西在那裡。所以,實踐智慧學可以成一個學,內容豐富。其中簡單一點是道家,道家雖然簡單,它代表一個系統,它也是一個大教,它有它獨立的意義。真正是大教之為大教,廣大豐富的,當然是佛教,儒家還沒有達到佛教那么豐富。佛教傳到中國來不是沒有好處,以前了解不大夠,現在重新弘揚佛法要呼應著時代的問題來弘揚。……我們站在中國傳統這邊,從實踐智慧學的方向看,中國文化的前途很有光明。
這個“實踐智慧學”一語,就包含了天台禪法“教”(智慧)和“觀”(實踐)的全部內涵,這是非常恰當的現代說法,我們應該對整個天台教學乃至佛教教育作如是觀,才不至於失去天台教觀的原有特色,才能更好地把握佛陀出世的本懷!(摘自《天台禪修方法及其沿革》達照法師著)
達照法師談永嘉禪
永嘉禪法是以永嘉大師命名的禪法。永嘉大師是溫州人,
唐高宗麟德二年(665),誕生
於永嘉(即今溫州市鹿城區)。永嘉大師可謂是溫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名 他的禪法在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後,仍被包括中國、韓國、日本、美國、法國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
佛教徒廣泛推崇和學習。
永嘉大師早年修學天台
止觀,後因讀《維摩詰經》開悟。他的禪法在教理上以天台
圓教為視野,同時又運用禪宗頓悟法門接引眾生。這種以“止觀”的理路來說明禪宗修證的方法在禪宗的典籍中是絕然少見的,可謂是永嘉禪的特色,也非常契合現代人的根基。
有關領導曾多次教導我們要好好弘揚永嘉大師的禪法,因為永嘉大師和永嘉禪是溫州佛教的真正的寶,要善於開發這顆無價的
寶珠。2006年春天應溫州青年學佛者的請求,《永嘉禪》初級班正式開課。直到2007年冬,永嘉禪初級入門二十五講才圓滿完成。從內容上看,前面13講是介紹止觀入門,後面12講是介紹《永嘉禪宗集》。在每次講課結束後,都會帶學員們一起打坐,切身體驗禪法實修。
2008年11月,應
復旦大學禪學社的邀請,赴上海為復旦大學禪學社學員及各地居士講解永嘉禪止觀法門,並帶領大家進行了兩天的實修體驗,同時還在復旦大學為佛學愛好者發表了主題為“大乘禪法的修證路線”的講演。
初級班二十五講都同時進行攝像,刻錄成光碟,翻刻了數千多套與大眾結緣,得到了廣泛的回應,並有人因此學習永嘉禪初級班而加強了打坐能力、增長了定力、開啟了智慧。特別是
台灣生命電視台進行了播放,在海外其它國家也引起了大家對永嘉禪的興趣。本地的學員也經常詢問何時開辦中級班,學習興趣依然很高。為了大家方便複習初級班,更好地學習中級班,《永嘉禪講座》文字稿已與
人民大學出版社簽約準備出版(2009年10月第一版出版),也是為永嘉禪的弘揚奠定了一個基礎。
2003年溫州市政府在市區松台山上重建永嘉大師舍利塔——
淨光塔,同時出土的永嘉大師舍利子,光芒萬丈。永嘉大師的著作《禪宗集》、《
證道歌》,傳播宇內。可謂名副其實的“功德言論”永不朽的千古人豪。所以著名國學大師
南懷瑾先生說:溫州歷史上真正了不起的人就是永嘉大師。時值和諧社會,又逢創建文化大市,這位世界級的歷史巨人備受關注!在
省民宗委和市民宗局的領導下,2009年5月12日,溫州市佛教協會成立了“溫州佛教永嘉禪學會”,命余為會長,負責永嘉禪的研究、學習、交流、弘揚等工作,深感榮幸!
永嘉
禪學會的成立,標誌著永嘉大師的禪學思想為現代人所喜愛所重視!今後,我們將沿著永嘉大師的修學歷程,按照永嘉禪的內在修學體系,進行中級班和高級班的修學,不停地完善永嘉禪的實用價值,為現代社會注入古老而常新的生命智慧。
法師弘法道場
妙果寺
妙果寺位於浙江溫州市區
人民路松台山麓,系東甌著名古剎。這裡
松林疊翠,環境清幽。面去通衢,樓鹿市而不喧,背靠松台,眺雲靄而瑞生,挹山川之秀麗,
鐘靈氣之所英。寺名妙果者,語出梵典,意為妙極
佛果也,又謂
三密相應成就殊妙勝果。
妙果寺創建於北宋真宗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曆元、明、清至今,歷史悠久。宋高僧繼忠大師曾卓錫方丈,大振
宗風,十方敬仰,為當時東南沿海朝聖之梵剎。繼忠大師之弟子從義大師亦於其後住持妙果寺。妙果寺
於清順治十四年曾毀於一場大火,雖於康熙十四年重修,但規模已非昔日可比。原有千年舍利古塔——
千佛塔一座,1951年在拓建公路時遭拆毀。“文革”時期,寺內佛像全毀,
招提盛況,因滄海桑田,而一度湮沒。
所幸的是改革開放之後,黨的
宗教政策重新落實,妙果寺作為浙江省政府批准重點對外開放寺院,於1983年開始修復重建。此舉得到了廣大信眾和海外僑胞的大力支持和資助,愛國華僑
黃忠英將畢生積儲近百萬元全部捐出。原溫州華協主席、妙果寺
住持雪生老和尚嘔心瀝 血,廣羅人才,
木魚法師、達崇法師相繼來寺幫助。
智敏上師赴三門
多寶講寺之前,也曾在妙果寺任首座。1987年雪生和尚圓寂,惜時妙果寺尚未完工。妙果寺重建前後長達十餘年之久,現在天王殿,大雄寶殿,
觀音閣及兩樓房,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飛檐斗拱,氣勢雄渾全國政協副主席
趙朴初親書“大雄寶殿”,書壇巨匠
沙孟海額書“妙果寺”,1996年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書“宿覺名山”匾,端莊矯健,金光閃閃。書壇諸子紛紛撰書匾額楹聯為妙果寺增輝添彩。大殿正柱有原
住持雪生老和尚生前撰聯:“淨光塔院,普覺鐘聲,追思
唐代宗風永嘉獨著;甌浦
雲峰,霞潭月色,想見宋僧道積妙果
同懷。”後殿有前任住持達崇法師聯:“
七寶莊嚴,一角小山藏世界;三乘
庇蔭,十方大地
涌潮音。”
2007年,在現任住持達照法師的帶領下,妙果寺進行了全面整體的內外重修,重修後的妙果寺莊嚴典雅,
面貌一新,既精緻秀美,又大方古樸,堪稱浙南精品寺院。不惟如此,達照法師還以弘法為己任,以利生為事業,開永嘉禪講堂,
普施法雨,宣佛祖之
心要,住持正法。成立安福利生組織,秉四大志願(
禪修、養生、懷老、
慈教),
饒益有情,千年古剎又臨來了法運昌隆之象。
七甲寺
本寺創於唐代,史名淨慧禪寺,又名
玉泉山,清晚期又稱淨慧講寺,因地處舊屬五十一都,(今大學),第七甲玉泉山,觀者堪稱其地盡得江山佳氣,譽為九龍法界,畝有甲山、甲水、甲史、甲佛、甲殿、甲僧、甲鐘更多
甲馬,故欲稱七甲寺。
七甲寺原建規模宏大,分聖門、金剛殿、大雄寶殿、三聖殿四幢邊有僧房六十餘間,占地7000平方米,屬漸南罕見名山古剎,據寺內遺存碑銘記載,該寺曾經三廢四興,
歷盡滄桑,唐代憲宗元和庚子十五年(820年),由施照和尚募緣創建,唐廣明庚子元年(880年)因兵亂而焚毀,不久閩僧石屋游此,觀其聖跡非凡,於唐乾寧間繼在此重建僧院,宋朝端拱乙丑二年(989年)復建大殿,大中祥符戌申元年(1008年),修整聖門。元末復遭遣亂而毀壞。明宣德年間復建,正德辛未六年(1511年)當山住持法林徒弟能全、能亮募緣修建,延到清代乾隆癸已三十八年(1773年),相傳佛因法現身,見紛至募緣重建金剛殿,嘉慶八年,大學巡檢司官孟裕視其殿宇破損,於癸亥年(1803年)再度修建,光緒丁未三十三年(1907年),先比丘
諦閒法師因念寺觀年久失修,再度主持修葺,但至
十年內亂的1972年間,殿宇全遭拆毀,遺址辟之為田。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政通人和,普天鹹呈瑞兆,1984年,天台正宗第四十六世住持僧釋了識,倡持募緣復建三聖殿,1985年春,邑里眾舉
周大森等為首事,釋了識偕周日夜操勞,僑屬胡克勝、華僑胡從庫等解囊資助,十方百姓紛紛募資和投工獻料,共攢資十餘萬元,同年十二月之朔告成大雄寶殿,大殿為木構重檐歇山造,高14.8米,面寬七開間,計24米,進深十三檁七柱,計15米,寶殿中,奉本師釋迦牟尼佛,高9米多,兩側塑
十八羅漢,正殿影壁,塑童子參觀音為主尊的“八十四”堆山,計有一百一十七尊,鑒於
匠者與有識之士博採歷代寺觀營建法式之精魂,復建大殿益顯壯觀宏偉。
1987年12月,縣人民政府以文政字(87)第174號檔案公布七甲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規定原殿址重點保護區7000平方米等,受《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保護,玉泉山下的洗銀坑,有宋代煉銀遺址一處與摩崖題字等……
現今住持七甲寺上達下照法師,現任浙江普陀山佛學院講師及研究生導師、浙江溫州市妙果寺住持、浙江文成縣佛教協會會長,法師從事天台、
淨土、禪宗(特別是“永嘉禪”)、密法的修學和研究,發表多篇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