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性客體是第一個 “ 非我 ” 所有物( 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 ),最早出現在孩童的玩耍中,也是藝術經驗的前導指標,它不是母親所給予的,因為過渡性客體是兒童自己發現或創造的。它甚至比母親重要,是兒童「幾乎無法切割的一部份」 (Winnicott,7) 。常被用來代表過渡性客體的物品包括一條毯子、一件舊衣服、柔軟的玩偶或是呀呀兒語、不斷重複的動作等 ( 有些兒童甚至會創造旁人無法理解,但對其有特殊意義的話語 ) 。這些物品或聲音並不是過渡性客體本身,真實的過渡性客體是介於拇指與外在客體 ( 那些柔軟物品或特殊聲音 ) 之間的東西。 溫尼考特指出,「 ( 過渡性客體 ) 與外在客體 ( 母親的乳房 ) 和內在客體 ( 被內攝的乳房 ) 都有關係,但獨立於兩者… 當然,並非這些外在客體具有過渡性。它們代表嬰兒由與母親融為一體的狀態至認知母親是外在且分離的客體的過渡時期 」 (17) 。 對嬰兒而言,此客體有令她感到舒適安慰的作用,能對抗焦慮、寂寞,且能幫助她安然入睡。過渡性現象的本質與過渡性客體相同,唯它是涵蓋性更廣的用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渡性客體
- 性質: 非我 ” 所有物
- 相近:過渡性現象
- 類別: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