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理枝
- 外文名:The branch with knot
- 遺產編號:I-3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申報日期:2007年
- 申報單位:商丘市梁園區
- 遺產級別:市級
傳承的鵲橋,永恆的佳話,愛情的圖騰,拓展的構想,申遺空間,文化意義,
傳承的鵲橋
永恆的佳話
連理枝傳說起源於東周戰國時期宋國國都商丘。
《史記》中“梁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廣睢陽城七十里”,留下樑園“七台八景”的記載。梁王即梁孝王,梁國國君,因平定“七國之亂”立下蓋世之功。曾為宋康王行宮的青陵台,因其優美的環境贏得梁王厚愛,梁王便在此修建行宮。當時台上亭台樓閣相接,台前左右兩個闊30米、深2.5米的池塘,名曰清冷池,“池內碧波蕩漾,荷花飄香,魚翔淺底”,至今猶在。
梁王十分鐘情此處,廣攬天下文人雅士在此飲酒作賦,司馬相如、鄒陽、枚乘等當時的名士皆為梁王座上客。據史載,詩仙李白因在朝廷失意,憤然辭別長安,駕一葉扁舟泛黃河、順睢水,來到嚮往已久的梁園,一住就是10年。詩仙還愛在清冷池畔垂釣,常常揮毫作詩,曾留下《鳴皋歌送岑征君》,以“掃梁園之群英,振大雅於東洛”的大氣豪邁,展示了一代失意的天才詩人非同凡響的抱負與才氣。北宋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曾至此並寫下《漁家傲》:“六月炎天時霽雨,行雲湧出奇峰露,沼上嫩蓮腰束素。風兼露,梁王宮闕無寒暑……”明朝大家王廷相隆冬時節至此,作《梁園歌》:“君不見,梁王已破六國壘,苑中便起文苑台。黃金白玉架金閣,倚榻廷賓四相開。清涼池上三尺雪,相如新賦傾鄒枚……”直到清朝,作為七台之一的清涼台仍以它的風景秀麗吸引著四方的文人墨客。
歷史走到今天,清涼寺前院東廂房南邊不大的空地上,依然懸著一口大鐘。鐘下的地面上,有一個不大的洞口,據說這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藏兵洞。拐過大雄寶殿,步入清涼寺後院,藏經樓前一棵皂角樹和兩棵同心槐十分引人注目。據說當年趙匡胤常在皂角樹下乘涼,歷經風雨滄桑的皂角樹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皂角樹對面的兩棵同心槐枝接根連,互相依偎,距今亦有300多年的歷史。至今,這裡的人民代代相傳著“連理枝”的故事,認為這兩棵喜結連理的槐樹就是傳說中的相思樹,就是當年韓憑夫婦墳塋上“連理枝”的再生。加上兩樹枝繁葉茂,更有許多即將喜結連理的戀人到樹前祭拜,以求婚後愛情天長地久。
愛情的圖騰
洋節瘋狂東進,聖誕節、情人節……隨著媒體的炒作和商家的推波助瀾,越來越多的少男少女學會了在平安夜狂歡,學會了在情人節送玫瑰花。而當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時,當中華傳統文化在異域他鄉開出花朵時,中國人才翻然警醒,民族的本土文化、傳統節日在漸行漸遠。況且在韓國,不僅擁有“連理枝”的文化現象,更創作出了電影《連理枝》以及電視劇《連理枝》。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當這樣的詩句被世界人民傳誦的時候,我們讀懂了人類的心靈:渴望愛情。“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當這樣詩句被黃皮膚、黑眼睛的人民代代謳歌的時候,我們讀懂了中國人的心靈:忠於愛情。而今,低吟淺唱的韓劇在各地方電視台肆意泛濫,我們讀懂了“80後”、“90後”的心靈:呼喚愛情。
毋庸置疑,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地老天荒,海枯石爛,而由愛情演繹的故事以及故事釋放出來的力量,更是驚心動魄,觸人情懷。“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如此熱烈和深情的詩行,無論哪個時代的人們,都會在情不自禁中拿它作為給予愛人一生一世的許諾。
如同歷史需要史冊記載,愛情也需要圖騰。圖騰不是單純的節日,像中國的七夕節,也不是單純寫愛情的某一本書,如《西廂記》、《牡丹亭》,它應該是一個符號,或者說能夠當作一個鮮明、清晰且利於人們世世代代膜拜和朝聖的符號。而“連理枝”擔當這樣一個角色選擇,獨具優勢,無與倫比,而且將深入人心。況且,保護“連理枝”等民俗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要接續歷史,增強民族凝聚力,增強中國在世界競爭中的“軟力量”。
拓展的構想
申遺空間
“連理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的作用,應引起重視。每逢農曆四月初一的清涼寺廟會“逢會十日”,正合“連理枝”傳說中相思樹旬日(十日)長成合抱粗的時間。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現實是傳承而來的。這兒至今仍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傳統習俗,正是因為擁有同心槐、清涼台、清涼池、清涼寺、藏兵洞等這樣好的文化載體和文化空間,保護文化空間就是保護民俗文化賴以傳承的載體。
因此,有關方面積極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專門機構,全面系統蒐集整理“連理枝”的傳說故事,組織專家理論研討與作家文學創作,藉以提高年輕一代對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認知程度等,目的就在於為切實保護和弘揚“連理枝”傳統習俗提供新的載體和文化空間,努力探索一條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途徑。
目前,“連理枝”既有承載大量史實的實物載體,又有韓憑夫婦動人的傳說和根深蒂固的民眾基礎,而商丘作為“連理枝”的背景所在地,更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商丘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擁有厚重而獨具魅力的商文化、火文化、漢文化,而且是先師聖人孔子的祖籍、文哲大師莊子的故里、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目前全市有文物保護單位260餘處,全市共發現古建築20餘處,古遺址50餘處,古墓葬30餘處,館藏文物2萬餘件。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商丘古今名人薈萃,且有曲劇、四平調、柳琴等獨有劇種及不少民間獨有的工藝等。古老而年輕的商丘古蹟繁多,景點遺存豐富,而“連理枝”正可以在古蹟如此星羅棋布的商丘獨占一角,獨成一枝,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