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願法師

通願法師

通願法師,比丘尼通願法師,俗姓翟,名堯臣,祖籍山東。其父剛直不阿,兩袖清風,時人眾口稱道。張作霖時為奉天遼寧)省長,張學良時輔其政事,50餘歲退出官場。在公事之餘,其亦留心佛學,曾皈依中國近代名師諦閒老法師,後來又親近過許多高僧大德,修禪習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願法師
  • 俗姓:翟
  • :堯臣
  • 祖籍山東
  • 出生日期:1913年 
  • 逝世日期:1991年 
人物介紹,人物經歷,

人物介紹

通願法師(1913-1991),中國當代名尼。俗姓翟,名堯臣,祖籍山東。祖父輩遷黑龍江雙城縣。祖父以釘鞋為業,有子女八人,因生活所逼,背井離鄉,到黑龍江雙城縣謀生。其父為祖父之長子,名文選,字羲人,自幼聰明好學,家務勞動之餘,常到財主家私塾窗外聽講,周先生見其悟性頗高,便以自己的薪金供其上學,翟文選勤苦求學,果中舉人。袁世凱時為議員,因不滿其竊國專權行為,憤然離開官場,到人口稀少的黑龍江林甸耕地,並將其家亦遷至林甸。後來官家四處尋找,無奈再度為官做鹽運使。
通願法師
通願法師
法師自幼讀書,1937年念至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經濟系。1940年從慈舟老法師出家,法名通願,號妙體。1941-1955年北京通教寺參學,依止開慧比丘尼,開始弘法生涯。1956-1969年隨師及母居五台山。“文革”中遭受折磨。1972-1985年住五台山南山寺,弘傳戒律,培養僧才。此間,曾在成都、大同兩次為出家女眾傳二部僧戒。後又居繁峙圭峰寺、陝西終南山大願寺弘戒,並建弘戒道場“吉祥精舍”。曾任五台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一生簡樸,清高淡雅,志堅行苦,愛國愛教,廣為僧俗稱頌。

人物經歷

通願法師的一生,以“華嚴為宗,戒律為行,淨土為歸”。她深感末法僧團渙散,非提倡戒律無法治理。法師積極投入創設北平“比丘尼八敬學院”,健全尼眾二部僧中受戒的佛制。晚歲仍扶病在華北、東北和赴成都與隆蓮法師合力圓滿完成二部僧戒。經常有來自十多個省市的尼僧,依止法師聽講“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記”。不顧年老衰病,為弘傳戒律竭盡心力。自27歲出家以來,悲深願大,心堅行苦,無私無我,弘法利生。
通願法師的生活是清苦的。衣食極其簡樸,常常將別人對她的供養移作佛事經費,生活粗茶淡飯,唯三衣一缽。身資日用,僅有幾個紙箱,她清苦淡泊,身無長物。
通願法師的生活是寂寞的。她一生奉行“三不”主義。其一:不收徒弟。因為要維護一個道場,弘揚佛法,必須海眾和合,而收徒就有可能起紛爭。其二:不可為其寫傳,法師常隨弟子如瑞法師解釋說:“原因是古人有傳,是有修有證,為令後學見賢思齊,促使奮發圖強,步前人後塵而得成就。法師自謂空消信施幾十年,尚不知如何酬信施於萬一,所謂三心未了,滴水難消。每思及此,惶恐萬分、慚愧懺悔尚來不及,何敢再作戲論。”(《通願法師事略》)其三:自己不著書立說。認為古往今來,祖師法語,佛經註疏,汗牛充棟,只要精研,依教奉行,足夠套用,不需要自己的旁枝見解。通願法師自有不同人處,她超越自我,超越時代,走得好遠好遠,以至顯得煢煢孑立,孤單寂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