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木版年畫是吉林省通榆縣的傳統民俗藝術,來源和淵源主要來自於中原闖關東的勞動人民帶來的手藝和家族傳承,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成果。它的產生髮展是隨著社會變化,人們生活狀況的改變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可以說是社會發展,民俗風情的重要歷史見證。它保留了中原年畫風格,又有自己的藝術特徵,是一種重要的美術品種,對研究中國民間繪畫藝術特別是年畫發展有重要價值。
通榆木版年畫延續了中原木版年畫的生產技藝與歷程,填補了東北沒有“木版年畫”的空白,充分挖掘出中國傳統美術的生命魅力和智慧創造,是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榆木版年畫
- 產地:吉林省通榆縣
- 產生年代:清朝晚期
- 藝術特色:中原與東北年畫的獨特融合
- 主要題材:以喜慶吉祥驅邪打鬼等題材為主
- 代表作品:《四季平安》、《剪窗花》等
發展歷程,分布區域,藝術特色,題材作品,傳承保護,
發展歷程
通榆木版年畫又稱“闖關東年畫”,始於清朝晚期。由於清政府的移民實邊政策,關內山東、河北等地的移民大量湧入當時已開始放荒的科爾沁草原,二百年間,大約有3500萬人來到東北。為了加強對這一新開發地區的管理,清政府先後設定了開通縣、瞻榆縣,後合併為通榆縣。
隨著關內移民的遷入,一些原在山東、河北一帶的民間藝人也隨之遷入,並帶來了所從事的技藝和家庭承傳,其中,木版年畫技藝就是在這一時期由山東人李祥帶入通榆的,他使用傳統的中原木版年畫製作工藝,建立作坊,生產作品,並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自己的產地。以後經過一百多年,四五代人的承傳,這裡的木版年畫不斷吸收全國各地年畫技藝營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北“闖關東年畫”派。
民國期間和新中國成立初期,通榆木版年畫曾風靡一時。
建國後,經通榆縣內劉長恩、安學貴、劉慶濤、姜貴恆、劉佩珩、朱家安、於家祥、馬叢瑞、王育富、高靜、李向榮等50多位年畫本土作者的努力,全國10家出版社出版發行300餘幅、上百億張年畫作品,僅《剪窗花》一幅就發行7億多張,在全國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文革”期間,通榆年畫遭到了厄運,許多傳承人遭到迫害,大家紛紛轉行。知名通榆木版年畫傳人李向榮將自己幾百幅珍貴年畫木版忍痛燒掉,通榆木版年畫從此絕跡。
1991年,通榆縣被國務院授予“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2006年,通榆木版年畫列入吉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通榆木版年畫列入吉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通榆木版年畫代表吉林省在上海世博會上展出,受到廣泛讚譽。
分布區域
通榆木版年畫分布區域主要分為兩個時期:
建國後,從1961年始至1980年,這期間,通榆年畫經吉林美術出版社、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天津美術出版社、楊柳青美術出版社發行,其年畫已分布東北、華北等省區。從1980年以後,又經上海美術出版社、寧夏美術出版社、內蒙古美術出版社、山西美術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湖北美術出版社發行後,通榆木版年畫分布已擴大到長江南北和西北、東北、華北地區。
藝術特色
題材作品
通榆木版年畫早期以傳統年畫為主,以喜慶吉祥、驅邪打鬼等民間題材為主,主要有:
新中國成立後,通榆木版年畫的表現題材發生了重大變化,大都以反映時代氣息、新人新貌、英雄人物、建設成就、科學知識、歷史人物為主。如:
反映勤勞新人新貌內容的有:劉長恩繪於1960年的《打豬草》、《咱隊的好獵手》、《再請戰》、《踏遍青山》、《再攀高峰》;安學貴的《家訪》、《禮物》、《朵朵紅花寄深情》、《條條新渠灌良田》;劉慶濤的《田頭陣地》、《春風得意》、《祖國的山河》;姜貴恆的《剪窗花》、《一花引來萬花開》;谷學忠的《愉快的暑假》;劉佩珩的《同心協力》、《喜迎春》;王育富的《鳥語花香笛聲翠》;高靜的《抓子》。
傳承保護
2008年,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白城市民協和白城博物館等單位,在吉林省通榆縣發現了通榆木版年畫文化遺址、傳承人和傳承系統。
據介紹,清朝中葉以後,東北科爾沁草原上的蒙古族貴族開始大量出賣荒地和草地,吸納中原破產農人進入科爾沁沙地從事開荒和耕種。從那時開始,大批中原農人來到這裡生活。通榆木版年畫的傳承系統以劉長恩、劉佩行、朱家安、李向榮和高靜等人為核心傳承主體。劉長恩(1931年-1996年)主要作品有《打豬草》等;劉佩行(1953年-2006年)主要作品有《過年》《上壽》等,這些作品均收藏在白城博物館。他們都是山東濟南府歷城縣千佛山人,曾祖父那一輩闖關東到白城、通榆一帶生活。朱家安(通榆中學美術教師)、李向榮(民間木版年畫家)、高靜(民間剪紙藝術家)等人祖輩都是山東登州人。
他們作品的藝術題材早期依然是中原一帶的傳統題材,如鬥神、灶王、觀音、戲曲人物、歷史人物、送福等,後來結合東北民間生活與科爾沁草原沙地上的自然環境和民俗風情,產生了一大批既有中原傳統內涵又帶有東北生活元素與自然元素的木版年畫,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2009年,通榆木版年畫成為省級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高靜成為傳承人之一。
2010年6月,高靜帶著40餘件作品參加上海世博會,在“吉林活動周”期間展出,這些年畫讓人們了解了東北傳統的民俗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使通榆木版年畫真正走出了國門,走向世界舞台,也讓這門技藝能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