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州師範學校議
- 外文名:Discussion on Tongzhou Normal School
- 作者:張謇
- 所處時代:清代
《通州師範學校議》,文名。清張謇為建通州師範學校而作。寫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載《張季子九錄·教育錄》卷一。提出,“一藝之末,學必有師”,“國家強立之基,肇國民普及之教育”,強調設立師範學校對普及教育、增強國力的...
1902年10月15日,張謇作《通州師範學校議》,宣告通州師範學校的正式創立;1903年4月27日,通州師範學校正式開學;1904年,結合教學需要,開設博物苑(今南通博物苑);1906年,張謇在通州師範學校附設農科,同時附設國小,注重師範學生實習;1907年,附設農科本科正式開課;1910年,農科從師範中分離出來,發展成為...
通州女子師範學校 位於江蘇省通州直隸州(今南通市崇川區寺街歷史文化街區),被定為南通市歷史建築。1905年,張謇、張詧於通州寺街創辦通州公立女學校。1906年3月25日,通州公立女學校開學;同年11月,更名為通州女子師範學校,培養幼稚園和國小女教師,附設初高兩等國小。歷史背景 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女子沒有...
通縣師範學校是中國中等師範學校,屬北京市。校址在北京通縣通州鎮中山街。前身為河北省立通縣師範學校(簡稱男師)和河北省立通縣女子師範學校(簡稱女師)。男師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位於北京蘆溝橋,原名高等學堂。首任校長王維漢。宣統元年(1909)改為順天西路初級師範學堂,三年改京兆師範學校,1920 年初...
《通州師範學校校歌》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獨立設定的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學校的校歌,是南通近代校歌之始。由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作詞,音樂教育家沈心工作曲。簡介 1902年,張謇先生在江蘇通州創立全國第一所民立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學校。1904年他就為學校做了《通州師範學校校歌》,這首校歌最開始是用笙簫管笛配曲...
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Nantong Normal College)位於江蘇省南通市,是一所師範類全日制省屬公辦普通專科學校。學校的前身是中國著名實業家張謇於1902年創辦的民立通州師範學校,是中國師範教育的三大源頭之一,也是中國第一所獨立設定的師範學校 ;1953年轉為公立,改名江蘇省南通師範學校;1958年與創辦於1905年的南通女子...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清末甲午科狀元、我國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實業家、教育家張謇(1853-1926)在江蘇南通創辦了“通州師範學校”,這是我國第一所私辦和獨立設定的中等師範學校。它標誌著我國師範教育專設機構的起點。 [3] 南通高等師範學校 文化典故 播報 編輯 在我國古典文獻中,“師範”最早出現於漢朝揚雄編著...
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東南大學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長,引發了風潮,持續三年之久。最終因政局動亂,被迫停辦。1927年5月16日,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派員來校接收。首所師範學校 通州師範學校(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抱著“教育救國”“師範為教育之母”的信念創辦了 通州師範...
紡織科紡織、染化二系調整至華東紡織工學院(現東華大學)。歷史沿革 三大前身 私立南通農科大學 校訓:勤苦儉樸 1902年,張謇在通海墾區開辦通海農學堂,為農墾事業培養專業人才。1906年,農學堂遷至通州城,稱通州師範學校附設農科,招收農業本科學生。1908年,聘請日本照井喜三郎作為農科教員,不久添設了蠶科,...
。1898年代清政府起草的《京師大學堂章程》中,正式提出了設立“師範齋”的構想 。這個章程不僅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學制綱要,而且還是北師大正式孕育的開始 。1902年,張百熙奉命重建京師大學堂,先成立師範館與仕學館兩館,其中師範館正源自梁啓超“師範齋”的構想 。京師大學堂師範館與通州師範學校(今揚州大學...
1960年後,華北人民大學、工農師範學院、藝術師範學院、北京師範專科學校等部分院系先後併入北京師範學院。1980年被北京市政府確定為市屬重點大學。1992年,北京師範學院分院併入北京師範學院,同年更名為首都師範大學。此後,隨著北京聯合大學外國語師範學院、北京第三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學校、北京市幼兒師範學校的先後併入,...
私立南通農科大學是我國最早創辦的農業高等院校之一。1902年張謇在通海墾區開辦通海農學堂。1906年成為通州師範學校附設農科,次年附設農科本科正式開課。1910年農科從中分離出來,發展為農業專門學校。1919年升格為私立南通農科大學。1928年8月合併組建為私立南通大學農科。1930年11月更名為私立南通學院農科。1952年8...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南通縣議會議定撥款給附小,學校亦改稱為“縣立通州女子師範附屬國小”。1914年6月,由張詧妻楊夫人捐資在校區東部開辦幼稚園,主任為楊素明。1015年1月,女師專設分管附小工作的主事。第一任主事為葉婧。1922年,女子師範學校遷出,市河岸校舍便由附小單獨使用。其後,學校社會影響與日俱增...
通州師範學校議(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致王晉蕃函(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致趙鳳昌函(節選)(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師範學校開校演說(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通師開學致教習監理辭(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致王靜安函(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東遊日記(節選)(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師範學校年假演說(清光緒...
1902年張謇《通州師範學校議》發表 1902年梁啓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發表 1903年兩廣初級師範簡易科館編寫《教授法》及其《國語科教授法》1903年前後的漢字切音字運動 1904年“癸卯學制”的頒行與語文的獨立設科 1904年《東方雜誌》在上海創刊 1905年學部成立後教科書編審體制的轉變 1906年清政府學部編纂我國第一...
五月十三日,張謇與沙元炳、范當世等會商開辦師範學校的具體事宜,並擬定《通州師範學校開辦章程》。十月,沙元炳與張謇一起應移督兩江的張之洞之邀去江寧議商教育,又一起參觀了擬改新式學校的文正書院。返抵通州後,沙元炳又馬上到通師拜訪張謇。次年四月一日,我國第一所私立師範學校通師建成開學。通師雖然主要培養...
楊廷棟(1878-1950),字翼之,江蘇吳江人,生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中國近代革命家。南洋公學中院、日本早稻田大學法政科畢業。曾任江蘇諮議局議員、南京臨時參議院參議員、北京臨時參議院參議員、統一黨參事、國會議員、通州師範學校教習 等職務。譯著有盧梭《社會契約論》的第一個完整中譯本 ,校訂《民法原...
曹書田(1898~?),生於1898年11月24日,江蘇通州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先後畢業於通州師範學校(今 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揚州大學 、南通大學 等)、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江蘇大學 、江南大學 、中央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等),畢業後回南通師範學校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新中國成立...
江謙(1876年—1942年4月10日),字易園,道號陽復子,安徽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婺源)人,近現代著名教育家,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先驅。江謙少年穎悟,在崇明瀛洲書院讀書時,受到張謇的賞識。1902年,張謇在南通創辦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學校(今南通高等師範學校),邀請江謙任教,並委以重任,先是擔任...
顧南洲 顧南洲,出生於市民家庭。1920年,考入通州師範學校。1923年秋至1925年初,在家鄉國小任教。1925年暑期,離家鄉去南匯一所國小任教。校長王捷三是革命志士,由他介紹結識了共產黨員侯紹裘。不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人物生平
1911年四月,因調查鹽務事到南通,應邀參加通州師範學校(今南通師範學校)校友會第二次大會並發表演說。辛亥革命爆發後,與同盟會會員一起投身崑山光復活動,勝利後被公推為崑山民政分府民政長(相當於縣長),主持縣政,當時百廢待舉,乃竭盡全力悉心處理政務,頗多政績。民國後歷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校長、上海招商...
張謇一生創辦了40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100]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通州師範學校(今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揚州大學前身) [76]創辦,翌年正式開學,這是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它的建設標誌著中國專設師範教育機關的開端。同年,創辦通海農學堂,1906年附設為通州師範學校農科,191...
顧仲起(1903~1929年),名自謹,號仲起,以字行。江蘇如皋人,父親和伯父均為清末秀才。江蘇省第一代用師範(原 通州師範學校,今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即涉足文藝創作。民國十三年(1924年)經茅盾、鄭振鐸等幫助,自上海赴廣州,入黃埔軍校,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東征、北伐中曾任排長、連長,隨軍抵...
通州張嗇庵久聞其名,曾登門拜訪,共商學問.一次,應張嗇庵邀請,至通州師範學堂,他發現大門橫額為翁同和新手書“師範學堂”四字,沉吟片刻,對張嗇說:“不當,不當。”張嗇庵問其原因,他當即指出:“堂者,辦事之處也。此乃授業解感之所,應改為“校”字。校者,教也,”張嗇庵大為欽佩,乃將“...
“公立通州女子師範學校”和“公立通州女子師範附屬國小校”同一校門出入,女師學生即在附小實習。 1912年,南通縣議會議定撥款給附小,學校亦改稱為“縣立通州女子師範附屬國小”。1914年6月,由張詧妻楊夫人捐資在校區東部開辦幼稚園,主任為楊素明。1915年1月,女師專設分管附小工作的主事。第一任主事為葉婧。
劉子美,本名璇,字子美(1903一1983),江蘇南通人。畫家、美術教育家,趙無極、袁運甫、沈啟鵬等人的啟蒙老師。人物簡介 通州師範學校(今南通師範學校)畢業數年後,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首屆秋季班繪畫科。因家境貧寒而輟學歸鄉,先後在多所學校任美術教員直至退休。多有作品參展、發表、出版、入藏,任江蘇省...
19世紀末近代經紡工業的出現,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換為主轉為生產為主,南通成為我國早期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基地之一。 在興辦實業的同時,張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實業”的思想。在南通興辦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業。1902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學校,接著,於1905年創建了我國第一座民辦博物苑,...
何景平(1878—1950),名鎮寅,字景平。江蘇如皋人,出生於車馬湖鄉朱樓村(今屬郭園鎮)。抗戰時被譽為“蘇中君子”,“蘇中八老”之一。1905年畢業於通州師範學校(今南通高等師範學校)。1913年出任如皋縣立師範學校(原如皋師範學堂)校長。1915年首倡複式教學法。1945年任如皋縣第一中學校長。1949年,蘇北解放,...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在通州(今南通)創辦大生紗廠。張謇居京師,棄仕途,謀振實業。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興建以大生紗廠為軸心的十九家企業,包括:江浙漁業公司、通海墾牧公司、資生鐵冶公司及面、油、輪船等實業。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張謇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即通州師範學校。同年創辦通海農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