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女子師範學校

通州女子師範學校

通州女子師範學校位於江蘇省通州直隸州(今南通市崇川區寺街歷史文化街區),被定為南通市歷史建築。1905年,張謇張詧通州寺街創辦通州公立女學校。1906年3月25日,通州公立女學校開學;同年11月,更名為通州女子師範學校,培養幼稚園和國小女教師,附設初高兩等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州女子師範學校
  •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
歷史背景,發展歷程,辦學目的,知名校友,

歷史背景

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女子沒有受教育的權利,理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張謇認同“女子無學,則親職教育不良;親職教育不良,則社會趨向不正”。因此,他把女子教育引為己任,在全國較早地倡導並興辦女學。他以通州女子師範學校為起點,在南通建立起包括師範、高小、初小、幼稚園、女工傳習所等涵蓋師範教育、普通教育、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在內的女子教育體系,開風氣之先並且成就卓著。
通州女子師範學校
載於《南通縣女師範校十周年概覽》上的南通女子師範學校校訓

發展歷程

1905年,張謇、張詧籌辦通州公立女學校。1906年3月25日,通州公立女學校開學,同年改名為通州女子師範學校。那時全國範圍內女學尚寥若晨星。1907年,清政府頒布《學部奏定女子師範學堂章程》和《學部奏定女子國小堂章程》,中國女子教育才取得合法地位。
1910年,女師擴大規模,遷入珠媚園。第二年張謇揮筆為女師寫了校歌,其中唱道:“通州女師範,乃在城之東。名園襲珠媚,講席開春風。春風駘蕩百蟄融,園中卉木新蔥蘢。女子有學兮欣欣棣通,女子有學兮邦家之隆。”隨著來學的人越來越多,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女師在1921年又搬一次家,遷入城南段家壩。
1926年4月,張謇在女師20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講話時回顧20年來的辦學歷程,他說:“總計二十年來,建築、經常各費,共銀三十五萬圓有零。愚兄弟及先嫂邵、先室徐設法輸助者居多。”“學校必有基礎,庶幾可臻永久。鄙人曾為本校計及此,擬竭一人之心力,置備巨額不動產。”1912年,張謇捐通海墾牧公司田十萬步,1926年又捐資報領高墩沙灘地1000畝,作為女師的基產,為女師有穩定的經費來源出一臂之力。

辦學目的

張謇之所以創辦女子師範學校,不僅因為受到時代思潮的影響,也與他1903年東渡日本實地考察過女子教育有很大關係。1903年5月31日,他在日記里寫道:“西村、小池偕同伯斧往觀桃山女子師範學校。校容師範生一百二十人,皆食宿於校……”他觀察得很仔細,在日記里詳細記錄桃山女子師範學校的寢室、自修室、食堂、理髮室、音樂教室、理化室等內部的布局和陳設,細緻到寢具、桌椅的長寬高多少尺寸,食堂提供什麼飯菜,理髮室里有幾面大鏡子等,都記錄在案。他看到理化室配置有用來教授光學的回光鏡、教授生理學的紙質人體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認為非常先進。他還參觀桃山女子師範附屬幼稚園,看老師教兒童摺紙、搭積木以及玩搜尋藏物的遊戲,讚嘆說:“一園之中,兒童八十人,有愉快之容,而無愁苦之色,美哉!”接著饒有興致地觀看女生做體操,最後還查看裁縫室,發現日本做針線活兒的工具和我國是一樣的,並且有縫紉機一台。他再一次讚嘆說:“浣濯皆自為之,亦習庖事,美哉!”經過這次參觀,在南通辦一所女子學校的想法越發清晰和堅定,並且被張謇提上日程。
通州女子師範學校辦學的宗旨,用張謇的話說,是“女子教育不可無師”以及“國小師宜女子”。張謇認為,在幼兒教育及國小基礎教育中,女教師具有天然優勢,應以女教師為主,因此學校以培養國小、幼稚園師資為目標。
女師仿照日本和歐美學校,開設的課程除了國文、修身、算術、教育、家政等必修科外,還有英文、生物、歷史、地理等選修科,聘請日本教師來教授音樂、體操、圖畫等課程。師範生學習年限規定為五年,即預科一年,本科四年,免收學費。當然,張謇學習借鑑西方辦學模式,不是全盤吸收或照搬,而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洋為中用,他說: “就是照西人的做法,心中要有個斟酌。”
張謇經過斟酌,把女師的校訓規定為“服習家政,勤儉溫和”。這個校訓是張謇女子教育觀的集中體現,他強調家政教育,注重女子勤儉、溫和的婦德培養,這仍然是以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為理論依據的。女師另外還有一個突出的辦學特色,就是注重實踐,張謇在女師設定了附屬國小,師範生畢業前必須在附屬國小進行實地練習,由教育學教師、附小主事、任課教師聽課指導,並召開實習評議會。實習完畢後,並率領至江南滬、蘇、錫、杭等地參觀遊覽,以廣見聞。

知名校友

在這所菁菁校園,走出了中國近代體育活動家高梓(字仰喬)、南通籍女教育家范北強及施致純。
概述圖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