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觀(河南省禹州市逍遙觀)

逍遙觀(河南省禹州市逍遙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逍遙觀遊覽區位於河南省禹州市淺井鎮的崆峒山麓,是軒轅黃帝訪上古哲人廣成子的發生地。逍遙觀為一處道觀建築,是傳說中古代軒轅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而成仙得道之地。該觀在建國初期,仍保留有眾多的古建築,而且在布局方面,依山就勢,錯落有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逍遙觀
  • 地理位置:河南省禹州市淺井鎮
  • 占地面積:長 1.5公里,寬1公里
  • 開放時間:早7:30-晚17:30
禹州逍遙觀,簡介,自然環境,文化氛圍,歷史淵源,發展現狀,形象定位,滎陽逍遙觀,
逍遙觀

禹州逍遙觀

簡介

莊子·有宥篇》說,黃帝十九年,“聞廣成子在於崆峒之上,故往見之 ”,求問“修德習武”、駕馭諸部落的“至道”,據傳廣成子是上古時期非常 有頭腦的“哲人”,居於今禹州城西北20公里的崆峒山上。該山東西走向,長 1.5公里,寬1公里,崗嶺交錯,古木疊翠,山水相宜。因此,黃帝暮年,帶了 元妃嫘(lei累)祖娘娘,在淺井鎮散駕村辭別群臣,散駕登山,再訪成子,退 隱逍遙觀。至今這裡還留有黃帝“問道處”、“得道庵”,“廣成子廟”和黃 帝暮年與廣成子在此修道的“大仙觀”。

自然環境

逍遙觀景區處於禹州市西北淺井鎮馬溝村北崆峒山。距禹萇公路僅3公里,東南距鄭萬高鐵禹州站34.2公里,東北距新鄭國際機場15公里。區位條件優越。逍遙觀,依山靠水而建,傍峽谷而坐,境地險峻,景色壯觀。崆峒山,山清水秀,別有洞天。道觀核心區周圍群山環抱,奇峰競秀,古樹參天,古橋流水四季潺潺,可謂人間仙境,法道自然,是道家修身養性的絕好之處。黃帝得道庵的西崖,峭壁陡險,每逢雨季,飛瀑數丈,聲傳數十里,景色甚為壯觀。東崖根處,有泉水湧出,為逍遙正源。流水貫於青竹園,向崖下飛去。整個逍遙觀景區植被較好,河流秀俊,具有極佳的自然環境。
景區大門景區大門

文化氛圍

特殊的地理地貌成就了特殊的文化積澱,逍遙觀是上古傳說—釋教鼻祖元始天尊的弟子廣成子修煉成仙的地方。據《神仙傳》記載:“三皇之時,玄中尺法師,全闕帝君,郁花子,九昊老子布疲乏於仙山。”軒轅黃帝時有廣成子真人修道於此。《莊子》載:“黃帝為天子十九年,今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往見之。”《莊子注》亦言:“廣成子學道於崆峒山,黃帝問道於廣成子。” 軒轅皇帝問道於哲人廣成子,並隨其潛心修煉,得道成仙。
逍遙湖逍遙湖
《禹州志》載:“崆峒山,亦曰大仙山”,乃傳說中的道家72神仙洞府之一,山中主體建築為山地道觀群,逍遙觀坐落於崆峒山南坡聳入雲的奇削石壁之上,依山靠水而建,旁峽谷而坐,境地險峻,景色極為壯觀。
逍遙觀距今已有約五千年的歷史,自春秋時期開始興建土木,晉代有較大發展,在唐朝時已有較大規模,備受皇家關注;曾幾何時,逍遙勝地輝煌壯觀,從站在逍遙觀南面的逍遙湖上舉目北望,逍遙觀的七十二大殿在雲蒸霞蔚中若隱若現,遊人置身其中如騰雲架霧一般;行至雲體之上,低首俯看湖心碧影,逍遙觀的七十二大殿倒影於湖水中,如蓬萊仙島現在眼前,一幅渾然天成的山水圖畫,真可謂是其景絕美,其意難覓,如身處九天仙境。相傳道教開山祖師李耳成道之前西遊函谷關,行前先到中嶽嵩山和崆峒山朝拜,得“無道”、“無為”之心得,於逍遙觀形成《道德經》初稿,現今已為眾多學者論證無疑。宗教的影響力在這裡也就越來越重要。

歷史淵源

逍遙觀始建於何年已無法考證,根據該觀殘存的明代碑刻記載,它至少在明代後期就已經是一處規模宏大、聲名遠播的道教活動中心了,素有“上觀到下觀,七十二座殿”之稱。
《禹州志》載:“崆峒山,亦曰大仙山。”被稱為天下第一道觀的道教逍遙觀,就坐落在崆峒山南坡聳入雲的奇削石壁上,自古就是道教禪宗匯聚之地。《神仙傳》記載:“三皇之時,玄中尺法師,全闕帝君,郁花子,九昊老子布疲乏於仙山。”軒轅黃帝時有廣成子真人修道於此。《莊子》載:“黃帝為天子十九年,今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往見之。”《莊子注》亦言:“廣成子學道於崆峒山,黃帝問道於廣成子。”崆峒山位於鈞天之地,形成了中國道教的策源地和古代道教活動中心,同陽留存的“上觀下觀七十二院”的道教禪宗逍遙觀。站在此觀南面的逍遙湖上舉目北望,逍遙觀的七十二大殿在雲霧中若隱若現,遊人如騰雲般;低首看那湖心碧心,逍遙觀的七十二大殿倒影於湖水中,如蓬萊仙島現在眼前。真可謂是其景絕美圖畫,其情如身在仙境。
逍遙朝聖逍遙朝聖
逍遙觀始建於五千年前,當年軒轅黃帝“受困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打敗蚩尤,功成名就,應萬國諸侯尊為天子,時見城西崆峒山,山清水秀,別有洞天,遂學道於廣成子,便在此建觀修道。於是,這裡便留下了許許多多有關黃帝活動的美麗傳說故事,成為今天炎黃子孫尋根謁祖的聖地。逍遙觀依山靠水而建,傍峽谷而坐,境地險峻,景色壯觀。自改革開放以來,市鄉政府聯合齊力開發,先後修復與興建成了廣子聖母殿、老祖母殿、盤古殿、倉頡殿、玄武殿、聚將台等景觀。這殿宇和原來的軒轅黃帝殿,三皇殿等相輔相成,構成了上觀下觀七十二大殿雄偉的整體建築群。
黃帝得道庵的西崖,峭壁陡險,每逢雨季,飛瀑數丈,聲傳數十里,景色甚為壯觀。東崖根處,有泉水湧出,為逍遙正源。流水貫於青竹園,向崖下飛去。 逍遙觀劍橋 自得道庵西南過石橋有廣成子廟,廟內塑廣成子像。這裡便是顧炎武《郡國天下利病書》所載:“崆峒山懸崖有瀑布,上有廣成子廟,下有廣成子墓。”
相傳李耳西遊函谷關,謁中嶽嵩山風光至崆峒山謁拜道宇,逍遙觀前那塊老君石便是李耳的謁宗石。李耳在此道庵集道教先祖之大成,成掛《道德經》初稿,“無極”,“無為”皆承源於崆峒道教先祖之古宗羲,即廣成子對黃帝曰“善哉問乎,來、吾語女至道,至道之精,窘窘冥冥,形及長生。天地有宮,陰陽有藏,慎守吾身,物將自壯”。後李耳《道德經》一書問世,時人贊吧不已,因緣其長壽褒稱李耳為老子,成為中國道教的開山祖師。昔日,李耳在逍遙觀前謁宗石猶存,道庵中草拮《道德經》初稿,今已為眾多學者論證無疑,斯時,廣成子陶修老子的集道庵,便是歷史的論證。
千年牡丹千年牡丹

發展現狀

由於年代久遠,逍遙觀破壞嚴重,現存建築很少,但此觀依山就勢雄偉龐大的氣勢尤存,黃帝文化的底蘊和神奇尚在,娘娘寶劍、黑龍河、老龍澗,娘娘蛋石、千年牡丹以及高原古寨、山泉瀑布把這裡裝扮得既神秘又靈秀,這裡青山環抱,溪水潺流,風景秀麗,遊人至此會油然產生一種“清心悅目飄飄欲仙”之感,自然、人文景觀的美妙組合使世人仰慕。目前這裡逐步形成了以逍遙觀為中心,有30多個景點組成的黃帝遺蹟遊覽區。

形象定位

根據對逍遙觀景區以及逍遙觀景區的文脈地脈分析,逍遙觀景區有較好的區位優勢,生態環境優美。逍遙觀的旅遊開發方向以宗教文化體驗為主,輔以生態休閒度假。結合宗教朝覲活動,開發宗教旅遊,因此根據逍遙觀的地脈和文脈分析,結合旅遊開發的特色,逍遙觀景區的形象的分層設計如下:
在全國範圍內的旅遊形象的總體形象定位:逍遙觀,覓逍遙
在區域範圍內旅遊形象的形象定位:“中原小華山

滎陽逍遙觀

逍遙觀位於滎陽市高山鎮竹川村。
始建年無考。根據出土碑碣記載,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山門“逍遙觀”匾額為晚清翰林院編修趙東階所書。
逍遙觀背依九頂雪花山,面前汜水環抱,山上林木蔥鬱,水邊翠竹欲滴,樓台殿閣掩映於茂林修竹之中,景色秀麗如畫,林中珍禽爭鳴,向為遊人忘返之地。
現尚存正殿一座,逍遙觀舉廢碑一通,該碑是明崇禎二年(1629年)勒石,記述逍遙觀盛衰歷史與竹川的名勝風光。
太溪、少溪兩池在1969年大辦水利中,經過深鑿,合二為一,池面5333.6平方米,修有提灌站一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