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新娘

送新娘

送新娘是少數民族的一種結婚風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送新娘
  • 地理標誌黎族
【送新娘】黎族婚俗。舊時,黎族送新娘的儀式很隆重,也很講究。結婚的當日上午,男家先派迎親人員來到女家,身份是:一名是陪新娘母親的“陪親娘”,一名是陪新娘本人的“陪娘”和一位“引路娘”。另外有兩個男子,聯絡人和護送新娘的人。當這二男三女的迎親人員來到女家後,女家一面設宴招待。,一面動員、催促全村寨的婦女歡送新娘,人數越多越顯示出新娘的光彩。送親隊伍少則三五十人,多則數百人。唯男人不許參加送親隊伍,新娘的父親也不能參加女兒的婚禮,只由母親和全寨婦女陪送。新娘在這天,要梳妝打扮,整容。用雙線拔去面部汗毛,擦脂抹粉,修飾得眉彎日秀,穿上艷麗的農福,披上花巾,戴上耳環和銀項圈、玉珠圈,胸前佩掛銀牌、銀玲、珠鏈,腰系銀鏈、銀鈴,手戴手鐲、戒指,腳戴銀圈。這些嫁妝,如自己未具備,還可借用,婚期滿後歸還。送親隊伍也要穿戴華麗,不同於新娘的只是胸前不佩掛銀牌、珠玲。有的地方,送親隊甑的服飾穿戴,出同新娘一樣。如加茂地區的賽人、東方縣的美孚人和俘人等,新娘的行裝是漂亮的竹笠、腰簍和精緻的藤簍,藤簍內裝衣桶和其他用品。送親隊伍的成員也都帶著精緻的草笠和小腰簍。
新娘從娘家到夫家,有的地LJ是坐轎,多數地區是步行。坐轎的新娘披花紗,步行的新娘則是走在隊伍中間,由陪娘和姚娘們護送,並用傘或草笠遮掩面容,白沙縣的潤人,送新娘時,由四個姑娘拉住被子的四個角遮住新娘,不讓小伙予們偷看。通什地區的杞人,新娘離家時要哭罵,不哭罵則會被說成是不孝順父母。因此,新娘在出嫁途中,邊哭邊罵:“惱氣父母貪錢財,不問家門好與壞,我如菸草四處賣,苦生做死無人知。”母親則勸女兒道:“女兒生來要出嫁,男子生來要當家,嫁儂巋嫁千金價,婆家是儂的正家。”現在,此種風俗,已大大改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