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水鄉婚俗

蘇南水鄉婚俗

蘇南水鄉婚俗,江蘇省常熟市民俗,江蘇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作為典型的江南水鄉,沙家浜鎮每戶人家都有船,素有“開門就見水,抬腳就動櫓”之說,走親戚、逛集市、田間地頭乾農活都離不開船,婚嫁迎親也不例外。沙家浜水鄉婚俗中,要用迎親船迎接新人,嫁妝船運輸嫁妝,船隊首尾相銜,裝扮華麗。在迎親船行駛的過程中,必須有人“外出跳”,即搖船時水手與搖船人以相反方向站立搖晃而不落水中,以此顯示船家和水手的高超技巧。迎親船到達男方家時,要在新郎家前頭的河道里來回行駛三次,稱為“搖出水”,來增強迎親過程的聲勢和熱烈的氛圍。迎親船到達男家前,男方的父親必須拿兩隻提桶,搶在新娘起岸前到迎親船前飛快地提兩桶水,用於廚房中落團圓,這便是俗稱的“公爹搶水落團圓”,寓意是一家人團團圓圓。此外,婚禮中還有“傳代”、吃“跳板茶”等習俗,皆是祝福新人幸福美滿的儀式。

2006年6月2日,水鄉婚俗列入蘇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1年9月2日,蘇南水鄉婚俗列入江蘇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編號:JS-03-Ⅹ-001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南水鄉婚俗
  • 別名:水鄉婚俗
  • 遺產類別:民俗
  • 批准時間:2011年9月2日
  • 非遺級別:省級
  • 申報地區:江蘇省常熟市
  • 遺產編號:JS-03-Ⅹ-0014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主要內容,活動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自古以來,凡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婚姻習俗,並且都形成一個系統。古代男女或婚禮品為雁,有“雁候陰陽,待時乃舉,冬南夏北,貴有其所”的文字記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沙家浜鎮分別在凌雲浜和畢澤兩地先後出土石刀、石斧及黑陶數件,據考證應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這就說明,早在4500多年前,這裡就有先民聚居,並繁衍生息。也就是說從那時候開始,這裡就已經有一個比較原始的區域性婚姻習俗。關於男女愛情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首詩共分三章,以水鄉、蘆葦為特定背景,訴說了對愛情的追求與苦惱。更多反映水鄉婚姻與愛情的習俗可從廣為流傳於民間的山歌中找到。
沙家浜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水網緻密,河道縱橫,往來交通多用船隻,婚嫁迎親也不例外。“青山綠水喜氣揚,嫁妝船歇在村河浜,大紅喜字金邊飛龍鳳,滿船才是好嫁妝。”迎親隊伍敲鑼打鼓,嫁妝船上載滿物品,《嫁妝歌》里描繪的就是舊時沙家浜婚禮的熱鬧場面。婚姻禮俗是鄉村民風的體現,追求美好生活的沙家浜人民把祝福和希冀都融入婚禮儀式中,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水鄉婚俗。

民俗內容

主要內容

沙家浜傳統水鄉婚俗分為六禮
1.納采。是“納其採擇之禮”的意思,即男家人請人向女家說明締結婚姻的請求,相當於“提親”“說媒”。舊時沙家浜鎮域內媒人來回往往請人搖船接送。男家托婚人帶上禮品,徵求女家意見,如果女家父母答應,就收下男家禮品,禮品一般流行酒、稻、米、面等。有的還在禮品上插上雁的羽毛,意思為做父母的應該像南來北往的雁那樣及時選擇子女的婚姻。
2.問名。這是“六禮”中的第二步。用小船請媒人去取女方的姓名及年庚八字,以占卜吉凶。一般男家收到女家“八字”後,將庚帖放在祖宗案上,也可以壓在灶上或香爐上,進行卜吉時,要求一聲不響,俗稱“悶聲大發財”。如果三天內家中一切平安,則為吉帖。男家就將男方庚帖送給女家,女家即請算命先生配庚,配庚後三天內,如果男女雙方有一方不慎打碎飯碗、盆罐或家裡有人生病,則視為不吉,那么,即使配庚門當戶對,也要婉言送還庚帖。反之,如果三天內男女雙方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事故,就認為是神佛和祖宗保佑,乃是大吉之兆。
3.納吉。俗稱“批八字”,這是“六禮”的第三步。民間有所謂的犯屬相,就是所謂“羊鼠相交一命休”“蛇虎相婚如刀割”“豬共猿猴不到頭”。如果屬相不犯大忌,再看哪一年出生,“金、木、水、火、土”五行是相生還是相剋,命里相生的可以相互結婚,相剋的不能結婚。
4.納徵。沙家浜鎮人稱“小定”“定親”。婚姻之事確定後,男方向女方送彩禮,只有這項儀式完成後,男家才可娶女方過來。八字庚合配,雙方滿意,便要正式確定婚姻關係。男女雙方都要設宴請媒人、請親眷。男方要選擇吉日,備好聘禮,送到女方家。聘禮主要是送給女方作為安置嫁妝的。作為水鄉稻區的沙家浜鎮,舊時也有以稻穀作為聘禮的,通常是一歲一擔。
5.請期。俗稱“告日腳”,是“六禮”中的第五步。男家占卜擇定合婚的吉日良辰,讓媒人告知女家,徵求女家同意。請期儀式過程中,進行婚儀的第二次迷信占卜活動,大體與問名的占卜相同,這次占卜主要選擇適當的迎娶吉日,合適的迎親送親人員等,不能犯屬相的忌諱。
6.迎娶。這是“六禮”的最後一道程式。主要做好:告親眷、布置新房、鋪床、準備嫁妝等準備工作,然後舉行婚禮。

活動流程

沙家浜人稱舉行結婚儀式的那天為“正日”,正日前一天為“前三朝”,正日後一天為“後三朝”,婚宴一般要辦三天,而正日最隆重,最熱鬧。
一、前三朝
這一天主要是落作和請帳房、媒人、朋友、遠親。所謂落作,即是請廚師、帳房進門,做好婚宴的準備工作。帳房主要負責處理結婚中的各項支出和收入。舊時帳房一般豪富人家用,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一般都用帳房。
吃過午飯後,男方派船去載媒人。媒人一般有2至3人,男方一個,女方一個,俗稱行媒(即要男女方走動的),有的女方還配一個長輩作媒人,俗稱坐媒(即不走動的)。小船接媒人很忙,往往要花半天多時間。待媒一般設一桌,有3個媒人設兩桌,其待遇與待新郎新娘一樣,桌子要放在中間,四周有台圍,其圖案有“聚寶盆、麒麟送子”,為表示尊敬,請女方的媒人坐上首,男方的媒人坐下首,其他人陪同。待媒以後,媒人與其他賓客一樣待遇了。
二、正日
這一天舉行婚禮大典,十分隆重。從迎娶到鬧新房,其間的儀俗豐富多彩,有幾十種之多。
1.迎親。中國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婚俗也不例外,而沙家浜鎮的水鄉婚俗,除沿用北方婚俗中的花轎之外,還必須有迎親船。因為江南水道多,迎娶新娘不用船是不行的。迎親船打扮華麗,又有兩支櫓划動,有的在船頭上還挑出兩支,往往比一般船快得多,故又名“快船”“塘船”。迎親船經過,官船也要讓道,因為“新郎官”是“一日頭官”,官船讓道是出於禮節。古代迎親在黃昏,婚是形聲字,婚禮的取意就在於此。
當天新郎要沐浴、洗髮、理髮、然後戴禮帽,穿上嶄新制服,由二爺陪同,備一頂花轎,帶上迎親隊,包括鼓吹的樂隊,坐上“快船”,沿途吹吹打打,去女家迎娶新娘。迎親隊模仿帝王儀仗,浩浩蕩蕩。新郎要帶好禮品,以盤為單位,一般有六隻盤、八隻盤、十六隻盤。禮品有:兩條魚(草魚或青魚)、一對雞(雄雌)、兩甏酒、兩隻豬腿、兩蒸糕,還有棗子、紅蛋、香菸等。一般要求新郎必須中午時分到。到了女方家,新郎不能馬上進門,先要由二爺進門通報,並向廚房師傅賬房等發“利市”(紅包),然後由新娘的哥或弟出來迎接進去,有的要等好長時間,說是給新郎“除性子”。在中堂,新郎要拜見岳父岳母及女方大娘舅。女方要向新郎敬茶三次,俗稱“三道茶”。過後,女方又要端出“喜團”來,讓新郎吃,吃了喜團,新郎、新娘能歡歡喜喜、團團圓圓。吃過喜團,又設宴席招待新郎官。午後,新郎官要回家時還要到女室拜見岳母,聽取岳母對婚後諸多的囑咐,然後又回到廳堂行禮,對女方的長幼平輩一一拜見,拜見時,女方長輩都要拿出紅包給新郎,一般由二爺代收。
2.開面。新郎的迎親船來了以後,新娘才開始打扮。按照舊式風俗,婦女除非結婚,絕對不可以剃掉臉上的汗毛。開面的方法是由一位有經驗的婦女(一般伴娘),用一根堅韌的細線,兩手使線呈交叉狀,緊貼在出嫁女子的臉部,然後將手一弛一張,就可以拔掉臉部的茸毛,使臉部光彩明淨。負責開面的必須“好命人”,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俱全的人。開面結束之後,還要贈送謝禮。接下去替新娘戴上鳳冠霞帔,俗稱“上蓋頭”。
3.哭嫁囡。妝扮完畢,新娘由伴娘攙扶出房,再由兄長背(或抱)上轎,新郎要付“抱舅鈿”。新娘上轎時哭哭啼啼,親娘同時也要哭哭啼啼,此時哭反認為大吉大利,哭得越響,婆家越有財。於是“哭嫁囡”習俗十分盛行。
水鄉的花轎往往是象徵性的,花轎上船後,新娘由伴娘攙扶著坐進艙內,花轎放在船頭上。有些人家在娶親的船離開後,娘家人要潑出一盆水,表示女兒如潑出去的水。故有“嫁出囡,潑出水”之說。娶親船離岸時,也有講究,必須一篙子撐到河當中,不能有第二篙子,篙子還不能搭水,意思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不拖泥帶水,一心一意在夫家。
4.嫁妝船。隨同娶親船一起到男家的還有“嫁妝船”,一般一條船,也有兩條船,視嫁妝多少而定。舊時以被子、櫥、箱、桶為主,現在的花樣多了,有電視機、電冰櫃、空調、機車等物品。正日那天,女家一大早要把嫁妝搬到河邊船上,供人觀賞。
5.搖倘子。“快船”回到男家時,先要搖4個來回,俗稱“搖倘子”。此時,搖船人特別賣力,三支櫓、四支櫓一齊動手,還要外出跳,這似乎是搖船人的技藝表演,實際是造勢,也是展示娶親船回來時的威風。娶親船正式到岸時,先放四個爆竹,通知男方,稱為“高升”。男方聽到爆竹聲,也連放四聲,以回響對方,準備出來迎接。
6.公爹搶水落團圓。在快船即將到岸時,男方公爹要演繹一個“搶水落團圓”的節目。公爹腰系紅綢帶,插兩桿秤,背一隻魚簍,提兩隻水桶,趕在快船到岸前搶提兩桶水,進廚房用於落團圓。秤和提桶表示趁娶親船那路水,把它搶到用於落團圓,表示團團圓圓,魚簍則表示年年有餘,都是為了圖吉利。
7.起嫁妝。嫁妝船到岸時,也要放爆竹。搬運嫁妝時稱“把嫁妝漲起來”,先由一人搬“衣食飯碗”,衣食飯碗內有一對碗,稱“金飯碗”,兩雙筷,稱“銀筷子”,“飛、跳、叫”齊備。“飛”,即兩隻雞翅膀;“跳”,即兩隻雞腳;“叫”,即一個雞頭。內有萬年青,用青布包好,系紅頭繩。這些東西都是象徵新娘到夫家後有衣穿,有飯吃。搬嫁妝時,其中“衣食飯碗”“首藏”“子孫桶”“和合鋪蓋”這四件是可以向男家漲喜鈿。嫁妝全部安置完畢後,才迎新娘上岸。
8.抱新娘。新娘轎子到了男方家,新郎的姑姑或嫂子出來把新娘抱或背進去,此事主要是對新娘有利,日後夫妻吵架,女方有話好說:“我不是自個兒走進來的,是你們把我抱進來、背進來的。”也有把花轎停在牆門外,由轎夫抽轎槓,四位轎夫立四角抓住轎耳把花轎抬進中堂。花轎進門,有避諱:老相公、老娘娘(對新郎父母的稱呼)要到廚房迴避。廚師用菜刀根砍在砧板上避邪。此時,所有的親眷好友小孩都不能站立在門檻上,靠在牆頭上。俗話說,“棺材面前有三喜,轎子面前有三鬼”。傳說,這三鬼都是瞎子,頂著門檻站立,摸著牆頭行走。如果有人不避開就要觸霉頭。新娘的花轎到中堂後,轎簾不能馬上揭開,新娘更不能馬上走出來。先要由伴娘獻上一盤糕、一盤花生、一盤棗子,讓新娘在轎內嘗一下,然後由伴娘把新娘扶出轎。新娘出轎時,茶擔高喊:“好親好眷,有缺陷的請離場。”所謂缺陷是指頭上帶孝的、夫妻不是原配的。以為他們在場會沖喜,對新郎、新娘不吉利。
9.拜堂結親時,新郎新娘朝外站立,茶擔喊:“一拜天地!”新郎新娘便一齊跪拜。然後,茶擔又喊“二拜高堂”,拜過後,新郎、新娘由朝外轉為朝內,茶擔又喊:“夫妻互拜,成雙成對!”新郎、新娘又互拜。茶擔說:“女拜男身”。伴娘接口:“伴老終身”。伴娘又說:“男拜女身”。茶擔接口:“多子多生!”也有鼓手擔任司儀的,在整個程式中,有一個為“奏樂”,就是由堂名鼓手演奏喜慶的樂曲,拜堂進入高潮。
接下來新郎新娘入洞房。先要紅綠牽巾,新郎新娘各抓一頭。此時,茶擔又說:“紅綠牽巾六十寸長,兩頭立對好鴛鴦,中間有個同心結,百年好合,白頭到老一道行。”新郎新娘入洞房時,要兩女各拿一紅燭引路,這兩支要求夫婦雙全的,拿燭要十分謹慎,如有傾倒,則視為不祥之兆,本家長輩會很不高興。因而舉燭者如捧雞蛋過獨木橋。入洞房時,童男要用叉袋(要全新染青布袋),讓新人踩袋走過去,新郎在前,新娘在後,新郎在前要退著走,一隻接一隻,前後相傳,一直要喊:“傳代,傳代……”,意為傳袋(代),把袋子傳到洞房裡,一代一代傳下去,喻意“早生貴子”衍生子孫,後繼有人。遇到門檻時,喜娘要及時提醒新娘:“請新娘步步高!”新娘要一步跨過門檻,不能腳踏門檻,否則會不吉利,“踏了中堂門檻沖公婆,踏了洞房門檻沖小官人”。進洞房後,一對新人坐在床沿上,新郎在東,新娘在西,稱為“坐床沿”。一會,新郎要為新娘挑蓋頭。挑蓋頭必須用秤挑,意為“稱心如意”,蓋頭一挑,新娘臉相畢露。於此,在新房裡準備一桌菜,這桌菜有魚、有肉、有蛋、有雞、有肚子、有腸子,各式各樣的小菜都有。喜娘給新官人和新娘各盛一碗飯,喜娘給新人搛菜,口中要討口彩。喜娘搛菜在新人碗裡,搛得很滿,叫新人吃,不能吃光,叫“有吃有餘”。新官人和新娘娘各要準備一包喜錢,賞給喜娘,叫作“吃花燭”。因為桌上有一對花燭,因此叫“花燭夫妻”,即為正式夫妻。
10.見公婆大人。新娘由伴娘扶著出來,到中堂,行跪拜禮,稱“照應”。先在中堂朝南放兩把椅子,新郎新娘朝內而立,先敬新郎父母。老相公,老娘娘朝南而坐。伴娘喊:“拜見老相公、老娘娘!”新郎新娘便一齊向父母跪拜。接下來論資排輩,一對一對前來,新郎新娘都要一一拜見。拜見時,長輩把已準備好的紅包塞給新娘,紅包一般由伴娘代接。拜畢,新郎新娘對拜,然後回洞房。
11.待新娘宴。待新娘前有的人家先要設花宴,儀式為:老相公、老娘娘朝南而坐,新郎新娘朝內站立,茶擔拿出一隻托盤,盤內放6樣菜:雞、魚、肉、皮蛋、芹菜、肚絲,兩隻酒杯,兩雙筷,新郎新娘敬雙親吃菜喝酒,伴娘在一旁說吉利話。吃肉,則說:“美美肉肉(玉玉),肉(玉)堂富貴,府上出狀元”。吃雞,則說:“鳳凰雙飛。”吃魚,則說:“吃塊魚塊,養個寶貝。”吃皮蛋,則說:“代代(蛋蛋)相傳。”吃芹菜,則說:“勤奮好學。”吃肚,則說:“多生貴子。”老相公、老娘娘如果不是原配的一般不做花宴。花宴結束,便開始設宴待新娘。待新娘,要放梅花桌。中堂的四角點角放四張八仙桌,中間放一張八仙桌,外拼上一個半桌。新娘由伴娘陪同坐在中間的桌上,其他都是陪新娘來的女眷。席間,圍觀的人很多,大多是男方的親戚、鄉鄰,圍觀者不斷嬉謔調侃,對新娘評頭品足,說一些“長得多漂亮”“臉似鵝蛋”“櫻桃小嘴”等等讚美之辭。此時,新娘羞答答的,不敢隨便動筷吃菜,舉杯喝酒。待新娘宴結束時,新娘碗中要盛滿飯,碗內放上魚、雞、肉等,有吃有剩,這碗飯菜要放到第二天早上,再加上一些飯菜重新炒好,一家人共食,說這是吉利飯、富貴飯。待新娘宴結束,新娘回洞房。
12.待舅爺。新娘的哥、弟到男方家,俗稱作舅爺。男方接待舅爺謂待舅爺。舅爺要有二爺相陪,二爺一般由女方家能說會道的一位親戚擔任,起賓相作用。舅爺到男方家時,也要放高升,新郎要親自去接舅爺,見面時,新郎、舅爺都要交換紅貼子。新郎將舅爺迎進中堂後,要馬上上花幡,即把花幡掛在主柱上,然後給舅爺上跳板茶(三道茶),桌子上放滿糕、團、花生、橘子、香蕉、糖果等。此時,二爺要到廚房給廚師、賬房、茶擔送紅包(利市)、香菸等,以免他們為難舅爺。上過跳板茶後,舅爺要認新親,首先是老相公、老娘娘。拜見時,老相公老娘娘也要送舅爺見面禮,一般為送新娘見面禮的兩成到一半,其他親戚見面的也要送見面禮。舅爺臨回去時,必須先到新娘房中,撒一把硬幣,出門時往後撒,不能回頭看,意為把新娘放心安置在這裡。
13.鬧新房。眾親眷酒足飯飽以後要鬧新房。鬧新房的一般是小青年,帶著幾分醉意,要喜糖,要紅蛋,有的則動手動腳滿房亂翻亂找,並做出種種惡作劇來戲謔新娘。有時鬧得凶,新娘子被迫逃到外房,由伴娘來從中調停。兒童也要來湊熱鬧,但一般要點喜糖、紅蛋、花生等實物。鬧新房時,婚家要百般忍耐,聽其所為,以為愈鬧愈發,不鬧不發。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水鄉婚俗凝聚著人們在生活中的智慧與獨特魅力,對不同特色的地方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起著持久的促進作用。沙家浜水鄉婚俗是民俗文化和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傳遞出的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之情,也通過隆重的儀式加深了新人們的家庭觀念,增強了家庭責任感。將傳統的婚俗禮儀發揚光大,有利於人與人和睦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理念。

傳承狀況

如今,沙家浜農村的婚禮已經很少留有過去婚俗禮儀的影子,也不再像舊時那樣有太多的複雜儀式,但水鄉婚俗作為一個古老的文化形式保留了下來。

保護措施

2012年,沙家浜鎮政府在沙家浜風景區內建成沙家浜水鄉婚育館,生動地還原了水鄉傳統婚禮的流程及婚慶儀禮場面,讓參觀者了解傳統婚慶習俗。為了讓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沙家浜鎮收集、整理水鄉婚俗中的實物、圖片等資料,充實婚育館裡的展示內容。同時,通過舉辦水上(迎)娶親等禮俗活動,吸引新人前來體驗民間婚俗,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水鄉婚俗。此外,沙家浜鎮還加快人才培養,選拔一批具有文化親和力的人士全面參與民間特色文化的培訓工程,專門聘請傳承人面對面傳授水鄉婚俗禮儀,以水鄉婚俗為紐帶,傳承鄉村文明,發展鄉賢文化,不斷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蘇南水鄉婚俗”保護單位:常熟市文化局、常熟市沙家浜鎮人民政府、常熟市沙家浜鎮文化站、崑山市文廣局、崑山市周莊鎮人民政府、崑山市周莊鎮文體站。

社會影響

2003年以來,每年在沙家浜風景區舉行阿慶嫂民俗風情旅遊節期間,舉辦水鄉婚典活動。
2008年11月16日,共青團常熟市委、沙家浜風景區與常熟電視台聯合舉辦“相會蘆葦盪,情定沙家浜”首屆沙家浜傳統水鄉婚典活動。
2013年,尚湖牡丹花會期間,尚湖風景區在太公島與拂水山莊上演以錢謙益柳如是愛情故事為背景,還原江南水鄉婚俗的情景劇。
2014年5月1日至3日,沙家浜首屆“江南風”中式集體婚禮展在沙家浜風景區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