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哥哥對台演講
西印度阿盤提國的獮猴食村上,有一個富裕的家庭,是婆羅門的種族,受著當時人民的普遍尊敬。
迦旃延尊者,就是出生在這個婆羅門的家庭里。他的父親是當時國王所拜的國師,家中擁有廣大的土地、成百的僕役,有權勢、有財富,是國中首屈一指的大戶人家。
迦旃延尊者的名字本來叫做那羅陀,是婆羅門國師的第二個孩子。迦旃延,只是他的姓,因為後來名聲大了,大家就以他的姓代替了他的名字。
迦旃延的哥哥也是一位天資聰明、英俊豪爽的人,當初跟隨他父親出家作婆羅門後,就獨自到各國參訪遊歷,地方走得多,明師見得多,自然通曉很多的學術,學會了很多的藝能。在外數年,有一天回到故鄉,召集村人,公開宣說他認為最高的哲理吠陀論等。
沒有出過門的迦旃延,知道哥哥回來講吠陀論,也發出通告,搭起講台,和哥哥對台同時演說吠陀論的哲學,無礙的辯才,扼要的說明,把哥哥的聽眾都吸引過來,大家聽後都異口同聲的評判說:「弟弟遠勝過哥哥。」
可是,天性好勝的哥哥,經此打擊,便開始嫉妒弟弟迦旃延。兩人都不服氣,一鬧就鬧到父親面前。怒氣沖沖的哥哥,先向做國師的父親說道:
「父親!請您管教管教無法無天的弟弟,他實在太丟我的面子,我是一個遊學多年的人,難道我還不如他?他偏偏在我演講的時候,和我對台,拉我聽眾!」
少年的迦旃延,不慌不忙的解釋道:
「請父親原諒,學問是公開的,誰都有權利研究和演說。哥哥到外國遊歷,我在家中研究,我沒有要勝過哥哥的心,只想知道這幾年來在家中的悉心研究,是不是有一點成績?哥哥遊歷的結果是滿肚子勝負心,我在家中是真心的做學問。不必麻煩父親管教,我們自己管教自己最好,希望哥哥也能這樣想。」
做國師的父親,聽了兩個愛子各執一辭的話,竟不知怪誰才對。最後,和他們的母親商量,把弟弟迦旃延送到南方優禪耶尼城附近頻陀山阿私陀仙人處學習,免得讓他在家,使哥哥不能出人頭地。
生平
迦旃延是梵語Mahākātyayāna音譯,是佛陀時代西印度阿盤提(avanti)國人。他自幼受舅父阿私陀仙人的影響,精通吠陀聖典、占星術及各種印度古文字,其中於古文字方面的造詣尤為精深。相傳當時印度國內有一座古碑,上面的文字無人能識。國王貼出榜文詔示全國:有能識者,予以重賞。迦旃延揭榜應徵,很輕易地譯出了碑文。碑文雖然譯出來了,可是碑文的內容卻令他費解。遵照舅父的指點,他到竹林精舍請教佛陀,佛陀為他詳細地講解了碑文的內容。原來這座碑講的是斷煩惱、證菩提的道理。迦旃延聽了佛陀的講解,對佛陀的學識及思想十分佩服。就這樣,一座古碑把他引進了佛教的真理世界。
迦旃延出家後,除了精勤修道,還積極地投身於佛教的弘法事業中。他思維敏捷,辯才無礙,說理透徹,在佛弟子中得到“議論第一”的稱號。由於他擅長議論,很多外道都懾服在他的論辯之下,也有不少人在他的善巧開示下步入佛道。《賢愚經》中載有這樣一個故事,阿盤提國有一位貧苦無依的老婦女,因家境貧困,走到河邊放聲痛哭,欲尋短見。迦旃延見狀,急忙上前安慰。迦旃延得知那婦女是因貧窮所致,便善巧方便教她“賣貧”之法。賣貧的方法是行布施。老婦依此而行布施,終於生到忉利天宮。這個故事叫“迦旃延教老母賣貧”。迦旃延弘法的地方多選在當時佛法尚未普及的西印度。可見,他還是佛法傳播的開路先鋒。
舅父的教示
說起阿私陀仙人,他就是迦旃延嫡親的舅父,是他母親的長兄,在印度,阿私陀是當時博學而有神通的仙人,
佛陀初降誕為太子,曾受淨飯王延請,到宮內為太子占相的就是他。他占相後,曾向淨飯王說:「大王!你這位太子,非常賢明,將來一定會
出家學道,成就佛陀的聖果,可惜我老了,怕等不及他成就佛陀就將別世。我雖然不能領受他的教理,但一定教我的後輩跟他學習。」那時阿私陀仙人說後,還雙目不住的流出眼淚來。
迦旃延自從被父親送到頻陀山後,阿私陀仙人深深欣賞外甥的聰明,恨不一口氣把自己所知道的全教給迦旃延,迦旃延也不辜負舅父的希望,不久,就對四禪五通,完全通達。
迦旃延從此不再思念家鄉,第一、他不想靠著父親的餘蔭,因為自己是國師的兒子,才被尊敬;第二、他想到好勝的哥哥,知道現 在更無法和哥哥共處。因此迦旃延立定志願,要另創他的世界。父母差人來接他回去,他也婉言謝絕。
阿私陀仙人知道迦旃延不被家庭恩受束縛,更是歡喜,因此,有一天,就對迦旃延說道:
「迦旃延!照你現在的志願看起來,你將來一定可以成為偉大的人物,但要遇到明師才好。我知道的這一點東西,實在還不夠你所求所學。現 在有一位大覺者的佛陀已經出世,等到成道以後,你要趕快去跟他學習!」
阿私陀仙人的話,迦旃延聽了半信半疑,不過,他對自己將來能成為大人物的話,是只有相信沒有半點的疑惑。
有一次阿私陀仙人帶著迦旃延飄然出山,到了波羅奈國鹿野苑附近,建築了一間房屋,安住下來。從房屋完成的那一天起,阿私陀仙人每天叫迦旃延祈禱三次,祈禱大覺者的佛陀早日開悟證果。阿私陀仙人更告訴他的外甥道:
「迦旃延!照我的推算預知,佛陀不久就要成道了,他成道後一定會先到鹿野苑來轉佛法。我只能知道如此而已,至於佛陀究竟覺悟了什麼真理,怕我是沒有福氣聽聞,你要記好,佛陀證道後,你要趕快去跟佛陀求法和修道!」
阿私陀仙人說後不久,就與世長辭了。沒有師父的迦旃延,從此便向社會眩耀他的學問和才能。父親是國師,舅舅是阿私陀仙人,他雖沒有這么想,但社會民眾對他供養恭敬,真是無微不至。可惜迦旃延就這么耽於名聞利養,忘記阿私陀仙人所說要向大覺佛陀求道的遺言。
神秘的偈文
迦旃延認為自己已經得道,應該接受世人的供養,何必還希望什麼佛陀出世。因此在他舅父辭世不久,他就不再祈禱能早日遇到大覺者的佛陀。
過了好久,波羅奈城附近的曠野,掘出很多古城的遺蹟,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世人所不認識的字跡,像是寫著一首偈文,但沒有人會念它,甚至社會上傳說,就是那碑文有人識得,可是真義一定也要大覺者才能知道。
有一天,國王對大臣宣布道:
「國家現 在獲得古代遺留的寶物,寶物中的石碑偈文,大家要趕快把它念出來。不然,鄰國會笑我們波羅奈國無人。七天之內,如果還無人識得,就把你們的官職,一個個的降級!」
國王的詔命雖然嚴格,但大臣們從來就不曾見過這碑文上的字型,大家都面面相覷,沒有辦法。最後只得建議國王,希望國王掛榜通示全國,誰能認識石碑上的偈文,就賞他美女和金銀財寶。
國王的王榜掛出後,訊息傳到迦旃延的耳中,他想到舅父阿私陀仙人,不但曾經教過他地上各國的文字,就是天上的文字他也認識不少。因此,迦旃延很有自信的去揭榜應徵。
石碑上的偈文,迦旃延的確是認識的,他說那是梵天上的文字,沒有神通的人是不會認識。因此當著國王面前,把石碑上的偈文翻釋誦出來。
那偈文是這樣的意思:
王中之王是誰?
聖中之聖是誰?
何謂愚者?
何謂智人?
怎樣離開垢穢?
怎樣獲證涅槃?
誰是沉溺在生死海里?
誰是逍遙於解脫國中?
久為人們所念不出的神秘偈文,聰明的迦旃延終於揭開了那神秘的帳幕,很快的這首偈文傳誦了全國。但是雖然大家都會誦念這首偈文,卻沒有人懂得這偈文指的是什麼意思,就是迦旃延也回答不出來。
石碑上的偈文,每一句都是些抽象的疑問,若以當時所有的學說來解答,雖然也行,但那解答的仍然是個疑問,這是可以斷言的。國王對迦旃延雖也承認其博學,連天上的梵文都認識,但不能解釋偈文的意義,仍然是最大的遺憾,因此國王更下令高價懸賞,求教天下的人來解答這首偈文。
迦旃延不肯服輸,他向國王承諾,七日之內,他一定要回答那偈文的真意。
請教佛陀去
迦旃延向國王許下諾言,回去後拚命的思考,可是這偈文所指的問題,並不是用思考想像就可以明白。一定要一位大覺者才能解答。
迦旃延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只得去求教別人。首先他到富蘭那迦葉那裡請教,然後又再一一的去請問六師外道,迦旃延覺得他們的回答都是膚淺之見,和自己知道的一樣,並不是那偈文的真意。
迦旃延在到處碰壁後,他想起了
佛陀。雖想起了佛陀,可是他還不肯前去求教。他心裡想,這首偈文是天上的文字,有資格的權威老婆羅門都不知道,年紀還很輕的瞿曇(佛陀在俗的姓名),哪裡能知道呢?後來他又想回來,舅父別世前,再三的叮嚀,佛陀成道後,一定要去跟隨佛陀學習,但年輕的瞿曇怎么能成就功行圓滿的佛陀呢?最後他終於想通了,悟道是不依年齡大小來決定的,因此他就向鹿野苑的方向走去。
從古到今,如果說真正能夠解答這首偈文的,的的確確是只有佛陀一個人,不管這石碑上的偈文事實與否,但總是暗示著那意義的深刻。佛陀多年的努力修道,其目的就是要揭開這些問題的謎底,佛陀的證悟,就是這個問題最靈活的答案。
拜見到佛陀的迦旃延,覺得舅父的話的確真實不虛。他還沒有知道佛陀如大海的智慧型時,單是佛陀的相好莊嚴,就使他生起無比的恭敬之心。
迦旃延雙手合掌,把偈文誦念一遍,希望佛陀為他解答。
佛陀沒有考慮,像被撞擊的洪鐘,也以偈回答道:
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
聖中之聖是大覺佛陀,
被無明所染的謂之愚者,
能滅諸煩惱的謂之智人,
有我法執著者沈溺在生死海里,
聰明的迦旃延,聽了佛陀的回答,其每一句都流入他的肺腑,心中的一點暗影,像給朗朗的智慧型之光所驅除。他歡喜興奮,竟然好久說不出一句對佛陀感激的話來,最後他誦著佛陀的偈語只是向佛陀不住地頂禮。難怪迦旃延會激動,他聽了佛陀的話,當即開悟了,他從此邁進了真理的世界。
佛陀很歡喜迦旃延,嘉許他的善根深厚,並且又再向他說了些法理,迦旃延禮謝後,即奉著佛陀的偈語回報國王,然後向信他的人宣布,他從此要
皈依佛陀,做大聖者佛陀的弟子。
勸念三寶
天資聰明的迦旃延,終於被
佛陀崇高的智慧型和偉大的人格所感動,成為教團中開悟證果的弟子,迦旃延非常歡喜,不但自己從此得救,更遂了舅父阿私陀仙人的宿願。
尊者迦旃延,本來就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何況他現 在跟隨佛陀
出家,並證得了阿羅漢果。他通達很多外道的經論,有很多外道的朋友,他發願要先把在迷途上彷徨的修道者,一一感化過來
皈依佛陀,接受佛陀的真理。
因此,迦旃延在教團中不但熱心服務和修道,在教團外更是熱心傳法弘化,宣揚佛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救世主佛陀的真理,得著迦旃延尊者有力的弘傳推動,更容易普及社會人群,深入人心,自是意料中的事。
佛陀的救世真理,是亘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長新的,迦旃延越宣揚越有信心,他認為自己能做佛陀真理的使者,實在是最大的榮幸。因為迦旃延對佛法的信心、熱忱,使他的大名像百花的芬芳,遠遠的飄揚,無論誰,一提到迦旃延的名字,總是要豎起大拇指。
有一次,佛陀到自己的祖國北方的迦毘羅衛國宣化,迦旃延也跟著佛陀住在訶利聚落的精舍里,在這裡的村莊,無論大家小戶,都有他宣化的足跡。有一天,村上有名的八城長者病了,他想到要去特別向他說法,解除他的病苦。
迦旃延到了八城長者的家中,對睡在床上的八城長說道:
「長者!聽說您的貴體有點欠安,我奉佛陀的慈命,特來向您慰問。您找醫生醫治了嗎?」
「謝謝佛陀和你,我的病怕是無望了,很多醫生都說我害的是不治之症。」八城長者很傷感的說。
「那您可以稱念
三寶(
念佛、念法、念僧),仰仗三寶的威德,您的心就能清淨,病就會好的。」
「尊者!我們皈依三寶,是希望擁護三寶,淨化人間,獻出自己的所有,不應該對三寶還有要求。」
「那是不錯的,無常的世間,不可向三寶要求常住;有病的身體,不可向三寶要求健康。信仰是犧牲個己,成就大我。小苦小病,要自己設法,不要太麻煩佛法僧。但人力無法解救,真心祈求三寶,三寶的慈光仍會普被,您這樣做不會錯的!」
八城長者聽了迦旃延的話,每天一心一意的稱念三寶,他的不治之症就漸漸的痊癒了。
這雖是佛法的廣大無邊,但也是迦旃延關心病人,用佛法的慈悲甘露,治療眾生的病苦!
宣說平等法
迦旃延有時跟隨在
佛陀的身邊修學,有時獨自一個人在各方雲遊教化。他和富樓那的教化方法稍有不同,富樓那說法教化的時候,總是集合成千上萬的人聽講,而尊者迦旃延卻歡喜個別的教化。
一個人,又一個人,面對面的講,這是親切的說法,真理才能更深入人的心房。這個方式,無論是誰,只要迦旃延說幾句話,一定會使對方有好的印象和相信他的說法。
有一次佛陀住在祇園精舍,迦旃延帶著三衣一缽,獨自穿過廣闊的森林,到西方去為摩偷羅國王說法。
他到了摩偷羅國王的國中,先把當地的民情風俗、生活習慣打聽清楚以後,他就到王城中請見國王。
摩偷羅國王一見到迦旃延就問道:
「尊者!我聽說你本是婆羅門的種姓,這是最高貴的人種,而佛陀是剎帝利的種姓,你現在
皈依做他的弟子,這不是太委屈你了嗎?」
「大王!這非但不委屈,做大聖佛陀的弟子,我反而感到很光榮!」
「奇怪!捨棄梵天口中所生的清淨人種,做本是剎帝利種姓的佛陀的弟子,叫人真是不解!」
頑固守舊的國王,不明理的我見、我執充滿心中,他對迦旃延的說話像是不屑一聽的樣子。
尊者迦旃延一點也沒有生氣,他溫和的解釋道:
「大王!我過去是婆羅門,我和你也是一樣的看法。但聽了佛陀的教示,我知道這是錯誤的認識。社會上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等等的不同階級,在職業上說有宗教、政治、商業、農工的分類工作,這本無可厚非,但要以此形成階級,解說人種的優劣,那是非法的!無論哪一種種姓的人,都是有善也有惡的。今日婆羅門種姓當中,殺生、邪淫、邪見,行這些惡業的人很多,這就是尊貴的人種的說明嗎?人的貴賤與否,不在人種的勝劣,能夠修道學善,覺悟證果,不論什麼種族都是尊貴的、第一的、清白的!」
這樣的說法,摩偷羅王終於覺悟了,他有點自言自語的說道:「啊!那我錯了,在我的國家,牢獄之中都關的一些首陀羅族,婆羅門犯罪也是不要緊的。難怪社會上秩序混亂,人民中怨聲不平。」
迦旃延看出摩偷羅國王知錯悔改的心,進一步的說道:
「所以,大王!你要信奉正法,大覺大悟的佛陀是人中最尊最貴,我們皈依他作弟子,尋求生命的自由解脫,這是最光榮最幸福的!」
摩偷羅國王接受了平等的佛法,請迦旃延介紹,他也皈依佛陀作了弟子。
他大赦天下,放出獄中那些苦難的首陀羅族,決心整頓政治,不欺弱怕強,廢除不平等的國法,人是沒有階級的分別,國法上的待遇應一律平等。從此全國歡欣,人民康樂,大家都感激迦旃延尊者,感激慈悲平等的佛法!
論資格
迦旃延依照
佛陀的教示,宣揚四姓平等的主張,很多的婆羅門知道了都不服氣,有機會,他們就來找迦旃延問難,他們想,不把迦旃延難倒,婆羅門從此就不要再想抬頭。
可是,善於巧辯的尊者迦旃延,不管你是什麼權威的婆羅門,只要遇到他,很簡短的言辭,不用幾句話,總會把問難的人說得心悅誠服。
有一次,尊者在波羅奈國烏泥池旁和同學
比丘們在齋堂里進餐的時候,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婆羅門知道了以後,就來向他挑戰。老婆羅門倚著拐杖,默默的站在迦旃延的身旁。他心想,迦旃延看到他時,一定要起立讓座。可是,很意外的,迦旃延瞧也不瞧他一眼,他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就大聲的責問道:
「你們算什麼?你們對我這樣老的長者,為什麼不起立讓座?」
諸比丘一聽大驚,很多人都站起來讓位給老婆羅門坐。可是迦旃延卻不慌不忙的對老婆羅門說道:
「你是什麼人?這樣大聲的嚷叫?我們是在奉行著恭敬的教法,可是在這裡並沒有我們的長者和前輩呀!」
老婆羅門很不服氣,他舉起手中的拐杖,指指面上的鬍鬚,怒氣沖沖的說道:
「像我這么大的年紀,可不可以稱做長者?你們應該對我恭敬?」
「你?你是不可以自稱長者的,你也不應該受我們的恭敬!」迦旃延輕言慢語的但很有力的說。
「為什麼你目中無人?」老婆羅門氣得暴跳如雷,用手中的拐杖指著迦旃延的臉責問。
迦旃延面對著老婆羅門,仍然很悠然的說道:
「我從你講話的聲音,以及你這樣粗氣的舉動,我才說你不配稱做長者,不值得人恭敬。因為就算是婆羅門,到了八九十歲的老年,發白齒落,而他並沒有真正的修道,耽於色香味觸,既不能離開貪瞋嫉妒的煩惱,就仍應該稱他做青年;假若就算是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皮膚潤澤,頭髮烏黑,而他已經解脫了愛欲的束縛,對世間沒有貪求,沒有一點不平的觀念,像這樣我們可以稱他長者,稱他老宿士,應該受我們全體的恭敬!」
老婆羅門聽了迦旃延的話,無話可說,就默默的走開。
有道
說服一個婆羅門,並不是從此就相安無事。迦旃延的名聲越大,婆羅門的教徒越是和他過不去。
又是一個婆羅門,很善於辯論,聽說迦旃延對年老的婆羅門非但不恭敬,而且批駁得老婆羅門啞口無言,因此心中非常不服,特地從很遠的北方俱屍尼迦羅,訪問到迦旃延暫住的波羅奈國來,他一見面就呼名問道:
「迦旃延!我聽人說,本是婆羅門的迦旃延,現 在改宗作了沙門是不是事實?」
「你說得不錯,你看我身上披搭的袈裟!」
「背叛本有的信仰,算不算過失?」
「從邪執的信仰,走上光明正信之道,不算過失!」迦旃延斬釘截鐵的回答。
「你不是一個默默無名的人,你對婆羅門的摩奴法典有精深的研究,你改宗信仰
佛陀,已經不可原諒,但聽說你還常常向婆羅門教徒講說佛法,要他們和你一起改宗,你這種行為簡直是無禮之極!」
「過來人,指點過去同行者的迷津,這是佛陀慈悲的教示!」
就算是會說話的婆羅門,遇到義正詞嚴的迦旃延,也是沒有辦法。
婆羅門還是不肯服輸,想到他此來的目的,又再問道:
「迦旃延!我再問你,我聽說,作了沙門
比丘的迦旃延,已不再恭敬耆宿的婆羅門,不起座相迎,也不與座,假若這是事實,就算是比丘也不應該!」
迦旃延像是胸有成竹,沉著的回答道:
「你所問的,事實是如此,皈依正遍知佛陀以後的迦旃延,的確是沒有恭敬侍奉耆宿的婆羅門,這是很合乎法理的。因為已經證得聖果的我,你不可以用年齡的老少來衡量,禮和法是不可亂的。」
婆羅門聽了善辯的迦旃延的回答,終於深感羞愧,無法再說,最後只得捨棄邪見,請尊者介紹,也作了佛陀的弟子。
和這個故事一樣,很多當時的外道,在迦旃延巧妙的議論下而改邪歸正,接受了佛法的信仰。
多么可敬可愛的尊者!
解答
真理不辯不明,僧團中有一位
佛弟子像迦旃延,使很多想要問難的人,總有幾分畏懼。
有一次,迦旃延走在街上托缽乞食的時候,被一位迎面走來的婆羅門修道者見到,他向迦旃延招呼以後就問道:
「尊者!今天遇到你,真是難得的緣分,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希望你以客觀的態度破除我的疑惑!」
「請不必客氣,你對什麼問題生起了疑惑?」
「尊者!我看世上,剎帝利相爭,婆羅門與婆羅門相爭,他們爭來爭去,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是貪慾在蠱惑!」迦旃延回答。
「婆羅門和婆羅門相爭,剎帝利和剎帝利相爭,是為了貪慾。尊者!我再問你,你們
比丘和比丘相爭,又是為了什麼原因呢?」
「是我見和法執!」
婆羅門的修道者,閉起眼睛用手摸著頭,好象是在用力的思考尊者的話。
婆羅門閉起眼睛摸著頭的奇怪樣子,引起街道兩旁的民眾注意。本來,比丘和婆羅門在街道中問道,就已經令人注目,何況這位婆羅門的修道者,又做出古怪的樣子。
一位是披著黃色袈裟的比丘,端嚴莊重的站著,一位是編著頭髮身上穿了婆羅門表示苦行的蠱衣,還在閉目,摸著頭,四周圍著注目觀看的民眾,這情景像人生舞台上演著最精彩的戲劇一樣。
婆羅門的修道者想了一會,睜開眼,又問道:
「尊者!你的回答很公正合理,不過,我想知道世上什麼人才能離開貪慾、我見和法執呢?」
迦旃延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現時在舍衛城說法的我的老師
佛陀,他是應供、正遍知、無上正等正覺者,他沒有貪慾的煩惱,沒有我法的執著,他是三界的導師,是人天的師範!」
婆羅門的修道者,很感激迦旃延的說法,他當即要求尊者介紹他
皈依佛陀,作在家學佛的居士。
說服了婆羅門的修道者,圍觀的民眾向迦旃延一陣歡呼,還有很多人跪在地上向尊者頂禮,像是在祝賀尊者的勝利!
可是,尊者沒有一點驕傲自得的表情,他謙虛的向大家答禮,再和那本是婆羅門而今要作居士的修道者告別,仍然過著他托缽乞食的生活。
訓誡
由婆羅門
出家的迦旃延,和婆羅門往來辯論的公案很多。總是因為尊者在婆羅門教中,有很崇高的地位和名望,一旦改宗信仰佛教,實在震動了那神權的宗教。
婆羅門的教徒,向迦旃延攻擊問難的固然很多,但和迦旃延維持友情,覺得信仰應該自由的婆羅門也不少。
有一個時期,迦旃延行化到阿盤提國的獼猴室村的時候,在這村裡有一位名叫魯醯遮的婆羅門,他對已經出家做
比丘的迦旃延,仍然非常恭敬尊重。
有一天,這位魯醯遮婆羅門的年少弟子們到山上砍柴,走到一個石窟前,看到迦旃延在窟內修行,他們就胡鬧的向迦旃延取笑說:「在呀!在呀!你看那光頭的沙門在呀!」「看呀!看呀!那光頭的沙門有什麼了不起呀!」魯醯遮的弟子,你一句我一句,在窟外大聲的笑鬧,其中有一個曾制止說:「喂!你們不要這么罵人,他是我們師父最尊敬的人哩!」雖然有人這樣制止,但頑皮的少年婆羅門,仍然大聲笑鬧,甚至還有的拿石子往窟內擲。
靜坐的迦旃延只得站起來,走到窟外,訓誡那些少年的婆羅門道:
「少年們!從前的婆羅門還認真修行,禁止五欲,現在的婆羅門娶妻生子,和俗人沒有分別。你看你們的行為,和不學無術的野蠻少年們一樣,這就是你們師父的教育嗎?」
迦旃延威嚴的像獅子的吼聲,將婆羅門的少年們懾服得不敢回口,但滿懷著瞋恨的心,回去馬上就告訴他們的師父魯醯遮婆羅門,說迦旃延如何的大罵婆羅門不好。
魯醯遮聽了以後,非常氣忿的說:「我對迦旃延那么尊敬,他反而大罵我們,我一定要找他講理!」
魯醯遮殺氣騰騰的奔向迦旃延的石窟來,心想這一次非要給迦旃延難堪不可。可是見到莊嚴的迦旃延以後,迦旃延把剛才說過的話再重說一遍,魯醯遮竟慚愧得低頭不語。
迦旃延趁機說法道:
「我的好友魯醯遮!你聽我說,我們的信仰和修道,是為了生死的解脫,生命的自由,千萬不可把信仰和修道形成職業化起來。現在婆羅門中的修道者,為人祭祀作法,好象當做生意在經營,離開家庭做婆羅門,有幾個是真正為了修道的?很多都是為了名聞利養,自己還虛偽的裝出信得很虔誠的樣子,大家並不是真正為了得救,掛著宗教的招牌,遂其私慾,這是很大的悲哀!
「今日的婆羅門,都是心外求法,不是求人天福報,就是在宇宙的現象上解來解去,有幾個能認識自己?我的老師
佛陀,他是宗教歧途上徘徊者的救星,你是我的好友,望你一舍妄執,不要好為人師,用虛懷若谷的心情,共同來跟佛陀學習!」
魯醯遮羞愧的說道:
「尊者!你說得不錯,現在我一切依著你的教示來行!」
好比是迎面刺來的大刀,非但不能刺中迦旃延,而且被尊者義理的辭鋒折斷,魯醯遮只得解除迷妄執著的武裝,向論議第一的迦旃延尊者投降!
無常之理
迦旃延的辯才無礙,長於議論,沒有人能和他相比,在僧團中以及社會上,鼎鼎大名,沒有人不知道的。
佛陀歡喜弟子們有辦法,只要稍有可取,總是加以提拔讚揚。現在迦旃延是這么一位不平凡的聖弟子,佛陀看在眼中,聽在耳里,自是歡喜異常。所以,有一次在阿盤提教化的時候,佛陀就曾以迦旃延代座為
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說無常的道理。
迦旃延先向佛陀頂禮,然後說道:
「諸位大善知識!一切聚者都有離的時候,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壞,世上有為諸法,山河大地,森羅萬象,一切都脫離不了無常的法則!」
「見到春天的百花開放,秋風一起,又是黃葉飄零的時候;本是青春美貌的紅顏,經過寒往暑來,就是雞皮鶴髮、老態龍鐘。
「做人如果沒有從無常中解脫出來,那短暫的生命實在是孤獨和悲哀的,看那花朵上的朝露,它只不過能挨到日出的時候;就算是發出無量光明普照天下的太陽,它仍然消失在黑暗的夜裡。
「恩愛的眷屬,老死來的時候,他們也替代不了;孝順的子孫,在你撒手逝世時,雖然圍繞在你身旁哭泣,可是哭泣並不能唬倒無常,把你再哭活過來。
「金銀財寶也是靠不住的,天災人禍會把它毀得精光;名位權勢也是不實在的,可曾看到世間上有不倒翁的王族?
「不明白無常道理,就會被五色繽紛的世間欺騙。那自然界,青山綠水;那人生,健康力壯;那社會,燈紅酒綠;這一切,看去像是有無限的情趣,實在是害人的陷阱,因為這裡面埋伏了無常的隱憂!
「仔細想想,世間為了無常作祟,處處都是虛偽的、欺騙的;不虛偽、不欺騙的唯有
因果的真理和個人造作的
業力,如影隨形,無論生也好,死也好,它們都亦步亦趨的跟著我們。
「所以,諸位大善知識!我們修道者要有向無常之魔挑戰的精神,在佛陀慈悲的指導下,我們要加緊修道,認識自己,粉碎無常的世間,證得永恆的生命。我們不要生,也不要死!」
迦旃延這番痛切的教誡,義理分明,感動了所有在座聽講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為佛陀代座說法,唯有像迦旃延的辯才論議,才有這種資格,才能有這種榮譽!
為窮人說發財之道
迦旃延在阿盤提國宣化後,想回到舍衛國聽聞
佛陀說法的途中,見到一位婦人手持水瓶,坐在河邊大聲的啼哭,尊者一見,不覺油然的生起同情的憐憫心,他怕這個婦人因失意的事想不開,而投水自殺。
因此,他就向前問道:
「婦人!什麼事情使你傷心,為什麼在這裡啼哭呢?」
「不要你管,告訴你有什麼用?」婦人哭的聲音更大了。
「婦人!告訴我,我是佛陀的弟子,我可以幫助你解決苦難的問題。」
「你是沒有辦法的,你看世間這么不公平,貧富如此懸殊,我是一個苦命的窮人,一生都受苦,我被貧窮的苦折磨得實在不想活了!」
婦人說後,像要往水中跳的樣子,迦旃延趕快上前一把拉住她,非常慈悲和同情的開導她道:
「婦人!你不要傷心,世間上的窮人很多,不僅是你一人。同時,窮人並不一定是苦或不幸,富人不一定就是快樂。你看那些擁有奴婢和田宅的富人,他們仍然天天為貪慾瞋恚的煩惱所苦。為人只要平安的生活就好,貧窮值得這么悲傷嗎?」
婦人不耐煩的掙扎著說道:
「你是一位出家的沙門,你能看得開世情而我們不能。你要知道,我是這裡大富豪的奴隸,我窮年累日的做著奴隸,衣食不周,沒有自由,而我那黑心的主人,慳貪暴惡,沒有絲毫慈心。我們做事,稍有差池,便打罵交加,叫我們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想到這些痛苦都是由於我的貧窮所致,怎么不叫人為窮苦悲傷呢?」
「婦人!既然如此,你不要悲傷,我告訴你一個解脫貧窮和發財的方法。」
「是什麼方法?」婦人把眼淚揩拭一下,望著迦旃延。
「方法很簡單,你既然為貧窮而受苦,那你可以把貧窮賣給別人!」
「貧窮可以賣給別人?」婦人驚叫起來:「你不要亂說,如果貧窮可以賣給人,那世間上就沒有窮人了。有什麼人肯買貧窮呢?」
「賣給我,我肯買!」迦旃延回答。
「貧窮可以賣,而且也有你買,不過世人不懂出賣貧窮的方法。」
「要布施!」尊者開示道:「你要知道人生的貧富各有因緣,貧窮的人所以貧窮,是前生沒有布施和修福;富貴的人所以富貴,是前生肯布施和修福。因此布施和修福是賣窮買富的最好方法。」
婦人聽後,智慧型開朗,她到今天才明白了致富之道。但她隨後就又苦著臉問道:
「尊者!你說得不錯,我確實明白了發財的方法。不過我極其貧困,我是一無所有的人,就是我手中的水瓶,還是我那愛財如命的主人所有,你叫我怎么好布施呢?」
迦旃延把自己的缽交給女人,說道:
「布施不一定要用錢,對別人布施歡喜也可以。現在你持此缽盛水給我,作為你對我的布施!」
婦人此刻才真正明白布施的意義,當即依教奉行,後來她以供水功德,得生忉利天享樂。
迦旃延具有說法的方便,所謂論議第一,在
比丘中的確是名不虛傳!
化愛情為慈悲
有一次,迦旃延離開
佛陀,前往很遙遠的邊國波羅梨園的一位長者的竹林中教化。當時這裡的國王文荼王發生了不幸的事故,就是他最心愛的王妃死了。文荼王萬分悲傷,不吃飯、不喝水,連政治也無心再管,每天只是流淚啜泣。
死了的人,就是有權有勢貴為王者,也不能叫死者再活過來。文荼王不能忘懷舊日的恩愛,命令大臣將夫人的死屍浸在麻油里,不能讓她腐壞,他每天就對死屍說:「這張嘴怎么不向我說話呢?這雙手怎么不來抱我呢?親愛的!你怎么看我也不看一下?」
文荼王的悲哀像沒有終了的時候,大臣們急得也無法可想。想要勸諫國王不要過度悲傷,但勸諫的話,國王一句也聽不進去,國王說,要他不悲傷,最好的辦法就是能讓夫人活過來,但是這事誰能做得到呢?
諸大臣在焦急得沒有辦法的時候,想起了在波羅梨園的迦旃延,想到以他的威德和善辯的議論,說不定能使王制止傷心,重新鼓起勇氣再來處理國政。
大臣們向文荼王建議道:
「大王!在我國中,現在有一位佛陀的弟子游化在此,他是迦旃延尊者,他有大神通、大威德,淵博的知識,無所不曉,連石碑上的梵天文字,都認識!而且辯才無礙,在說話的時候,面上常帶著笑容。大王!您去見他,說不定對你有所幫助!」
文荼王一聽,忙問道:
「他的神通能不能叫夫人活過來?」
大臣們很為難,都不敢說,當中有一位聽過迦旃延說法的大臣,機警的回答道:
「大王!能不能叫夫人活過來,這話我們不敢回答,關於這個問題,唯有去請教
迦旃延尊者才知道!」
文荼王採納了大臣們的建議,即刻就起程,乘著寶羽的王車,帶了隆重的禮物,到林中一見面就要求迦旃延把他的夫人救活過來。
迦旃延在身旁攀折了一根樹枝,對文荼王說道:
「大王!把這樹枝帶回供在宮中,要它永久常青,不要枯萎,能嗎?」
「這是不可能的,它已離根了,是不能再活的。」文荼王回答。
「夫人
業報已盡,壽命終了,要她再活過來,這怎么能夠?」
迦旃延以反問代替回答,文荼王頓時覺悟到死而不能再活的無常之理。
迦旃延知道文荼王的心,進一步的說法道:
「大王!你是國王,是全國人民所有,不是你夫人一人的,你應該把愛你夫人的一念,擴大開來,愛你全國的人民,以慈悲代替私愛,你的國家才能興隆,人民也才會永久擁戴你為王!」
文荼王一聽,智慧型開解,不再悲傷,向尊者頂禮告別,回宮安葬夫人,整頓國政,愛民如愛夫人,全國歡欣,沒有一人不感激善說法要的尊者迦旃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