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寧夏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是199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小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兩年來寧夏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
- 作者:韓小忙
- 出版時間:1997年
- 類別:寧夏 文物考古 發現與研究
《近兩年來寧夏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是199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小忙。
近兩年來寧夏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 《近兩年來寧夏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是199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小忙。刊名 1001-0491 固原師專學報
寧夏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概述 《寧夏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概述》是1992年寧夏大學學報出版的書刊,作者是韓小忙。
貴州貴安新區大松山墓群 吉林琿春古城村寺廟址 新疆奇台唐朝墩古城遺址 西藏曲水溫江多遺址 河南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 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 寧夏賀蘭蘇峪口瓷窯址 山東濟南元代張榮家族墓地 終評結果 2023年3月28日上午,國家文物局正式揭曉“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按時代早晚排序分別是: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是位於寧夏的政府機構的研究所,1986年10月6日成立,為正處級事業單位。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1986年10月6日成立,為正處級事業單位,隸屬文化廳領導。編制35人(含原考古隊17人),內設辦公室、考古隊、文物隊、技術資料室、固原工作站。其任務是統一進行全區地上、地下的文物保護、發掘和研究工作...
1989年寧夏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概述 是1990年出版的由韓小忙編寫的圖書。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工作的主要收穫 1978年寧夏博物館主編的圖書 主題詞 寧夏回族自治區 文物考古 工作 責任者 寧夏博物館編 出版時間 1978 ISSN 刊名 0511-4772 文物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獲得榮譽 2022年7月,入選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名單。
2017年4月12日下午,評審會經過評議和無記名投票,產生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浙江慈谿上林湖後司岙...
《20世紀寧夏考古的回顧與反思》是2002年發行的論文,作者是羅豐。內容簡介 寧夏考古,始於水洞溝遺址發掘,至今已發現各類遺址、墓葬二千處,內容涉及石器時代、戰國時代,北朝隋唐時代,西夏時期等,依此對寧夏20世紀重大考古發掘作出了歷史性總結回顧;同時,也對寧夏考古學的一些深層問題作了前瞻性反思。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夏研究室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的科研機構,始設於1990年。該年寧夏考古所調整領導班子,在內設辦公室、考古工作隊、文物工作隊、 技術資料室、固原工作站之外,另設西夏研究室,把西夏研究工作作為其重點之一。寧夏考古所西夏研究室的研究人員利用本所保存的一批重要西夏文物,在西夏文物考古研究方面...
獲博士學位。曾任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西夏考古與西夏文獻,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獨著及合著6部。2001年以來4次獲寧夏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三等獎,2011年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313人才工程”人選。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西夏文獻與文物》子課題《吉祥遍至口合本續整理與研究》。
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有“東方金字塔”之稱,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國家文物局將西夏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作為2015年重點扶持項目。《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叢刊(24):西夏六號陵》是西夏六號陵遺址的發掘報告,分章節介紹了六號陵的角台...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叢刊20:西夏考古論稿》是2013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牛達生。內容簡介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叢刊:西夏考古論稿》在編選過程中,作者牛達生對部分稿件進行了修改,同時新增了作者近年的一些研究成果。此外,在附錄中有作者發表作品的目錄以及作者接受專訪的文稿,以幫助讀者全面了解...
寧夏考古史地研究論集 《寧夏考古史地研究論集》是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成
寧夏考古文集 《寧夏考古文集》是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成
27. 《西夏沿邊堡寨述論》:《寧夏社會科學》1993年第5期 28. 《須彌山石窟題記研究》:《寧夏文物》1993年總七期 29. 《西夏興起與建都興慶府》:《中國古都研究》1994年刊 30. 《試論早期党項與外界的聯繫》:《寧夏學刊》1994年第1期 31. 《宋夏窟野河西地界問題》:《寧夏史志研究》1994年第1期 32...
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國文物報社聯合主辦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秦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追溯華夏文明正源 還原帝國輝煌歷程——關中—天水經濟區秦文化考古工作綜述 本次會議對前一階段秦文化考古調查、發掘、研究與保護工作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總結,同時也為今後如何連續、科學、規範、有效...
考古發掘 2010年9月1日,寧夏銀川市文物普查隊在寧夏永寧縣黃羊灘農場賀蘭山東麓小井子溝山前洪積扇台地上發現了一段明代長城,為中國明代長城建制和軍事防禦體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新發現的長城在明代稱為“邊牆”,查明的邊牆長16.1千米,起於黃羊灘小井子墩中心,途經爛營盤堡、大井子、牛頭山、紅井溝、...
二.發現古墓 1995年,銀川市文物管理處在對賀蘭山東麓包括岩畫在內的文物進行調查時發現了該處墓地,由於地面遺蹟與西夏王陵區的墓葬相似,初步確定是一處西夏墓地。1999年,閩寧村於此修建水渠,水渠正好從墓地穿過,部分墓葬遭到破壞。在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該墓地進行了發掘。發掘工作...
第一卷文字部分共15章並有7個附錄、78幅插圖照片,重點涉及和田地區出土的古代寫本、泥塑、壁畫、木板畫、木雕、建築、錢幣、簡牘、陶器的發現經過、考古記錄及其公布與研究。第二捲圖版部分共有黑白圖版119幅以及《和田及其周圍地圖》一幅,主要是重要文物的照片。第一卷的7個附錄大都是斯坦因請當時歐洲的學術權威...
27.《西夏沿邊堡寨述論》:《寧夏社會科學》1993年第5期 28.《須彌山石窟題記研究》:《寧夏文物》1993年總七期 29.《西夏興起與建都興慶府》:《中國古都研究》1994年刊 30.《試論早期党項與外界的聯繫》:《寧夏學刊》1994年第1期 31.《宋夏窟野河西地界問題》:《寧夏史志研究》1994年第1期 32.《試析...
古陶文明博物館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展廳面積約400平方米,常規展覽由“彩陶淵藪、瓦當大觀、封泥絕響、古陶序列、拆散的結構及其它、文字的美奧”六個專題系列近千件展品構成,力求使普及教育、藝術欣賞和專業研究相結合,將古陶文明恆久而獨特的魅力展現給世人。其中,“彩陶淵藪”系列展出甘肅、青海、寧夏出土新石器...
《西夏通史》(第二、三章),李範文主編,人民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此書獲人民大學吳玉璋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論文類 《歷史文獻上關於唐安西四鎮的稱謂是怎樣記載的?》,《歷史教學》1964年11—12期合刊 《前涼金錯泥筩》,《文物》1972年6期 《西安近年來出土的唐代銀鋌、銀板和銀餅的初步...
2008年3月,開展了以石家河遺址為中心的150平方公里範圍的區域系統調查,調查發現該區域集中分布有73處史前遺址,並初步了解了該區域史前遺址的基本分布、等級及階段性演變。2011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配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三房灣遺址進行了發掘,確認了東南城垣的存在,並對這段城垣的堆積狀況、年代及走向有了...
經寧夏博物館考古工作者考證,為西夏離宮遺址。2005年9月15日被公布為自治區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遺址為中心面積為20000平方米範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四向各150米以內。(5)大水溝岩畫 大水溝位於賀蘭山東麓,平羅縣崇崗鎮常青村段,距平羅縣城西南46公里,進溝3公里處北岸有一巨石,較為...
2017年5月27日,義大利威尼托文化遺產集群與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簽約,計畫將在兩年內修復大足石刻考古遺址內舒成岩摩崖造像。2019年6月底,國家文物局川渝石窟重大示範項目試點大足石刻寶頂山臥佛和小佛灣摩崖造像保護修繕工程正式啟動。2021年12月24日, 經過兩年多修繕,大足石刻小佛灣石窟室外遺存本體修復基本完成。旅遊...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共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498.54千米,陝西省境內長度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
2020年6月30日,西吉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20年9月29日,西吉縣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2020年11月16日,西吉縣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第78次常務會議研究,正式批覆同意西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20年11月,西吉縣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
2004年,中外考古工作者在和什托洛蓋駱駝石高台兩側發現一大片地表散布著打制石器的區域,其分布面積達20平方公里,地面採集的石器製品有砍砸器、刮削器、薄刃斧和手鎬,其中一種在歐洲流行的名為“勒瓦婁哇”風格的石片和長而規範的石葉,具有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鮮明技術特徵,並與我國寧夏水洞溝遺址和交河故城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