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教育研究機構考察——學術史的視角》是2021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代中國教育研究機構考察——學術史的視角
- 作者:王有春
- 出版時間:2021年
-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9041071
《近代中國教育研究機構考察——學術史的視角》是2021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近代中國教育研究機構考察——學術史的視角》是2021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近代中國教育研究機構的產生和發展,生動地再現了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與中國教育實際逐步融會、中國教育理論與實踐逐步結合的過程,為近代中...
《中國近代教學論學者群體的學術史研究》是2022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教學論學者群體率先在清末優級師範學堂和初級師範學堂開設教學論課程,後藉助教育學會、教育期刊、教育研究機構等實踐平台,引介日本及歐美教學論,並繼承中國傳統的教學論思想,成為推動教學論學科形成與發展的堅實力量。可以說,...
第四章 近代中國教育社會學與鄉村建設運動 第一節 教育社會學學者與鄉村建設及鄉村教育研究 一一以余家菊為考察中心 一 余家菊的鄉村教育研究歷程 二 《鄉村教育通論》:鄉村教育研究的綜合性成果 第二節 教育社會學學者投身鄉村建設運動 一 謀“民族中心教育”之實現一一崔載陽與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鄉村教育實驗...
張海鵬,1939年5月出生於湖 北漢川 ,中共黨 員,歷史 學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 家。張海鵬於1964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學系,8月任職於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歷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70年5月—1972...
《中國近代建築史概論》對中國近代建築史有自己獨到的理論思考、巨觀考察視角和研究架構。作者簡介 劉亦師,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建築系博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從事中國近現代建築史、城市規劃史研究與教學。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中國近代建築史及其教學 一、何謂中國近代建築?——“中國·近代·建築史”題解...
一 新、舊兩種教育經驗所構成的思想底色 二 道爾頓制研究中的“心理”與“學理”第四節 民國時期的社會教育問題論綱--以制度變遷為中心的多維分析 一 “社會教育”:一個處在流變過程中的歷史概念 二 社會教育的功能:教育改造與社會改造 三 社會教育的主體:知識分子與國家和地方政權 第三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
第五章通過對比研究透視近代國學教育機構在辦學等諸多方面的異同。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中國近代是古今中西各種因素碰撞交融的時代,這在學術、思想、教育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舊學、新學、中學、西學在這裡相激相斥、相融相匯。清季開始出現的國學保存運動,如創辦存古學堂、成立國學保存會等,儘管內里有朝野之別,...
《文化視野下的近代中國》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辦、北京文化發展研究基地協辦的“近代文化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這些論文大致分為文化與社會、文化思潮及知識分子類;學術、史學類;教育、藝術類;社會文化及文化事業類;中外文化類等六部分,作為《文化視野下...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探索叢書:近代民眾教育館研究》一書的重點並不在於民眾教育館的各項事業上,而是在掌握大量原始資料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近代民眾教育館的發展歷程、內部管理、社會功能與文化性格等問題,指出民眾教育館是近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變遷的特定產物,且隨著時代社會的變遷而不斷改變自己的形態。圖書...
學術研究與交流 中國縣域學校分布研究:空間維度的審視(1)司洪昌 研究報告與評論 上海教育行政機構的功能設定與履行(1929—1937)(61)施扣柱 專題研究與討論 學業與志業:近代中國族譜敘事中的新女性——基於江西吉安M家族知識女性的考察(92)葛孝億 陳 嶺 製造“摩登主婦”——性別秩序下的家政教育文化(112...
費正清在牛津大學的兩年研究收穫甚豐,他把現代中國作為研究主題,以中美外交和機構史為新視點,他的博士論文正是從以上三個方面探討中美關係的發展史,突破了傳統漢學的局限,具有相當的創新意義。費正清認為中國研究不應只局限於西方的資料,還應依靠中國本土的資源,考察中國的觀點,這自然要求掌握漢語和在中國的生活...
三、研究機構 四、創辦圖書館 五、學術交流 六、舉辦展覽 第八章 興學辦校 一、學藝大學的始末 二、學藝中學 三、其他教育活動 四、小結 第九章 溝通中西學術的嘗試 一、何謂”學藝“?二、“學藝”路徑之選取 三、學術轉型中的日本因素 四、瞻前顧後:對中國文化轉型的省思 第十章 對傳統文化的守護和傳承...
三、新式教育的逐步確立:以學制為中心的討論 四、制度轉軌引起社會失衡 第三章 都市知識分子自我意識的形成 一、覺醒與萌芽:“中等社會”二、知識自覺:“學術社會”三、激進知識分子眼中的“知識階級”第四章 知識分子棲身的文化建制 一、大學 二、研究機構——以中央研究院為例 三、出版:以商務印書館為中心...
它於1986年開始招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最早的高等教育國際合作長期項目。開辦20年後,即2006年,中美中心又在證書項目的基礎上增加了碩士學位項目。今天,中美中心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跨國教學與研究機構。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中美中心都被看做是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典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旨在培養從事中美雙邊事務和國際...
但兩個機構的組織形式、學術群體、戰略布局、研究旨趣和歷史地位等卻不盡相同。目前,人們對北平研究院的關注——相對於它在中國科學事業建制化過程中的貢獻而言,還顯得極不相稱。同樣,相比於蔡元培及留美學人在中國近代科學、教育、文化與學術史上均留下了顯赫聲名,北平研究院的創始人李石曾及留法學人群體也幾乎...
《近代中國西醫本土化與職業化研究》是2019年10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先中。內容簡介 導論部分,重點對涉及本課題的選題取向、重要概念及學術史回顧及現狀進行考察,並提出主要論點;第一章,重點考察西醫入華的基本脈絡,西醫本土化的過程與階段,西醫在華迅速發展的內外動因以及西方醫療衛生體系的制度...
《嬗變中的近現代史學:以學科互涉為視點的考察》是2008年5月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學勤。內容簡介 本書主旨是研究近現代史學中跨學科研究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價值。作者主張:歷史研究領域,應當引進和借用其他學科,諸如政治學、社會學、文化學、心理學等的理論和方法,來拓寬歷史研究的範圍,推進認識的深度...
東文學社培養出來的學生中就有王國維、樊炳清、沈絨,此三人堪稱東文學社的傑出俊才,他們翻譯的各種教科書,傳播了西方現代學術分科體系,與歷史有關的則以翻譯西方歷史教科書、傳播斯賓塞的進化論史學貢獻最為突出。這些機構使農學知識得到了普及,教育事業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因此,羅振玉很快就得到了一些朝廷有識...
第三節 作為機構的德文系:教育史、學術史與文化史視角的考察 第五章 德國文學史的編撰與思路歧異——以《德國文學概論》為中心 第一節 現代中國對“德國文學史”的期待視野 第二節 劉大傑的學術訓練與文學史觀 第三節 德國文學史撰作的方法、意義與思路 第六章 歌德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義——以馮至的《歌德...
一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文獻綜述 二 學術價值 三 資料來源和結構安排 第一章 清末農業改良與農會之興 一 清末農會產生的背景及原因 二 農會的創設與發展 三 農會組織的基本結構 四 農會的主要活動及其影響 五 清末農會組織的基本特點與性質 第二章 民國早期作為政府諮詢機構的農會 一 民初政府倡設農會的動因 二 ...
1999年12月入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研究方向 一、中國現當代小說研究 該學科方向是中心研究的傳統強項,主要是研究中國現當代小說的理論建設、創作成就、風格流派以及外來影響和對傳統的繼承和革新等,形成了小說史的綜合研究和小說家的專題研究相結合、現代小說理論的總結和當代小說動態的考察相結合的研究...
6.抗戰時期延安中央研究院的教育研究——以中國教育研究室為考察中心[J].黨史研究與教學,2012,(5):62-68.7.近代中國國立大學教育研究機構綜論[J].高等教育研究,2012,(8):82-92.(合著)8.雷沛鴻與廣西教育研究機構的創辦——學術史的視角[J].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51...
黃宗智(Philip C. C. Huang),1940年生,著名歷史社會學家。普林斯頓大學 學士,華盛頓大學博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歷史系教授,1991年晉升"超級教授",2004年榮休。中國研究中心創辦主任(1986-1995年)。《近代中國》季刊(Modern China)創辦編輯。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兼職博士生導師。
李金錚,男,先後在河北大學、南開大學和復旦大學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 博士,並完成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史、經濟思想史、中共革命史。社會職務 河北人。現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教授。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兼任教育部歷史學教學...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始於1899年京師大學堂設立之史學堂,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國立史學高等教育機構。該系現有世界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地理學、專門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文獻學及考古學8個二級學科。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36.《抗戰爆發前後的宋美齡--〈宋美齡〉、〈蔣夫人言論選集〉中的呈現及其評價》,獨立,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出版(又載《中國民族的抗爭與復興-——第一、二屆海峽兩岸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團結出版社2010年出版)37.《家庭、...
在擔當中國文學門教授、文科研究所導師的同時,劉師培還被聘為國史編纂處纂輯員。袁世凱當政時,曾聘湖南名士王闓運主持成立了國史館,王死後,機構徒有虛名。1917年6月26日,教育部決定將國史館併入北京大學,改為國史編纂處,以蔡元培校長兼任處長。國史編纂處分纂輯與徵集二股,纂輯股纂輯民國史及歷代通史,徵集...
在東方學研究領域,以王邦維教授為院長的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是全國東方學研究的重要機構,以陳明教授為主任的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以上兩個機構匯聚了校內外、國內外的一批東方學研究學者,發揚光大了季羨林等老一輩學者開創的中國東方學研究的光榮傳統,再創中國東方學...
張麗華(2012):《文類的越境旅行:以魯迅〈狂人日記〉與安特來夫〈心〉的對讀為中心》,《中國學術》總第三十一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9月,第150-180頁。張麗華(2011):《無聲的“口語”——從〈古詩今譯〉透視周作人的白話文理想》,《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第1期,第148-164頁。(另收中國...
2004年1月28日至2月4日,應美國加州大學中國研究中心邀請,赴該校參加“歷史思想與當代中國人文科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會上宣讀論文《作為一門學科的中國思想史研究》。2003年11月,參加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主辦的“保守與激進:近代中國思想史”學術研討會”。2002年8月,參加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主辦的“中國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