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化消費

農村文化消費

農村文化消費即指農村居民對文化產品及服務的消耗,主要包括在教育、科學、藝術、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遊觀光等方面的消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村文化消費
  • 外文名:Rural cultural consumption
特點介紹,存在的問題,

特點介紹

與當前農村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我國農村文化消費也具有一系列自身特點。
一是與城市居民文化消費內容豐富、文化設施齊全、文化消費結構較為合理相比,由於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有限,農村文化消費需求不是很大,文化消費較為理性。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們的需求呈現出由低層次向高層次遞進的規律,當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的基礎上,然後才產生情感、自我尊重和價值實現等更高層次的需要。而經濟收入水平對人的需求層次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人們收入水平很低的條件下,即使人們有著較高層次的需求,在自身條件的限制下,也不太可能實現享受型需要和發展型需要。據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我國農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費水平較低,大約保持在70元左右,而城鎮居民每年用於文化消費的支出是農村的5倍以上。
二是由於我國農村有著幾千年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發展歷史,農村文化屬於典型的“鄉土文化”和“農耕文化”,農村文化消費理念也較為落後。與城市文化消費相對集中和超前相比,我國農村文化消費強調以個體和家庭消費為基礎。儘管近年來我國農村物質文化生活日益改善,農民的文化消費支出有所提高,但農村整體消費注重耐用品消費,大宗消費以物質消費為主,文化消費屬於附屬消費。
三是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分布較廣,農業經濟相對落後,農村居民較為純樸,再加上文化傳播不及時,農村的文化習俗相對固定不變,從而使農村文化帶有相當強的保守性和封閉性,並形成以血緣、姻親、家庭和地區為紐帶的文化消費模式,不容易受城市文化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的影響。即使是同屬農村文化消費,不同地區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四是由於農村現代化通訊設施相對落後,農村文化傳播主要依靠人際交往,單向和面對面的文化傳播方式使農村文化消費有著較大的局限性,農村文化消費帶有分散性特點。
五是隨著近年來部分農村經濟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農民特別是曾經進城務工的農民受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影響,在文化消費方式方面帶有炫耀性的特點,出現畸形消費

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村文化消費結構單一,教育投資幾乎成為農村文化消費中一枝獨大的主要方式,農村文化消費結構亟待最佳化。2008年我國農村人均文化服務支出相比2007年僅僅提高了2元,扣除教育支出以後,農村文化消費少得可憐。再加上近年來教育體制改革後大學實行收費入學制後,導致中學生輟學現象較多,農村尋釁滋事、擾亂治安的現象時有發生。
二是農村文化消費方式較為單調,廣大農村地區幾乎沒有像樣的圖書館或書報欄,看電視成為廣大農民的主要業餘消遣方式,難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文化程度的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有調查顯示,在我國部分農村地區,幾乎57%的農民從不參加文體活動,68%的農戶從不訂閱報刊雜誌,43%的農民沒有看報、讀書的習慣,62%的農民長年來幾乎足不出戶,從沒想過要到外面走走、看看,開闊視野、增加見識。
三是農村文化娛樂活動缺乏正確引導,致使廣大農村地區存在不健康的文化消費現象,人情消費在農村文化消費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尤其嚴重的是,隨著近年來農村經濟條件的改善和人們閒余時間的增加,“封建迷信”和“賭博”等不良風氣在農村重新抬頭,有著愈演愈烈之勢。有些農村地區當地最好的建築物不是學校,而是寺院。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加以制止和糾正,將對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極大危害。
四是改革以來,由於農村由原來合作互助形式向以家庭為中心的模式轉變,政府減少了在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農村地區村級組織形同虛設,地方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積極性並不高,無法真正履行文化供給的職能,許多原有文化設施也被挪作他用,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極其缺乏,客觀上導致農村文化娛樂活動大大減少,農村居民進行文化消費的積極性受挫。
五是受現代文明的衝擊與影響,農村文化市場嚴重萎縮。隨著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發展,特別是大眾傳播媒介的普及,發達地區的生活方式對農村地區形成強大的示範效應,廣大農民逐漸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現代文化,許多民俗文化、傳統文化和表演絕技也在消失,農村原有的文化市場讓步於現代文化藝術。苦於自身文化素質不高以及對外來文化的了解不夠,大部分農村居民無法對一些高端的現代文化藝術進行消費。
六是與城市文化消費支出比重一路上揚相比,農村文化消費嚴重滯後。由於農村經濟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農村文化消費後勁嚴重不足。相對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費,農村文化消費氛圍沒有形成氣候,文化消費層次相對較低,農民對於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費偏好較高,而在精神文化方面不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