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述
在行政區劃調整後,三泉即
雹泉、緒泉、溫泉三地皆歸屬輝渠鎮,同時,輝渠鎮還下轄原
夏坡鄉和原
紅沙溝鎮部分地區。行政區劃規劃以後,受惠於中央的
新農村建設政策,在全鎮民眾的辛勤勞作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全鎮廣大幹部民眾一心一意謀發展,工業立鎮實現了新突破,山區綜合開發有了新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明顯加快,和諧創建工作紮實推進,基層班子建設進一步鞏固加強,各項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實現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新增耕地面積101公頃,整理改造耕地738公頃,新增農村道路2公里,新增
坑塘水面面積2公頃,項目區內的耕地全部改造為高產穩產田;
投資5200萬元的光大牧業公司廠房土建工程已完成。投資220萬元,建成了全市一流的
敬老院,可容納120戶五保老人安心居住。對王輝路鎮區段進行了拓寬改造,引進外商投資,對沿街房進行了開發,實現了鎮區集中供水,整個鎮區實現了美化、綠化、亮化,提高了小城鎮的品位。
同時,鎮上加大了工業立鎮力度,在鎮區北部沿王輝路規劃土地216畝,建成招商園區,目前,已落戶項目3個,總投資6000多萬元。
榮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宜居小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中國美麗田園(輝渠梯田)、山東省旅遊強鎮、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和
濰坊市特色產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
近幾年來,輝渠鎮山區綜合開發和旅遊業有了新發展,工業立鎮實現了新突破,“一軸、兩心、三片區”
小城鎮建設格局逐步顯現,和諧創建工作紮實推進,
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實現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這裡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秀美。
大汶口文化源遠流長,孔子高徒有子曾在這兒講經授學並將
儒家文化發揚光大,開創了中華民族“和”文化的先河。
雹泉,緒泉,溫泉,
百泉輝映;留山,城頂山,大安山,群山競秀。每年4月舉辦的雹泉桃花節與有子“和”文化節深受遊客好評。
輝渠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和開採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岩、白雲岩、鐵礦石等礦產資源總量占全市的80%以上。
這裡交通便利,省道律南路輝渠段全線貫通。王輝路、雹柘路、律南路、輝城路4條縣鄉路完成了升級改造,全鎮實現了村村通。
近年來,以“打造綠色
輝渠,建設林果專業鎮”為目標,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生產。
水晶梨在全國林產品交易會上獲金獎;“紅冠”牌
蜜桃被認定為綠色食品,基地被授予省級
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稱號;“吳家溝”
安丘蜜桃為每年國慶觀禮台水果;百泉春谷合作社出產的“望海山”牌春谷,被
農業部認定為綠色有機食品;輝渠
大蔥因白長、甜辣適中、刀切崩花而久名遠揚。
沿革
1955年設夏坡區,1958年成立夏坡公社,1981年更名
輝渠公社,1984年分設
輝渠鄉、
夏坡鄉。1997年,輝渠鄉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大輝渠、東輝渠、北輝渠、東南山、辛莊子、謀家河、西輝渠、李家河、朱家河、同歌堯、
尚家莊、倪家溝、石家峪、南羅圈崖、北羅圈崖、緒泉、阿澗、
南澗、北澗、洞西頭、東白山頭、
西白山頭、蘭阿、順流河、石灰窯子、李家溝、小麥峪、獲鹿山前、黃石板坡、董家宅、麻灣、南趙家溝32個行政村;夏坡鄉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夏坡、姜家莊子、劉家店子、下牟家莊、團山子、田莊、大祖官、小祖官、劉家林、
馬家埠子、水窪頭、周家埠、葛家灘、上孟家莊、山李家莊、大溝崖、東舊廟、西亘廟、
黑峪子、
高家莊、蔡家莊、曹家峪22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
輝渠鄉、
夏坡鄉,合併設立輝渠鎮,鎮政府駐原輝渠鄉政府駐地—大
輝渠村。
2007年,撤銷
雹泉鎮,其行政區域併入輝渠鎮,同時將原
紅沙溝鎮溫泉村等27個行政村劃歸輝渠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輝渠鎮位於安丘市西南部30千米,
雹泉、緒泉、溫泉三泉匯(輝)渠,留山、城頂山、
大安山三山相連,面積199平方千米,人口6.7萬人,轄119個行政村。
雹[Báo]泉鎮位於安丘市南部,距市中心22千米。有公路通安丘市區。 [沿革]1958年成立雹泉公社,1984年置鎮。
1997年,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雹泉東北村,雹泉西南村、雹泉東南村、雹泉西北村、小壽山、大壽山、吉山店子、山前、杏山子、蓮花官莊、南官莊、馬車嶺、鞠家莊子、都家莊子、韓家廟子、下峒峪、中峒峪、代家坡、岳家莊、老峒峪、西北崖、
崔家峪、胡家旺、後范山子、落鴨石官莊、米布袋官莊、圈河、前范山子、西黃家莊、青山官莊、水潤道、張家溜、徐家寨、張家官莊、富平官莊、東尚莊、西尚莊、北尚莊、王家溝39個行政村。?年撤銷雹泉鎮。
2003年6月,恢復雹泉鎮,將
管公鎮的
雹泉西北村、雹泉東北村、雹泉西南村、雹泉東南村、大壽山、小壽山、吉山店子、山前、杏山子、蓮花官莊、南官莊、馬車嶺、鞠家莊子、都家莊子、韓家廟子、下峒峪、中峒峪、老峒峪、岳家莊、代家坡、西北崖、
崔家峪、胡家旺、前范山子、後范山子、落鴉石官莊、米布袋官莊、圈河、西黃家莊、青山官莊、水潤道、張家溜、王家溝、徐家寨、張家官莊、富平官莊、東尚莊、西尚莊、北尚莊共39個行政村劃歸雹泉鎮管轄,鎮政府駐雹泉東北村。
所轄村代碼
370784119(54村):~201大
輝渠村 ~202東輝渠村 ~203北輝渠村 ~204東南山村 ~205
辛莊子村 ~206謀家河村 ~207西輝渠村 ~208
李家河村 ~209
朱家河村 ~210同歌堯村 ~211
尚家莊村 ~212倪家溝村 ~213石家峪村 ~214南羅圈崖村 ~215北羅圈崖村 ~216
緒泉村 ~217阿澗村 ~218
南澗村 ~219
北澗村 ~220洞
西頭村 ~221東
白山頭村 ~222西白山頭村 ~223蘭阿村 ~224順流河村 ~225石灰
堯子村 ~226
李家溝村 ~227
小麥峪村 ~228山前村 ~229黃
石板坡村 ~230董家宅村 ~231
麻灣村 ~232
趙家溝村 ~233夏坡村 ~234
姜家莊子村 ~235劉家店子村 ~236下牟家莊村 ~237
蔡家莊村 ~238
高家莊村 ~239東
舊廟村 ~240西舊廟村 ~241黑峪子村 ~242祖官村 ~243
馬家埠子村 ~244劉家林村 ~245水窪頭村 ~246小祖官村 ~247周家埠村 ~248葛家灘村 ~249
團山子村 ~250
田莊村 ~251
曹家峪村 ~252上
孟家莊村 ~253
大溝崖村 ~254山
李家莊村 ~201東北村 ~202
西北村 ~203西南村 ~204
東南村 ~205小
壽山村 ~206大壽山村 ~207吉山店子村 ~208山前村 ~209杏山子村 ~210蓮花
官莊村 ~211
南官莊村 ~212馬車嶺村 ~213鞠家莊子村 ~214都家莊子村 ~215韓家廟子村 ~216下峒峪村 ~217中峒峪村 ~218
代家坡村 ~219
岳家莊村 ~220老峒峪村 ~221西北崖村 ~222崔家峪村 ~223胡家旺村 ~224後范山子村 ~225落鴉石官莊村 ~226米布袋官莊村 ~227
圈河村 ~228前范山子村 ~229
西黃家莊村 ~230青山官莊村 ~231水潤道村 ~232張家
溜村 ~233
王家溝村 ~234徐家寨村 ~235
張家官莊村 ~236富平
官莊村 ~237
東尚莊村 ~238
西尚莊村 ~239北尚官莊村
林果產業
該鎮土地肥沃,日照時間長,地下水資源豐富,地上水庫、塘壩密集,水源充足,適宜各種作物生長。近年來,以“打造綠色輝渠,建設林果專業鎮”為目標,大搞結構調整,發展林果生產,特色品種主要有
水晶梨、倉方早生桃、安丘
蜜桃、紅燈
大櫻桃、
油桃、紅燈大櫻桃等優質果品。
到目前,全鎮共栽植水晶梨、秋姬李、紅冠蜜桃等優質林果4.2萬畝。完全實行標準化管理,品質優秀,該鎮
曹家峪村的水晶梨在2004年全國林產品交易會上獲金獎;出產的“緒泉”牌越夏西紅柿,被國家定為AAA級綠色食品,遠銷全國各地;吳家溝“安丘蜜桃”被確定為國慶特供水果。輝渠大蔥因白長、甜辣適中、刀切崩花而久名遠揚。
山區開發
該鎮進一步加大了山區綜合開發力度,投資940萬元、貫穿東西大動脈、全長11.9公里的
雹泉至洞西頭段道路的順利通車,打破了制約山區經濟發展的瓶頸,切實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投資2143萬元的正在建設的團山子流域國家級
土地復墾項目,主要對團山子流域土地進行整理。
項目區建設規模面積955.29公頃,通過土地開發,全面完善農田水利、交通、電力等
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田生態環境。項目完成後,水利設施將得到極大改善;爭取到國家土地整理項目1個,
旅遊勝地
該鎮由於長期封山
禁牧,較好地保持了原始風貌,無污染源,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境內的留山自然景觀豐富,文化底蘊濃厚,
經過多年的
封山育林,
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留山已經成為天然的
森林氧吧,是濰坊市級森林公園,成為人們休閒旅遊的好去處。該鎮正在通過招商引資,把留山建設成為旅遊勝地。副縣級林場——城頂山林場建設已基本就緒,
栽植
黑松、
側柏、
板栗、
大櫻桃、
楊樹等6800畝30萬株。對王輝路、律南路15公里進行路域治理,栽植黑松、法桐、紅葉小檗、
連翹、
美人梅等20萬株。此外,流蘇園、
珍珠泉、
英雄山已久名遠揚。魯安藥業計畫投資3000萬元的白山頭旅遊區開發項目已簽訂契約,即將動工興建。
旅遊名泉
1、緒泉:安丘城西南35公里處的輝渠鎮緒泉村中,有一古老的水泉,泉水恆溫,一年四季都保持在攝氏15度左右。自古以來,全村人畜用水全部取自這個泉子,泉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緒泉人。
緒泉村地處山區,全村有512戶,1700口人,地下全是石頭,無法打水井,惟獨村中央的泉水常年噴涌,永不乾涸。
傳說,緒泉在元朝以前是個自然的泉子,泉眼蛋圓形,噴出的泉水高出水面七八厘米,並冒著無數氣泡,那時,人們叫此泉為“龍王眼”。明正德年間修整一次,在泉北邊建起了一座“龍王廟”,並將泉子改成了長方形,叫它“水池”。建國後,又經兩次重修,泉上池面擴為12米見方,水深20米,上有出水洞,若堵塞,水從池面四溢,池周圍築有欄桿,池旁楊柳成陰,主池東西兩側50米處,各建有一個蓄水池,供村民飲水。泉子也是提水上山澆地的好水源。
據說,緒泉村元末明初有姓解、崔、鞠的三十幾戶人家分散居住在泉子附近。明代
弘治二年,從山西省遷來周氏,在村後周家井子安家,張氏住在村西跺腳石,王氏住在村東崮山前。原來村內有
龍王廟,廟前有一水池,廟中及周圍住著109個和尚,和尚勢大控制著池水,農婦去水池擔水,常遭和尚侮辱。周氏族長周闖多次上報官府,得不到處理,各姓氏對
和尚極為憤恨。有一年的大年五更,各姓氏族人聯合起來點燃周圍的柴草,將和尚大部燒死,只一人外出,才得倖免。
沒死的和尚把周氏告到官府,官府對族長
周闖進行審訊,動用各種酷刑,逼周闖招供,周闖寧死不招,官府拿他沒辦法,只好判他無罪,以“失天火”結案。從那打贏官司以後,各姓氏都搬進村內,在泉子周圍居住,取名“聚泉”,改村名為“聚泉村”,以後又遷來劉、白、夏等姓氏,全村人團結和睦,如同一家。於是重修水池,將“聚泉”改為“緒泉”,“聚泉村”改為“
緒泉村”,延續至今。
溫泉
2、溫泉,位於安丘市西南部,朱劉——孔家莊公路西側,
紅沙溝鎮溫泉村東北處,距安丘市區36公里。因泉水自地下石縫中湧出,水溫在25℃左右,故名溫泉。明《安丘縣誌》載:“溫泉在縣西南七十里,浴泉也。” 溫泉,顧名思義是溫水泉,溫泉是獨成一體的泉群,方圓300平方米內有數不清的泉眼,眾泉久旱不竭,泉水競相冒出,似串串珍珠。其中最大的一個人們稱為“海眼”,
泉水汩汩地往外涌,水流甚急,清澈甘甜,景色迷人。相傳,古時候,
沂山爺爺偕夫人到
蓬萊尋仙問道,過大安山不久,娘娘得疾,體力不支,驚見溫泉奇泉,遂落轎浴身,浴後精神煥發,倦意全無。日後,他帶娘娘常來泉浴和遊玩,並傳經授道,施藥濟民,曾將沂山松子帶來種到鎖頭山上。
1966年,人們在泉下建一塘壩蓄水,壩內養魚栽藕,壩外栽植片片綠竹。冬季,泉面熱氣升騰,塘內煙霧繚繞;夏天,岸柳倒垂,翠竹颯響,
荷花盛開,好一派迷人景象。1973年8月,在溫泉村東建起一大型揚水站,從池內提水灌溉東山農田。1978年2月,時南郚公社溫泉大隊鐵姑娘隊隊長范美蘭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出席了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同年,“鐵姑娘隊”被命名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1984年4月,
溫泉鄉政府,充分開發利用溫泉水資源,至此,家家吃上甘甜的自來水。1985年,鄉里投資建成高標準的“
羅非魚”養殖基地,是濰坊市首家利用天然溫水養殖
熱帶魚單位。2002年濰坊市水產局在溫泉養殖“
中華鱘魚”獲得成功。
據《山東通志》載:“溫泉,水可浴,北流入汶。”溫泉村西的大河就叫溫泉河,由南向北,注入汶河,全長16.4公里,河寬80多米,
流域面積63平方公里。河上游有常家嶺、河洛、大桃園等3座
小二型水庫;下游的南郚水庫,蓄水500萬立方米,是
紅沙溝鎮的重要水源供應地。河裡特產很有名氣,甲魚、
鯽魚、
馬口魚、河蟹、
田螺等是客人下酒的好菜。沿溫泉河上下,文化底蘊豐厚,人文歷史源遠流長。上游有鎖陽城故址,在鎖頭山前600米處,現稱大、小城子一帶;下游有郚城故址,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科研部門考證,溫泉泉水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少有的天然礦泉,常用溫泉水洗浴,可防治多種皮膚病。溫泉不光有好泉好水,附近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和開採的有鐵礦石、
蛇紋石、
石灰石、
瓷石、雲母和頁岩等十幾個品種。現在的溫泉,可謂“風水寶地”。
歷史遺址
1、
李家河遺址位於安丘城西南23.6公里的輝渠鎮
李家河村東。1982年
文物普查時發現,保存較好,為
龍山、周商時期的文化遺址。其後,安丘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對該遺址又進行過多次調查,並採集到大量陶器標本。2000年4月3日,
濰坊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遺址基本呈方形,邊長約150米,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西、南兩面環山,山下有一小河自西南向東北流入輝渠水庫。遺址就坐落在兩面環山,一面傍水的山間高台地上。土為黃灰色,土質鬆軟。文化層厚約3.5米,斷崖處暴露出
灰坑和陶片。採集到的遺物主要是陶器,有
鬹、
鬲、罐、盤等。李家河村西南300米處,有一高台地,南北長80米,東西寬100米,面積約8千平方米。四周為斷崖,斷崖處發現
灰土、紅燒土、灰坑以及瓦礫。採集到的標本有褐陶鼎足、灰陶片等。李家河村北100米處,也有一遺址區。南北長100米,東西寬110米,面積約1.1萬平方米。採集的標本有泥質紅陶
乳頭狀素麵鬲足、夾砂灰陶羊乳狀粗繩紋鬲足、夾砂灰陶缸口沿等。
李家河遺址,地處山間平地,依山傍水,氣候宜人,很適合
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在面積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就有三處,這在安丘市是不多見的
古文化遺址。該遺址內涵較為豐富,涵蓋了龍山至商周時期的整個文化面貌,對於研究安丘市的古代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李沁墓碑
2、李沁墓碑: 輝渠鎮駐地以東不遠的小山上,有一座清代墳墓,墓前巍然挺立著一組墓碑,格外莊嚴肅穆。這就是清代敕贈
文林郎、河南開封府
中牟縣知縣
李沁的墓碑。 李沁,字水心、號慎齋,明末清初輝渠人,是明代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曾任西安、大同知府的著名高士李遷梧的孫子。其祖父李遷梧當年辭官回家,行莢蕭然,沒有給家裡帶來多少資財。其父親為人慷慨,講義氣,但不善農事。因此,李沁雖然從小有志於學,但因家境貧寒,只得輟學,“去儒而務農”。由於他辛勤勞作,苦心經營,加上連年風調雨順,他家的土地由瘠薄變為肥沃,同時置地數千畝,從此發家致富。此時的李沁,又“去農而務儒”,專心復讀,並與兄弟互相切磋,後經省級考試成為諸生,即
秀才。李沁講究孝友,父子兄弟之間,其樂融融。父親死後,幼弟
李渥眼睛失明,李沁對他關心備至,認為小弟雖“盲於目,但不要其盲於心”,千方百計給他診治,並請老師教他知識,成為有用之人。他的這一行為被傳為佳話。對於本族或本村的貧窮人家,他也多有救濟,口碑甚好。更值得李沁自豪的是,他的兒子李其昂,因德才兼備,由貢生被任命為樂陵縣的教諭,由於政績突出又被提升為河南開封府中牟縣知縣。如同曾祖李遷梧一樣,李其昂也是一個愛民的廉吏。為官期間,他曾捐資築
小清河堤壩。又為民請命,修建了從祥符到鄭州的河堤,使大片洪澇窪地變為良田,很受百姓擁戴。關於
李沁、李其昂父子的事跡,均在《安丘新志》中載有傳記。
歷史名人
李鐘岳(1855—1908),字崧生,又字
申甫,清末官吏,
安丘縣輝渠鎮謀家河村人。18歲中秀才,39歲中舉人,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中進士。此後代理浙江衙州府江山縣縣令。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正月調任山陰縣令。
貴福令他率眾圍攻女革命黨人
秋瑾進行推翻清朝政府活動的
大通學堂。他一面往見貴福,為秋瑾說情,一面促秋瑾速離。秋瑾未及離去,清兵蜂擁而至。他急中生智,密諭差役捕男釋女。但瑾已女扮男裝,與少數學生持槍抵抗。差役不識秋瑾面目,將其逮捕。無奈,只好消極抵抗,奉命到秋瑾家搜查時甚為草率,審訊秋瑾時象好友相敘,會審時反對動用酷刑,千方百計為秋瑾開脫,但終未奏效。7月15日秋瑾遇害,他也因此被卸去山陰縣令之職。自此便鬱鬱不樂,悔恨不已,於次年自盡於杭州。《續安丘新志》載;“浙人追思之,及秋案昭雪後,乃為立祠
西湖上,歲時祀之。”民國成立,真象大白,“秋案”昭雪,李的神位入祀秋瑾祠。秋、李兩家遂成為至交。
下轄村
下轄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東輝渠村 | 北輝渠村 | 東南山村 | | 謀家河村 | 西輝渠村 | | | 同歌堯村 | | 倪家溝村 | | 南羅圈崖村 | 北羅圈崖村 | | 阿澗村 | | | | | 西白山頭村 | 蘭阿村 | 順流河村 | | | | | 黃石坡村 | 董家宅村 | | | 夏坡村 | | 劉家店子村 | 下牟家莊村 | | | | 西舊廟村 | 黑峪子村 | 祖官村 | | 劉家林村 | 水窪頭村 | 小祖官村 | 周家埠村 | 葛家灘村 | | | | | | |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2093 |
男 | 16519 |
女 | 15574 |
家庭戶戶數 | 9235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1980 |
家庭戶男 | 16433 |
家庭戶女 | 15547 |
0-14歲(總) | 6873 |
0-14歲男 | 3648 |
0-14歲女 | 3225 |
15-64歲(總) | 21866 |
15-64歲男 | 11262 |
15-64歲女 | 10604 |
65歲及以上(總) | 3354 |
65歲及以上男 | 1609 |
65歲及以上女 | 174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08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