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福(清末紹興知府)

貴福(清末紹興知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貴福(1869—1937),壽鋆辛亥革命後改名趙景祺時敏,蒙古喀喇沁諾昆岱氏,北京香山健銳營鑲黃旗人。曾祖諱任什三,妣那拉氏;祖諱和色布,妣馬佳氏;父德喜,母佟佳氏。他生於同治八年,卒於1937年,在他68載人生道路上充滿榮辱與興衰。後來改名去了偽“滿洲國”,負責管理陵廟事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福
  • 別名:字壽鋆,改名趙景祺,號時敏
  • 國籍朝→中華民國→偽滿洲國(屬中華民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69
  • 逝世日期:1937
  • 職業:官員
  • 主要成就:他曾任紹興知府、殺害過辛亥革命志士秋瑾
生平經歷,晚清期間,民國期間,偽滿期間,死因之謎,人物評價,

生平經歷

晚清期間

貴福幼年聰慧而多病,肄業於官學兼學弓馬,1887年(光緒十三年),考取了內書房的翻譯官,次年為生員,甲午年舉人,乙未年以第二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光緒二十年)授編修。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了北京,兩宮西巡逃難,貴福奔走行程,一路吃盡千辛萬苦,隨扈返京後充任功臣館編修,協辦院士。癸卯年(1903)補日講起居注館。甲辰年(1904)除撰文,任奏辦院事、功臣館提調官。1905年擢侍講。丙午年(1906)京察一等,記名以道府用,賞頂戴花翎,以道府充任浙江紹興府知府。他在紹興原本支持秋瑾大通學堂,還為學堂寫了“競爭世界,雄冠地球”的題字甚至與師生合影留念。但得知秋瑾要起義的訊息後,立刻帶兵去大通學堂抓捕秋瑾,嚴刑拷問,在沒有得到確切證據的情況下電請浙江巡撫張曾揚處死秋瑾,於是便發生了秋瑾喋血軒亭口的悲劇。秋瑾之死震驚了社會,貴福一時成為千夫所指,自知民怨太大,請調浙江海運局統辦,嗣後改任安徽寧國知府,1909年(宣統元年)以漕運勞保道在任。

民國期間

1912年以後他以病辭官,改為趙景祺,悄悄潛回了北京香山鑲黃旗,五載隱居,隱名埋姓,窺測時機,以圖東山再起。1916年離開北京,依附奉系軍閥張作霖,做了奉天商埠局局長。1920年任瀋陽縣知事,1926年張作霖從馮玉祥手中奪取北京後,他重返北京,任京兆政務廳廳長。張作霖死後退回東北,出任東三省博物館總務處副處長。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用武力侵占了中國東三省,1932年,早已退位的宣統皇帝在日本軍國主義的扶植下,於東北長春建立了一個偽“滿洲國”,在溥儀就任偽“滿洲國”皇帝的典禮上,就有以殺害秋瑾而聞名的趙景祺參加,可見早在策劃成立偽“滿洲國”前,貴福早已與清朝的遺老遺少們奔走其中了,充當了一名馬前卒的角色。

偽滿期間

在偽“滿洲國”期間,貴福就任盛京陵廟承辦事務處總辦,被授予建國功勞章勛五位。康德三年(1936年),溥儀還把皇妹四格格賜與貴福二子為妻。貴福長子趙國仁官至偽“滿洲國”民政部高官,次子趙國圻官至溥儀皇宮禁衛隊隊副,使貴福步入了皇親國戚的殿堂,走到了位極人臣的地步。

死因之謎

1936年貴福在瀋陽去世,其死因說法頗多,尤其是黑衣裹屍,讓人多有猜測,另有傳言說貴福與當地日本駐軍不睦,遭黑手而死。貴福死後由二子一女扶靈柩葬於北京海淀西山。

人物評價

統觀貴福的一生,是為清王朝竭盡忠心的一生,也是令人回味的一生,更是富於戲劇性的一生。當初他為了保護父母的陵墓,人為地製造了西山的無字碑,他害怕自己被刨墳掘墓,把自己深埋地下,用水泥加固,終沒能逃脫屍骨不保的地步。但仔細地想一想,這也是一個殺害辛亥革命志士劊子手應得的下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