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石器時期陶製炊事用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鬹
- 部首: 鬲
- 拼音: guī
- 筆畫: 18
- 筆順編號:1254312
基本釋義
古籍解釋
又《集韻》俱為切,音媯。義同。
又《集韻》懸圭切,音攜。鑊也。通作鑴。
中國新石器時期陶製炊事用具。
《說文·鬲部》:“鬹,三足釜也。有柄喙”,主要用於燉煮羹湯鑊溫酒,做好後作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這種器具主要流行於新石器時代。 山東龍山文化的陶瓷鬹頸部...
此展品為龍山文化文物。為灰陶材質,胎薄而堅硬。直頸、鼓腹,流寬而尖,斜向上方,為仿鳥喙設計。流口有兩個乳釘突起,為鳥眼,鬹身環繞兩條凸弦紋,其間有乳釘...
鬹(guī 音規),唇口,口一側出鳥喙狀長流,長頸,下承以三個袋狀足。器身一側置繩狀鋬(pàn音盼)手。口沿下及鋬手上端飾乳釘紋。頸、足銜接處飾凸弦紋...
新石器時代紅陶實足鬹編輯 鎖定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文物。高21.7厘米。水器。直頸,鼓腹,三實心足,略翻的口沿對稱凹陷呈8字形,圓腹,圓底,頸與...
龍山黑陶三足鬹編輯 鎖定 此器整體形態敦厚、大器,打磨痕跡明顯,為龍山時期生活器具。現收藏於鄭州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中文名稱 龍山黑陶三足鬹 館藏地點 鄭州...
此展品為龍山文化時期文物。通高19.5厘米。1983年,河南省濮陽縣馬莊遺址揀選。鬹是一種盛水器,唇口,口一側出鳥喙狀長流,長頸,下承以三個袋狀足。器身一側...
從山東地區出土的史前陶鬹殘片上偶有殘留水垢,可以看出,陶鬹可能是一種溫酒器具,溫完之後,則可直接斟入飲酒器中。因此說,陶鬹可能具有溫酒和斟酒兩種功用。這...
黃陶鬹(Yellow pottery gui),1960年出土于山東省濰坊市姚官莊遺址,夾細砂黃陶,通體施黃色陶衣,器物造型雄偉生動,遒勁有力,很像一隻雄雞在引吭高歌,是一件...
龍山文化紅陶鬹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陶瓷器。...... 鬹口外侈,圓唇,口沿一側突出有半圓形流,束頸,與流相對頸足間有一帶狀鋬,下部有三個袋狀足。其造型別致,...
圖騰崇拜的產物這件陶鬹由山東省長島縣北莊遺址出土,外觀構思甚為奇特。 整體造型模擬鳥的形象,昂首前視,雙目突起,後尾豎立,似乎在驚覺中靜觀事態。鳥嘴尖而微開...
龍山夾砂白陶雙層鬹,高36.8厘米,口徑5.8厘米。夾砂白陶,雙層圓口,圓口上小下大,均作平沿,中間一周三角形鏤孔。鳥喙形流向上斜伸;鼓腹,三足。頸腹間安...
白陶人形鬹編輯 鎖定 在眾多遠古文化遺存中,人體造型藝術及其傳統是一個有趣而又帶點神秘色彩的話題。人是萬物之精,以人為模型塑造的作品,反映了原始人對自然世界...
夾砂黑陶鬹1975年,在商水縣城關鎮章華台村大汶口時期墓中出土一件夾砂黑陶鬹,通高19.2厘米,口徑13.1厘米,重量0.85公斤,現藏商水縣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