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夾砂白陶雙層鬹,高36.8厘米,口徑5.8厘米。夾砂白陶,雙層圓口,圓口上小下大,均作平沿,中間一周三角形鏤孔。鳥喙形流向上斜伸;鼓腹,三足。頸腹間安寬頻式鋬,鋬兩邊為波狀紋,腹中部飾一周鋸齒狀附加堆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山夾砂白陶雙層鬹
- 所屬:龍山文化
- 採集時間:1978年8月
- 尺寸:通高36.8厘米,口徑5.8厘米
龍山夾砂白陶雙層鬹
龍山文化
1978年8月臨沂大范莊採集
通高36.8厘米,口徑5.8厘米
龍山夾砂白陶雙層鬹,高36.8厘米,口徑5.8厘米。夾砂白陶,雙層圓口,圓口上小下大,均作平沿,中間一周三角形鏤孔。鳥喙形流向上斜伸;鼓腹,三足。頸腹間安寬頻式鋬,鋬兩邊為波狀紋,腹中部飾一周鋸齒狀附加堆紋。
龍山夾砂白陶雙層鬹,高36.8厘米,口徑5.8厘米。夾砂白陶,雙層圓口,圓口上小下大,均作平沿,中間一周三角形鏤孔。鳥喙形流向上斜伸;鼓腹,三足。頸腹間安...
1988年出土於安陽市殷都區同樂寨連環寨遺址,該器是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的陶製禮器。中文名稱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白陶鬹 出土地點 安陽市殷都區同樂寨連環寨...
白陶鬹的材質是類似於“高嶺土”的白色陶土,只有少數地區分布。白土陶器燒制火候較高,質地比夾砂陶、灰陶等更堅硬,吸水性弱,更適宜使用,掛上釉就是瓷器。白陶...
鬹是燒水容器,距今約6300~4500年。鬹在新石器時代是一種陶質炊具,以夾砂陶製作,主要流行於黃河下游地區。始見於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盛行,延續至龍山文化...
遺址東西長約180米,南北長約120米,分布面積約為21000平方米.表面遺物豐富,採集的遺物有龍山文化砂岩石鐮殘片、夾砂紅褐陶陶鬹足殘片、泥質灰陶內外磨光陶罐口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