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體化障礙

軀體化障礙是一種以持久的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症狀的優勢觀念為特徵的一組神經症。患者因這些症狀反覆就醫,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即使有時患者確實存在某種軀體障礙,但其嚴重程度並不足以解釋患者的痛苦與焦慮。對患者來說,即使症狀與應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衝突密切相關,他們也拒絕探討心理病因的可能。

軀體化障礙是軀體形式障礙中的一種疾病。該病表現為多種多樣、經常變化的軀體症狀,可涉及身體的任何系統和器官,常為慢性波動性病程。多伴有社會、人際或家庭行為方面的嚴重障礙。起病往往在成年早期,女性多於男性。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Somatization disorder
  • 就診科室:臨床心理科
  • 常見病因:遺傳,個性特徵,神經生理,心理社會因素
  • 常見症狀:胃腸道感覺異常,疼痛、打嗝、反酸、噁心、嘔吐等,皮膚感覺異常,疼痛、癢等,皮膚斑點,焦慮、抑鬱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1.遺傳
軀體化障礙的發病原因還不為人知,但無疑它是一種具有家族聚集性的障礙。在一些研究中,大約20%的軀體化障礙患者的女性一級親屬也符合軀體化障礙的診斷。這種家族聚集性可以受到遺傳、環境因素或兩者共同的影響。
2.個性特徵
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女性軀體化障礙患者具有共同的病因,並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之間存在關聯,而對男性患者而言,軀體化障礙則更多地和焦慮障礙存在關聯。
3.神經生理
軀體化障礙患者的雙側額葉存在對稱性的功能障礙。非優勢半球前部的功能障礙比後部的嚴重。軀體化障礙患者優勢大腦半球的功能障礙比健康對照和抑鬱障礙患者的嚴重。
4.心理社會因素
信息處理方法的缺陷可能形成軀體化障礙患者及其生物學親屬以軀體不適為突出的主訴,症狀無明確定位和病理性贅述。有學者提出了軀體化障礙患者的社交模型理論,即患者在家庭中把症狀的軀體化作為表達情感(如痛苦)的一種方式,期望從家庭中的核心成員那兒尋求支持和關心。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為多種、反覆出現、經常變化的軀體不適症狀,可涉及身體的任何部位或器官,各種醫學檢查不能證實有任何器質性病變足以解釋其軀體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胃腸道感覺異常,疼痛、打嗝、反酸、噁心、嘔吐等,皮膚感覺異常,燒灼感、疼痛、癢、麻木、蟻走感等,皮膚斑點,性及月經方面的症狀。症狀常導致患者反覆就醫和明顯的社會功能障礙,常伴有明顯的焦慮、抑鬱情緒。

診斷

CCMD-3關於軀體化障礙的診斷標準:
1.症狀標準
(1)符合軀體形式障礙的診斷標準。
(2)以多種多樣、反覆出現、經常變化的軀體症狀為主,在下列4組症狀之中,至少有2組共6項:①胃腸道症狀,如:腹痛;噁心;腹脹或脹氣;嘴裡無味或舌苔過厚;嘔吐或反胃;大便次數多、稀便,或水樣便;②呼吸循環系症狀,如:氣短;胸痛;③泌尿生殖系症狀,如:排尿困難或尿頻;生殖器或其周圍不適感;異常的或大量的陰道分泌物;④皮膚症狀或疼痛症狀,如:瘢痕;肢體或關節疼痛、麻木,或刺痛感。
(3)體檢和實驗室檢查不能發現軀體障礙的證據,能對症狀的嚴重性、變異性、持續性或繼發的社會功能損害作出合理解釋。
(4)對上述症狀的優勢觀念使病人痛苦,不斷求診,或要求進行各種檢查,但檢查結果陰性和醫生的合理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
(5)如存在自主神經活動亢進的症狀,但不占主導地位。
2.嚴重標準
常伴有社會、人際及家庭行為方面長期存在的嚴重障礙。
3.病程標準
符合症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2年。
4.排除標準
排除精神分裂症及其相關障礙、心境精神障礙、適應障礙,或驚恐障礙。

鑑別診斷

1.軀體疾病
有些軀體疾病在早期可能難以找到客觀的醫學證據,因此,軀體化障礙的診斷要求病程2年以上,以便自然排除各類軀體疾病所引起的軀體不適。臨床上,對年齡超過40歲而首次表現軀體不適為主要症狀者,一定要謹慎,不要根據患者有心理誘因、初步檢查未發現陽性體徵、有一定的暗示性等就輕易做軀體化障礙的診斷。
抑鬱症常伴有軀體不適症狀,而軀體化障礙也常伴有抑鬱情緒。鑑別時一方要考慮症狀發生的先後;另一方面,要分析症狀的特性。如為重性抑鬱,尚有一些生物學方面的症狀,如早醒、晨重夜輕的節律改變,體重減輕及精神運動遲滯、自罪自責,消極言行等症狀可資鑑別。
早期可有疑病症狀,但其內容多離奇、不固定,常有思維障礙和情感障礙,患者並不積極求治,可資鑑別。
軀體化障礙患者關注的重點是症狀本身及症狀的個別影響,患者要求治療以消除症狀,患者常有過度使用藥物的現象;而疑病症更多指向潛在進展性的嚴重疾病過程及其致殘致死結果,患者傾向於要求檢查以確定或證實潛在的疾病,患者通常害怕藥物及其副作用。

治療

1.一般治療
治療開始時要重視醫患關係的建立。要以耐心、同情、接納的態度對待患者的痛苦和訴述。應該告知患者他是罹患了一種疾病,並以積極的口吻向患者敘述軀體化障礙的各種表現。醫生應該向患者保證,目前沒有依據證明軀體疾病導致患者的不適,而患者的不適可能和應激有關。
心理治療是主要治療形式,其目的在於讓患者逐漸了解所患疾病之性質,改變其錯誤的觀念,減輕心理因素的影響。
(1)支持性心理治療 給予患者解釋、指導、疏通,令其了解疾病症狀有關的知識,對於緩解情緒症狀、增強治療信心有效。
(2)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 幫助患者探究並領悟症狀背後的內在心理衝突,對於症狀的徹底緩解有效。
(3)認知治療 對於疑病觀念明顯且有疑病性格的患者,予以認知矯正治療,有遠期療效。
(4)森田療法 使患者了解症狀實質並非嚴重,採取接納和忍受症狀的態度,對於緩解疾病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有效。
3.藥物治療
軀體化障礙患者常常會有焦慮和抑鬱症狀,可用小劑量抗抑鬱劑如選擇性無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減輕症狀。小劑量的抗焦慮藥可以部分改善軀體化障礙患者的症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