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心理生理障礙

心身疾病:心理生理障礙

《心身疾病:心理生理障礙》共分四章,第一章回顧了心身醫學的由來與發展和心身疾病名稱的演變。第二章回顧了早年被奉為經典的幾種心身疾病的現狀,當年曾受Alexander等心身醫學的先驅們研究過的這些心身疾病仍然是目前醫學界關注的熱點,由此可見前輩們正確的選擇和現代醫學與時俱進的發展。第三章介紹以心理應激為核心的心理生理學作為心理生理障礙的基礎,是想喚起臨床工作者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手段來實現Alexander、Mirsky等創立的心理生理學研究方向;這方面,國際上已經先行了,我國也已經開始。第四章列出近年來關注的一些心理生理障礙,主要是說明雖然精神病學分類中不使用“心身醫學”及“心身疾病”的概念;但這一領域仍在發展;這一章的內容就是證據。但限於我們的水平,“掛一漏萬”在所難免。最後,關於“burnout”一詞的譯法;目前較多譯為“倦怠”,也有譯為“耗竭”,我們以前曾譯過“心身憔悴”;因為“burnout”的直譯是“燒光”;而且心理、生理都有表現,所以現在均改譯為“心身憔悴”。心身疾病是介於軀體疾病與神經症之間的一類疾病。這個概念由Halliday提出,得到Alexander的倡導。長期以來,心身疾病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正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如今幾經演變,心理生理障礙成為較常套用的名稱。

基本介紹

  • 書名:心身疾病:心理生理障礙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頁數:231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衛生出版社
  • 作者:徐斌 徐又佳
  • 出版日期:2009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711326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心身疾病:心理生理障礙》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徐斌,蘇州大學教授。1949年在南通學院醫科學習,1952-1953年上海第一醫學院生理生化中師班;1953-1956年哈爾濱衛生學校教學。1958年蘇州醫學院畢業,留校從事生理學教學工作,1982年起兼醫學心理學教學。1958-1959年在北京醫學院生理教研室進修;1982年5-7月參加北京醫學院醫學心理學高師班。曾任蘇州醫學院教務處處長、高教研究室主任、生理學教研室主任;《核工業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編等職。曾兼任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性學會理事,《中國性科學》編委、《中國性學百科全書》性生物學分支主編,中國性學會《性諮詢叢書》編委、《走向科學的明天叢書》編委、《醫學與哲學》編委等職。1996年退休。 參編《工效學概論》及多部《生理學》,《醫學心理學》教材。主編《心身醫學》、《心理生理學》、《護理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心理生理障礙》等書;編寫《認識侊的腦》、《性生理諮詢》、《性心裡諮詢》等科普讀物。
徐又佳,醫學博士、法學第二學士: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臨床、科研工作20年。獲大學、市、省、部科技進步獎多項。市勞動模範、省“33江程”培養對象。
現任江蘇省骨科學會創傷專業學組委員、江蘇省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常務委員、江蘇省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藥事管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醫院管理學會委員;蘇州市骨外科分會常務委員;國際ISAKOS會員。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心理生理障礙概述
第一節 心身醫學的由來與發展
一、心身醫學的由來
二、心身醫學的發展
第二節 心身疾病名稱的演變
一、關於經典心身疾病
二、心身疾病概念的擴大
三、精神疾病分類對心身疾病認識的發展

第二章 經典心身疾病的現狀
第一節 消化性潰瘍
一、病因的認識
二、治療的進展
第二節 炎症性腸病
一、Crohn病
二、潰瘍性結腸炎
三、兩者的臨床與心理學所見的差別
第三節 甲狀腺功能亢進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病人的心理特徵
第四節 類風濕關節炎
一、臨床表現
二、治療
第五節 原發性高血壓
一、心理社會因素與高血壓
二、高血壓診斷與治療現狀
第六節 支氣管哮喘
一、流行病學
二、病因及發病機制
三、治療和預防
四、哮喘兒童的心身問題

第三章 心理生理學——現代心理生理障礙的基礎
第一節 心理應激——健康與疾病中的心理因素
一、應激源
二、應激的中介機制
三、應激反應
第二節 心理病理學研究中的心理生理學
一、焦慮障礙中的心理生理學
二、抑鬱的心理生理學
第三節 心理應激測試一一種心理生理學研究方法

第四章 近年來關注的心理生理障礙
第一節 癌症
一、心理社會因素與癌
二、心理生物學相互關係
三、癌的心身治療
第二節 代謝性疾病
一、代謝綜合徵
二、糖尿病
第三節 疼痛性疾病
一、慢性疼痛
二、偏頭痛
三、緊張性頭痛
四、纖維肌痛症
第四節 循環、呼吸心理生理障礙
一、白大衣高血壓
二、白領高血壓
三、A型行為類型
四、心理性心律失常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六、過度換氣綜合徵
第五節 胃腸道心理生理障礙
一、胃腸功能紊亂
二、慢性胰腺炎
第六節 器官移植的心理生理問題
一、與器官移植有關的特殊問題
二、腎臟移植的心理生理問題
三、心臟移植術後合併精神症狀
四、肝臟移植病人的心身問題
第七節 更年期心理生理障礙
一、女性更年期
二、男性更年期
第八節 睡眠障礙
一、失眠症
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三、不寧腿綜合徵
四、快眼動睡眠期行為障礙
第九節 創傷後應激障礙
一、定義與臨床表現
二、PTSD的心理生理學
三、治療
第十節 心身憔悴
一、生理及心理反應表現
二、評估
三、有關的生理與心理社會因素
四、干預
第十一節 口腔科心身疾病
一、口腔科軀體化障礙
二、牙科恐怖和焦慮
三、應激與功能異常
第十二節 述情障礙
一、發生機制
二、失體感症與心身感喪失症
三、述情障礙與器質性疾病的關係
四、述情障礙的測定
五、述情障礙研究舉例
第十三節 手術的心理生理問題
一、手術焦慮
二、手術應激
三、手術後心理生理障礙
四、麻醉下知曉
第四節 網路成癮
一、同義語、定義
二、診斷、病因及流行病學
三、心理社會因素與網路成癮
四、健康的網路使用
參考文獻

文摘

第二章經典心身疾病的現狀
第一節消化性潰瘍
一、病因的認識
消化性潰瘍(pepticulcer)由於其發病機制的不確定性而被Alexander作為心身疾病研究的對象。在第一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高峰論壇(2005)提到人們對消化性潰瘍認識的三次飛躍:①第一次飛躍是Schwartz教授提出“無酸無潰瘍”(noacid noulcer)的概念;⑦第二次飛躍是20世紀80年代Warren和Marshall教授發現了幽門螺桿菌(HP),並獲得諾貝爾獎,也提出“無HP無潰瘍”(no HP noulcer):③第三次飛躍是著眼於提高“潰瘍癒合質量”。這說明人們一直在努力完善自己的認識。但就這種發病機制認識的變化,可以明顯看出哲學還原論思想的影響;如早期著眼於酸,就有各種制酸的對策(包括內、外科治療);以後又著眼於胃酸和胃蛋白酶等的侵襲作用與十二指腸、胃黏液.黏膜屏障防禦體系之間的平衡失調;幽門螺桿菌的發現,還原論者又強調螺桿菌是潰瘍發病的直接原因。但20多年來仍未解決復發問題。因此,又有了第三次飛躍。這些無疑都是人們認識的飛躍。不過仍未跳出哲學還原論,仍著眼於單-病因。從心身醫學觀點看,如從多因素髮病及整體醫學的採取心身聯合治療,可能會比單一的藥物治療要好。
其實Mexander早就觀察到的口腔期衝突,必須與X遺傳因子結合才能引起十二指腸潰瘍。後來Mirsky等(1952)在一組新生兒的臍帶血中發現胃蛋白酶原水平升高,並將它描述為X遺傳因子;從而提出在童年早期的遺傳素質導致胃分泌活動增強,而所伴隨的表現就是飢餓嬰兒對母親需求的增加,這種口腔期的挫折加上生物學(遺傳)、家庭、社會、文化因素,就營造了發病條件。

序言

人的心理不僅包含紛紜複雜、絢麗多姿的正常活動,也包括桀驁莫測、光怪離奇的異常活動。我們將這些表現各異且程度不等的非正常的心理活動統稱為異常心理,研究這些異常心理的科學被稱之為變態心理學。
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又稱為異常心理學或病理心理學(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心理學中一門研究異常心理與行為及其規律的分支學科。變態心理學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研究心理障礙的表現與分類,探討其原因與機制,揭示異常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轉變的規律,並把這些成果套用於異常心理的防治實踐。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競爭激烈,人際關係微妙,導致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不斷上升。在世界範圍內,各種心理困擾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工作和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據WHO的統計,心理障礙占全球疾病的10.5%(中低收入國家)和23.5%(高收入國家)。在心理疾患如此突出的今天,對異常心理的認識和干預已成為維護人類健康的重大課題,研究變態心理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變態心理學是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極為重要的知識結構,也是健康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諮詢心理學、心理治療學和精神病學的共同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