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簡介
心血管神經症(Cardiovascular neurosis )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關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屬於功能性神經症的一種類型。本病是一種比較特別的疾病,它的症狀表現在心血管、呼吸系統方面,但檢查結果又表明一切正常。明明患者感覺很不舒服,卻就是檢查不出疾病。雖然大多數醫生認為既然身體沒有問題,就不必理它,但患者卻感覺很不舒服,有時還會引起
抑鬱症,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學習和工作。這種疾病又稱為神經性血循環衰弱症,
焦慮性神經官能症等。
發病年齡
大多發生在中、青年,20~50 歲較多見;女性多於男性,尤其是更年期的婦女。臨床上無
器質性心臟病的證據,
預後良好,但長期症狀嚴重的患者可明顯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
心血管神經症是以
心血管疾病的有關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是神經症的一種類型。大多發生在青年和壯年,以20-40歲者最多見。病因甚不清楚,可能與神經類型、
環境因素、性格、遺傳等有關。
疾病分類
心血管內科
臨床表現
主訴症狀較多,而且多變,一般都是主觀感覺,缺乏客觀證據,症狀之間缺乏內在聯繫。通常以下述的心血管病症狀為主,可同時伴有其它神經症的症狀,例如失眠、
多夢、急躁易怒、心煩、
食欲不振、頭暈、耳鳴等。
一、心悸:自覺心臟搏動增強,感到心慌,常在緊張或疲勞時加重。
二、
呼吸困難:胸悶,呼吸不暢,常感覺空氣不夠要打開窗戶,甚至要求吸氧。不少患者經常作深呼吸或
嘆息樣呼吸動作來緩解症狀,導致過度換氣,引起
呼吸性鹼中毒,使症狀更加重。
三、
心前區疼痛:疼痛部位不固定,疼痛發作與勞力活動無關,多數發生在靜息狀態;疼痛性質常描述為針刺樣或牽扯樣;持續時間長短不等,一般較長;含服硝酸甘油不能或數十分鐘後方能緩解疼痛。
四、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多汗、手足發冷、雙手震顫、尿頻、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等。
與較多的症狀相反,體格檢查缺乏有重要病理意義的陽性體徵。可發現心率增快,心音增強,可有短促收縮期
雜音或早搏,血壓輕度升高,腿反射較活躍。心臟x 線檢查無異常。心電圖可顯示
竇性心動過速、
竇性心律不齊、房性或室性早搏和伴非特異性ST 一T 波改變。
病理分析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神經類型、
環境因素和性格有關。患者神經類型常為抑鬱、
焦慮、憂愁型。當精神上受到外界
環境刺激,或工作緊張、壓力較大,難以適應時可能導致發病。部分患者缺乏對
心臟病的認識,對疑似症狀產生過度憂慮而
誘發本症。
器質性心臟病患者也可以同時伴有心血管神經症。發病過程中常有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交感神經功能亢進,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患者心率在
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素時常比一般人增快更明顯;有時可伴有高動力循環的表現,如動脈搏動增強、
左心室射血速度增快等;也可出現對運動、
心理學測試或疼痛刺激的異常反應。
與植物神經系統有關
植物神經系統在生理上由
大腦皮質神經進行支配和調節。正常情況下
大腦皮質的興奮、緊張交替進行,協調一致。大腦是人情感、思維的主體,當外界的情志刺激因素強度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進而導致
大腦皮質的部分區域過度興奮,統一協調功能失常,致使大腦的血管緊張痙攣,血行緩慢瘀滯,進一步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腦細胞低氧,代謝廢物淤積,從而使大腦神經調節能力下降。由於
大腦皮質對植物神經系統的統帥作用,大腦這一人體司令部混亂常導致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
1、
大腦皮層下的
毛細血管痙攣或由於毛細血管因動脈硬化、
高血脂、
血稠等原因而狹窄,致使大腦皮層供血不足,因此出現了大腦皮層供氧和營養不足而出現了大腦皮層指揮失控,下級中樞及遠端植物神經各行其是。因此,即出現了周身各部的軀體症狀。
2、
植物神經的中樞是
大腦邊緣系統,它直接至
大腦皮質控制下發揮中樞指揮作用,一旦大腦邊緣系統受到缺氧或其他損害,也可以使大腦皮質的意志和指令不能正確地下傳,而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3、植物神經與植物神經之間、植物神經與周圍效應器之間的
神經遞質分泌不足,使神經傳遞信息的功能
減弱或消失,也是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重要原因。此遞質即是五羥色胺(5-HT)和正腎上腺素,因此西藥即出現了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系列產品,如百憂解、賽樂特等。
心身學對本病看法
1、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medicine)是新興的醫學科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醫學中的一個特殊領域,研究
心理與軀體相關的醫學問題。狹義的心身醫學,是指研究心身疾病(包括
心理生理障礙)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治和預防的學科。
廣義的心身醫學是研究人類和疾病鬥爭中的一切心身相關現象的學科,闡明
心理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轉歸中的作用,涉及醫學、
生物學、心理學、
教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多種學科。人不僅俱有生物軀體,而且是有思想、感情和願望的,並與
環境有密切關係,因此,心身醫學是用整體觀念將它們
整合在一起的。
2、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以軀體症狀為主,發病因素與情緒障礙及性格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心身疾病亦稱
心理生理障礙,是一組與心理社會刺激相關的軀體疾病。它們具有明確的器質性病變(如冠狀動脈硬化)或確定的病理生理過程(如偏
頭痛),
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
診斷和治療等過程中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心身疾病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既不可忽視
心理社會因素方面的影響,也不可忽視遺傳
生物學因素的重要性,須以心身合一的觀念來看待。
心身疾病有狹義和
廣義之分,一般認為,狹義的心身疾病是一組軀體疾病,但
心理社會因素在其診治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除此之外
廣義的心身疾病尚包括:雖是由於
生物學引起的軀體疾病,但
心理社會因素在其
診斷中俱有相對重要的意義;心理因素引起的
精神疾病(如某些神經症),是以軀體症狀為主要表現,即心身疾病是介於軀體疾病和精神疾病中間,並於它們相互重疊的一組疾病。廣義的心身疾病是以生物-
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觀點來研究的所有疾病,認為心理和軀體是同一生命過程中的兩個方面,因此心理因素必然會和各種疾病有著不同的聯繫,對每一
病理過程均起一定的作用。
發病過程中有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尤其是自主神經功能的失調,例如交感神經張力過高,
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素時患者心率增快較一般人明顯;有時可伴也高動力循環的表現,如動脈搏動增強、
左心室射血速度增快、循環時間縮短等;也可出現對運動、
心理學測試和疼痛刺激的異常反應。部分患者因缺乏對
心臟病的認識,對已患有的疾病或疑似症狀產生過度憂慮而
誘發本症。
發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神經類型、
環境因素和性格有關。
西醫多數檢查不出,因為西醫只能檢查出器質病變.患者神經類型常為抑鬱、
焦慮、憂愁型。當精神上受到外界
環境刺激,或工作緊張、壓力較大,難以適應時可能導致發病。部分患者缺乏對心臟病的認識,對疑似症狀產生過度憂慮而誘發本症。器質性心臟病患者也可以同時伴有心血管神經症。發病過程中常有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交感神經功能亢進,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患者心率在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素時常比一般人增快更明顯;有時可伴有高動力循環的表現,如動脈搏動增強、左心室射血速度增快等;也可出現對運動、心理學測試或疼痛刺激的異常反應。
病理生理
發病過程中有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尤其是自主神經功能的失調,例如交感神經張力過高,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素時患者心率增快較一般人明顯;有時可伴也高動力循環的表現,如動脈搏動增強、左心室射血速度增快、循環時間縮短等;也可出現對運動、心理學測試和疼痛刺激的異常反應。部分患者因缺乏對心臟病的認識,對已患有的疾病或疑似症狀產生過度憂慮而誘發本症。
診斷檢查
根據上述心血管系統症狀多、體徵少、無特異性以及未能找到相關的心臟病證據為特點,通常可以作出心血管神經症的
診斷。必須注意排除器質性心臟病;也要注意勿將本病誤診為器質性心臟病,給予了不必要的檢查及治療;同時需注意器質性心臟病可以同時伴有心血管神經症,可能混淆了對心臟疾病程度的判斷。
二、本症主要與下列疾病鑑別
冠心病引起的
心絞痛患者年齡一般較大,多為男性,有冠心病易患因素。
心絞痛主要發生在運動或情緒激動過程中,疼痛部位較固定,持續時間不超過15分鐘,含硝酸甘油常可緩解。本症新前區痛有時與
心絞痛難以鑑別。必要時可作運動心電圖、201鉈心肌顯像等檢查,也可作冠狀動脈造影。
有甲狀腺腫大、
血管雜音、兩手顫動、突眼、消瘦等表現,測定血清T3、T4一般可作出
診斷。
心肌炎患者常有胸悶、心動過速以及心電圖ST-T波改變,與本症不易鑑別。但心肌炎通常起病前有明確感染(病毒或細菌)病史),典型的表現有
心臟擴大、心音
減弱、
奔馬律、心電圖PR間期延長,超聲心動圖可能有心功能減低、心室增大等。
4、其他
三、預後
本症不影響人的壽命 但嚴重患者可長期不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四、症狀類似心臟病
患者發病後常常以為自己得了心臟病或
肺病,很擔心地告訴醫生自己的心跳很不規律、心臟跳動的力很大,或者是呼吸費力。這些症狀在安靜時更明顯,反而在忙碌、運動時不覺得。症狀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心慌:患者自己感覺心臟博動不正常,心臟跳動增強,有心慌感,有時覺得心臟突然跳一下,緊接著出現短暫的心慌。檢查時發現有心跳過快,心尖處跳動強而有力。
2、
呼吸困難:患者總是感覺吸入空氣不夠用,或者覺得胸口憋悶,因而需作深呼吸或者是像長嘆氣一樣的呼吸。由於呼吸深度和次數增加,所以時間長了容易發生換氣過度而引起
呼吸性鹼中毒,如眩暈、
四肢麻木、抽搐等。
3、
心前區疼痛:常為心尖區及左乳房下區刺痛或刀割樣痛,有時是胸悶、
隱痛,疼痛時間可長可短,有時只有幾秒,有時長達幾個小時,疼痛與是否做體力活動沒有關係,而且大多數是在安靜時發生,有時在工作緊張、情緒激動後可持續數天或更長。
4、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多汗、手足發冷、兩手震顫、上腹發脹、腹痛、尿頻、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等。
5、其它症狀:疲倦、失眠、
睡眠不深或多夢,低熱、
食欲不振、頭暈、
頭痛、肌肉痛等。
治療方案
治療措施包括:
(1)使患者了解本症的性質以解除其顧慮;
(2)醫務人員與家屬一起設法尋找可能的
誘發因素,並使之儘可能解除;
(3)鼓勵患者進行運動鍛鍊;
(5)藥物對證治療,如
鎮靜劑、β受體阻滯劑,必要時給予抗抑鬱劑等。
本症以藥物治療為主,
心理治療為輔。首先應耐心傾聽病史,儘可能多了解可能的發病原因和有關因素,作仔細的
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然後選用百合清腦靜神湯劑治療,並通俗易懂地講解疾病性質,用一些暗示性語言幫助患者解除顧慮。鼓勵患者自我調整心態,安排好作息時間,適量進行文娛、旅遊和體育活動對疾病康復很有幫助。
保健貼士
1.該病好發於中青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婦女,是以
心血管疾病的有關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可能與神經類型、環境因素和性格有關,屬於功能性神經症的一種。
2.本病所伴的胸痛多為短暫(幾秒鐘)的刺痛或持久(數小時)的
隱痛;患者常喜歡不時地吸一大口氣或做嘆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乳下心尖部附近或經常變動;症狀多在疲勞之後出現,而不是疲勞的當時;含用硝酸甘油無效或在10多分鐘後才“見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經衰弱的症狀。
科學護理
1、首先要讓病人了解這種疾病並不是真正的心臟病,減輕顧慮有助於減輕症狀。 2、設法改善病人生活和工作
環境,避免容易引起病情加重的因素,如緊張、憂傷等。
3、多進行
體育鍛鍊,運動可以使你心情
愉快、身體健壯,而這些可有效的減輕症狀;
4、各種辦法都不能緩解病情,或症狀很嚴重時可以用一些藥物治療,如
鎮靜劑等。
勞累對心血管神經症的影響
過度勞累,不管是
腦力勞動後過度的大腦疲倦,還是形體活動後過量的身體疲乏,對於心血管神經症患者來說,都有可能加重其病情。
過度的
腦力勞動,大腦神經持續興奮,同時引起
交感神經興奮、迷走神經抑制,進而產生心悸、
胸悶、
呼吸困難、失眠、多汗等,加重病情。中醫認為,心主神志,神明生理功能正常則精神振奮,神志清楚、思考敏捷,對外界信息的反應靈敏和正常。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失調,即可出現精神意識思維的異常,而出現失眠、
多夢、神志不寧、甚至譫狂等。
過度的體力勞動,可使人體的免疫抗病能力和代謝能力下降、應激反應失調,有心血管神經症的患者在此種情況下,很容易
誘發加重病情。中醫認為,形體勞累可先傷人體元氣,進而損傷心氣,引起心
脾氣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