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常識,測量身高,影響因素,遺傳,營養,體育運動,環境,生活習慣,嬰兒身高,青少年身高,金氏世界紀錄,歷史上最高人,世界最矮男性,世界最高男性,世界最矮女性,世界最高女性,世界最高兒童,預測身高,生物年齡,遺傳因素,相關數據,計算公式,
基本常識
專家提醒:人的
身體發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是按照自上而下、由近及遠的順序進行的。 頭部發育最早,出生時,新生兒頭長就為成人頭長的 1/2,而新生兒的頭顱長度是其自 身身長的 1/4。相形之下,下肢發育較遲,新生兒出生時僅為成人的 1/4。因此,人出生以後下肢長骨 的發育對身高影響最大。
由胎兒發育到成人身體各部分發育比例的變化 。一般來說,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出生時身長為 50厘米左右;1 周歲內是身高增長的第 1 次飛躍,能長到 75 厘米左右;2 周歲時長到85 厘米左右;3~7 周歲每年增高6~15 厘米。大多數人到 11~12周歲時,會長到 155~160 厘米。這一時期,大多數人個頭高矮差別不 是很大。然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身高和全身器官一樣,又經歷一次飛躍。遺傳因 素、 營養狀況和體育鍛鍊等各種條件使得人和人之間身體的高矮有了明顯的差異。 這一時期, 有人每年可增高 6~7 厘米,甚至增高 10~13 厘米。上國中時,身高增長是非常明顯的,往往一兩年內, 一個天真爛漫、充滿稚氣的
兒童就發育成一個壯實的小伙子或
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了。17~18周歲以後,身高增長速度明顯放慢,一直到性成熟時,即女孩18~23周歲,男孩 22~25
周歲時才基本停止,這時人的身高就基本定型了。
測量身高
好處
人們普遍認為體重變化快,因而常用體重的增減作為評定健康的客觀標準。其實,用身高增長來評定生長發育、健康狀況和疲勞程度其準確性也不亞於體重。
兒童青少年時期,每年測量1~2次(最好每季度測量一次)
身高是及時掌握生長發育狀況的重要手段之一。身高增長正常,說明生長發育良好;身高增長緩慢、基本不長、甚至停止增長就要分析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針對性補救。
中老年人經常測量身高,在一定程度上還可評定衰老程度。身高隨年齡增長而降低,正常人以20~30歲為最高峰,從40歲開始,年齡每增加10歲,身高就
降低1~2厘米。男性老年人的身高平均要降低2.25%,女性平均要降低2.5%。國外有人報告說,從40歲到90歲,人體身高可下降7~9厘米,甚至出現明顯的
駝背。人體這一生理變化,俗稱“老縮”。
一日之內的身高變化還是評定生理負荷大小和疲勞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某一個體而言,早晨起床時最高,晚上睡覺前最矮。身高的這種變化與職業特徵有著直接的關係,那些肩擔、背扛的重體力勞動者和運動員,尤其是舉重運動員,一日之內的身高變化更為明顯,早晨起床時要比晚上睡覺前高出2~5厘米。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脊柱椎間盤被壓縮。二是維持人體脊柱正常生理彎曲的頸、背、胸部的肌肉一天承受負荷而逐漸疲勞,脊柱的支撐力減小,彎曲度增大,隨之身高亦相應降低。
測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測量方法:被測量者
赤腳,“立正”姿勢站在身高計的底板上,腳跟、骶骨部及兩肩胛間緊靠身高計的立柱上。測量者站在被測量人的左右均可,將其頭部調整到耳屏上緣與眼眶下緣的最低點
齊平,再移動身高計的水平板至被測量人的頭頂,使其鬆緊度適當,即可測量出身高。
2)測量要求:每次測量身高均應赤腳,並在同一時間(早晨更準確),用同一身高計,
身體姿勢前後應一致,身高計應放在地面平坦並靠牆根處。每次測量身高最好連續測兩次,間隔30秒。兩次測量的結果應大致相同。身高計的誤差不得超過0.5厘米。
測量上身長度的方法和要求
1)測量方法:被測量者坐在身高
坐高計的坐板上,頭的枕部、兩肩胛間的脊部和骶部三點應貼在身高計的立柱上。坐時頭正直,眼平視,軀幹挺直,兩腿併攏,大小腿間保持90度的夾角,兩腳踏在地面或身高計的墊板上,兩臂自然垂於體側。測量者的站位與操作同測身高。
2)測量要求:被測量人頭的枕部、兩肩胛間的脊部和骶部三點應貼在身高計的立柱上。其餘與測身高相同。
測量下肢長度的方法和要求
1)測量方法:被測量者兩腳分開與肩同寬,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測量左下肢股骨大轉子上緣至地面的垂直距離,即是下肢的長度。
2)測量要求:測量人一定要摸準被測量者大轉子骨上緣的部位。觸摸時,先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貼在被測量人大轉子骨的部位,讓被測量者屈膝抬起大腿,再直腿前後擺動幾次,測量人就能準確地判斷大轉子骨(股骨上端隨動作轉動處)的上緣位置。測量的鋼捲尺誤差不得超過0.2厘米。
普通家庭沒有身高計可用小捲尺拉直固定在門上,用書代替身高計的水平板,按操作方法測量,同樣可以準確地測出身高。
前面已經講到,身高取決於遺傳和後天環境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中,遺傳雖然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後天環境因素,特別是
長高的兩個關鍵時期內,保證充足而又平衡的營養和經常性的體育運動的積極作用也不可低估。
許多人都希望自己身材高大些,某些女青年找對象也特別注重男子的身高。曾幾何時,社會上就流傳著把中等身材的男青年比喻成幾等“殘廢”的
笑話。擇偶片面強調身高實屬欠妥。人高有優越性,矮個也有其優勢。將高與矮這兩個群體相比,矮個兒比高個兒更聰明、伶俐,更健康長壽。我國醫學專家對湖南、湖北、廣西、貴州等省區調查發現,90歲以上老人的身高多在140~160厘米之間,體重40千克左右。美國學者馬勞斯以身高173厘米為界,調查了美國各界名人和運動員,結果有11%的矮個兒比高個兒多活9歲。750名男性中,活過90歲的15人里矮個兒有13人。活過90歲且有成就的9位名人中矮個兒占8人。230 厘米以上的巨人平均只活了39.8歲。美國歷屆總統矮個子平均活80.2歲,高個子平均只活了66.6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平均身高已取得顯著成效。以我國為例,據衛生部資料顯示,我國2006年,16歲中學生男性身高平均為172厘米,女性162厘米;比起2000年統計的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9.7厘米、女性158.6厘米有明顯增加。
那么理想的身高究竟多少最佳呢?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期待長高和控制長高將變成現實。果真如此,人類更加幸福。
2015年6月30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有關情況。
近十年來,我國居民膳食能量供給充足,體格發育與營養狀況總體改善。十年間居民膳食營養狀況總體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攝入量為2172千卡,蛋白質攝入量為65克,脂肪攝入量為80克,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為301克,三大營養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滿足。據2015年7月衛生廳公布的全國18歲及以上(包括老年人)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平均體重分別為66.2kg和57.3kg,與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體重均有所增長,尤其是6-17歲兒童青少年身高、體重增幅更為顯著。
影響因素
身高、體重指標,不但反映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狀況,而且與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發育相吻合。身高是對人體縱向各部分的長度與比例而言,原於人體的縱向生長,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男性在20~24歲、女性在19~23歲,四肢長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長了。
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遺傳、營養、體育運動、環境、生活習慣、種族、內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齡18歲比11歲者平均高出5厘米)、遠近親婚配、醫學進步等等。
遺傳
生長發育受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營養、體育鍛鍊及各種生活條件因素共同影響。但在諸多影響身高的因素中,遺傳是比較重要的。人體從一個單細胞的受精卵發育成一個複雜的
多細胞個體,從一個幼小的胎兒發育成一個體格健壯的個體,均受
遺傳基因的控制。體長的遺傳力高達0.75~0.92,尤其對女兒的影響更大,遺傳力高達0.85~0.92。即是說,男身高有75%~92\\%、女有85\\%~92%,受到
遺傳變異的影響。男最高只有25%、女最高僅有15%取決於後天其它因素。證明遺傳對子女身高起極為重要的作用。相對而言,體重受遺傳基因的影響較小,男63%、女42%受遺傳影響。男有37%、女有58%取決於後天環境因素。可見後天環境對體重的影響較大。
營養
營養是人類賴以生存,即維持正常生命、發展身體、從事活動等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特別是人體兩次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內,保證供給質優量足的營養,並使維生素和礦物質(鈣、磷、鋅等)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我國城市兒童青少年比農村同齡人平均高出2~4厘米,原因之一是城市營養好於農村。僅以蛋白質為例,身高的營養特別是由蛋白質“堆起來的”。已知在人體或自然界的胺基酸約有20種,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要靠營養來提供。食物能提供足夠的8種必要的胺基酸,這就有利於加速蛋白質的合成,從而促使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特別是骨骼和骺軟骨的生長發育。以賴氨酸為例,日本將六對孿生嬰兒分成兩組實驗,第一組供給正常營養,第二組在正常營養中再加賴氨酸,實驗13200小時後檢查發現,第二組嬰兒比第一組高1.7厘米,體重多1千克。對學齡兒童實驗證明,每餐麵包中加0.5克賴氨酸的實驗組的身高和體重均顯著超過其他學齡兒童。有的國家還在兒童青少年午餐麵包中加25克黃豆粉和適量的鈣、鐵、維生素,半年後這些兒童青少年比吃普通飲食的兒童青少年重2.62千克,高0.9厘米,血色素高3.4克。原因是蛋白質不僅是人體的“建築材料”,而且是參與人體重要生理活動的酶、激素、血紅蛋白、肌纖凝蛋白以及構成人體支架的膠原蛋白的重要物質。同樣,母體的營養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胎兒的正常發育,如果飲食中缺乏某種營養素,將會引起胎兒的畸形。
營養不良既會影響生長發育,又會影響大腦細胞的數量和質量;相反,營養過剩,會導致
肥胖症,同樣有損於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體育運動
在諸多影響身高的後天因素中,最積極而又有效的因素莫過於體育運動。影響兒童青少年體格發育的是肌肉衰弱。多運動是兒童和少年長高的生理需要。因而體育運動是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國內外大量調查資料都證明,堅持運動的兒童青少年與不運動或缺少運動的同齡兒童青少年相比,胸圍、
肺活量、握力分別增加5~8厘米,500~1500毫升、4.6~5.7千克,堅持鍛鍊有助於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以遼寧一所國小的調查資料,經常參加學校或少體校訓練的學生與一般學生相比,身高平均高出4厘米,體重多2千克,肺活量大200毫升。原蘇聯極北地帶兒童,在沒有日光的極夜,活動積極性低落,個子雖高,骨架也不小,但體力差、耐力弱,和同齡的南方兒童比較,握力少8千克,跳遠成績差9厘米,跳高成績少3厘米。這些都證明,體育運動不但能促使長高,而且還影響
身體機能的改善與運動能力的提高。體育運動非常重要。
環境
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心理環境。環境也不同程度地影響人體生長發育,以環境基本因素中自然環境(
人類生態系統中圍繞著人類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對身高的影響為例,一般來說,熱帶和溫帶的兒童青少年性成熟較早,身體發育水平稍差一些;中國科學院兒科研究所1975年調查後,對17歲年齡組的平均身高(厘米)分析得出:男性,北京168.7、武漢167.8、廣州164.7;女性,北京157.7、武漢157.3、廣州 155.3。從1982年我國對兒童青少年身體形態、生理機能和身體素質的調研證明:北京7~17歲的兒童青少年與湖南同年齡組的兒童青少年相比,要高出 2.5~4.6厘米。以上兩例調查均證明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身高雖然都是漢族人但有北高南低的趨勢,這種趨勢,除了與食物品種有關外,還與氣候環境、地理位置、光照時間等因素有直接的關係。
心理因素也會影響生長發育。心理因素可以說是情緒的總和,喜、怒、哀、樂、悲、恐、驚七情就是情緒的表露。情緒世界是形形色色的,客觀事物給人體的感受是高興、愉快、幸福或是憂傷、痛苦、失望,直接影響人的一切活動。突然的、強烈的、持久的情感刺激就會影響人體的臟腑、氣血的活動、大腦和
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憂傷、壓抑、生悶氣等就容易使兒童青少年患各種疾病而影響生長發育。臨床觀察證明,精神受過嚴重刺激的兒童,不但容易患各種疾病,而且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停滯,造成未老先衰。這就是不良的心理因素影響了大腦和內分泌的功能的結果。因此,給兒童青少年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特別是家庭應在正面啟發、疏導的前提下,給孩子以溫暖、撫愛、關懷,使其心理上得到必要而又是正常的滿足,精神充實,心情愉快,身心健康成長。
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的內容包括極廣,如飲食、運動、衛生、睡眠、作息制度、勞逸結合情況等等。改善某些生活習慣同樣有助於長高。據有關資料報導,日本國民從 1892~1926的34年之間,平均身高增加了2.23厘米。主要原因在於過去絕大多數國民有盤膝而坐的習慣,隨著時代的進步,盤膝而坐逐漸被坐椅子所代替,這就促使了下肢骨骼的生長以育。身體姿勢也影響身高,當人體進入第二次生長發育高峰期(青春發育突增期),肌肉增長速度大大落後於身高的增長,因而肌纖維細、橫切面和體積小,肌肉力量差。有些兒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站、坐、行、讀、寫的正確姿勢,老是習慣性地低頭、
端肩、含胸、駝背,致使脊柱變形,會影響長高1~5厘米。
另外,醫學的進步也能促進長高。如服硫酸鋅和賴氨酸製劑,可增進食慾,促進生長發育。原蘇聯採用牽引手術促進增高很有成就,一位叫彼德彭庫斯的
侏儒症患者,身高僅130厘米,經過伊里沙洛夫教授三年的治療達到160厘米。伊教授的治療方法是:用小錘和細鑿把四肢長骨兩端分別打穿,用毛衣針粗的鋼絲透過肌肉、骨骼將其固定在金屬架上,三天后用改錐將金屬架拉長1毫米,新生的
骨細胞僅24小時就將這個小空隙長滿,血管、肌肉、肌腱也隨之增長。彼德三年里增長了30厘米,僅小腿就增長了19厘米。伊教授已經給30萬人拉長了骨頭。
嬰兒身高
一、不能挑食:
人的長高過程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嬰幼兒時期,另一個是青春期,這個時期促進長高營養是基礎。要給孩子多吃些富含各類營養的食物,如豆類製品、蛋、魚蝦、奶類、瘦肉等動物性食物,富含維生素C和A以及鈣等無機鹽的蔬菜、水果等,尤其是鈣,給幼兒和學齡兒童添加適量的鈣質和魚肝油,這對長個子是很有益處的。
二、保證充足的睡眠:
健美專家常說“孩子睡得好,長得高”。科學家們發現,生長激素出現分泌高峰是在孩子睡眠時——在晚十點以後,而且持續較長時間。希望孩子長個子,一定要在晚上十點以前就寢。充足的睡眠是促進寶寶長高的重要途徑。
三、多選有利於長個的運動:
孩子的活動應當選擇輕鬆活潑、自由伸展和開放性的項目,比如游泳、舞蹈、羽毛球、桌球、單槓等。而那些負重、收縮或壓縮性的運動,比如舉重、舉啞鈴、拉力器、摔跤、長距離跑步等,對身高增長是不利的。
四、保持愉快的心情:
影響孩子生長的重要的生長激素,在睡眠和運動的時候分泌較高,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分泌較少。如果您的孩子經常處於受到批評、責備,父母爭吵的環境中,心情壓抑、情緒低落,那會嚴重影響孩子長個。
青少年身高
在青春期
生長突增中,身高的增長非常快。長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發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達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達8~10厘米。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長。一般女性在19~23歲、男性在23~26歲身高才停止增長。這時因為骨骺閉合,所以不能再生長了。由於女性的骨骺閉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 。青春期的
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較高的身材,這就要進一步了解可能影響身高的因素:
性成熟早晚
成熟年齡的遲早會影響急速成長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長現象發生較早的人,就較快達到終止點;較晚發生的,也較晚達到其終點。當
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長高時,
性晚熟的少女卻還在長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較高。身高長得最快的時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
月經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達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長的巔峰期是青春期頭一年,約13~14歲,身高增加可達10~12厘米。但是相對來說正常發育的人長的要比早發育或
晚發育的人長的高;尤其是男性。
營養攝入
從某種意義上說,身高是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堆砌”起來的。構成人體的蛋白質的物質有5~10萬種,組成這些蛋白質的8種必需胺基酸要靠食物供給。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種必需胺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質的合成,有助於全身各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特別是骨骼和骼軟骨的生長發育。對學齡前兒童的試驗表明,每餐麵包中增加0.5克賴氨酸的實驗組的身高體重顯著超過其他兒童。日本將6對孿生嬰兒分兩組進行試驗,第一組給予正常營養,第二組在食物中增添賴氨酸。1300天后,第二組的嬰兒比第一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見,全面、合理的營養是影響身高的因素,同時也是補救身高的必要條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發育期新陳代謝最旺盛,這就需要豐富的營養供給。飲食中的高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質和鈣、磷、維生素等無機鹽類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魚類以及各種促進新陳代謝的維生素B族、E族,豆類、雜糧及新鮮水果、蔬菜等所含營養成分,都有助於骨骼的充分發育,即骨骼的增長、增粗、增寬和骨皮質增厚。
睡眠
生物學家研究
內分泌腺分泌規律時發現,對少年兒童來說,睡得好長得高。身高的增長,取決於骨骺的不斷增長,而骨骺的生長又受內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內分泌激素主要有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素、黃體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
生長激素作用最顯著。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其明顯的規律性,即白天分泌較少,夜晚睡眠時分泌較多。研究人員發現,當兒童深睡1小時後,生長激素的分泌量,超過白天5~7倍,而深睡時性激素和黃體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顯然,這對兒童身高的增長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長激素和
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期。生長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長;雄性激素則使骨骼增粗,更結實。這兩種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所以青少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個小時。
遺傳
據研究,人體的最終身高75%取決於遺傳因素。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響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環境條件對身高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外在因素主要是指營養、生活習慣、體育鍛鍊等。
體育鍛鍊
據調查,一年的體育鍛鍊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鍛鍊的同齡者多長1~2厘米,女孩子多長2~3厘米。經常鍛鍊的小學生比不鍛鍊者高5厘米左右。體育鍛鍊所以能促使身材長高,一是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強了骨細胞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提高
骺軟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對骺軟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據研究,運動以後生長激素分泌明顯增加,同時,運動還會鍛鍊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壯。因此,國內外研究者一致肯定:運動有助於長高。專家建議,下面一些運動特別有助於孩子長高。A.摸高練習;B.爬桿或爬繩梯鍛鍊;C.上體前引;D.交叉伸展;E.跳繩、跳皮筋、
踢毽子;F.單槓懸垂;G.游泳。這些訓練會增加關節、韌帶的柔韌性,有助於身高發育。像舉重、槓鈴、
鉛球、鐵餅等負重訓練,不宜作為18歲以前少年的經常訓練項目,即使過了
青春發育期,也不適於進行這類運動,以免影響身高的發育。
精神因素
研究發現,精神上受過嚴重創傷的孩子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停滯。這是因為不良情緒會影響腦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輕者影響身體發育,重者導致各種疾病。因此,憂傷和鬱悶不僅會使兒童少年易患各種疾病,而且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出現“未老先衰”的現象。
兒童發育情況
近20年來,世界各國的平均身高每10年增長1厘米。人類的
身材出現了一代更比一代高的趨勢。據數據報告:近30年來,日本14歲的少年平均身高增加了8.2厘米,但2010年19歲青少年比中國19歲青少年要矮2厘米;
瑞典從1851年到1931年的80年中,軍人的身高從166.6厘米增加到174.1厘米,增加了7.5厘米,荷蘭在1858年義務兵平均身高是163厘米,現在荷蘭人身高增長最為顯著;原蘇聯對18世紀軍人的骨骼進行測量,發現在過去250年中,士兵的平均身高增加了20厘米,達到了175厘米。我國在經過社會動盪的文革後的近20年裡,18~25歲的城市青年,男子平均身高增加了2.3厘米、女子增加了2.15厘米。
金氏世界紀錄
歷史上最高人
(羅伯特·維德洛、羅伯特·瓦德洛、羅伯特·瓦德勞),生於1918年2月22日,死於1940年7月15日,英文名Robert Pershing Wadlow(
Robert Wadlow ),出生於美國
伊利諾斯州奧爾頓市,是現代人類社會至今記載的最高的人。瓦德羅高達2米72,重達222
公斤,他成年後還快速長高的原因是
腦下垂體長了腫瘤,得了
巨人症。
瓦德羅是擁有著不可辯駁的證據在人在醫學史和金氏世界紀錄上的最高的人。他常常被稱為“奧爾頓巨人” ,因為他的故鄉是奧爾頓,伊利諾斯州。 瓦德羅在死亡時達到8英尺11.1
英寸(2.72米)的身高和體重490磅(220公斤)。他偉大的大小和他的持續增長,成年是因為他的肥大的腦垂體從而導致異常高水平的人類生長激素。他表示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結束了他的增長,即使在他去世時。 1940年,他在睡夢中過世。他去世時只有22歲 。
世界最矮男性
當今世界上最矮的男性—也是迄今為止最矮的男性—是
尼泊爾的坎德拉·巴哈杜爾·當吉。2012年2月26日,他在尼泊爾
加德滿都蘭少河區的CIWEC旅行醫學中心測量的身高是54.6厘米。
世界最高男性
2009年9月16日,
金氏世界紀錄評審會在倫敦宣布,26歲的土耳其男子
蘇丹·克森以2.465米的身高成為“世界第一高人”,並刷新金氏世界紀錄。金氏世界紀錄評審會經過仔細測量,確認克森身高達到2.465米,比之前入選金氏世界紀錄的中國人
鮑喜順高10.5厘米,成為新的“世界第一高人”。為測量克森的身高,《
金氏世界紀錄大全》總編輯克雷奇·格倫迪專程來到土耳其。由於骨骼具有伸縮性,人的身高在一天中並不固定,測量人員選擇3個時段分別測量克森的身高,最後取3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格倫迪對記者們說:“截至目前,世界上僅有10名經官方測量身高超過2.44米的巨人。”克森是巨人中的巨人。此外,克森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手和腳,長度分別達到0.275米和0.365米。宣傳即將面世的2010年版《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克森受邀來到英國。這是克森有生以來第一次離開土耳其。走在倫敦街頭,他仿佛是置身小人國的巨人,引來路人駐足圍觀。克森在泰晤士河畔以倫敦塔橋為背景讓攝影師拍照。9歲男孩馬利·布拉德伯里說:“他站立著就像一座塔。他大概需要把路燈當作拐杖。”
世界最矮女性
2011年12月16日,
喬蒂·阿姆奇18周歲生日。同一天,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人員從倫敦飛往她的家鄉——印度那格浦爾。經過一天內對她身高的多次測量,喬蒂·阿姆奇的身高被認定為62.8cm,體重11
磅(約合5公斤),成為世界上身高最矮的成年女性(比之前的世界紀錄保持者還矮6.2cm)。
世界最高女性
中國的
姚德芬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女子,她的身高達到236厘米,體重為200公斤。據悉,她之所以長得如此之高,是由於腦垂體腺出現腫瘤導致的
巨人症。
世界最高兒童
在巴西
亞馬孫平原帕拉州的布拉乾薩,年僅14歲的
席爾瓦身高已經達到2.06米,是已知世界上最高的兒童。她因無法坐進公共汽車而退學,在家經常撞到頭,專家說,她可能患有巨人症。
預測身高
身高是體型特徵中最重要的一項指標,為世人關注,預測身高的方法有許多種,如用
骨齡預測法、用足長預測法、用父母身高預測法、用兒童青少年當年身高預測法、用
青春期開始時的身高預測法、數學預測法等。本冊資料只將國內外經過實驗、確有科學依據預測方法簡介於後。
預測身高的方法很多,大體分兩類。一類是用當前骨齡和當前身高預測成年後身高:其理論依據是各年齡階段的身高和成年後的身高具有高度的相關性,R=0.8。根據當前骨齡,就可預測出還可能長多高?
1987~88年我國國家體委組織了中國人的骨齡評定標準研究,制訂了《中國人手腕骨發育標準CHN法》。1992年被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正式公布實施。
拍攝手腕骨X片時,左手五指分開,手心向下緊貼X片盒,手伸直與前臂成一直線,X光鏡頭對準第三
掌骨頭,距手背約90厘米。X片除應包括全部手、腕骨外,還應包括橈骨遠側端3~4厘米。
CHN法共評定
橈骨、
掌骨、
指骨、
腕骨中的14塊骨的發育程度。將14塊骨等級得分相加,再查表就可以評定出骨齡。經過系統培訓和反覆練習準確掌握區分各骨塊等級的標準後,用CHN法評片的誤差是不大的。
根據衛生廳的包括,2015年6月30日,中國成年男性(包括老年人,各民族)平均身高167.1cm,女性155.8cm。
生物年齡
用評定手腕骨骨齡的方法評定出的骨齡也稱為:生物年齡,它是人的生長發育、成熟、衰老程度的標誌。在兒童青少年階段,通常把生物年齡看成生長發育的程度。生物年齡與人按出生年月計算出的生活年齡大體相符。但是,由於每一個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遺傳、營養、體育鍛鍊、疾病等等因素的影響,發育的速度並不一定和日曆年齡完全一致。有的人發育提前,生物年齡會大於生活年齡。也有的人生物年齡小於生活年齡。發育速度有時是不均勻的,一個人在某段時間發育落後,過了一段時間,也可能因為發育速度加快,而又正常了。習慣上將:骨齡減生活年齡的差值在±1歲以內的稱為發育正常。骨齡減生活年齡的差值>1歲的稱為發育提前(簡稱:早熟)。骨齡減生活年齡的差值<1歲的稱為發育落後(簡稱:晚熟)。在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階段,定期評定他們的發育程度,對於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多種骨齡預測身高的方法中,經過比較,TW2Mark2法準確性更好些。預測時,要求輸入當前身高和骨齡,女孩還要輸入是否已經來
例假。然後採用男女不同的預測公式計算成年後身高。
遺傳因素
另一類是根據父母的遺傳因素來預測成年後的身高。也有好幾種預測公式。經過使用比較,國外的公式誤差較大,湖北省體育科研所於1983~84年對1821 名男女青年及其父母的身高進行了調查統計後,計算出的身高預測公式,比用國外的公式預測誤差小,在我國運動員選材和青少年體質評定中運用效果較好。身高預測公式如下:(單位:厘米)
男孩身高=59.699+0.419×父親身高+0.265×母親身高
女孩身高=43.089+0.306×父親身高+0.431×母親身高
用骨齡預測的未來身高,主要是從當前的發育水平來預測,用父母身高預測的未來身高,是從先天的遺傳可能性方面來預測,所以,兩者的預測結果是完全可能不一致的。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無論用那種方法預測,預測公式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慮進去,而且,在某時間內預測後,被預測對象的營養、疾病、環境等許多變化因素也無法預測。所以,雖然我們肯定這些預測方法都是有科學依據的,預測的結果所反映的趨勢是不會錯的。但是,身高預測的誤差總是不可避免的。
相關數據
| | |
年齡 | 男 | 女 | 男 | 女 |
01月 | 3.6-5.0 | 2.7-3.6 | 48.2-52.8 | 47.7-52.0 |
02月 | 4.3-6.0 | 3.4-4.5 | 52.1-57.0 | 51.2-55.8 |
03月 | 5.0-6.9 | 4.0-5.4 | 55.5-60.7 | 54.4-59.2 |
04月 | 5.7-7.6 | 4.7-6.2 | 58.5-63.7 | 57.1-59.5 |
05月 | 6.3-8.2 | 5.3-6.9 | 61.0-66.4 | 59.4-64.5 |
06月 | 6.9-8.8 | 6.3-8.1 | 65.1-70.5 | 63.3-68.6 |
08月 | 7.8-9.8 | 7.2-9.1 | 68.3-73.6 | 66.4-71.8 |
10月 | 8.6-10.6 | 7.9-9.9 | 71.0-76.3 | 69.0-74.5 |
12月 | 9.1-11.3 | 8.5-10.6 | 73.4-78.8 | 71.5-77.1 |
15月 | 9.8-12.0 | 9.1-11.3 | 76.6-82.3 | 74.8-80.7 |
18月 | 10.3-12.7 | 9.7-12.0 | 79.4-85.4 | 77.9-84.0 |
21月 | 10.8-13.3 | 10.2-12.6 | 81.9-88.4 | 80.6-87.0 |
2歲 | 11.2-14.0 | 10.6-13.2 | 84.3-91.0 | 83.3-89.8 |
2.5歲 | 12.1-15.3 | 11.7-14.7 | 88.9-95.8 | 87.9-94.7 |
3 歲 | 13.0-16.4 | 12.6-16.1 | 91.1-98.7 | 90.2-98.1 |
3.5歲 | 13.9-17.6 | 13.5-17.2 | 95.0-103.1 | 94.0-101.8 |
4 歲 | 14.8-18.7 | 14.3-18.3 | 98.7-107.2 | 97.6-105.7 |
4.5歲 | 15.7-19.9 | 15.0-19.4 | 102.1-111.0 | 100.9-109.3 |
5 歲 | 16.6-21.1 | 15.7-20.4 | 105.3-114.5 | 104.0-112.8 |
5.5歲 | 17.4-22.3 | 16.5-21.6 | 108.4-117.8 | 106.9-116.2 |
6 歲 | 18.4-23.6 | 17.3-22.9 | 111.2-121.0 | 109.7-119.6 |
7 歲 | 20.2-26.5 | 19.1-26.0 | 116.6-126.8 | 115.1-126.2 |
8 歲 | 22.2-30.0 | 21.4-30.2 | 121.6-132.2 | 120.4-132.4 |
9 歲 | 24.3-34.0 | 24.1-35.3 | 126.5-137.8 | 125.7-138.7 |
10歲 | 26.8-38.7 | 27.2-40.9 | 131.4-143.6 | 131.5-145.1 |
計算公式
用小兒身長預測成年時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時身長(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時身長(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適用於正常足月新生兒;測量身長數據時如能精確到0.1厘米,身高的預測將更準確。
2、男性身高=3歲時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歲時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體標準身高預測公式(遺傳法則)
男性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體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遺傳學原則。
骨齡和年齡不是一回事,骨齡是
生物年齡,與生長密切相關,常用來評價人生長發育的成熟狀態。判斷骨齡主要是利用X線,拍一張小兒右手腕骨的X片,根據腕骨X片顯示的骨化點的個數及小兒的實際年齡就可以確定小兒的生長潛力。骨化點出現比實際年齡早,說明孩子的生長潛力較小;相反說明小兒生長潛力很大。有些家長為了孩子能長高些,給孩子服用一些催長的藥物,雖然暫時加快了小孩的生長,但由於“剎車”時間提前反而影響了最終的身高,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