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視角下的言語行為研究》是2016年6月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凌來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跨文化視角下的言語行為研究
- 作者:凌來芳
- ISBN:9787517817000
- 頁數:130頁
- 定價:31元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跨文化視角下的言語行為研究》是2016年6月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凌來芳。
《跨文化視角下的言語行為研究》是2016年6月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凌來芳。內容簡介言語行為與社會交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自Austin提出言語行為理論之後,隨著研究視角的擴大,語境、社會和文化因素進入了...
跨文化語用研究包括三個層面:(1)跨文化語用語言學,即對不同文化中相同或相似語言形式的語用功能的差異研究、不同文化對言語行為策略選擇的差異研究等;(2)跨文化社交語用學,即研究不同文化對各種語用參數的不同解釋、不同文化在遵循的會話原則上的差 異、不同文化在遵循的禮貌原則及其準則上的差異等;(...
《多維視角下語用學探究》從多維視角對語用學進行深入的解讀,首先介紹了語用學理論、語用學哲學思想與歷史回顧,然後講述了言語行為理論、語用預設,最後重點分析了會話視角下的語用研究、跨文化視角下的語用研究、禮貌的語用研究,以及語用教學與語用能力培養等內容。該書在建構新型語用學理論等方面做了非常有益...
《跨文化語用失誤研究》是2007年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紅芳。內容提要 語用失誤是跨文化交際中的常見現象。研究語用失誤對於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都具有現實意義。一方面,它能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了解對方,意識到自己認為合適的話語在不同的文化氛圍里會被認為是不正常的言語行為,發現交際...
第一節 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地位 第二節 漢語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 第三節 影響漢語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實證研究 第四節 文化依附對漢語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影響 第五節 漢語國際傳播視角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其培養 第三章 語言或非言語行為中的跨文化交際研究 第一節 語言行...
交際民族志學主要從語言的文化、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來研究語言的使用規律,它側重於用文化人類學的觀念來描寫語言的運用,尤其注重研究在不同的社團、組織、社區以及社會中因文化習俗的不同給言語運用所帶來的限制性特徵,如:特定社區的社會語言學資源、實際言談活動中上述資源是如何被開發和利用的等等;2.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敏感性是指在不同文化交匯的情景下用靈活的方式應對文化差異的能力。它被認為是多文化工作團隊取得成功的最好指標之一。研究成效 西方許多研究者對ICS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由於各個研究者的研究視角和方法上的差異,對於跨文化敏感性的定義、內涵、特徵等的看法和表述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進而建立了不同的...
《英語教育與教師教育研究:第2輯》是2012年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英語教育與教師教育研究(第2輯)》主要內容包括:跨文化語境下師生在語言教學互動中的問題研究、原型範疇理論視角下的質的研究方法、英語閱讀內在動機文獻綜述、高階英語學習詞典應該如何處理派生構詞法、關於外語辭彙速記法學習過程...
羅薩多(Rosaldo,1982年)認為,言語行為理論忽略了重要的情景和文化因素對語言使用的制約作用。知道怎樣說話就等於如何以言行事,以及何時以言行事。以此為據,他反對塞爾將言語行為劃分為:斷言類、指令類、承諾類、表達類、宣告類等,因為這樣的分類不是語言使用中跨文化分類(cross-cultural typology)的基礎。同時,...
《跨文化交際中的人際關係管理》一書從“禮貌理論”為出發點,提出了一個分析言語交際中關係管理的理論框架,並套用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採用了跨學科的視角。全書在理論探討、實證研究和研究方法三個層面上探討了如何使用語言來促進、維護或威脅和諧的社會關係這一主題。本書主編Helen Spencer-Oatey 博士是關係管理理論...
《話語研究論叢》注重學術思想的原創性、學術行為的規範性和學術研究的跨學科性,與《南開話語研究》系列叢書一起致力於推動話語研究在中國的深入和發展。圖書目錄 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一帶一路”官方宣傳片人際意義的多模態話語研究 區域形象建構的話語一語用分析——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甘肅形象”的建構為例...
《跨文化語用學:基於NSM理論的反思》以波蘭語義學派的自然語義元語言理論為基礎,從跨語言和跨文化的視角對經典語用學理論進行反思,旨在探究經典語用學理論的精髓思想及其局限性,為跨文化語用學研究提供新的語義學方法。內容簡介 《跨文化語用學:基於NSM理論的反思》對語用學、語義學和跨文化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五、語言性別歧視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六、結語 第十一節 英漢語言表達差異 第十二節 提高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語用素養 第十三節 跨文化語用中顏色辭彙差異闡釋 第十四節 非語言交際理論與實踐 一、非語言交際理論 二、非語言交際行為的文化內涵 三、非言語符號(non-verbal symbols)四、非語言交際行為的重要功能 五、...
第三部分 語用認知研究 第十五章 間接回指及其認知語用推理 第十六章 代詞性和指示性間接回指語及其認知基礎 第十七章 幽默研究與認知語言學的互動 第十八章 隱喻文化觀存在的問題:從隱喻表達談起 第十九章 隱喻體驗假設存在的問題:從身體隱喻說起 第二十章 英漢動物隱喻的跨文化研究 第二十一章 轉喻推理與...
行動研究模式與中青年大學英語教員的培養 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語言知識和綜合套用能力——“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與實踐 軍隊語境下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 語用失誤對英語教學的啟示——跨文化交際視角 英語教學中文化差異教學的重要性 跨文化教學中的中國文化 網路環境下的大學英語合作學習實踐及效果初探 新教學模式...
《英語話語分析與跨文化交際》是一本於1998年12月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話語分析是現代語言學裡的一個新興學科,發展十分迅速.已經成為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是當前國內外語言學界許多人關注的課題。話語分析試圖描寫和解釋傳統語言研究所忽視或不易解釋的語言現象,拓寬7語言學研究的視野,...
59、文化視角下的俄漢非言語行為,《俄語語言與文化研究新視野》,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 60、俄語專業本科階段的翻譯能力及其培養,《中國俄語教學》,2012年第3期 61、Обучение переводу студентов-русистов в вузах Китая, Россия, “В...
朱勇,男,江蘇泰州(姜堰)人。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理事。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中文教育、跨文化交際,發表論文近60篇,出版《面向歐美漢語學習者的京味兒文學分級研究》等著作兩部,主編《中文天天讀》《新時代漢語口語》等教材10多部。主編的“案例三部曲”等在領域內有...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го процесса на факультете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институт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языков Даляньского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A],跨文化視域下的...
9.5關聯-順應論與翻譯研究... 166 9.5.1作者與譯者間的關聯... 166 9.5.2信息/交際意圖的翻譯... 167 9.6 語用翻譯研究前景與展望... 169 練習題... 169 文獻選讀... 170 第十講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問題... 171 10.1 引言... 171 10.2 跨文化語用學的研究視角... 172 10.2.1 跨...
它主要指使用實證主義方法,尤其是實驗研究法,來進行語用學課題的研究。儘管實驗法在語用學研究中的套用由來已久,例如用它來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士對致謝、道歉等言語行為的跨文化語用課題,或用它來研究學習者語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的發展等語際語用學中的課題等等,而之所以說“實驗語用學”是新興的...
主持2022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非洲馬克思主義研究及代表人著作譯介”(22&ZD019)子課題“非洲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著述譯介與資料資料庫建設”。主持201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項目“理雅各《詩經》英譯註釋話語特徵及其對中國經典走出去的啟示”(16YJA740012)。主持2010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項目“跨文化視角下的...
[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基於綜合語言活動的翻譯研究——以三至五世紀佛教和基督教的跨文化發展為例”[2]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畫“現代化發展視野下的印度語言教育與語言政策”[3]上海海事大學科研基金項目“註疏 翻譯 創作——三至五世紀佛教與基督教的跨文化語言活動研究”代表論著 專著 [1]《...
(2)高職院校學生跨文化語用能力的培養 [J]. 中國成人教育,2011,(8).(3)大學生語用能力面面觀(英文)[J]. 海外英語,2011,(6).(4)地方本科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思路初探——以菏澤學院為例[J].菏澤學院學報,2011,(4).(5)非言語行為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J]. 青年文學家,2011...
跨文化與翻譯 鄭芳菲《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概念隱喻的英譯策略研究 蔣童 崔國鑫信仰的力量——茅盾“五四”時期翻譯觀的啟示 連煦美國排華的社會文化根源 秦曉星跨文化視角下故宮古建築名與藏品解說詞翻譯原則探究 賈旻芾淺析中西文化中的“和諧”思想 張清西人論“理”:以利瑪竇為個案分析 徐先玉俄羅斯文化強國戰略...
1.1 2010年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回漢民族在漢語口語交際中異議表達策略的跨文化語用學研究; 1.2 2014年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大學生外語課堂焦慮與認知風格的相關研究;1.3 2015年4月9日,以第三參加人身份完成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瀕危東鄉語“致謝”言語行為調查研究;1...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為語義語用研究、跨文化交際、認知語言學等研究。主要研究內容為結合現當代外國語言學理論,進行語義語用基礎理論及套用研究。跨文化交際研究主要研究語義語用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差異,差異的原因、差異的形式、差異形成的機制、路徑等。認知語言學主要研究認知在語義語用形式、運作機制和語用實際。根據...
2.李連偉、亢世勇:原型範疇理論視角下的贊同言語行為分析,載《漢語學習》,CSSCI,2020(5);3.李連偉:《基於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視角的漢語話語標記研究》,載《貴州民族研究》,CSSCI,2019(1);4.李連偉、邢欣:《西方英語文化對中國人言語行為的影響—以漢語跨文化語用變體為例兼談漢語國際推廣》,載《社會...
等欄目,以高端理論探索、前沿學科考察和外語套用研究為宗旨,兼顧相關相學科和專業領域的研究,主要發表以下研究成果的論文:語言哲學中的語言意義理論、人類言語行為的哲學闡釋、語言認知理論、後現代外語習得與課程觀及其作為多元“文本”的理解與研究範式、語言文化中的語言間性與文化間性及跨文化交往行為、作為語言認知...
1.6 語用學的研究範圍 1.6.1 跨文化語用學 1.6.2 認知語用學 1.6.3 計算語用學與網路語用學 1.6.4 語用學與語際語用學、語言教學 1.6.5 語用學與翻譯 第二章 指示語及其指示信息 2.1 引言 2.2 什麼是指示語 2.3 人稱指示 2.3.1 第一人稱指示 2.3.2 第二人稱指示 2.3.3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