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追尋——中西文學研究論集》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智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跨文化的追尋——中西文學研究論集
- 作者:姜智芹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22年6月
- 頁數:270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01153958
《跨文化的追尋——中西文學研究論集》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智芹。
《跨文化的追尋——中西文學研究論集》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智芹。內容簡介本書涵蓋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傳播、西方文學中的中國形象、外國文學、比較文學研究四個方面。探討中國文學海外接受中的解讀偏好、中國文學...
《跨文化研 究(總第12輯)》是2023年5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跨文化研究》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依託該校跨文化研究院組織編撰的綜合性學術集刊。其主旨是矚望人文,學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籬,匯通人文,“六藝”兼容;立足語言文學,卻無學科本位,嘗試將文學、歷史、宗教、哲學、語言融於...
文化影響的“宮廷模式”——《三國演義》在泰國 澳門文化的歷史坐標與未來意義 “根”的追尋 ——澳門土生文學中一個難解的情結 文學的澳門與澳門的文學 比較詩學 論中西詩學之比較 作者簡介 饒芃子,195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暨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暨南大學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學副校長,暨南大學學位...
《跨文化的文學對話:中西比較文學與詩學新論》是200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旭東。內容簡介 本般來講,文明之間的碰撞、衝突與交融,有一個規律性的過程,即從一廂情願的生搬硬套到較為客觀的對話與比較。要穿越異質文化差異的鴻溝,建立一個系統中西比較文學架構,同時又不流於空疏,幾乎和嫦娥奔月的神話...
《中國比較文學百年書目》是2006年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建清。內容簡介 本書所收圖書範圍依據通行的比較文學概念,即“跨文化或跨學科的文學研究”,包括比較文學理論和教材、世界文學範圍內的文學關係研究和跨學科研究、比較詩學、譯介學、闡發研究、比較文學教學研究、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比較文學資料及比較文學...
《當代文化視域下的中西比較文學研究》是2005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格非。內容簡介 本書以整體論述和專題研究為主要形式,即先就一個研究領域開展整體論述,然後提供兩個研究專題作為示範,目的是使讀者既了解該領域的學術研究的概貌和發展趨勢,又能掌握研究的具體方法與策略。本書旨在通過展示中西...
2、為中國本科生開設《比較文學原理》、《大學語文》等課程。3、為中外碩士研究生開設《西方文論》、《跨文化研究》、《國外生態美學研究》、《文化翻譯與理論研究》等課程。4、為博士生開設《比較詩學與美學》、《世界學術名著精講》等課程。出版圖書 主要貢獻 主要著作 《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合著)...
研究範圍包括英國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西文學和文化的比較研究。主要著作有:《20世紀西方文論述評》,《道與邏各斯:東西方文學闡釋學》,《走出文化的封閉圈》,《中西文化研究十論》,《同工異曲:跨文化閱讀的啟示》,Mighiy oppostites:From Dichotomiesto Diffrerence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ina,...
原鄉記憶與文化認同——哈金中國題材作品中的地域色彩研究 應神生活時代與王仁獻書《千字文》考論 現代與後現代性:中國電影改編的《哈姆雷特》從中文姓名英譯“失范”看中西話語衝突 國際文學關係研究 加勒比英語文學在英美的研究熱點與詩學構建 跨越東西方:辜鴻銘與吳宓對彌爾頓的接受 英國文學與徐志摩的理想追尋 T...
歌德是比較文學的先驅。世界上主要有法、美兩派。前者注重研究一國文化對另一國文學的影響;後者注重研究在相同的歷史條件下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較,找出異同及緣由,以找出共同的規律。發展史 在中國,中西文學比較也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清末,梁啓超《飲冰室詩話》就把黃遵憲的長篇詩歌比西方史詩;王鐘棋認《水滸傳》...
《中西比較文學實踐與觀察》是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對世紀之國中西比較文學的重要階段進行縱向掃描,對中西自然美學要義進行橫向概覽,並從跨文化視野對當代中西比較文學的經典著作做了專題探討,努力形成中西比較文學的點線面立體觀察,為推進中西比較文學研究發展提供有益思路。圖書目錄 ...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10月18日,《林語堂的跨文化遺產》入選中青閱讀9月推薦書單。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錢鎖橋,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比較文學博士,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漢學講座教授。專治中西文學文化研究,編著中、英文作品多部,包括《小評論:林語堂雙語文集》《林語堂傳:中國文化重生之道》等。
第三節 比較文學:越界與融通 第四章 文學之旅:影響與接受 第一節 文學傳承與影響 第二節 接受理論與比較文學 第三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中國的接受 第五章 跨學科研究 第一節 跨學科研究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弈與藝:一種跨學科的考察 第三節 跨文化與跨學科對話 第六章 中西文學與文論比較 第一節...
在今日的全球化時代,比較文學作為推動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發展的一門學科,其重要性日漸顯著。本屆學術研討會擬就以下議題展開討論:東亞文學的相互交流與相互認知 中西文學的跨文化對話 當代比較文學與方法論建構 比較文學教學及學科反思 文學翻譯與譯介學 會議時間 會期3天,從2016年8月19日到8月21日。2016年8...
《史記》筆法的哲學性與文學性 “易之三名”的悖反修辭及其哲學依據 “逍遙遊”與“詩意地棲居”——莊子哲學與海德格爾詩學之會通 中編跨文化文論研究 “味”與中印古典詩學 “通感”與中西文學 “速度”與中西文學——以蘇軾詩文與《荷馬史詩》之比較為中心 欣賞的“距離”與中西文藝 詩話與西化 下編 古典...
他們分別從事比較文學、文學翻譯與中外文學研究,富有跨文化、跨學科研究的豐富成果,從20世紀後期便陸續出版過《20世紀國外中國文學研究》等一批與此課題相關的有影響的研究著述。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 上卷 第一編 制度、觀念與方法 第一章 大學制度與現代中國小說的興起 第一節 小說進入大學課堂以前 第二節 小說科...
《文學·記憶·思想:東西比較隨筆集》所收錄的文章雖然內容各異,但總體來說,都涉及文學、文化及中西比較研究。書中文字或緬懷學界前輩,追思其學問人品,或評述學術著作,探索其人文意蘊,或回顧往昔,由親身經歷而思考人生與時代之巨變,或記敘見聞,因遊覽各地而深感世界之大、文化之豐富,以及跨文化理解之重要。...
下編 中西文學與文化的對話 一 在於建立文學文化學批評的構想 二 關於文學和文化的對話 三 中國方化對死亡的超越 四 中國本土與異域文化衝突的基本類型及其轉換 附錄 一 用什麼引領中國文化的末來——接受《光明日報》記者王瑋的採訪 二 在冊穭上談文化與文學——做客央視國際網站 參考與跨文化的文學對話 ——代...
因此,如果我們非要追尋歷史人類學在中國的起源,我看完全可以追到司馬遷那裡。司馬遷給中國的史學家樹立了好的榜樣,但後來的史學家大多並未像司馬遷那樣去做。直到今天,史學家研究歷史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梳理文獻、辨證考據,如果沒有正史、實錄、檔案、筆記、方誌、家譜等等的文獻材料,史學研究簡直是寸步難行。社會...
一 跨文化對話與中國比較文學三十年的反思 二 總體文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的理論和方法 三 理論研究與比較詩學 四 文化漂泊與海外華裔文學 五 翻譯研究:從語言學轉向到文化轉向 六 現代中西文學關係的跨文化審視 ——世界走向中國與中國走向世界 七 中日文學關係與日本文學研究 八 中韓文學與文化關係研究 九 三十...
4.鄉村生態的審美性書寫——中西文學比照下的賽珍珠農村題材小說 魏蘭 5.朗費羅《人生頌》在中國的接受研究 柳士軍 6.華夏情結與詩學革命:《華夏集》的跨文化闡釋學 張白玲 7. 中西文化混合與中國文化的現代性演進——跨國民族主義視角下容閎“西化”問題的再闡釋 唐書哲 8. 借華裔美國文學視窗助中國傳統文化“...
85.《文化的彩虹之橋——論布魯姆斯伯里文化圈和京派文學的跨文化交流》,《社會科學》2018年第2期。86.《與早期京派文學的審美趣味》,《中國文學研究》2018年第1期。87.《美與自由的追尋——朱光潛現代文學批評思想探析》,《文藝爭鳴》2017年第6期。88.《公共輿論空間是如何介入文學的——以(1933—1937)為例...
中西戲劇起源、形成過程比較 中西戲劇接觸、影響和融合 中西小說的淵源與形成過程比較 中西藝術性格理論比較 中西靈感說與文化差異 論中西詩學之比較——《中西比較文藝學》導論 澳門文化的歷史坐標與未來意義 文學的澳門與澳門的文學 “根”的追尋——澳門“土生”文學中一個難解的情結 第三部分 海外華文文學選輯 ...
10 《越界與融通: 跨文化視野中的文學跨學科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散文集 1 《棋行天下》,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2 《黑白之旅》,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教材:1 《大學生套用美學》,主編,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年。2 《中西文化導論》,主編,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年。3 《外國文學史》,...
王 炎 跨文化視閾:北美漢學的歷史與現狀——張隆溪教授訪談錄 寧一中 段江麗 跨越中西文學的邊界——孫康宜教授訪談錄 王 傑 徐方賦 “我不是後馬克思主義者,我是馬克思主義者”——特里·伊格爾頓訪談錄 李鳳亮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整體觀及其批評實踐——王德威教授訪談錄 思想驛站 柳鳴九 錢林森 薩特在中國的...
心靈之力,追尋文學的高潔與芬芳 ——在“傅雷與翻譯”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不朽的豐碑 第一編 傅雷翻譯的時代意義和社會影響 傅雷的精神遺產 懷念傅雷先生 生與死的啟示 架起中法文化交流橋樑的人~深情緬懷傅雷先生 文學翻譯史的一座里程碑一懷念傅雷 論譯者的地位——為紀念傅雷誕辰一百周年而作 傅雷的意義 ...
26.2017.4.“《天路歷程》賓為霖中譯本與《聖經》漢譯的互文性研究——以“God”聖名翻譯的演變為例”,《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2);27.2017.6.博士研究生博士學位畢業論文:《中西文學文化的擺渡者——英國漢學家艾約瑟翻譯研究》,上海師範大學;28.2018.4. “語用學視域下的語碼...
其研究方法靈活多樣、資料詳實厚重、考證細緻入微,結論具有啟發性,充滿真知灼見。作為尼採在中國研究領域的最早漢學家,高利克先生的學術敏銳性與洞察力令人欽佩難忘。作者簡介 (斯洛伐克)馬立安·高利克 編者:葉雋 譯者:劉燕 馬立安·高利克 出生於斯洛伐克,1953一1958年就讀於布拉格查理大學,一生致力於中西文學的...
她所追尋的美麗的溫柔、永恆的愛,以及跨文化的交融和心靈的契合,都化成了幻影!東方“公主”與西方“王子”的浪漫愛情,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危機。然而,在“香水城”寂寞難耐的六年中,孤獨的胡品清依然執著於自己所喜愛的文學交流事業。她在巴黎大學研究法國現代文學,通過了博士候選人的資格考試,後雖因眼疾和婚變...
本書選入蔡宗齊教授40年來在中國古典詩歌、古代文論、比較詩學、比較文學、比較哲學等研究領域的論文11篇,由其親自精選並編輯,蔡宗齊教授提出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研究原則,以“內文化”“跨文化”“超文化”的視角審視中西文學,將中西文學理論與文本細讀相結合,努力促進不同學術傳統之間的深度交流。全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