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專著
著作:
1.《風雨中的野百合》(獨著,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26萬字。
2.《京派小說研究》(獨著,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30萬字。
3.《革命時代的文學敘事和話語》(獨著,專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32萬字。(獲上海交通大學文治堂學術基金資助)
4.《多維文化視域下的京派文學研究》(獨著,專著),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3年版,23萬字。
5、《馬克思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藝活動(1937-1949)》,(第二作者,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6、《故都的文化記憶與文化想像:京派文學與中國現代都市文化空間關係研究》(專著),即將出版。
7.《中國現代文學名家》(獨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30萬字。
8.《港台文學名家名作鑑賞》(教材,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9. 《20世紀中國文學大辭典》(合作,陳鳴樹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0.《中國新詩鑑賞辭典》,(合作),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版。
譯著:
1.《為女人辯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倫納德·伯恩斯坦傳》,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激發創意靈感的咖啡因》,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版。
4.《團隊創意的咖啡因》,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
5、《新設計的對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版。
學術論文
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學術月刊》、《中國比較文學》、《新文學史料》《文藝爭鳴》《當代作家評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戰線》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A類期刊4篇,CSSCI來源期刊80餘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心》《社會科學文摘》等全文轉載或摘編。
1、《各具異彩的文學景觀——京派小說與海派小說比較論》,《文學評論》, A類,1998年第4期。
2、《朱光潛、梁宗岱詩學理論比較論》,《文學評論》,A類,2011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1期摘要。
3、《論中國現代印象主義文學批評》,《文學評論》,A類,2013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8期全文轉載。
4、《紅色文藝光環下的丁玲解讀》,《文學評論》,A類,2015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2015年第12期全文轉載。
5、《論京派小說的文體特徵》,《學術月刊》,1998年第11期。
6、《梁宗岱與中國現代詩學體系的現代性》,《學術月刊》,2009年第9期。
7、《論京派小說的審美理論空間》,《學術月刊》,2010年第1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5期摘要。
8、《跨越異域的彩虹:瓦雷里與中國現代純詩理論》,《學術月刊》,2013年第4期。《新華文摘》2013年第16期摘要。
9、《紅色經典是怎樣生成的》,《學術月刊》,2016年第7期。
10、《李長之〈魯迅批判〉與中國現代獨立學術品格》,《文藝理論研究》,2005年第4期。
11、《論梁宗岱文學批評的個性》,《文藝理論研究》,2009年第6期。
12、《〈大眾文藝叢刊〉事件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自我救贖》,《文藝理論研究》,2010年第6期。
13、《汪曾祺與五四文學》(第一作者),《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9年第3期。
14、《葉公超與中國比較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第7期。
15、《接受和疏離:李健吾與中國現代印象主義文學批評》,《中國比較文學》,2013年第3期。
16、《〈學文〉雜誌與中國現代文學》,《新文學史料》,2013年第3期。
17、《水星雜誌與中國現代文學空間的開創》,《新文學史料》2015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2015年第8期全文轉載。
18、《瓦雷里與梁宗岱詩學理論建構》,《社會科學》,2013年第7期。
19、《從政治審美到人性審美》,《社會科學》2014年第2期。《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2014年第7期複印。
20、《葉公超與中國現代詩歌理論建構》,《社會科學》2015年第4期,《新華文摘》2015年第16期摘要。
21、《海外學者的中國現代女性作家想像》,《社會科學》2016年第1期。
22.《論京派小說的人性思想》,《江海學刊》,2000年第2期。
23. 《沈從文文學批評論》,《雲南社會科學》(第一作者),2001年第2期。中國人大複印資料2001年第8期全文轉載。
24. 《論〈野草〉研究(1981——2001)》,《魯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8期。
25.《戰後台灣光復初期對魯迅的傳播和研究——以〈台灣文化〉為例》,《魯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4期。
26、《李健吾文學批評視野中的左翼文學》,《魯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8期。
27.《梁宗岱與中國比較文學》,《文藝爭鳴》, 2013年第7期。
28、《女性革命煉獄:丁玲與陳學昭人生道路比較》,《文藝爭鳴》2015年第2期。
29.《丁玲研究的歷史、現狀及其當代反思》,《文藝理論與批評》,2009年第6期。
30.《梁宗岱詩學與中國藝術精神》(第一作者),《浙江學刊》,2010年第1期。
31.《朱光潛與京派文學》,《浙江學刊》,2012年第2期。
32.《京派小說與中國藝術精神》,《天津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
33.《論京派小說家的文化心態》,《社會科學輯刊》,2000年第2期。中國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34.《梁宗岱與中西詩學精神》,《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第4期。
35.《魯迅學研究的一部力作》,《社會科學輯刊》,2002年第4期。
36.《論駱賓基小說創作的審美心理特徵》,《社會科學輯刊》,1993年第2期。
37.《現代主義與〈野草〉創作中的接受心理》,《社會科學輯刊》,1995年第4期。
38.《徘徊在現代與傳統之間:李健吾與中國現代文論的建構》,《社會科學輯刊》,2013年第5期。
39、《李健吾文學批評的審美現代性》,《社會科學戰線》2014年第8期。
40.《戰爭夾縫中的現代性追求》,《晉陽學刊》,2011年第1期。
41.《中國左翼文人傳記寫作研究》,《南方文壇》,2010年第4期。
42、《李健吾文學批評的當代意義》,《南方文壇》,2014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4年轉摘。
43.《文化家園的依戀》,《當代作家評論》,1997年第4期。
44.《論汪曾祺散文的文化意蘊》,《當代文壇》,1996年第2期。
45.《論汪曾祺的湘西散文系列》,《中國文學研究》,1996年第4期,中國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46.《論沈從文的文學批評觀》,《江淮論壇》,2000年第2期。
47. 《梁宗岱、李健吾文學批評比較論》,《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1期。
48.《論沈從文的文學批評個性》,《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2期。
49.《京派文學與中國現代都市文化空間》,《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年第2期摘要。
50. 《李健吾、沈從文文學批評比較論》,《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3期。
51.《京派小說與中國文化精神》,《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4期。
52.《中國傳統批評的創造性轉化》,《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3年第1期摘要。
53.《葉公超與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理論》,《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5期。
54.《汪曾祺的文學意義》,《同濟大學學報》(哲社版),2009年第5期。
55.《論京派小說的人道情懷》(第一作者),《同濟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1期。
56.《比較文學視野中的詩學理論建構》,《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5期。
57.《懸崖邊上的樹》,《河南大學學報》(哲社版),2011年第1期。
58.《論京派小說的現代性意識》,《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1年第1期。
59.《此情可待成追憶》,《學海》,1999年第6期。
60.《大地之子的熾熱情懷》(第二作者),《中國出版》,2009年第4期。
61.《1930年代主流文學論爭外的審美選擇——以李健吾的三次文學論爭為中心》(第二作者),《南方文壇》2021年 第4期。
62.《都市旋渦中的清醒與迷誤——沈從文海派文學批評之反思》《廣東社會科學》2021年第3期。
63.《現代文學批評的尋美之旅——論唐湜的文學批評》,《文藝爭鳴》2021年第5期。
64.《中國新詩突圍的歷史總結與批評話語建構——論沈從文的新詩批評》,《社會科學輯刊》2021年第3期。
65.《論李健吾文學批評的關鍵字》,《貴州社會科學》2021年第3期。
66.《京派詩論與中國現代新詩合法性理論建構》,《學術月刊》2020年第12期。
67.《先鋒視野:京派文學批評的現代性》,《江西社會科學》2020年第7期。
68.《論京派知識分子大學校園的公共交往》,《文藝爭鳴》2020年第3期。
69.《在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上尋求新的學科生長點——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相關研究的歷史、現狀及其思考》,《中國文 學研究》2020年第1期。
70.《論京派詩歌中的現代性因素》,《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第1期。
71.《論京派知識分子學院派批評的視野和風範》,《貴州社會科學》2019年第10期。
72.《重繪民國時期北京的文化地圖》,《上海文化》2019年第10期。
73.《論京派知識分子與民國大學的文學教育》,《南方文壇》2019年第5期。
74.《論京派文學的學院派文學品位》,《廣東社會科學》2019年第5期。
75.《論京派文學中的文學和城市關係》,《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9年第4期。
76.《重構“正義之城”的美學向度——從詩性正義到審美正義》(第二作者),《寧夏社會科學》2019年第4期。
77.《文學社團與公共領域——京派文人集團與英國布魯姆斯伯里文化圈比較研究》,《浙江學刊》2019年第4期。
78.《北京知識分子的物質和精神生活(1912-1937)——以幾種知識分子日記為中心》,《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2期。
79.《京派文人集團和布魯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比較——以社團的精 英化構成和沙龍為中心》,《社會科學戰線》2019年 第2期。
80.《公共領域中的知識分子角色——以20世紀30、40年代的沈從文為例》,《文藝爭鳴》2019年第3期。
81.《都市空間中的欲望、消費及美學——新感覺派、左翼文學中的上海都市敘事比較》,《社會科學》2019年第3期。
82.《從康德到馬克思:宗白華的哲學轉向》(第二作者),《學術前沿》2019年第3期。
83.《神聖動物:沈從文“湘西邊地”中審美理想的神話原型研究》(第二作者),《吉首大學學報》2018年第5期。
84.《京派文學視域中的<文學雜誌>》,《文藝爭鳴》2018年第2期。
85.《文化的彩虹之橋——論布魯姆斯伯里文化圈和京派文學的跨文化交流》,《社會科學》2018年第2期。
86.《<駱駝草>與早期京派文學的審美趣味》,《中國文學研究》2018年第1期。
87.《美與自由的追尋——朱光潛現代文學批評思想探析》,《文藝爭鳴》2017年第6期。
88.《公共輿論空間是如何介入文學的——以<大公報·文藝>(1933—1937)為例》,《天津社會科學》2017年第3期。
89.《論大公報文藝副刊的文學版圖(1933—1937)》,《社會科學》2017年第4期。
90.《周作人與駱駝草雜誌》,《新文學史料》2016年第4期。
91.《公共空間·崗位意識·先鋒角色——林徽因與京派文學》,《文藝爭鳴》2016年第5期。
92.《宗白華的早期倫理哲學觀:同情與懺悔》(第二作者),《上海文化》2016年第10期。
獎勵與榮譽
上海交通大學華山國際獎教金(2009)
上海交通大學燭光教學一等獎(2009)
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合作)(2002,2012)
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材二等獎(2009)
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師三等獎(2012)
上海交通大學教書育人三等獎。(2020年)
主持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域外思想資源整理與研究(1907-1949)》(2021,80萬)
2、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編年史(1907-1949)》(2020年,20萬)
3、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京派文學與中國現代都市文化空間關係研究》(2013年,18萬,結項,良好)
4、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多維文化視域下的京派文學研究》(2010年,9萬,結項)
5、上海哲社項目:《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料整理與研究(1907-1949)》(2019年,8萬)
6、上海哲社項目:《京派文學與東西方文化精神》(2009,4萬,結項)
7、上海交通大學文理交叉項目:《基於20世紀30年代期刊文化的上海都市文化研究》(10萬,013年,結項)
8、上海交通大學文科創新項目:《京派文學研究》(5萬,2009年,結項)
9、入選上海交通大學文治堂學術基金資助。(2011年)
10、入選上海交通大學文科學術成果文庫。(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