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充國屯田

趙充國屯田,西漢時期在湟水流域的軍事屯田活動。

趙充國屯田
西漢時期在湟水流域的軍事屯田活動。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後將軍趙充國出兵河湟,採取打擊先零羌、安撫罕開羌的軍事戰略,在軍事上取得初步勝利後,參戰漢軍已達6萬人,因此開支日巨,國家負擔沉重。趙充國認為只有採取罷騎屯田,強兵足食,在湟中地區作長期打算,才是戰勝羌人、鞏固邊防的良策。宣帝和朝臣主張乘勝進軍,下令破羌將軍辛武賢協助充國於十二月擊平剩餘叛羌。趙充國在病中抗旨奏屯田策,指出從臨羌(今青海省湟源縣境)至浩門(今甘肅省永登河橋一帶),羌人故田與公田未開墾者有2000頃以上,罷騎屯田,益積蓄,省大費,羌人則不擊自潰。其屯田主張遭朝臣責難後,充國再次上奏屯田策,提出屯田有十二便,出兵則失十二利,罷騎留萬人屯田,此坐肢解羌虜之具也,兵決可期月而望。朝臣逐漸改變了原來的看法,宣帝下旨又問屯田後何能對付羌人進攻?於是充國三上“屯田奏”,提出屯田“內有亡費之利,外有守御之備”,湟中地形有利於漢軍,羌人卻在風寒之處,最多支持到明年春天,羌人就會全軍敗亡。宣帝批准了充國屯田計畫,同時又兩從其計,遣辛武賢等率軍於十二月進擊羌人,斬首8000餘級。而趙充國採取罷騎留萬名步兵屯田,不動干戈,又得降5000餘人。漢軍在湟水流域興修水利,整修交通設施,將內地先進的生產技術用於屯田,對發展當地生產起到了推動作用。羌人見漢軍作長期打算,便不斷前來投誠,羌若零、離留等斬先零大豪猶非、楊玉首級,率羌4000人降漢。充國見羌亂已定,遂上《請罷屯兵奏》,奏可,於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五月振旅而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