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
1990年8月,參加國際百越文化學術研討會的120多位中外專家,登山考察了越王城遺址。浙江省、市文物部門於1991年試掘,城堡內出土了石刀、石錛、印紋硬陶、原始青瓷等文物,證實為春秋末至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
遺址公園
千百年來,無數
騷人墨客尋訪
句踐遺蹤,戡思古之幽情,寫下大量城山懷古詩,“城山懷古”因而被譽為舊時“湘湖八景”之一。
景區分兩部分:山下是城山廣場,有“城山懷古”
牌坊、臨水祖道亭、越王城山
山門和龍井雙涌等景點;山上是越王城遺址景觀,有城山古道、越王城遺址、
洗馬池、佛眼泉遺蹟和越王祠、古越亭、
望湖亭、
臥薪嘗膽等景點。
越王城遺址公園於2014年9月1日正式開放。
洗馬池
洗馬池與越王饋魚退敵
洗馬池位於湘湖越王城緊靠馬門處,西面還有
放生池和勾踐祠。勾踐祠於20世紀90年代初重修,現又重建。洗馬池為越王勾踐屯兵拒吳取“
嘉魚”之處。據傳“越拒吳時,吳以為越兵乏水,以鹽魚為饋,越取雙魚回答
吳國,遂解圍。”
以鹽魚饋贈,是以為越王城內早就沒水了吧!因為鹹魚很鹹,以藉此諷刺給你魚你都不敢吃,最早在南朝陳·夏侯曾先《會稽地誌》里:吳王“以越在山絕水,乃贈之以鹽(魚)。越山頂有井,深不可測,廣二丈余,中多魚。乃取鯉一雙以報吳。吳知城中有水,遂解甲而去。可以說,當時吳王真的被越王的回贈“暈倒”了。原來山上面有水,我怎么沒有想到啊?!他尋思再包圍下去也是兩敗俱傷,我們這些將士從蘇州老家出來打仗已有幾個月,死的死,傷的傷,病的病,好多死去的將士的父母親,妻兒還不知道他們的親人已經戰死沙場了,還是讓他們趕快魂歸故里吧。還有許多將士長時間的打仗都疲乏了,想老婆孩子了,想念父老鄉親了,如果這樣沒完沒了的傻傻地包圍下去,將士們就會有怨言了,軍心會渙散,還不如回去把兵馬休養好了,再來打也不遲。
夫差其實還是一位比較仁慈的君王,不像他的父親
闔閭那么殘忍。他想好了,就爽快地用手一揮:“轉去哉!(蘇州方言:回去),勾踐這個"
豬頭三"(“豬頭三”來源於古時
吳越祭祀。
祭品必備的三件物:豬頭一隻,雞一羽,魚一尾,合稱“
三牲”。以豬頭為首,所以又稱“
豬頭三牲”。後泛指那些處事愚蠢、不靈光、有點憨頭憨腦的人,也直接說笨蛋。)我們明年再來收拾他。”
“越王饋魚退敵”,其實說到底要歸功於洗馬池裡的兩條魚。兩條魚救了三千越軍將士的命,兩條魚救了整個
越國的百姓。仔細想想,這兩條魚比
西施用“
美人計”入吳還要偉大,還要管用。這就是越國人的智慧,越國君臣們的智慧。以弱勝強,以三千殘兵敗將,擊退了十萬吳國精兵強將,這就是
越王給後人留下最寶貴的啟示。
有關越王城洗馬池的史料記載,最早見於
南朝陳·夏侯曾先《會稽地誌》里:吳王“以越在山絕水,乃贈之以鹽(魚)。越山頂有井,深不可測,廣二丈余,中多魚。乃取鯉一雙以報吳。吳知城中有水,遂解甲而去。”其中,
北宋華鎮的
七絕《城山》生動描寫了饋魚退敵的故事:“兵家制勝舊多門,贈答雍容亦解份。緩報一雙文錦鯉,坐歸十萬水犀軍。”所不同的是,有的史料上寫的是“嘉魚”(古書上記載的嘉魚,就是虎嘉魚,屬鱖魚科),有的寫著是
鯉魚。但不管是什麼魚,這個並不重要,關鍵是真的有“越王饋魚退敵”之計,就是絕好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