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內容簡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任務。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個關鍵的環節。2001年6月教育部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已決定從2001年秋季開始,用5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實行基礎教育新的課程體系。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評價觀,強烈衝擊著現有的教師教育體系,對廣大教師和教師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158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 作者:李雁冰 鐘啟泉
- 出版日期:200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1057598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單元一新課程改革與評價觀的轉變
主體部分
主題1什麼是課程評價?
主題2課程評價的功能
主題3現行課程評價之批判
主題4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
主題5行動研究:推進新課程評價改革的有效方式
條件部分
研究性學習部分
培訓建議
單元二發展性學生評價
主體部分
主題1學生評價的基本方法
主題2發展性學生評價的基本特點
主題3實施發展性學生評價的基本程式
條件部分
案例部分
研究性學習部分
培訓建議
單元三表現性評價
主體部分
主題1什麼是表現性評價
主題2表現性評價的設計要點
條件部分
案欏i部分
研究性學習部分
培訓建議
單元四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
主體部分
主題1什麼是學生成長記錄袋
主題2學生成長記錄袋的類型及構成
主題3如何制訂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方案
主題4對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的反思
案例部分
研究性學習部分
培訓建議
單元五考試改革目標與方向
主體部分
主題1考試的種類
主題2現行考試制度存在的弊端
主題3考試改革的方向
主題4幾個需要澄清的問題
條件部分
案例部分
研究性學習部分
培訓建議
單元六發展性教師評價
主體部分
主題1審視現行教師評價制度
主題2發展性教師評價的基本理念
主題3發展性教師評價的實施步驟
主題4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麼
主題5稱職教師的個人品質
條件部分
案例部分
研究性學習部分
培訓建議
單元七如何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主體部分
主題1影響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因素
主題2教師自我實現專業發展的策略
主題3反思性教學
條件部分
案例部分
研究牲學習部分
培訓建議
附錄:教師素質發展與繼續教育登記檔案袋
後記
文摘
這種診斷性評價類似於醫生給病人看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針對學生在某一方面的學習內容或知能發展上的嚴重困難,運用某種特殊的評價手段而作的診斷,目的是找出造成嚴重困難的原因,進而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故這種評價既可能發生在某種教育活動開始之前,也可能發生在教育活動進行過程之中,只要發現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實施這種評價。例如,對存在明顯交往障礙的孩子進行診斷,分析造成孩子交往障礙的原因,進而提出幫助孩子發展交往能力的措施。
一般來說,教師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藉助的手段主要有:以前的相關成績記錄、摸底測驗、智力測驗、態度和情感調查、觀察、訪談等。2.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教育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引導教育過程正確而高效地前進而對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育效果所採取的評價。與診斷性評價不同,形成性評價一般是在教育活動進行過程之中開展,其主要作用是:
第一,引導學習活動的方向。實施形成性評價必須明確規定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目標及其評價項目,劃分出學習單元和具體課時,這無疑能對教學活動起到導向的作用。
第二,強化學生的學習。形成性評價能對學生是否已經達到階段性目標、達到的程度如何作出判斷,從而肯定學生已有的發展成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的作用。
第三,及時發現問題並提供矯正處方。通過形成性評價,教師和學生可以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簡單問題與困難,並通過對問題和困難的分析,尋找產生問題和困難的原因,制訂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措施。心理學研究成果和教育實踐經驗表明,經常向教師和學生提供有關教育進程的信息,可以使學生和教師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按照需要採取適當的修正措施,使教育成為一個“自我糾正系統”。
後記
本書由山東教育學院繼續教育辦公室主任、課程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周衛勇副教授擔任主編,負責全書的設計、組織和統稿工作,曾繼耘副教授協助做了大量工作。具體各章的撰寫者分別是:第一單元,周衛勇;第二、三、四單元,曾繼耘;第五單元,項慧娟;第六、七單元,李小紅。
序言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它要求中國小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新課程倡導一種課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師重新認識和確立自己的角色,重視教師的課程參與,改變教師的課堂專業生活方式,通過教師參與課程建設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使之掌握課程開發的技術。
新課程的實施,迫切要求廣大教師加強學習、進修,儘快提高專業化水平。教師勞動不同於一般的勞動,教師的專業包括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兩個方面。教師既應該是學科知識方面的專家,又應該是學科教學方面的專家。
認為“學者即良師”是不對的;以為對中國小教師學術水平要求不高也是不對的。優秀的中國小教師既需要有紮實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了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具備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從而發展學生的智慧,發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總之,教師既要做“經師”,又要做“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