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贛東學院永久校區(大校門):東臨新區校區
2002年,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在
東華理工大學 南昌校區創辦。
2010年,學校調整至東華理工大學撫州校區(校本部)招生和辦學。
門牌迎客石(背面擬篆刻贛東學院校訓)
202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轉設為公辦的贛東學院,同時撤銷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的建制;
2月3日,撫州市發改委同意學校新校區建設;
2月4日,贛東學院建設工程列入撫州市2021年重點建設項目計畫;
3月20日,學校成立贛東學院過渡期管理委員會;
6月18日,贛東學院揭牌。
2022年10月13日,學院新校區建設項目,入選江西省2022年第二批省重點建設項目;
8月,江西省地質局第八大隊與學院(原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舉行校企合作框架協定簽約暨實踐教學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授牌儀式;11月,學院與泰國
西那瓦國際大學 簽署合作協定,正式建立校際合作關係。
2023年3月15日,學院與
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 (IN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簽署了合作備忘錄(MOU合作協定);5月,學院分別與江西聯通、用友新道科技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9月,學院當選為全國網路安全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理事單位;10月,學校機械與電子工程系獲批廣東省“產教評”產業技能生態鏈公共實習基地建設單位。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行政樓、創新創業學院
截至2024年3月,學校設有5個二級學院,開設32個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364人,教職工中專任教師280人。教師高、中級職稱占比40%,博士、碩士學歷占比95%以上;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
教學團隊 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3月,學校獲批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一流課程8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項目1項。
專業建設 截至2024年3月,學校獲批省級教改課題16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6項。
校園風景
教改項目(部分) 項目來源
項目名稱
基於學科競賽的測繪類專業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2023年,學校學生在各類賽事中,共獲國家級獎勵120餘項、省部級獎勵300餘項。
學生參賽獲獎情況(部分)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2023年9月,學校獲批市級科研機構平台1個。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學校獲批省級科研項目52項。
學術資源 截至2023年9月,學校圖書館總面積達到41065.24平方米,閱覽室座位數1500個;館藏有紙質圖書60.32萬冊,有電子期刊1.57萬冊,學位論文126.56萬冊,音視頻8620.0小時。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學校與
北京大學 共建“臨川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與江西聯通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與撫州電信共建“贛東數字經濟研究院”;與
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 、泰國西那瓦國際大學等多個國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關係,與西安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上海大學等中國國內高校開展交流與合作。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學校徽志為兩個帶有外圓環的同心圓環,由學校名稱(中英文)和圖案(牡丹亭及世界)組成。主要標識色為象徵科技、發展、進取的藍色。徽志整體寓意贛東學院立足歷史文化名城撫州、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團結奮進,為建成主動服務區域主導產業及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特色鮮明的區域高水平套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努力奮鬥。
學校徽章
學校徽章為教職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贛東學院校名(舒體)的長方形證章。其中,教職工徽章為紅底白字,學生徽章為白底紅字。
精神文化 明德致知 篤行惟新
贛東學院校訓
釋義:校訓以“明德”為體,達“致知”之用;以“篤行”為體,達“惟新”之用。
明德 ,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以德育人、以德為先、以德為本,才能培育有德之人,這是學校都應該遵守的教育理念,屬於德育的範疇。贛東學院校訓以明德為首,體現了立德樹人的社會主義辦學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也是希望學院師生加強道德修養,成為正大光明、品德高尚的人。
致知, 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意為探索求知、追尋真理,鼓勵學生勤奮學習,教師鑽研學問,屬於智育的範疇。“致知”也可引申為“致良知”,正是“明德”追求的目標,簡單來說就是“知善知惡是良知”,體現了美育的要求,和臨川文化也有很深的淵源(臨川文化名人、心學開創者陸九淵與理學大師朱熹就此有一場“鵝湖之辯”;王陽明傳承、光大“心學”,提出了“致良知”的主張;湯顯祖深受心學影響,創作了“臨川四夢”)。
篤行, 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意為篤定目標、砥礪前行、不斷實踐,寓意著贛東學院作為套用型本科院校,對“工匠精神”的一種追求和對廣大學子的期許。這裡“致知”和“篤行”並列,即代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付諸行動,方能獲得真知。其中也體現體育、勞育要求。
惟新, 出自《詩·大雅·文王》,原話是:“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意為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也體現了我們臨川文化的特色(王安石是臨川文化的傑出代表人物,其改革精神千年後仍歷久彌新、催人奮進),寓意著贛東學院要承擔培養具有創新精神人才的使命,改革發展、持續創新,激勵廣大師生不斷超越自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這裡“明德”和“致知”並列寓意著贛東學院培養學生德才兼備,“篤行”和“惟新”放一塊寓意著贛東學院師生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實踐。而從“惟新”最後又要回到“明德”,因為科技的不斷創新,如果脫離人類道德底線,終將帶來毀滅。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發展是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惟新”只有回到“明德”,重新出發才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總之,“明德致知 篤行惟新”八個字四個詞語獨則寓意深遠、自成一體;合則層層遞進、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周而復始,預示贛東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教育宗旨,以培養集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實幹精神為一體的青年學子為教育目標,一代又一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以為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