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公開落實情況
2014年,全市各級、各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
贛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於政府信息公開有關檔案精神,緊緊圍繞全力推進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提速提質提效和加快建設創業、宜居、平安、生態、幸福贛州大局,切實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領導,紮實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通過完善機制,落實責任,豐富載體,加強督查考核,有力地推進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市政府入口網站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國脈互聯政府網站評測研究中心主辦的2014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活動中,總分在全國301個地級市中排名第11位, 進入全國政府入口網站先進行列。
(一)高度重視,強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任務落實。一直以來,贛州市各級政府和部門領導高度重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根據省政府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2014年國辦發〔2014〕12號文、贛府廳字〔2014〕63號文下發後,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立即做出指示,要求各級、各部門根據檔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紮實推進行政權力運行、財政資金信息、公共資源配置、公共服務、公共監管等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並認真做好依申請公開、政策解讀和輿情回應等工作。根據市政府領導指示,在深入徵求有關部門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出台了《贛州市2014年政府信息公開要點》,要求各地、各部門切實加強組織實施,認真貫徹落實。同時,在《贛州市政府信息公開月報》上將國辦發〔2014〕12號文、贛府廳字〔2014〕63號文精神和有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落實要求分期進行刊摘,及時通報有關情況,督促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強化責任,抓好2014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的貫徹落實。
(二)完善機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體系。先後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信息公開的通知》、《關於建立黨務政務信息通報和規範新聞發布申報備案制度的函》、《新聞發布工作30條》、《關於做好2014年政府系統新聞發布工作的通知》等信息公開制度。同時,將政府信息公開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加大考核問責力度,積極套用檢查、評議等方式加強督查工作,每月定期通報有關情況,切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化、常態化、規範化開展。
(三)豐富載體,搭建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平台。一是建設了政務微博群信息公開平台。目前,全市已開通認證政務微博80餘個,並全部納入“贛州發布廳”統一管理,全市政務微博矩陣初步建成。二是積極套用新聞發布會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圍繞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全市性重大活動等,主動通過新聞發布會、發新聞稿等各種方式予以解讀。2014年,全市召開新聞發布會226場,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冷新生,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周光華,市政府副市長鬍聚文等市領導先後出席新聞發布會,專題發布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兩周年和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籌備工作情況。市公安局、教育局、財政局、扶貧辦等單位召開新聞發布會,專題發布了“百日治安整治”專項行動情況、2014年高考中考工作,“財源信貸通”、“小微信貸通”實施情況及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實施情況。
(四)主動作為,推進政策措施和熱點輿情解讀回應。建立健全了信息發布和政策解讀機制和政策解讀專家庫,積極套用新媒體、政府網站、線上訪談等形式進行政策解讀和回應。對《贛州市本級行政審批項目目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辦法》、《贛州市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指導意見》、《關於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等市里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積極組織專家、媒體進行解讀和宣傳報導。同時,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冷新生、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鬍滿松,南康、信豐、尋烏、會昌、石城等縣(區)主要領導,市發改委、農糧局、財政局、環保局、工信委等部門負責人先後通過網站與網民開展了線上訪談,認真傾聽網友意見、建議和訴求,進行互動交流;35個政府部門在市政府入口網站開展網路問政,回答網民提問516條,及時回應了民眾關切。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2014年,我市總計主動公開政府信息64.33萬條。加上之前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全市累計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86.80萬條。政府網站信息公開平台全年公開信息53.14萬條,其中市本級6.21萬條,縣(市、區)級46.93萬條。
(一)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
1.行政權力運行信息公開。一是推進行政審批信息公開。市政府各部門均已在政府入口網站信息公開欄目中公開本部門“三定”方案規定的職能。部門有獨立網站的,也在獨立網站相應欄目公開了部門職能情況。2014年9月,我市印發了《關於公布市本級行政審批項目目錄的通知》(贛市府發〔2014〕21號),決定保留市本級行政審批項目350項(含行政許可310項、非行政許可審批40項)。目前,目錄已在市政府網站、各審批部門網站對外公開。同時,全面清理了審批事項辦事指南,規範了事項的名稱、設定依據、申請材料、承諾辦結期限、收費標準等信息,統一在行政服務中心視窗對外公示。二是推進了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制定了《贛州市打擊侵權假冒工作信息報送和套用管理辦法 (試行) 》,對打擊侵權假冒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工作進行了統一規範。明確各行政執法機關侵權假冒行政處罰案件信息要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在本單位政府網站公開,或選擇公告欄、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予以公開。2014年,全市共公布符合條件的行政處罰案件信息71條。
2.財政資金信息公開。一是擴大了公開範圍。及時向社會公開2014年度市本級財政預算、部門預算以及“三公”經費預算。在2013年大余縣、寧都縣、會昌縣、石城縣等4個縣預算公開試點的基礎上, 2014年10月31日前,全市18個縣(市、區)均已在縣(市、區)政府門戶等網站上公開了政府總預算、“三公經費”支出總預算和部門預算信息。二是統一了公開時間。市本級專門下發了《關於編制2015年市本級財政預算的通知》,明確2015年起在財政批覆部門預算後20個工作日內,集中時間將部門預算(涉密部門除外)和“三公”經費預算向社會公開。三是細化了公開內容。下發通知要求市直單位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2015年起將部門預算細化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的末級科目,並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同時,按照省財政廳《關於轉發〈財政部關於深入推進基層財政專項支出預算公開的意見〉的通知》精神,深入推進糧食直補、綜合補貼、良種發放及一事一議項目等45項基層財政專項支出預算公開工作,規範基層財政專項支出公開範圍,細化基層財政專項支出公開內容。四是推進了審計結果信息公開。穩步推進了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政府部門或國有企事業單位收支審計、有關行業或專項資金綜合審計以及重要資金、建設項目及政策執行情況等審計結果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3.公共資源配置信息公開。一是認真做好征地信息、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等信息公開。加大征地拆遷計畫、公告等相應信息的公開力度。全面公布補償方案、補償標準和補償結果等各環節的信息,落實征地報批前公告、確認和聽證程式,切實保障被征地者知情權。全年共公開徵地拆遷公告11條,並發布了中心城區征地拆遷公告補償安置辦法、地價等相關信息。加大了土地供應計畫、出讓公告、成交信息和供應結果公開力度,及時在網上公布了中心城區年度土地儲備、土地供應計畫。全年累計公開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公告42條。二是推進了保障性住房信息公開工作。在市房管局政務網站上設立住房保障信息公開專題公示欄,及時向社會公布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的政策、措施、辦法。及時公開保障性住房建設年度計畫、項目開工和竣工情況,保障性住房項目名稱、建設地址、建設方式、建設總套數、建設進度、項目總投資、項目建設和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名稱和責任人,以及保障性住房分配規則、分配對象、分配房源、分配程式、分配過程、分配結果、退出情況、投訴舉報電話等信息。同時,在市政府信息公開平台上紮實開展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分配程式、分配房源、分配對象、分配過程、分配結果、退出情況等信息“七公開”工作。三是推進了政府採購信息公開。所有政府採購信息,包括採購公告、變更公告、中標公告、公告公示、投訴處理和行政處罰結果公示等,均在省、市公共資源交易網上公開發布。落實了採購預算公開制度,招標和非招標項目的採購預算均在招標(採購)公告中予以公開。實行單一來源項目審前公示制度,及時地公開了採購原因及唯一供應商名稱。規範了政府採購信息特別是成交信息及投訴處理、行政處罰結果公示。四是推進了工程項目建設信息公開。市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等信息均在省公共資源交易網上按法定規定時間向社會公開。全年共向社會公開招投標項目信息56起。同時,通過贛州市人民政府網站等渠道,對社會關於重點工程相關情況的投訴進行答覆,共處理投訴46起;通過贛州市重點工程信息網、江西省公共資源交易網等網站公布市重點辦聯繫方式,共受理電話諮詢83起。
4.公共服務信息公開。一是推進了高校招生信息和財務信息公開。通過政府網站、市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贛州教育網、政務公開欄、《贛南日報》(教育周刊)等形式,主動向公眾主動公開高校招收保送生、具有自主選拔錄取資格考生、高水平運動員、藝術特長生等等特殊類型招生政策信息,公開高校收費項目、依據、標準、用途和使用情況及各類資金和助學物資發放等情況。二是推進了科技管理和項目經費信息公開。建立健全了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信息公開制度,充分向社會公開科研項目的立項、驗收結果和資金安排等信息。三是推進了衛生領域信息公開。通過政府網站、報刊、辦公大樓內設定的政府信息公開電子顯示屏等形式,向社會發布相關衛生信息和衛生統計信息,重點公開了醫療機構概況、醫療機構環境、醫療服務信息、特殊服務告知、服務價格及收費等情況。做好轄區內法定傳染病疫情信息,特別是2014年的“革登熱”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公開工作。四是推進了就業信息公開。在市政府信息公開網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站及時發布涉及人事人才、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民生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動態信息、政策措施等,最大程度地方便民眾和服務對象通過信息平台了解情況。
5.公共監管信息公開。一是加強了環境信息公開。重點推進了空氣和水環境信息公開,定期發布環境質量監測信息,並在市環保網上環境質量發布專欄和市環保局官方微博中,發布贛州中心城區空氣品質日報和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月報。推進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做到環評受理、審批和驗收全過程公開。對全部建設項目實行“六公開”、“三公示”。推進了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監督性監測信息公開和污染減排信息公開。在贛州環保網開設了“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專欄,公開排污單位環境監管信息、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和總量減排等相關信息。二是推進了安全生產事故信息公開。加強了安全生產事故應對處置、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信息公開,公開了全市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分析報表,逐步提高了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處理信息的公開比例。加強了關鍵時期和極端天氣的預警預防信息發布和事故應急處置救援信息公開,高效快捷地發布了可能引發事故災難的風險信息。加大了生產安全事故應對處置信息公開力度,負責組織事故處置、救援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時準確發布本級政府處置的生產安全事故搶險救援進展等信息。加強了重大事故隱患和安全生產事故掛牌督辦信息公開,向社會公開督辦單位及整改落實等情況。三是推進了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信息公開。主動公開我市出資監管企業上年度主要財務指標、整體運行情況、業績考核情況,公開出資監管企業在振興發展、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節能減排等方面的重大措施及執行情況。全年共公開反映我市國資發展、國企改革、重大項目建設等相關信息150餘條。四是推進了食品藥品監管信息公開。全年共利用手機短息和網站發布食品藥品安全和預警信息17 條。對開展的各項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公示,市本級公開處罰了14件食品藥品違法行為。建立了“黑名單”制度,對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公示曝光,曝光企業 17 家。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主要類別
1.概況信息。包括市政府部門介紹,機構職能,領導簡歷、分工和重要活動、講話。
2.法規檔案。包括市政府負責執行的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機關制定的規範性檔案;市政府制定的規範性檔案和其他相關檔案。
3.發展規劃。包括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及相關政策;市政府年度工作、重點工作、階段性工作計畫。
4.工作動態。包括市政府重要會議、經濟社會發展、惠民實事項目等最新動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政務公告、公示;綜合性和階段性統計數據。
5.人事信息。包括領導幹部任免公告;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表彰和獎勵。
6.財經信息。包括財政預決算及審計;政府集中採購項目目錄、標準及實施,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及建設資金使用;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依據、標準;政府設定的專項資金管理,徵用土地、房屋拆遷中由政府支付的補償及補償費用的發放、使用,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管理、分配、使用;稅收政策及稅收工作;金融政策及金融工作;保險政策及保險工作;政府投資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重大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招商引資等情況。
7.行政執法。包括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確認、行政給付、行政裁決等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依據;行政執法及行政複議等情況。
8.公共服務。政府有關面向公民、企業和其他經營者及涉外服務方面的信息。
9.其他需要公開的信息。除上述8類信息以外的市政府認為需要公開的其他信息。
(三)信息公開的形式
我市已形成入口網站、政府公報、新聞發布會、市、縣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新聞媒體、手機等覆蓋城鄉、多層次、全方位的主動公開渠道,並開展了政務微博等新媒體發布政府信息的有益探索,力求通過多種形式滿足人民民眾獲取公共信息資源。
1.入口網站。“贛州市人民政府網”是政府信息公開的主要平台,在入口網站上建立了市、縣統一的政府信息公開平台,下設市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市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市政府機關與縣(市、區)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政府信息公開年報、依申請公開等子欄目。所有縣(市、區)和絕大部分市直部門和單位也都建立了入口網站,方便市民查閱政府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
2.市政府公報。全年編印政府公報4期,公開政府信息61條,包括市政府發號文19篇、字號文26篇,市政府辦公廳發號文21篇、字號文17篇,來文目錄和大事記4篇,政府工作報告1篇。公報免費發至市政府各部門、縣(市、區)政府及鄉(鎮)政府。
3.新聞發布會。全年共召開新聞發布會226場。專題發布了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兩周年和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籌備工作情況。市公安局、教育局、財政局、扶貧辦等單位召開新聞發布會,專題發布了“百日治安整治”專項行動情況、2014年高考中考工作,“財源信貸通”、“小微信貸通”實施情況及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實施情況。
4.公共查閱點。在市檔案館已建起了政府信息閱覽中心、在市圖書館建起了政府信息電子閱覽室。市檔案館匯集了市級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同時,在市行政服務中心、圖書館分別建立了一個政府信息公開觸摸平台,為市民查閱和獲取信息提供便利。
5.新聞媒體。主要包括贛南日報、贛州晚報、贛州廣播電視台、中國贛州網。
6.政務微博等新媒體。主要包括政務微博、政務微信。
7.其他形式。主要包括各地、各部門根據各自工作職能,利用簡訊平台、服務熱線、編印免費宣傳書籍向廣大民眾發布政府信息。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辦理情況
(一)受理依申請公開的數量、受理方式、涉及內容
2014年,全市共受理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185件,其中市本級受理164件,受理方式為網上平台申請145件,信函申請19件,內容涉及政策檔案、公共服務、城市規劃、房地產管理等方面;縣(市、區)級受理21件(贛縣1件,上猶縣2件,崇義縣2件,南康區2件,大余縣1件,信豐縣1件,龍南縣3件,全南縣2件,于都縣1件,興國縣3件,瑞金市1件,會昌縣1件,石城縣1件),受理方式分別為當面申請3件,政府信息公開網上申請14件,信函申請4件,內容涉及征地拆遷、國土、林業、果業、住房保障、社保、醫保等方面。
(二)受理辦理情況
市本級145件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請,其中125件屬於“已主動公開範圍數”、“同意公開答覆”的內容,已予以公開;有2件屬於“同意部分公開答覆”,依法依規進行了部分公開;有4件因內容涉密或其他原因不予公開答覆;有13件不屬於本機關政府信息,有1件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縣(市、區)級21件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請,有19件已公開答覆,“不予公開”2件。
(三)“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內容及原因
市、縣(市、區)級受理的依申請公開中“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主要因內容涉及地方政府秘密、商業秘密或個人隱私,公開後可能損害第三方合法權益,因此不予公開。
四、2014年,我市市本級和縣(市、區)都沒有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情況
五、2014年,我市共有10件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複議的情況。其中6件因申請人要求公開的信息不存在或受理前已經履行公開職責而駁回了行政複議申請,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有1件被依法糾錯,責令對申請人進行公開答覆;有3件得到調解處理。我市因政府信息公開產生行政訴訟2件,均因申請人要求公開的信息不存在或受理前已經履行公開職責而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六、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2014年,我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較大提高,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但對照上級的要求和公眾的需求,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信息公開工作開展不均衡。由於經辦人員經常變化,業務能力和素質參差不齊,造成少部分單位發布信息不夠全面、規範、及時。二是信息公開監管難度大。由於省、市、縣政府信息公開平台不是統一的平台,難以套用技術手段加強對基層單位監管。隨著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和數量不斷加大,依靠人工監管的難度較大。三是套用新媒體公開政府信息工作水平不高。各地、各部門套用網站、報刊、電子公告欄等傳統媒體公開信息較多,對人民民眾喜歡的新媒體等形式套用不多,尚無法有效套用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技術,拓展公開新渠道。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市將根據國務院、省政府統一部署,圍繞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的目標,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制,不斷提升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解讀政策、回應關切、引導輿論的能力和水平,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實現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開展,切實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一)主動發出政府權威聲音。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強化政府網站、新媒體等政府信息公開平台的更新力度,充分公開行政法規、規章、政府規範性檔案,深入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以及公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的公開,不斷滿足人民民眾的知情權。
(二)深入淺出解讀好重大政策。緊緊圍繞社會熱點,結合民眾的關注點,邀請專家學者、實際工作人員、第三方研究機構等多角度、多側面解讀,把重大政策的基本內容、精神實質、決策背景講清楚,把重大政策與民眾的利益關係講明白。
(三)跟蹤回應社會熱點輿情。完善協調機制,創新表現形式,通過新聞發布會、政府網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多種渠道,對涉及本地、本部門的重大突發事件、應急事件,在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根據事件發展和工作進展跟蹤發布動態信息,闡明政策,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理順情緒。
(四)強化信息公開基礎建設。建立完善規章制度,規範政府信息公開的採集、審核、報送、複製、傳遞等環節程式,確保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合法、完整、準確、及時。充分吸納網路新技術、新業務,積極運用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自適應等新技術,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把握新媒體、多媒體傳播規律,運用數位化、圖表化、可視化等多種方式,不斷豐富政府信息公開的表現形式。加強對信息公開經辦人員的培訓,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專業團隊,形成穩定的支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