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第一批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建設實施方案

為重點扶持創建一批示範鄉鎮,進一步提高全市小城鎮建設水平,助推打好新型城鎮化攻堅戰,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贛州市第一批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建設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0年6月18日
  • 實施時間:2020年6月18日
  • 發布單位:中共贛州市委辦公室 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印發的通知,解讀,

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和贛州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將示範鄉鎮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城鄉環境整治緊密結合,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民眾參與的工作機制,按照以人為本、規劃先行、產業支撐、共建共享、示範帶動、彰顯特色的基本原則,加強政策扶持,積極探索建立符合贛州實際的新時代小城鎮建設發展新模式。
(二)目標任務。從2019年起,兩年為一批次壓茬推進,用五年左右時間、分四個批次,到2023年建成60個左右示範鄉鎮(2019年計畫脫貧預摘帽的寧都縣、興國縣、于都縣、贛縣區暫不作要求)。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政策,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努力把示範鄉鎮打造成為特色產業興旺、城鎮功能完善、鎮村治理有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新型城鎮化示範區。
二、主要工作
(一)規劃編制
優先把示範鄉鎮列為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鄉鎮,高質量編制完善示範鄉鎮各類規劃。
1.修編或調整完善示範鄉鎮總體規劃、鄉鎮政府所在地規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因地制宜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科學制定示範鄉鎮建設項目計畫。
2.加強各類規劃的銜接和協調,整合各部門專項規劃和建設項目,實現“多規合一”和“一張圖”管理。
3.加強規劃和建築設計工作,強化風貌特色研究。
4.加強規劃實施監管,確保規劃剛性執行。
(二)產業發展
將產業發展擺在首位,以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為核心,培育全產業鏈,實現“一鎮一品”、“一鄉一業”。示範鄉鎮特色產業實現產值明顯提高,城鎮化率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以上。
1.培育特色產業堅持宜工則工、益農則農、宜尚則商、宜游則游,每個示範鄉鎮培育發展1—2個特色產業。農業產業型鄉鎮立足臍橙、蔬菜、油茶等主導產業,至少做強一項品牌農業,打造成為縣域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平台。加工帶動型鄉鎮至少培植一家加工帶動能力強、社會影響大的現代企業,打造成為縣域農產品的加工基地。工業發展型鄉鎮以工業集中區為平台,發展資源開採與深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形成規模效應。鄉村旅遊型鄉鎮走多元化旅遊發展路子,全域共建、全域共享,促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綜合開發型鄉鎮突出綜合功能,大力發展工業、商業、金融、交通等產業。商貿物流型鄉鎮至少建成一家功能齊全、輻射面廣的商貿物流中心或專業交易市場。城郊服務型鄉鎮積極發展與城市產業配套銜接的輔助產業,培育發展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等新產業新業態。
2.發展集體經濟示範鄉鎮的所有行政村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組建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圩鎮所在地村(社區)用好用活村集體預留地、土地增減掛鈎收益等政策,發展產業項目,壯大集體經濟。偏遠村(組)可通過異地興建、聯村共建等方式,在圩鎮置辦商鋪、標準廠房、倉儲設施等物業,拓寬集體經濟成長點。
3.帶動民眾就業。每個示範鄉鎮至少建成一家聯農帶農能力強的新型產業經營主體。採取“新型產業經營主體+農戶”、“村集體+農戶”、“扶貧車間+農戶”等多種方式帶領民眾抱團發展。
4.創優發展環境。加強對鄉鎮常住人員技能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城市(縣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序向示範鄉鎮轉移,並給予土地、信貸、規費減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完善示範鄉鎮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平台,解決就業、就學、就醫等民生問題。利用“千企千鎮工程”和贛粵、贛閩等交流平台,鼓勵支持在外贛商回歸就業創業。
(三)鄉鎮建設
1.統籌鄉鎮全域基礎設施建設。
(1)鎮域交通設施。加強建設規劃與公路建設規劃的銜接,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最佳化農村路網結構。
(2)生態系統建設:保護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態系統,利用當地原生和多年生樹種建設生態綠地系統。加強公共綠地、附屬綠地和防護綠地建設,因地制宜建設沿河沿線等綠道網。鄉鎮政府所在地規劃區內至少有一處面積不小於 2000 平方米的公共綠地。
(3)自然人文資源保護利用。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切實保護文物古蹟、老建築、古街巷、特色民居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完成鎮區範圍內樹齡超過50年及以上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掛牌,古樹名木保護率達100%。
(4)旅遊服務設施:按照景區標準推進鄉村旅遊型鄉鎮全域鄉村建設,著力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因地制宜規劃建設特色民宿、旅遊購物、旅遊廁所、旅遊停車等服務設施。
2.加快示範鄉鎮圩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1)交通設施。完善鎮區道路網路,按照道路硬化平整、路燈照明達標、路面排水通暢、交通標識齊全的標準,對建成區內道路及背街小巷進行建設和改造,同步建設管網設施,配套完善路燈、消防、交通標識等附屬設施。按規劃新建一批公共停車場,合理劃定道路停車位。
(2)給排水設施。實行集中安全供水,加快自來水廠和供水管網建設及技術改造。新建及改造道路必須建設地下排水管網。按規劃建設適當規模的污水處理設施,集中處理鎮區範圍內的生活污水。在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污水收集管網尚未覆蓋的區域,因地制宜選擇污水處理方式和技術工藝,倡導建設小規模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工業企業生產廢水必須處理達標後排放。鎮區污水處理率達75%以上。
(3)環衛設施。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集、轉運體系,配備必要的轉運車輛,至少建成一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推行垃圾分類,著力解決鄉鎮生活垃圾“圍村堵河”問題。深化“廁所革命”,按照二類以上標準建設、改造鎮區公共廁所,消滅旱廁。
(4)電力、通信設施。電力、通信等架空線路原則上下地敷設。架空線路必須規範整齊,無安全隱患。
(5)教育設施。建成區內幼稚園、中國小建設規模和標準須滿足常住人口子女的入學需求。
(6)醫療衛生設施。至少有一所,建設規模和標準需達標的公立鄉鎮醫院(衛生院)。
(7)文化體育設施。至少有一處向公眾開放的用於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的場地、建築物,有開放使用、面積不小於 2000 平方米的市民活動廣場(應急避難場所)。
(8)商貿物流設施:抓好普惠郵政、“快遞下鄉”建設,基本建成覆蓋鄉、村的農村物流網路。按需完善金融服務網點。
(9)村(社區)活動場所。最佳化升級示範鄉鎮政府所在地村組(社區)場所,保障村級組織辦公議事、黨員活動、教育培訓、便民服務、文化娛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功能,建設規模和標準可高於一般村(社區)。
3.分類推進示範鄉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學習借鑑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開展以“六清二改一管護”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推行農村環衛第三方治理和保潔員全職化。因地制宜分類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引導農戶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在學校、村委會、農家樂等人員密集場所新建或改造鄉村公廁。所有村組實現村容村貌乾淨整潔,50%以上的村組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實現提檔升級,至少建成1個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四)長效管理
1.創新管理模式。參照縣城管理標準對鎮區進行管理,推行鎮區格線化管理模式,落實“門前三包”、路長制等管理措施。按照“有隊伍、有經費、有裝備、有制度、有標準”的要求,探索設立鎮村建設管理監督機構。
2.鎮容村貌治理。
(1)鎮區市容衛生。開展“垃圾不落地,鄉鎮更美麗”活動,道路、廣場、綠地無放養家畜現象;無違規設攤、占道經營、亂潑亂貼、亂搭亂建現象;運輸渣土、石料車輛無漏灑、無帶泥上路現象;無污水直排現象。至少建設1個標準化農貿市場,
集貿市場管理規範、清潔衛生,場內設定水沖式公廁
(2)鎮區市政設施管護。建立長效管理維護機制,及時維修維護鎮區道路、給排水等市政設施。
(3)鎮區交通秩序。規範設定交通標誌標線,劃定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位標誌標線,合理設定人行道信號燈。強化非機動車、行人的交通秩序管理。大力整治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亂停亂放等問題。
(4)鄉鎮風貌。推動“一鄉鎮一風貌”建設,加強鄉村風貌整體管控,注重農房單體設計。加強農村住房建設管理,從嚴控制村民建房體量,引導村民相對集中建房。加大農村超高超大建房整治力度,加強農村“空心房”、坑式廁所等拆后土地整理利用,持續美化村容村貌。
3.鄉風文明建設。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焦農村婚喪喜事大操大辦、互相攀比、天價彩禮、薄養厚葬等不良風氣持續開展專項整治,推動農村移風易俗。以開展國家級、省級園林鎮、衛生鎮、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為抓手,塑造現代文明小城鎮新形象。全面解決“老人住危房”問題,“清潔家庭”覆蓋率達95%以上,“三沿六區”亂埋亂葬零增量並逐步實現無墳化。
三、實施步驟
第一批示範鄉鎮建設周期為兩年。分三個階段推進。
(一)前期準備階段(2019年9月前)。完成第一批示範鄉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或調整,按需編制專項規劃、城市設計等規劃。完成項目申報、項目選址、土地徵收、初步設計、招投標等前期工作,籌劃落實建設資金。開工建設一批工作基礎較好、已完成前期工作的項目。
(二)全面實施階段(2019年10月—2020年11月)。2020年6月底前開展中期評估工作,2020年10月底前制定各類長效管理辦法和制度並組織實施。
(三)驗收總結階段(2020年12月底前)。屆時,按照制定的第一批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建設考評驗收方案,組織開展考核驗收工作,並總結經驗做法。
四、保障措施
(一)堅持高位推動。將示範鄉鎮建設作為“書記工程”,形成市縣鄉三級書記一起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成立贛州市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建設領導小組,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市政府主要領導任常務副組長,市委組織部部長和市政府分管城建、農口的副市長任副組長,市政府對口副秘書長,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同志,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局、市扶貧辦、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新旅局、市衛健委等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建局,負責日常工作。建立市領導掛點幫扶和市直職能部門依據職責對口聯繫制度。市直職能部門依據職責出台支持示範鄉鎮建設政策措施,並加強行業指導。市、縣(市、區)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示範鄉鎮掛職鍛鍊。
(二)創新體制機制。各縣(市、區)要結合擴權強鎮,依法依規下放示範鄉鎮建設急需且能承接得住的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具體事項由各地自行確定。合理確定示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2019年至2020年,第一批示範鄉鎮當年新增地方財政收入的60%以上予以返還,有條件的地方可全部返還。建立示範鄉鎮建設行政審批綠色通道。
(三)加大資金扶持。市級財政設立專項補助資金,縣級財政將示範鄉鎮建設資金納入年度預算,兩年內對每個示範鄉鎮投入不少於4000萬元。在示範鄉鎮收取的土地出讓金收益及城市維護建設費、市政公用設施配套費等,除政策規定外,市、縣兩級政府全部予以返還。整合相關部門資金和項目,積極爭取中央、省級專項資金支持。發改部門優先將符合條件的示範鄉鎮建設項目申報為中央預算內投資計畫。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支持。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採取多種方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涉及管線遷移時,管線權屬單位應積極配合支持並按規劃要求無償自行遷移。
(四)強化用地保障。自然資源部門對符合規劃的示範鄉鎮項目建設用地做到應保盡保,並對每個示範鄉鎮每年安排100畝商住用地公開出讓。示範鄉鎮可對建成區內歷史遺留的糧管所等國有土地及周邊區域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的其他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整理、盤活利用。積極支持開展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試點。
(五)加強考評激勵。將示範鄉鎮建設納入縣(市、區)高質量發展考評內容。市委、市政府根據考評情況予以資金獎補,用於示範鄉鎮工程建設。第一批設一等獎1名,獎勵資金1000萬元;二等獎2名,獎勵資金800萬元;三等獎3名,獎勵資金600萬元;對其他合格的每個獎補200萬元。對先進個人予以市級表彰,對發展產業有方、工作成效明顯的幹部特別是鄉鎮幹部優先提拔重用。

印發的通知

各縣(市、區)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門,市直、駐市各單位,各人民團體:
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將《贛州市第一批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中共贛州市委辦公室 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6月18日

解讀

一、背景依據
“十三五”時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機遇期,也是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期。我市是革命老區,也是農業大市,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各項任務艱巨繁重。目前全市共有285個鄉鎮,集鎮常住人口約150萬人,僅占15.48%,鄉鎮的吸納集聚效應空間巨大。長期以來,我們沒有將鄉鎮建設擺到應有的位置,只注重縣城發展,忽視鄉村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明顯不足,鄉鎮經濟發展落後,產業發展乏力,集鎮承載力薄弱,基礎設施配套滯後,管理能力水平低下。可以說,贛州能否如期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奔小康,能否真正實現鄉村振興、高質量脫貧,這285個鄉鎮就是關鍵。正是在這一現實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科學提出推進示範鄉鎮建設,助推打好新型城鎮化攻堅戰,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二、目標任務
從2019年起,兩年為一批次壓茬推進,用五年左右時間、分四個批次,到2023年建成60個左右示範鄉鎮(2019年計畫脫貧預摘帽的寧都縣、興國縣、于都縣、贛縣區暫不作要求)。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政策,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努力把示範鄉鎮打造成為特色產業興旺、城鎮功能完善、鎮村治理有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新型城鎮化示範區。
三、主要內容
(一)規劃編制。優先把示範鄉鎮列為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鄉鎮,高質量編制完善示範鄉鎮各類規劃。修編或調整完善示範鄉鎮總體規劃、鄉鎮政府所在地規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因地制宜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科學制定示範鄉鎮建設項目計畫。
(二)產業發展。將產業發展擺在首位,以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為核心,培育全產業鏈,實現“一鎮一品”、“一鄉一業”。示範鄉鎮特色產業實現產值明顯提高,城鎮化率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以上。1.培育特色產業。堅持宜工則工、益農則農、宜尚則商、宜游則游,每個示範鄉鎮培育發展1—2個特色產業。2.發展集體經濟。示範鄉鎮的所有行政村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組建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3.帶動民眾就業。每個示範鄉鎮至少建成一家聯農帶農能力強的新型產業經營主體。4.創優發展環境。加強對鄉鎮常住人員技能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三)鄉鎮建設。1.統籌鄉鎮全域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鎮域交通設施、生態系統建設、自然人文資源保護利用、旅遊服務設施等。2.加快示範鄉鎮圩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包括交通設施、給排水設施、環衛設施、電力通信設施、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文化體育設施、商貿物流設施、村(社區)活動場所等。3.分類推進示範鄉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包括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村莊清潔行動、農村環衛第三方治理和保潔員全職化、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農村“廁所革命”、“四精”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四)長效管理。1.創新管理模式。參照縣城管理標準對鎮區進行管理,推行鎮區格線化管理模式,落實“門前三包”、路長制等管理措施。2.鎮容村貌治理。包括鎮區市容衛生、鎮區市政設施管護、鎮區交通秩序、鄉鎮風貌3.鄉風文明建設。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開展國家級、省級園林鎮、衛生鎮、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為抓手,塑造現代文明小城鎮新形象。
四、涉及範圍
(一)2019年,除計畫脫貧預摘帽的寧都縣、興國縣、于都縣、贛縣區暫不作要求外,每個縣(市、區)分別申報1個示範鄉鎮。
(二)2020年之後,各縣(市、區)每兩年分別申報1個示範鄉鎮。
五、關鍵字詮釋
(一)示範鄉鎮:特色產業興旺、城鎮功能完善、鎮村治理有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新型城鎮化示範區。
(二)“四精”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
(三)國土空間規劃:是對一定區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安排,包括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
六、惠民利民舉措
(一)經濟社會方面。積極支持示範鄉鎮開展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試點。示範鄉鎮的所有行政村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組建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每個示範鄉鎮至少建成一家聯農帶農能力強的新型產業經營主體。採取“新型產業經營主體+農戶”、“村集體+農戶”、“扶貧車間+農戶”等多種方式帶領民眾抱團發展。加強對鄉鎮常住人員技能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二)村容村貌改善方面。加大示範鄉鎮農村超高超大建房整治力度,加強農村“空心房”、坑式廁所等拆后土地整理利用,持續美化村容村貌。
(三)鄉風文明建設方面。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焦農村婚喪喜事大操大辦、互相攀比、天價彩禮、薄養厚葬等不良風氣持續開展專項整治,推動農村移風易俗。
(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全面解決“老人住危房”問題,“清潔家庭”覆蓋率達95%以上。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引導農戶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在學校、村委會、農家樂等人員密集場所新建或改造鄉村公廁。所有村組實現村容村貌乾淨整潔,50%以上的村組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實現提檔升級,至少建成1個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五)公共服務配套方面。教育設施。建成區內幼稚園、中國小建設規模和標準須滿足常住人口子女的入學需求。醫療衛生設施。至少有一所,建設規模和標準需達標的公立鄉鎮醫院(衛生院)。文化體育設施。至少有一處向公眾開放的用於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的場地、建築物,有開放使用、面積不小於 2000 平方米的市民活動廣場(應急避難場所)。鄉鎮政府所在地規劃區內至少有一處面積不小於 2000 平方米的公共綠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