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贛縣是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古縣,是客家先民南遷進入贛南的第一站,是客家搖籃、千里
贛江第一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為弘揚客家文化,我縣將
城南新區客家大橋至
梅林大橋區域作為彰顯客家文化的重點區域來打造,以“展示客家名人形象,弘揚客家文化精神”為主旨,與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客家文化城、水東七里古鎮、江西派風水鼻祖楊筠松結廬地
楊仙嶺融為一體、首尾呼應,園內各類建構築物都賦予了鮮明的客家文化特色。園內主要規劃建設了“一祖四園兩堂一閣一址一第”,以鮮活的人物雕塑形象、風韻獨具的
客家建築藝術形式和大量詳實的史料史跡呈現了贛南籍和對贛南發展有深遠影響的歷朝歷代、各行各業等先賢名士739人,以人物為主線將贛南古今人文歷史融為一體,充分展示了
贛縣乃至贛南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
著名景點
開基祖園
灌嬰(?~公元前176),中國秦末漢初名將、重臣。
灌嬰為睢陽(今河南商丘
睢陽區)人,商販出身。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參加劉邦軍隊,以驍勇著稱。先隨劉邦攻司馬欣、圍章邯;後獨率騎兵破魏、擊楚;繼隨韓信占齊國、入楚地、克彭城;
垓下決戰,窮追楚軍,功勞顯赫。漢高祖六年,受封潁陰侯。後以車騎將軍身份相繼參加平定臧荼、韓信、英布叛漢的作戰。呂后死,因與周勃等擁立文帝有功,升為太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繼周勃為相,次年卒。被追謚為“懿侯”。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灌嬰受封潁陰侯,率領大軍一路南掃,平定江淮諸郡。繼爾沿長江、贛江一線,先建治九江、南昌,旋四面進發,一年之內在江西境內建立了18個軍事意義的政權機構,可謂是江西開基之祖。這時的江西南方,繼秦朝建立第一個地方政權--
南野縣之後,灌嬰率漢軍在贛南境內開疆拓土,在章水之濱歐潭一帶闢建了
贛縣,成為贛縣開基之祖;嗣後兩千餘年,贛縣與郡(州、府)一直同城共治,灌嬰亦可謂是贛州城開基祖。
基於灌嬰是贛州歷史上光耀萬代、彪炳千秋的宗祖人物,贛南客家名人公園主題雕塑——《灌嬰開基》,注重烘托
贛縣深遠的歷史,重點凸顯開基祖灌嬰將軍的開拓者之威武形象,並以眾人鑿石開基的形體姿態與勞動場景來彰顯世代後人敬仰將軍、熱愛河山、建設家園的熾熱情懷,激勵後人以祖先為榮耀,奮發有為,再創輝煌。
宗師園
贛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3.94萬平方公里莊嚴國土,多情而富庶,自唐以降,接納了一批批南遷的漢先民,孕育了偉大的客家民系,與此同時,或挽留或誕生了一批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宗師級人物——諸如南禪宗師馬祖、風水宗師楊筠松、文化宗師蘇東坡、理學宗師周敦頤、宋詞宗師辛棄疾、心學宗師王陽明、戲劇宗師湯顯祖……他們如一顆顆耀眼的星漢,在贛南歷史的天空上閃爍絢爛光芒,在贛南文明史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斑斑史跡,並藉助贛南這塊豐饒、美麗的土地,完成他們由人至“祖”至“聖”的人格魅力提升,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思想或學術體系,創造了不朽的人文神話與精神財富——
馬道一(公元709—788年),禪宗八祖,俗稱馬祖。四川什邡人。容貌奇異,牛行虎視,舌長抵鼻。先從懷讓習禪,後雲遊四方,唐746年在
馬祖岩修行形成“平常心是道”禪宗理念,隨即在
贛縣寶華山築寺開壇講經。
楊筠松(公元834—906年),俗稱楊救貧,江西形勢派風水師祖。竇州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作亂,乃入崑崙山。過虔州,助盧光稠擴城築街,以地理術授曾文辿、劉江東。葬雩都藥口壩。楊公風水對聯:自然山水好風水 天地乾坤良雲天;橫批:風生水起 ,據楊筠松國師記載,大門張貼此對聯風水好。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湖南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中國理學創始人。“二程”(程頤、程顥)啟蒙先生。在
虔州任職期間,開創理學,創辦
清溪書院,創作《愛蓮說》。今贛州城內濂溪路即紀念之。
蘇 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
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豪放派詞人代表。蘇東坡兩次路過
虔州,盛讚贛州“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是贛州文化的奠基式人物。
辛棄疾(1140—1207),號稼軒,山東歷城人。豪放派詞人,與蘇軾並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贛州任江西提點刑獄時,題寫了著名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浙江餘姚人,世稱陽明先生。中國心學創始人。明正德年間巡撫
南贛,訂立鄉規民約,推行西南官話,興辦陽明書院,發展理學,創立心學。現贛州城陽明路、大余“落星亭”即紀念之。
湯顯祖(1550—1616),臨川人,明代傑出的劇作家,有“東方的莎士比亞”之稱。湯顯祖以
南安(今大余)府衙牡丹亭為背景創作的《牡丹亭還魂記》,和他的《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
名宦園
名宦園,位於贛南客家名人公園中段,是紀念贛南歷朝歷代名宦的主題園區。園內共有趙卞、孔宗瀚等八位名宦雕像。
趙 卞(1008—1084),浙江衢縣人,號清獻,景佑進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史稱“鐵面御史”。嘉祐六年(1041),以一琴一鶴自隨,知虔州,鑿十八灘,建章貢台,創
清溪書院,致虔州“歲豐無盜、獄冷無冤”。
孔宗瀚(?—1088),孔子第四十六代孫,山東曲阜人。宋嘉佑年間(1056-1063)出任虔州知州,後官至刑部侍郎、寶文閣待制。知虔州期間,治鐵澆城牆,築石樓,題點虔州八景,並請蘇東坡為之題詩。
劉 彝(1017—1086),福建長樂人,中國古代傑出水利專家。先後出任都水丞、都官員外郎,熙寧年間出任
虔州知軍,期間修建
福壽溝,開挖水窗。宋紹聖初福州立“五先生祠”、明
贛州立“四賢坊”,劉彝均列其中。
洪 邁(1123—1202),
鄱陽人,字景盧,號容齋,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學家。乾道二年(1166),知
贛州。邁到任,重視教育,建學館,造東浮橋,便利人民。後拜翰林學士,進龍圖閣學士。著有《容齋隨筆》。
海 瑞(1514—1587),著名清官。海南瓊山人,號剛峰。舉人出身。官至右僉都御史。知興國期間,體察民情,上奏書《興國八議》,不畏強權,打擊地方惡勢力,譽為“海青天”。現
興國瀲江書院仍存有牌坊紀念之。
楊廷麟(生卒不詳),清江人,明末兵部尚書。崇禎四年進士,授編修。順治二年,江西惟
贛州存。廷麟赴贛與清兵對峙半年。十月四日,大兵登城。廷麟督戰,久之,力不支,投清水塘英勇就義。現
贛州城內仍存清水塘紀念之。
張照乘(生卒不祥),字寶賢,河北磁州人。雍正13年,張照乘知
贛縣,修學宮、建義倉,鼓勵百姓種榕植松,“修
八境台城垣,清理官衙,收養嬰兒”。
贛州“清八景”即由張照乘與父親張棟書、弟弟張照黎三人合擬。
蔣經國(1910—1988),浙江奉化人。1927年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1937年回國。1939年至1945年,擔任贛南地區專員、保全司令兼
贛縣縣長,開展新贛南運動,建正氣中學,辦正氣日報,卓有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