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婚

買賣婚

買賣婚,是指純錢物交易而定的購買式婚姻。從父系社會開始,女子喪失社會地位,依附於男子後,女子就像房田產業、金銀財寶一樣的貨物,成為男子的所有物。只要有錢就可以買賣婦女的觀念開始在社會上流行。初期,買賣婚沒有妻妾之分,周代以後,聘娶婚確立,則以禮聘娶的女子為妻,用錢購買來的女子作為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買賣婚
  • 類別:交易
  • 國家:中國
  • 學者陳顧遠
簡介,歷史,記載,特點,形式,各地習俗,

簡介

買賣婚,將婦女作為有價之稱隨意買賣,這在中國古代是極其盛行的。結兩姓之好,本無需什麼代價,上古時代的群婚及對偶婚階段便是如此。但隨著私有制社會的出現,對偶婚向個體婚過渡,男家要補償女子家庭的特別的代價就可以了。我們在一夫多妻的婚姻中,早已看到買賣婚姻的惡果。封建時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的盛行,與買賣婚是直接相關的,而有錢人家能三房四妾也由此而產生。久而久之,女子無價嫁出,則被視作不名譽的事。女子出嫁要價越高,被視作榮譽越高。在一些地區對出嫁不以牛為代價的,當地人將會嘲笑。而超過普通數額被賣出的女子,則引以為榮。從損失的補償變成合法的勒索,以致無錢不成婚姻,"非受幣不交不親",於是聘禮就變成了嫁女的身價。

歷史

在中國,買賣婚姻也是有相當長的歷史。從古人所說"伏羲制嫁娶,以儷皮之禮",就可知道買賣婚俗至遲在夏商之時便產生了。所謂"儷皮",那是古代以鹿皮代貨幣,故鹿皮為禮就是用錢作娶妻之禮,這是由婦女的身價而化出的習俗。陳顧遠先生作過考證,認為古代以"妃"稱婦人,就是帛的代名詞,以"孥"字稱妻子,也是受到金錢的影響。
以致後來傳之已久的婚姻6禮:納采、納吉、問名、納徵、請期、親迎。其中把買賣之俗用"納徵"一詞而正了名份,只是在禮興之後,廢了原來的奴婢市場;唐律中則更是明文規定:賣人為妻妾者,徒3年。但因買賣婚又以禮的形式出現了,於是禮又為買賣婚"正了名",而最後婦女的買賣是明目張胆地進行的,以致封建社會幾千年,買賣婚姻之俗從無根絕過。唐代盛行"嫁娶必多收資",元明兩代聘禮則更重,元典中對聘禮還作了明文規定。

記載

買賣婚,數千年來一直殘存著。最早的《禮記·曲禮》上就記載有“買
妾不知其姓,卜之”。《禮記·檀弓上》也記載了子碩賣其父之妾,為生母安葬的事。《韓非子》里有一個故事,說衛國有一對夫妻去燒香求菩薩,妻子向神禱告說:“我希望得到一百捆布。”丈夫聽了問她:“為什麼要得那么少?”妻子說:“不能再多,多了你就會拿去買小老婆。”這個故事,也反映了當時買妾是相當隨便之事。歷代以來,買賣婚已作為流行習俗之一沿襲下來,直至現代,“娘們兒算什麼,只要有白花花的銀元,俊姑娘敞開地挑”。
買賣婚買賣婚

特點

充分體現買賣婚特點的是各民族中的妻子賠償制度。這是由妻子被搶而造成的糾紛。由於男女雙方感情不能融洽,另一男子不顧女子已有丈夫而採取了搶的措施。
在一般情況下,經人調解,妻子歸搶者所有,但搶婚者須賠償原夫當初買妻的身價一部甚至數倍。在女子轉婚過程中,也存在須付給前夫若干買妻身價的事實。假如該女子轉婚次數較多,則女子身價反而越高,使新婚的丈夫不勝負擔。

形式

買賣婚以金錢購買為實質,其形式也是五花八門的。較為固定的有四種:
一是以禮聘娶為名,金錢買賣為實的購買式婚姻。起初,“六禮”之一的“納幣”是對婚姻的一種尊重,但是,逐漸地變成“非禮不嫁”了。女家視彩禮的厚薄而決定是否允嫁,女子收了男家的彩禮,就開始成為男家的人,變為男家財產的一部分,婚後,則成為男家傳宗接代的工具。男方不出彩禮錢,女方不會嫁過來;女方不得到錢,也決不肯白白出嫁。漸漸地,在彩禮錢上討價還價。男方視女方出身門第、人品才貌而出價,女方相應討價、還價。有的地方還出現了“論斤計價”的荒唐事,以每斤體重百元至幾百元的價格,與女方父母結算,婦女完全成了一種商品。
直至現代,婚姻的買賣痕跡還十分突出。有的較為隱晦,以高檔家庭設施、豪華婚禮以及金銀首飾等條件出現,有的較為直露,乾脆開價數千,或者上萬。這是在聘禮掩蓋下的買賣婚的延續,不少“高價姑娘”或因主觀原因,或因父母親屬等原因,出嫁困難,耽誤了青春和幸福。
二是以錢買妾。自古以來,一夫多妻為社會所認可。妻子明媒正娶,而妾則可用錢購買,無論是豪門千金、市井平女或是名妓女伶,只要有錢,均能買回為妾。甚至他人的妻子也能以重金購買。這種買賣婚,如同買一件物品一樣,公開與合法。
三是賣女抵債或把女子作為掙錢工具的買賣婚。由於在中國長期的男性為中心的封建社會中,婦女失卻獨立人格而依附於男子,成為“從父、從夫、從子”的附屬品,因此,往往被作為一種特殊的“貨物”抵押、買賣。歷代賣女抵債或賣妻求榮等買賣式婚配比比皆是,並且,其殘餘至今影響著一部分人,他們仍把女兒或老婆視為賭資。
四是誘騙、拐賣婦女而成的買賣婚。

各地習俗

舊時,廣東一帶就有一種婦女的買賣婚姻,俗稱"吃土鯪魚"。土鯪魚及是廣東特產的一種肉嫩味美的魚,常作家常菜,不登大雅之堂,於是被用作比喻那些給主人看上的僱傭婆媽。她們被主人看上後留做妾侍。這就稱為"吃土鯪魚"。為此,形成一種專門做土鯪魚生意的秘密市場,為那些有錢有勢的人挑選妾侍服務。在廣東某地,每天下午3時就有一些老婆娘帶一些年輕的女子到秘密市場吃茶談天,而那些想"吃土鯪魚"的人則在市場內看來看去,看中了便一齊坐下吃茶談天,討論身價。那些來吃"土鯪魚"的人不僅用眼看,而且用手摸,看中了就現錢交易,把"土鯪魚"領回家去。這種取妾之方式與購買貨物一般。
舊時,普通買妾的"相睇",也有先看相片,然後再看本人;有在女家的,也有在酒樓茶室的。一旦主人看中了,便約定時日。到了那天,用一乘青轎將她抬回來。小妾進門一定要在午刻時分,門口放著一雙紅木屐,兩桶淨水,那妾下轎後,赤著腳穿起木屐,換著淨水來到廳上。廳的中央,正室早已坐在那裡,等著小妾跪見,這叫下馬威,免得小妾得寵不把正室放在眼裡。那小妾見了正室便要下跪,而正室則首先要賜個名字給她,這叫改名;並把一枝銀花管插在她頭上,這叫管住她;然後說些教誨一類的話。俗話說:"有子是妾,無子為婢。"通過買賣得來的妻妾在身份上已矮人三分,還要等到有了孩子,才能被承認為家中一員。有的小妾被買進門後,還要先驗了處女才行,不是處女更是沒有什麼好日子過。就是有了孩子,也不能與正室平起平坐。
中國少數民族中,舊時也盛行著買賣婚姻的習俗。如瑤族怒族維吾爾族、傈傈族、苗族獨龍族等,都有買賣婚的情況。他們對女子的身價大多以牛來計算。比如傈傈族,盛行以黃牛作為評定女子身價的標準。通常女家一個姑娘要向男方索取三、四頭黃牛,漂亮健康的新娘身價可達七、八鬥牛。獨龍族女子的身價也是以牛來計算的。媒人上女家求親,進大門在火塘邊坐下,邊抽菸,邊喝茶,並試著探問女方為女子提出的身價。女方的父母則按照女兒各方面的情況向男方提出財禮。女子的身價以牛來計算,並按規矩須在結婚前送清,否則認為是不吉利的。有的女子身價竟高達10多條。獨龍族的父權社會中,女子出嫁無異於出賣,娶妻就是買媳婦,娶妻的財禮就是女子的身價。在福貢縣傈傈族那裡,婚價一般少的為5條,多則10條、20條。
除了以牛作為身價外,還有以白銀計算的。瑤族嫁女子就以禮銀作身價,男方去女家迎親,必須向女方父母交納娶妻的禮銀。禮銀以白銀計算,而且一定要過秤,做到銀貨兩清。交付禮銀後意味著買上了她的女兒。
買賣婚在僜人那裡是相當有代表性的。僜人在舊時盛行買賣婚,購買妻子已經作為僜人的普通習俗,並不認為有不道德的地方。在僜人當中,凡是擁有一定的財產,即可以購買一個妻子。牛是僜人財產的主要標誌,所以僜人飼養牛完全與農業生產無關,牛的用途一是用以殺牲祭鬼,另一則是用以作為購買妻子的身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