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全文
全民健身是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為落實好“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一根本任務,實施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推進健康貴州建設,依據國務院《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省政府近日印發《貴州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以下簡稱計畫),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
計畫主要內容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五大新發展理念,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以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依法治體、多元互促、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倡導健身休閒,努力實現體育生活化、生活體育化,體育生態化、生態體育化,體育旅遊化、旅遊體育化,讓多彩貴州動起來,打造山地民族特色體育大省強省,加快推進健康貴州建設。
(二)發展目標。到2020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5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達2100萬,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占全省常住人口比例達34%以上,全民健身、科學健身意識普遍增強。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450億,全民健身教育、經濟和社會等多元功能不斷增強,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格局更加健全。
二、主要任務
(三)加快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加快市(州)所在地“一場兩館”(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建設,支持縣(市、區、特區)建成一批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館、游泳館、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結合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點設施建設,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支持大一型、大二型國有企業建設綜合性體育健身設施,鼓勵大型民營企業自建體育健身場館。城市新建居住區和社區嚴格落實體育設施配建“三同步”(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要求,確保室內人均體育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體育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規劃建設的體育場館不得挪用或侵占,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未達到規劃建設指標的,要因地制宜補齊。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參與城市新建居住區項目規劃審查和竣工驗收。鼓勵支持各地充分利用閒置廠房、倉庫、會堂、舊校舍、商業設施和“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改造建設全民健身場地。切實增加公共體育設施總量和提高使用效率,各級財政資金和體育彩票公益金投資建設的體育惠民工程,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積極推進有條件的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到2020年,市(州)全部建成“一場兩館”,縣(市、區、特區)建成公共體育場館或全民健身中心,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完善。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體育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
(四)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將每年8月定為貴州省“全民健身月”。充分發揮運動會示範帶動作用,每四年舉辦一屆全省運動會暨全民健身運動會,常態化辦好少數民族、職工、農民、學生、殘疾人、老年人綜合性運動會和婦女兒童健身展示會。支持各級各類學校因地制宜增加體育課時量,開展“一球一操一品”和戶外拓展活動,發揮“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等活動的示範引領作用,保障青少年每天在校體育鍛鍊時間不少於1小時。把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政府政績考核指標,把提高青少年的體育素養和養成健康行為方式納入學校教育內容。支持社區廣泛開展適合老年人參加的體育健身交流活動,統籌規劃建設公益性老年健身設施,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社區體育設施功能銜接。推動殘疾人康復事業發展,加強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治療和科學健身指導。倡導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每周參加體育健身不少於5小時,充分發揮工會、婦聯、共青團、少數民族、殘疾人、農民和老年人等體育協會作用。把足球等球類場地建設納入城鎮和新農村建設規劃,支持有條件的鄉鎮因地制宜建設足球場;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完善大學、高中、國中、國小四級球類競賽體系;積極推廣籃球、排球、網球、桌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擴大球類人口規模。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利用水域和高海拔山地建設人工滑雪場、室內滑冰場和水上健身設施,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有趣的大眾雪上、水域和健身休閒賽事活動,讓更多的人喜愛和參與冰雪、水上運動。建立全民健身激勵機制,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頒發體育鍛鍊標準證書、證章,吸引更多人群參與體育健身。完成健身氣功管理方式改革試點工作。到2020年,《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人數達85%以上;各級各類學校經常參與足球運動的學生達到65萬人,建成700所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1-2個足球試點縣(市、區、特區),重點建設5-6支高校足球運動隊,校園足球註冊學生運動員達到2萬人。
(五)大力發展體育社會組織。全面推行體育社會組織“3+X”模式,省、市、縣成立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和老年人體育協會,各級各部門和單位根據工作實際成立單項體育協會,鄉鎮(街道)和行政村(社區)成立農民體育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和全民健身活動站(點)。發揮體育總會的樞紐協調作用,帶動和督促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指導基層文化體育組織加強資源整合,探索社區合作模式,創建社區體育俱樂部,鼓勵城鄉社區體育組織、健身團體和健身站點依法依規進行登記,逐步轉化為固定體育健身組織。引導網路、民間等體育社會組織規範、健康發展。加快推進體育社會組織與行政機關脫鉤,成為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到2020年,體育總會組織在市(州)、縣(區、市、特區)實現全覆蓋,90%以上鄉鎮(街道)建有體育組織和健身站(點),95%以上的社區建有體育健身站(點),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實現市(州)級行政區全覆蓋,培訓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2500人次。
(六)積極發展山地戶外運動。充分發揮貴州山地戶外運動資源優勢,因時因地因需開展健身跑、登山、徒步、騎行、游泳、漂流、攀岩、滑翔傘、露營、探洞、戶外拓展、極限挑戰、滑雪滑草等民眾喜聞樂見的休閒運動項目,開發體育運動產品。支持各地申辦國際國內品牌賽事,精心打造“水、陸、空”山地戶外休閒運動項目和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山地戶外民族特色精品體育賽事,鼓勵差異化發展。支持黔西南州集中精力辦好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與國際國內山地戶外運動救援組織合作建設山地戶外運動搶險與救援隊伍,完善山地戶外運動管理體系;支持安順壩陵河國際跳傘邀請賽、紫雲格凸河國際攀岩節,遵義海龍屯國際戶外運動挑戰賽、赤水河騎行,貴陽市拳擊公開賽、電子競技大賽,貴陽和六盤水國際馬拉松賽,銅仁龍舟大賽、梵淨山國際公路腳踏車賽,黔東南州環雷公山超100公里跑、黎平劃騎跑邀請賽,金沙亞洲山地競速挑戰賽,黔南國際體育舞蹈邀請賽和亞洲攀岩賽等一批有吸引力的國際性和區域性品牌賽事舉辦,支持縣(市、區、特區)打造省級品牌賽事。到2020年,建成100個生態體育公園,100條山地戶外體育旅遊線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達45個。
(七)發揮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大力發展體育產業,適時組建體育產業發展集團,適時評選體育產業做強企業,支持國際國內知名體育用品製造企業和銷售企業落戶貴州,開發一批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民健身產品。鼓勵各地開發運用體育組織、體育場館、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活動的名稱、標誌等無形資產。建設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影響力大的體育產業園(區)和體育產業基地。開展全域體育旅遊創建活動,鼓勵支持各地舉辦與旅遊相結合的戶外健身運動會和競賽表演活動,設計推出適宜全域開展的健身休閒運動項目,推動體育產業和旅遊業深度融合發展。做好體育扶貧工作,重點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山區因地制宜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利用民族傳統節日和農閒季節,組織開展農村體育活動,提高貧困地區民眾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發掘培養貧困家庭有體育特長學生。發揮好體育運動“治未病”作用,強化體醫結合,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到2020年,體育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75億,全民健身成為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拉動內需的新經濟成長點和動力源。
(八)發展體育健身指導服務。依託雲上貴州大數據平台,抓緊建設貴州“網際網路+體育”健身服務網路,利用大數據技術及時分析參加體育鍛鍊人數、體育設施利用率、運動健身效果等,提高全民健身指導水平和健身設施監管效率。落實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以市(州)為單位編寫科學健身指導方案和體育健身活動指南,建立運動處方庫。支持有條件的單位、企業、學校建設運動健身指導站和國民體質監測站。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雜誌、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等宣傳媒介開展全民健身宣傳教育,鼓勵電視台建立體育健身頻道,報刊開設體育健身專欄,引導民眾樹立“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幸福一輩子”,“日行萬步路,夜讀十頁書”、“運動是良醫”等理念。鼓勵支持以家庭為單位開展自由性、主動性、文化性健身休閒活動。傳承推廣獨竹漂、龍舟、賽馬、陀螺、武術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深入開展對外體育交流活動,拓寬全民健身國際交流渠道。到2020年,國民體質監測實現常態化,市(州)建成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縣(市、區、特區)建有國民體質監測站。
(九)加強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組建省體育運動學院(專科),支持遵義市體育學校升格組建體育職業學院,支持貴州醫科大學組建運動康復醫院,支持興義民族師範學院組建山地戶外運動管理分院,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成立體育健身學院,培養適應全民健身和體育運動發展需要的組織管理、賽事籌辦、健康服務、宣傳推介等體育健身專業人才。實施大學生村官社會體育指導員工程,行政村(社區)至少配備1名以上兼職社會體育指導員。強化基層體育管理人員和民間健身領軍示範人物的培訓扶持,將全民健身人才培養納入各級政府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加強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人才隊伍的互聯互通,形成全民健身與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工作良性互動。各地要充分利用對口幫扶城市優質體育資源,幫助培養優秀教練員、運動員。到2020年,培養高水平運動員100名,培養引進高水平教練員、國家級裁判員100名。
三、保障措施
(十)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建立由省政府分管領導任召集人,體育、教育、旅遊、發展改革、財政、民政、衛生計生、住房城鄉建設、文化、國土資源、扶貧、民族宗教、殘聯、新聞出版廣電、老齡委和工青婦等部門參與的省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市縣政府要建立相應的組織協調機制,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把相關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加以推進。組建省和市(州)級體育專家智庫,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督導工作機制,發揮智庫專家對全民健身工作頂層設計、政策制定和工作實施的諮詢服務及督導作用;鼓勵各地結合健康貴州建設需要,整合基層宣傳、衛生計生、文化、教育、民政、林業、住房城鄉建設、殘聯、旅遊、扶貧等部門資源,在街道、鄉鎮層面探索建設健身休閒和健康服務諮詢及康復理療服務中心。
(十一)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各級人民政府要將全民健身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年度預算,並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嚴格落實《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體育事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確保體育彩票公益金用於體育事業發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探索建立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基金,加快體育設施建設步伐。制定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目錄、辦法及實施細則,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設施管理運營、投資建設體育場館設施和舉辦健身活動。社會各界的公益性捐贈,符合稅法規定的部分,可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時依法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十二)完善法律政策保障。啟動修訂《貴州省體育條例》,依法保障公民體育健身權利。注重全民健身與精神文明、社區服務、公共文化、身心健康、養老助殘等相關制度的銜接,完善健身消費政策。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執法機制和執法體系,做好全民健身糾紛預防與化解工作,利用社會資源提供多樣化的全民健身法律服務。完善規劃與土地政策,將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畫,合理保障安排體育用地。
(十三)加強統計監管和績效評估。建立完善全民健身統計制度,定期開展體育場地和產業普查、國民體質監測和全民健身狀況調查數據分析。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每年對重點目標和重大項目的實施進度及全民健身實施計畫推進情況進行專項評估,並向社會公布;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進行評估。把全民健身評價指標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內容。將《貴州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執行情況納入省政府年度督查範圍,適時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各級政府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情況進行監督、巡查。市(州)、縣(區、市、特區)人民政府在2016年底前制定印發本地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任期結束時逐級提交實施計畫評估報告。
內容解讀
貴州省政府印發《貴州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以下簡稱計畫)。計畫提出,到2020年,市(州)全部建成“一場兩館”(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5平方米以上。計畫還將每年8月定為貴州省“全民健身月”。
計畫提出,建立全民健身激勵機制,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頒發體育鍛鍊標準證書、證章,吸引更多人群參與體育健身。到2020年,《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人數達85%以上;各級各類學校經常參與足球運動的學生達到65萬人,建成700所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1-2個足球試點縣(市、區、特區),重點建設5-6支高校足球運動隊,校園足球註冊學生運動員達到2萬人。
同時,積極發展山地戶外運動,充分發揮貴州山地戶外運動資源優勢,因時因地因需開展健身跑、登山、徒步、騎行、游泳、漂流、攀岩、滑翔傘、露營、探洞、戶外拓展、極限挑戰、滑雪滑草等民眾喜聞樂見的休閒運動項目,到2020年,建成100個生態體育公園,100條山地戶外體育旅遊線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達45個。
大力發展體育產業,適時組建體育產業發展集團,適時評選體育產業做強企業,支持國際國內知名體育用品製造企業和銷售企業落戶貴州,開發一批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民健身產品。到2020年,體育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75億,全民健身成為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拉動內需的新經濟成長點和動力源。
加強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組建省體育運動學院(專科),支持遵義市體育學校升格組建體育職業學院,支持貴州醫科大學組建運動康復醫院,支持興義民族師範學院組建山地戶外運動管理分院,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成立體育健身學院,培養適應全民健身和體育運動發展需要的組織管理、賽事籌辦、健康服務、宣傳推介等體育健身專業人才。到2020年,培養高水平運動員100名,培養引進高水平教練員、國家級裁判員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