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大事記錄,家庭情況,流亡生活,遭遇襲擊,再遭軟禁,遇刺身亡,遺囑,人物語錄,自傳,基本信息,中文版序,各方反應,美國,俄羅斯,基地組織,日本,英國,歐盟,死亡遭遇,
人物生平
她35歲時就當上總理的經歷使她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女總理,曾於1988年—1990年和1993年—1997年兩度出任
巴基斯坦總理,是
伊斯蘭世界的第一位女總理,因而有政壇“
鐵蝴蝶”的美譽(意為外表如蝴蝶般美麗,內心卻比鋼鐵還堅強)。其一生經歷坎坷,曾被政敵
軟禁,後曾因腐敗問題
流亡國外。
貝·布托從小接受良好教育,16歲就考入美國
哈佛大學,後又進入英國
牛津大學深造。1976年,從英國牛津大學畢業回國,繼承父志,進入政界。在1979至1984年,她被軟禁。1988年、1993年,兩次出任政府總理,又兩次因腐敗問題遭總統解職。1999年4月,與丈夫一起因腐敗和
濫用職權被判處5年監禁,並被處以860萬美元罰款。從此開始與家人一起流亡國外。在國外期間一直領導巴基斯坦人民黨的流亡總部。曾先後流亡至英國、
阿聯、
瑞士等國家。2007年10月18日,貝·布托返回
巴基斯坦。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市舉行的競選集會上,一名槍手對準她的頭和胸連開數槍,遭遇
自殺式襲擊受傷,在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
穆沙拉夫隨後宣布全國實行紅色警戒,同時全國為
貝·布托哀悼三天。
貝·布托作為
反對黨的領導人在其艱難的政治生涯中曾9次被
軟禁和入獄,並被迫
流亡國外。她在獄中的時間加起來已近六年。作為一名女性,她在政治鬥爭中所表現出的勇氣和信心是令人稱道的。
貝·布托在政治上深受其父親的影響,她一直致力於從教育、衛生、社會福利等方面改變
巴基斯坦的社會面貌。
貝·布托1953年生於
喀拉蚩,在巴基斯坦完成早年教育後前往美國哈佛、英國牛津深造,並獲得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等學位,英語達到了無懈可擊的地步。她的著作包括《外交政策透視》和自傳《
東方的女兒》。
1988年,貝娜齊爾·布托成為
巴基斯坦最年輕的政府首腦,也成為
穆斯林國度里的第一位女總理。作為政治世家裡的長女,貝娜齊爾·布托受到了良好的政治培養。然而,在父親被殘殺、家庭被迫害時,她沒有絲毫退縮的怯懦。站出來投入政治鬥爭,憑的是與生俱來的政治天賦和勇氣。
貝娜齊爾·布托是美貌的。不過,在她那一串閃光的道路:名門之後——牛津高材生——擁有十萬人的部落首領的妻子——母親——多次當選的政府首腦背後,她再也不可能僅僅是一個美貌的女人,她永遠身披面紗、粉面含威的形象是現代版的
蒙娜麗莎。
布托家族,這個巴基斯坦政治舞台上最顯赫的家族,一直處在風雨飄搖之中。27年前,為國家嘔心瀝血20年的前總理
阿里·布托被軍人政府送上絞刑架的那天,無數
巴基斯坦人為之痛哭;多年以後,當勇敢的女兒貝娜齊爾·布托再次走上險惡政途並兩任總理之時,全世界都為這隻“鐵蝴蝶”動容。
大事記錄
1976年,從英國牛津大學畢業回國,繼承父志,進入政界。
1988年12月1日,
貝·布托時年35歲就任總理,成為巴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她領導的
人民黨在同年11月選舉中獲勝。
1990年8月6日,時任總統吳拉姆·伊沙克汗以腐敗和解決民族衝突不力為由宣布解散貝·布托政府。
1993年10月19日,貝·布托再次宣誓就任巴總理。
1996年11月5日,時任總統法魯克·艾哈邁德·汗·萊加里宣布解散貝·布托政府。
1999年4月14日,巴一家法院認定
貝·布托腐敗指控成立,與丈夫一起因腐敗和
濫用職權被判處5年監禁,並被處以860萬美元罰款,但後來撤消了這一裁定。從此貝·布托開始與家人一起
流亡國外。在國外期間一直領導
巴基斯坦人民黨流亡總部。曾先後流亡至英國、
阿聯、
瑞士等國家。
2007年10月19日,
貝·布托結束流亡,返回
巴基斯坦。當晚發生兩起針對她的自殺襲擊,致使100多人死亡、近400人受傷。她本人安然無恙。
10月19日,貝·布托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自己絕不會因生命受到威脅而向極端主義低頭。
10月21日,貝·布托呼籲美、英等國介入炸彈襲擊案調查。
10月27日,貝·布托回國後首次離開
喀拉蚩,回到南部
信德省的故鄉拉爾卡納市,拜謁先父陵墓。
11月5日,貝·布托回國。她在當晚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呼籲當局取消當天開始實施的緊急狀態。
11月9日,警方包圍了
貝·布托的住所,不準她參加在拉瓦爾品第舉行的人民黨集會。
11月25日,貝·布托提交參加議會選舉的檔案。
12月3日,貝·布托與
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領導人、前總理
納瓦茲·謝里夫舉行會談,並宣布將開列參加議會選舉的條件。此後,雙方有關議會選舉條件的談判陷入僵局。
12月5日,總統
穆沙拉夫簽署一份協定,赦免了對貝·布托的指控。這意味著她可以回到
巴基斯坦參加議會選舉,若在選舉中勝出可以第3次出任總理。
家庭情況
布托家族是
巴基斯坦政壇的名門望族。
貝·布托的父親
阿里·布托是
巴基斯坦人民黨的創始人,曾擔任過巴總統、總理。貝·布托曾兩度出任總理,並且是第一位穆斯林國家的女總理。但布托家族的前行路上,總是伴隨著血雨腥風。
1977年,從英國牛津大學畢業回國不久的貝·布托,經歷了家族的厄運。父親阿里·布托在軍事政變中被免去總理職務,並於1979年被處以絞刑。也是從這一年起,貝·布托開始了長達5年的
軟禁生活,其中有34個月是在骯髒、黑暗的牢房中度過的,她還險些在手術台上遭到暗殺。痛苦的軟禁生涯將她錘鍊成了一個只為政治而生存的鬥士。但這隻“鐵蝴蝶”的從政之路並不順利。1988年、1993年,她兩次出任政府總理,卻兩次因同樣的原因——腐敗,遭到總統的解職。而這都與
貝·布托那場草率的婚姻有關。
按照
巴基斯坦風俗,貝·布托的婚姻全部由她的家庭和男方家庭包辦。1988年,在雙方進行了近一年的“談判”後,35歲的貝·布托才親眼見到了未來的夫君、建築業巨頭
扎爾達里。扎爾達里與布托同歲,出身於巴基斯坦南部一個闊綽的地主家庭。兩人在見面後的第五天便閃電般訂婚了。在舉行婚禮前,布托從未和丈夫單獨相處過,就算有家人在場也不相互握手。為了振奮
人民黨自
阿里·布托身受絞刑後的低迷士氣,他們有意將婚禮辦成了一場熱鬧、隆重的“嘉年華”。當時,婚禮請柬在
黑市上曾賣到上千盧比,甚至還出現了偽造的請柬。
然而,人民黨內從一開始就反對這樁婚姻,他們對扎爾達里的人品表示懷疑。果不其然,在
貝·布托任總理期間,“妻貴夫榮”的扎爾達里“貪名”遠揚。在
巴基斯坦,扎爾達里有個人盡皆知的綽號——“
10%先生”。這是說他擔任政府投資部部長期間,只要有公司想通過他拿到項目,就必須給他10%的回扣。後來,他甚至升格成了“30%先生”。還有訊息說,想跟他見面的商人必須要出近1萬美元的見面費。貪婪的丈夫最終斷送了“鐵蝴蝶”的政治生命。1996年,貝·布托被再次解職,扎爾達里隨即被逮捕。1999年4月,貝·布托夫婦因腐敗和濫用職權被判處5年監禁,並被處以860萬美元罰款。貝·布托帶著3個孩子開始了
流亡生涯。
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1928—1979.4.4,一般簡譯為阿里·布托),
巴基斯坦政治家,總統(1971~1979)。阿里·布托1928年出生於信德一貴族家庭,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倫敦律師學院學習法律。1953年回國執律師業。曾先後任商務部長、外交部長等職。1967年創建
巴基斯坦人民黨。1969年領導
民主運動推翻
阿尤布·汗政府,次年當選為
人民黨主席。1971年任總統兼軍法管制執行長。新憲法於1973年8月實施後被任總理,並於1977年3月再次當選。
1977年7月
齊亞·哈克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布托政府,布托被捕入獄。1979年4月4日凌晨,在獄中同妻子和長女貝娜齊爾·布托會晤後,被施以絞刑。
比拉瓦爾·布托·扎爾達里(Bilawal Bhutto Zardari),出生於1988年9月,是布托家族中的獨子,他的外祖夫是
巴基斯坦政治家阿里-布托,他的母親是貝布托。
人民黨新主席。
扎爾達里出生後的大部分時間都隨母親在海外
流亡,奔走於倫敦與杜拜之間。他曾經就讀於杜拜拉希德男童學校,並成為學校的學生會副主席。
2007年12月27日,貝布托不幸遇刺身亡,次日,扎爾達里和他的父親參加了貝布托的葬禮;12月30日晚,扎爾達里和其父親召開記者會,宣讀了貝布托的遺囑,她在遺囑中說待扎爾達里完成學業後接任人民黨主席。人民黨官方在當日已經任命扎爾達里為人民黨主席,待其完成學業後正式就任。其父親
阿西夫·阿里·扎爾達里被任命為人民黨聯合主席,在扎爾達里完成學業前負責人民黨黨務。此外,
人民黨還成立了一個資深顧問團,負責對扎爾達里進行輔佐。
流亡生活
貝·布托將英國倫敦選為自己的
流亡之地,她將英國稱作自己的第二故鄉,
牛津則是她的“靈魂”所在。在英國,貝·布托並非兩手空空。據巴檢察機關公布的數據,布托和丈夫共有26個國外銀行賬戶,在英國、法國、美國有14處房產,其中不乏莊園、農場,價值15億美元。不過,她堅稱,這些財產都是自己和丈夫通過合法手段獲得的。
流亡英國期間,
貝·布托還一直擔任著
人民黨主席,時常在倫敦主持人民黨高級會議,會見當地
巴基斯坦人社區的知名人士,並對巴政局發表看法。她始終堅持認為自己是巴政壇一支重要力量,她經常回憶家族的榮耀,表示要繼承父親的遺志。
幾年後,貝·布托從英國搬到了
阿聯的
杜拜。有人說,這是因為英國政府凍結了她的財產,英國外交部則暗示說,那是因為她與阿聯的聯繫更為緊密。貝·布托也將其領導的人民黨流亡黨部安置在了杜拜的一座別墅中。不過,根據與阿聯政府達成的協定,她在阿聯過著“失語”的生活,也就是不得在此發表任何政治聲明。後來,她又在
瑞士居住過一段時間,但瑞士檢察機關以洗錢罪名控告了她,她再一次被迫離開。據巴官員透露,在過去7年
流亡歲月中,
貝·布托曾輾轉流亡於美國、
沙烏地阿拉伯、
阿聯、西班牙和瑞士等多個國家。
2004年,扎爾達里被保釋出獄,結束了長達8年的牢獄生活。3個星期後,扎爾達里飛赴倫敦,一家5口終於團聚了。多年沒見過父親的孩子甚至都記不清老爸的模樣了。對這個兩次讓她從權力頂峰跌落的男人,貝·布托卻依舊是痴心不改。她說她非常思念丈夫,丈夫的遭遇讓她想起
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她還引用《
李爾王》的話說,“我相信是天下人負他,而非他負天下人。”
遭遇襲擊
剛剛結束海外
流亡生活歸國的
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齊爾·布托所乘車輛在2007年10月19日凌晨在
喀拉蚩市內行進途中遭遇兩次爆炸襲擊。爆炸造成139人死亡、近400人受傷,
貝·布托本人安然無恙。巴基斯坦內政部長阿夫塔卜·謝爾帕奧說,這兩起爆炸顯然是
自殺式襲擊。
貝·布托車隊附近先是發生一起小型爆炸,隨後距離貝·布托所乘卡車數步之遙處一聲巨響,卡車玻璃受損,一輛警方護衛車輛在街中心起火。爆炸目擊者米安·阿卜杜勒·拉扎克說:“起先是一次小爆炸,等人們慌亂時,一場大爆炸發生。”爆炸發生後,在貝·布托卡車車頂上的人紛紛下車逃命,一人徑直跳下,其他人使用梯子下車。人們四散逃離。當時和
貝·布托在同一輛車裡的助手拉赫曼·馬利克說,爆炸發生時貝·布托正在車中休息。
喀拉蚩警方高級官員愛資哈爾·法魯基告訴
巴基斯坦黎明新聞電視台,爆炸發生後,貝·布托迅速登上停放在附近應對不測事件的飛機,離開現場,被安全轉移到她在喀拉蚩的住所。
再遭軟禁
5天內巴基斯坦警方第二次阻止前總理參與抗議集會活動———
巴基斯坦警方13日出動上千名警察包圍
反對黨人民黨領袖、前總理貝娜齊爾·布托在東部城市拉合爾的住處,阻止她參與從當天開始向首都
伊斯蘭瑪巴德“行軍”的抗議活動。這是巴警方5天內第二次阻止貝·布托參與抗議集會活動。
拉合爾所在的
旁遮普省警方稱,他們已經向貝·布托出示了為期7天的拘留令,禁止她離開住處參與集會。
多重障礙封鎖住處
旁遮普省警方當地時間13日凌晨開始派遣上千名警察設定障礙,阻斷通向
貝·布托住處的所有交通。
一名在現場的法新社記者看到,警方首先在住所周圍設定了雙層鐵絲網,並在外圍搭建木製障礙,後面部署了一列身著防彈衣的武裝警察。最後,警方在住所最外圍停了大約8輛裝滿沙土的卡車。
路透社記者看到,住所大門處貼著一張有關貝·布托的拘留令。
負責實施封鎖任務的警官阿夫塔卜·齊馬告訴美聯社記者,警方已經將拘留令交給貝·布托的代表。“她(貝·布托)已經被拘留,不會被允許離開住處,”齊馬說。
一名警官告訴法新社記者,部署在貝·布托住處周圍的警力大約有1100人,而設定的路障將足以“排除貝·布托離開的可能性”。
根據計畫,
貝·布托及其支持者當天將開始從拉合爾市至
伊斯蘭瑪巴德的抗議行程,整個行程大約270公里,計畫3至4天走完。不過,巴政府認為,緊急狀態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參與遊行集會。
警方說,為此,拉合爾全市範圍內已經有1.8萬名警察處於待命狀態,準備隨時應對貝·布托支持者的抗議活動。
貝·布托強硬反擊
面對警方封鎖,身處住所內的貝·布托當天接受媒體電話採訪時發表強硬言論,要求
穆沙拉夫辭去總統職務。這是貝·布托首次發表這種言論。
“他是時候離開(辭職)了,他必須辭去總統職務,”
貝·布托說。此前,貝·布托只是呼籲穆沙拉夫辭去軍職,擔任文職總統。
採訪中,曾與巴政府開展數月權力共享談判的貝·布托還首次排除與穆沙拉夫共事的可能性,稱只要穆沙拉夫繼續擔任總統,自己就不會出任總理。
“只要穆沙拉夫是總統,我就不會當總理,”貝·布托說,“即使我希望和他共事,我也會因此失去公眾支持……當他們動用警察的時候,我們之間的談判就已經破裂了,任何與穆沙拉夫有聯繫的人都會受到影響。”
另據
巴基斯坦媒體報導,貝·布托13日表示,她所領導的
人民黨可能會抵制即將舉行的議會選舉。
大英國協設最後期限
面對巴國內局勢,大英國協成員12日在倫敦召開外長級會議,並發表一項聯合聲明,要求巴基斯坦儘快取消緊急狀態,否則將被中止大英國協成員資格。這也是1999年
穆沙拉夫上台以來,大英國協第二次威脅中止其成員資格。
大英國協由英國及其自治領地和其他已獨立的前殖民地、附屬國組成,現有53個成員。聲明說,如果穆沙拉夫在本月22日前沒有取消緊急狀態,以及辭去軍職,
巴基斯坦的大英國協成員資格將被中止。
大英國協外長在聯合聲明中雖然對穆沙拉夫關於2008年1月9日前舉行議會選舉的決定表示歡迎,但認為“在緊急狀態下舉行的選舉將缺乏可信度”,並且這一緊急狀態與大英國協的宗旨相違背。
路透社說,大英國協這一施壓努力很大程度上說屬於象徵意義,但可能對援助巴基斯坦的部分項目產生影響。
遇刺身亡
貝·布托將被安葬在自己的出生地——拉卡納(Larkana)地區的家族墓地里,陪伴在她的父親
阿里·布托的身邊。貝·布托的丈夫和三個孩子以及數以十萬計的支持者哭送貝·布托,她將與他的父親,巴前總理阿里·布托葬在一起。
·致命:子彈打穿脊髓
巴基斯坦《每日時報》28日透露了貝·布托遇刺身亡的細節。
當時,
貝·布托正從車內的天窗站起身向她的支持者示意。此時,一名騎機車的兇手使用卡拉什尼科夫步槍向她開槍,貝·布托的頭部和脖子處中彈,她倒在車內,襲擊者在開槍後引爆了身上的炸彈。參加搶救貝·布托工作的一名醫生稱,貝·布托的死因是一顆子彈打斷了她的脊髓,這顆子彈擊中了她的脖後部。另一發子彈穿過她的肩部,從她的胸部打出,但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脊髓受損。
·兇器:卡拉什尼科夫步槍
暗殺貝·布托的兇手實施暗殺行動的兇器是一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槍。
這種自動步槍如此普及,主要在於它操作簡便、安全耐用、性能優越,而且價格便宜。在
阿富汗、
巴基斯坦和非洲許多國家,它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隨後,
基地組織的一名發言人宣布對暗殺巴基斯坦
反對黨領導人、前巴總理
貝·布托事件負責。據稱這起事件是基地組織二號人物扎瓦赫里於2007年10月開始策劃的。
穆沙拉夫在得知貝·布托遇刺後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巴基斯坦局勢。27日晚間,穆沙拉夫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全國為貝·布托哀悼三天,並對此事件進行譴責。謝里夫在得知訊息後來到醫院,坐在貝·布托的遺體前一言不發。27日有媒體報導稱,謝里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將接過貝·布托的大旗繼續戰鬥”。此外,國際社會也紛紛譴責這一恐怖攻擊事件。
貝·布托死訊確認後,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斯佩克特說,美國現行對巴政策建立在貝·布托能帶來穩定的前提下,“沒有了她,我們不得不重新制定(政策)”。
·其死對國內國際的影響
美國認為,過去一年,布希政府一直致力於讓巴各對立勢力實現和解,
貝·布托遇害後,美國對巴內部事務的影響力將繼續減弱,對巴政策的選擇空間進一步受到壓縮。
《
紐約時報》2007年12月28日發表述評說,貝·布托遇刺,意味著布希在
巴基斯坦的兩大目標落空:即在巴基斯坦實現民主;清除盤桓在巴的“基地”、塔利班等宗教極端勢力。
貝·布托2007年10月回國。在此之前,有傳聞說,在美國大力推動下,貝·布托與巴總統
穆沙拉夫尋求達成“權力分享協定”。美國官員認為,“權力分享協定”符合美國的利益。一方面,美國能藉此促使穆沙拉夫恢復巴民主進程;另一方面,
貝·布托回歸政治舞台,能減少巴國內要求穆沙拉夫下台的聲音,避免巴政局持續陷於動盪。布希政府原本希望,2008年1月8日巴議會選舉後,穆沙拉夫與貝·布托的政黨組成聯盟,共同組建一個親美政府。
貝·布托遇刺後,美國被迫尋找下一個能與穆沙拉夫達成和解的政治人物。
一名美國官員告訴《紐約時報》,美國駐巴大使館27日開始與巴另一主要
反對黨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官員接觸。
那名官員說,支持穆沙拉夫的巴穆斯林聯盟(領袖派)成員大多來自巴前總理納瓦茲·謝里夫領導的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這種淵源關係促使美國轉而考慮撮合謝里夫和
穆沙拉夫這對政治老冤家。
對於美國而言,這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謝里夫率領的黨派雖然也屬世俗政黨,但謝里夫被認為與巴宗教激進勢力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此外,美國官員也承認,鑒於雙方多年政治恩怨,穆沙拉夫與謝里夫建立同盟的前景並不看好。
謝里夫此前多次表示不會與穆沙拉夫合作。他還抨擊
貝·布托與穆沙拉夫尋求“權力分享”。貝·布托遇刺後,謝里夫宣布抵制議會選舉。
“基地”組織一名發言人宣布為巴基斯坦前總理、反對派領袖貝·布托被暗殺一事負責。
“基地”發言人
亞茲德說:“我們終結了最有價值的美國資產,她曾發誓要擊敗穆斯林游擊隊。”據稱,是“基地”第二號人物
扎瓦希里2007年10月下達了暗殺貝·布托的命令,“基地”組織為此成立了死亡小組。
·全國舉行三天哀悼
巴基斯坦總統
穆沙拉夫27日晚通過官方電視台發表全國講話,宣布全國為當日遇刺身亡的巴前總理、
人民黨主席
貝·布托舉行3天哀悼。穆沙拉夫同時對恐怖攻擊表示譴責,並要求全國人民保持冷靜與平和。
·議會選舉日期被推遲
巴基斯坦看守政府總理
蘇姆羅28日說,政府暫無推遲原定2008年1月8日舉行的議會選舉的計畫。蘇姆羅當天在
伊斯蘭瑪巴德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巴政府就議會選舉問題做出的任何決定都會同巴所有政党進行磋商。
然而1月2日,巴基斯坦選舉委員會宣布推遲原定於1月8日舉行的全國大選,並將選舉日期定在2月18日。
遺囑
2007年12月30日晚間,人民黨召開記者會,宣讀了貝布托的遺囑,在遺囑中,她欽定其獨子扎爾達里完成學業後接任人民黨主席。人民黨官方在當日宣布已經任命扎爾達里為人民黨主席,待其完成學業後正式就任。其父親,貝布托的丈夫阿西夫·阿里·扎爾達里被任命為人民黨聯合主席,在扎爾達里完成學業前負責人民黨黨務。此外,人民黨還特別成立了一個資深顧問團,負責對扎爾達里進行輔佐。此外,人民黨還在當日表示,將會參加2008年1月8日的議會選舉,並呼籲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政黨)也參加議會選舉,謝里夫發言人在隨後表示,穆斯林聯盟會考慮參加2008年1月8日的議會選舉。
人物語錄
我的生活和經歷很簡單,不是被監禁就是浪跡天涯。
為使這個國家沒有貧困,沒有歧視,我在奮鬥!
最好的復仇方式就是民主!
你可以囚禁一個人,但你囚禁不了思想;你可以流放一個人,但你流放不了思想;你也可以殺死一個人,但你殺死不了思想。(最終
貝·布托和那些思想的殉難者一道驗證了她的這句話!)
不是我選擇了此生,而是此生選擇了我。生於巴基斯坦,我的生命折射了她的動盪、悲情和勝利……(此句選自其自傳《
東方的女兒》的前言)這是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齊爾·布托的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
有太多的人付出了太多的犧牲,還有更多的人在期盼。他們把我看成是自由的希望,希望我來阻止爭鬥。我想起
馬丁·路德·金的話:“我們對重大事件沉默之日,即是我們生命結束之時。”我把信仰交給真主,把命運交給人民。
我不會停下來!
但是,經歷過這么多年的磨難,我依然堅信:時間,正義和歷史將站在民主的一邊。
自傳
基本信息
英文名:Daughter of the East
翻譯:江亦麗,皋鋒,王正
出版發行:譯林出版社,2008
中文版序
我很高興地得知幾位在
巴基斯坦工作的中國朋友已經把我的自傳翻譯成中文,由此我得以觸及世界上十多億勤勞奮進的人民——中國人民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經濟變革,中國也正在成長為一個世界大國。
我屬於新一代的南亞人,為自己的傳統和文化深感驕傲,迫切希望把我們的人民從壓迫和剝削中解放出來。
……(此處略去中間幾段)
我夢想有一個世界,那裡充滿和平與和諧,沒有恐懼,沒有對種族、膚色和信仰的歧視。我夢想有一個世界,在那裡我們廣大人民將構建出比昨天更加美好的明天。
謹以我的自傳獻給這個夢想。
Benazir Bhutto 2007年12月
各方反應
美國
美國譴責貝布托襲擊事件在巴基斯坦前總理
貝·布托遇襲身亡之後,美國2007年12月27日對襲擊事件表示譴責。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湯姆·凱西表示:“我們已經注意到了有關報導。我們還在尋求證實……現在我們只能對襲擊事件本身表示譴責。”
美國中央情報局尚未證實貝·布托死訊。中央情報局發言人米歇勒·內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還在調查,以確保掌握事實。”
布希總統本人當天正在
德克薩斯州的
克勞福德農場度假,他尚未就有關訊息發表評論,但美國媒體報導說,他已打算發表一份聲明。
俄羅斯
俄羅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米哈伊爾·卡梅寧27日發表正式聲明說,俄羅斯堅決譴責導致巴基斯坦前總理、現任反對派領導人
貝·布托身亡的恐怖主義事件。據俄新網報導,卡梅寧表示,俄羅斯堅決譴責這一恐怖事件並對貝·布托的家人和親屬表示哀悼。他同時表示,希望巴基斯坦領導人能夠採取措施,保障國家的穩定。卡梅寧說,此前俄羅斯曾多次提醒巴基斯坦當局要保障國家穩定,以防大選期間再次出現恐怖事件。
基地組織
基地組織聲稱對該事件負責
基地組織發言人27日聲稱對
巴基斯坦前總理遇襲身亡負責。“我們破壞了最有價值的美國資產,她曾發誓要擊敗穆斯林游擊隊。”基地組織的新領袖
穆斯塔法·阿布·耶齊德通過電話對媒體AKI說。據悉,暗殺
貝·布托的命令應該是由基地二號人物、埃及醫生
扎瓦赫里發布的。
日本
日本強烈譴責暗殺暴行
巴基斯坦前總理
貝·布托在27日的競選集會結束後遭到暗殺後。日本強烈譴責暗殺貝·布托行為。日本外相
高村正彥說:“日本強烈譴責襲擊行為,任何試圖通過暴力手段來解決事情的行為都是不能接受的。”
巴基斯坦總統
穆沙拉夫呼籲全國維持平靜。同時他還表示,恐怖分子的邪惡圖謀將會遭到挫敗。巴基斯坦
反對黨正義運動領導人瑞亞茲-馬利克警告說,“這一事件將會造成嚴重衝擊,巴基斯坦將陷入更加混亂的狀態,並很可能會成為巴基斯坦內戰的開始。巴基斯坦發生內戰的危險已經非常巨大”。
英國
英國外交大臣
大衛·米利班德27日發表聲明,譴責巴基斯坦前總理
貝·布托在競選集會上遇刺身亡事件。米利班德在聲明中說,暗殺貝·布托是一種“無恥的襲擊”,英國政府對這種自殺式炸彈襲擊表示譴責,同時呼籲巴基斯坦保持克制。他說:“我對發生在
拉瓦爾品第導致貝·布托和另外至少15人死亡的最新襲擊事件深感震驚。”
歐盟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27日發表聲明,對
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遇刺身亡表示震驚,並強烈譴責這一恐怖行為。巴羅佐說,獲知
巴基斯坦人民黨主席貝·布托遭暗殺深感震驚,歐盟委員會以最強烈的語言譴責這一“冷酷的恐怖攻擊”行為,這是“對民主和巴基斯坦的攻擊”。巴羅佐對貝·布托的家人及其他遇難者的親屬表示慰問。
死亡遭遇
2007年10月19日凌晨,車隊在
喀拉蚩遭遇自殺性爆炸襲擊,400餘人傷亡,
貝·布托幸免於難,兇手不明。
2007年10月23日,貝·布托收到一封死亡威脅信,發信人自稱是“‘基地’和拉登的朋友”,暗示貝·布托將在車裡或臥室中遭遇致命襲擊。
2007年11月13日,警方接到情報,顯示有人要再度暗殺她。
2007年12月8日,幾名不明身份的歹徒襲擊了她的辦公室,殺死了3名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