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爽(詞語)

豪爽(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豪爽是指氣度豪邁、舉止大方的人,一般多用於形容男人,豪爽可以說是一種英雄氣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豪爽
  • 外文名:forthright
  • 拼音:háo shuǎng
  • 注音:ㄏㄠˊ ㄕㄨㄤˇ
  • 釋義:氣度豪邁、舉止大方
  • 出處:《晉書·桓溫傳》
  • 對象:一般用於形容男子
出處詳解,英文翻譯,相關古文,

出處詳解

豪放爽直。
  1. 晉書·桓溫傳》:“ 溫豪爽有氣概姿貌甚偉。”
  2. 張說 《崔日知寫真圖贊》:“逸韻豪爽,達音妙絕。”
  3. 辛文房唐才子傳·康洽》:“氣度豪爽。”
  4.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元卿 意氣豪爽,見此佳麗聰明女子,十分趁懷,只恐不得他歡心。”
  5. 楊朔征塵》:“他們總是那樣率真質樸,存著點古代遊俠的豪爽的味兒。”

英文翻譯

forthright;
expansive;
frank and straightforward

相關古文

豪爽指豪放直爽。魏晉時代,士族階層講究豪爽的風姿氣度,他們待人或處事,喜歡錶現出一種宏大的氣魄,直截了當,無所顧忌。本篇所記載的主要是氣概方面的豪爽。他們或者一往無前,出入於數萬敵兵之中,威震敵膽,如第10 則所記。或者有所動作,而大刀闊斧,氣勢磅礴,如第5 則記晉明帝驅使武士挖池塘,一夜就完工。或者有所觸而長吟,意氣風發,旁著無人,如第12 則所記。或者縱論古今,豪清滿懷,慷慨激昂,如第8 則所記。或者聲討亂臣賦子,正言厲色,痛快淋漓,如第6 則所記。有時隨興會之所至,想乾什麼就乾什麼,無所拘束,這也是性格豪放的表現,第11 則就是說的這一點。
原文(1)
王大將軍年少時,舊有田舍名,語音亦楚(1)。武帝喚時賢共言伎藝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自言知打鼓吹(2)。帝令取鼓與之,於坐振袖而起,揚槌奮擊,音節諧捷,神氣豪上,傍若無人。舉坐嘆其雄爽。
注釋
(1)楚:中原人把南方人看成楚。王敦(字處仲)本是琅邪郡臨沂人,語音不同於中原,一概都被說成楚音。
(2)伎藝:技藝,這裡指歌舞。鼓吹:指鼓簫等樂器合奏。
原文翻譯
大將軍王敦年輕時,原來就有鄉巴佬這個外號,說的話也是土話。晉武帝召來當時的名流一起談論技藝的事,別人大多都懂得一些,只有王敦一點也不關心這些事,無話可說,神態、臉色都很不好,自稱只懂得打鼓。武帝叫人拿鼓給他,他馬上從座位上振臂站起,揚起鼓槌,精神振奮地擊起鼓來,鼓音急促和諧,氣概豪邁,旁若無人。滿座的人都讚嘆他的威武豪爽。
原文(2)
王處仲,世許高尚之目。嘗荒恣於色,體為之敝(1)。左右諫之,處仲曰:“吾乃不覺爾,如此者甚易耳。”乃開後閣,驅諸婢妾數十人出路,任其所之(2)。時人嘆焉。
注釋
(1)荒恣:放縱。
(2)閣:側門;小門。之:到..去。
原文翻譯
王處仲,世人讚許以高尚來品評他。他曾經沉迷女色,身體也因此很疲憊。身邊的人規勸他,他說:“我卻不覺得怎么樣,既然這樣,也很容易解決呀。”於是打開側門,把幾十個婢妾都放出去,打發上路,任憑她們愛到哪裡就到哪裡。當時的人很讚賞他。
原文(3)
王大將軍自目高朗疏率,學通《左氏》。
原文翻譯
大將軍王敦評論自己高尚開朗,通達直爽,學有專長,精通《左傳》。
原文(4)
王處仲每酒後,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1)。”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2)。
注釋
(1)“老驥”兩句:引自曹操的《龜雖壽》,名篇賞析是:老了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志向卻在於馳騁千里;壯士雖然到了晚年,雄心還是不減。按:《晉書-王敦傳》載,王敦權勢越來越大,想控制朝廷,晉元帝既怕他又恨他,就重用劉隗等人,王敦心意不平,常詠曹操這首詩。
(2)如意:器物名,參看《雅量》第41 則注(3)。唾壺:等於痰盂。
原文翻譯
王處仲每逢酒後,就吟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還拿如意敲著唾壺打拍子,壺口全給敲缺了。
原文(5)
晉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許。帝時為太子,好養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曉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1)。
注釋
(1)太子西池:池名。據說是孫吳時代挖成的,叫西苑,後來淤泥積滿,晉明帝時又修復,故俗稱太子西池。
原文翻譯
晉明帝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父親元帝不答應。當時明帝還是太子,喜歡招養武士。有一晚半夜叫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了。這就是現在的太子西池。
原文(6)
王大將軍始欲下都,處分樹置,先遣參軍告朝廷,諷旨時賢(1)。祖車騎尚未鎮壽春(2),瞑目厲聲語使人曰:“卿語阿黑,何敢不遜(3)!催攝面去(4)!須臾不爾,我將三千兵槊腳令上(5)。”王聞之而止。
注釋
(1)處分:處理。樹置:栽培;安插。諷旨:指暗示自己的意圖。
(2)祖車騎:祖逖,字士稚,死後贈車騎將軍。按:祖逖原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屢建戰功。晉元帝太興二年(公元319 年),敗於石勒部將,退屯梁國,又退屯淮南郡首府壽春。
(3)阿黑:王敦小名。遜:謙恭。
(4)攝面:指收起老臉。面,唐寫本作“向”,一本作“回”。
(5)槊:長矛。上:指溯江而上。王敦鎮守武昌,地在建康上游,這裡指西上武昌。
原文翻譯
大將軍王敦起初想領兵東下京都,要處理朝臣,安插親信,便先派參軍去報告朝廷,並且向當時的賢達暗示自己的意圖。那時車騎將軍祖巡還沒有移到壽春鎮守,他瞪起眼睛聲色俱厲地告訴王敦的使者說:“你去告訴阿黑,怎么敢這樣傲慢無禮!叫他收起老臉躲開!如果不馬上走,我就要率領三千兵馬用長矛戳他的腳趕他回去。”王敦聽說後,就打消了念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