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政區人口,經濟概況,全鎮經濟,新城建設,圩鎮建設,交通建設,市政建設,民營企業,社會生活,道路交通,物流快遞,旅遊景點,城區規劃,鎮區空間結構,綜合交通規劃,公共設施規劃,綠地系統規劃,市政工程規劃,
自然環境
地處亞熱帶地區,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霜凍期短、空氣良好、環境秀麗。
主要河流有
豐良河,由建橋溪、大椹溪、小椹溪和璜溪四水匯一東流,經鎮境4.5公里,屬
韓江支流。
政區人口
現轄1個豐良社區居民委員會和莘橋、復興、成東、成西、小椹、黃粗、布新、九龍、豐溪、西廂、豐京、雙溪、太平、璜溪、豐田、三山、兵營、仙上、仙洞、新洞、仙龍、下山村民委員會,81個自然村,戶籍總人口數63800人。
2013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代碼 | 城鄉分類 | 名稱 | 備註 |
441423125001 | 121 | 豐良社區居委會 | |
441423125200 | 121 | 豐溪村委會 | |
441423125201 | 122 | 西廂村委會 | |
441423125202 | 122 | 豐京村委會 | |
441423125203 | 220 | 雙溪村委會 | |
441423125204 | 220 | 莘橋村委會 | |
441423125205 | 220 | 復興村委會 | |
441423125206 | 220 | 成東村委會 | |
441423125207 | 220 | 成西村委會 | |
441423125208 | 220 | 小椹村委會 | |
441423125209 | 220 | 黃粗村委會 | |
441423125210 | 220 | 布新村委會 | |
441423125211 | 220 | 太平村委會 | |
441423125212 | 220 | 璜溪村委會 | |
441423125213 | 220 | 豐田村委會 | |
441423125214 | 220 | 三山村委會 | |
441423125215 | 220 | 兵營村委會 | |
441423125216 | 220 | 九龍村委會 | |
441423125217 | 220 | 仙上村委會 | |
441423125218 | 220 | 仙洞村委會 | |
441423125219 | 220 | 新洞村委會 | |
441423125220 | 220 | 仙龍村委會 | |
441423125221 | 220 | 下山村委會 | |
曾是兩百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豐良鎮,圩鎮以豐良河為界,分老街和良鄉兩大片,主要由普濟橋和一座矮橋連線。改革開放以前,圩鎮居民按姓氏群居和商貿習慣,主要分布在老街的中山路、中外街、十字街和良鄉片的三直街(河唇街、南直街、北直街)四橫街(一、二橫街、暹羅街、東橫街)。
街道按當時人行肩挑的標準建造,路面用鵝卵石鋪築,大多六米寬,兩旁均為商鋪,商鋪建有卡樓,門用整排木板製成,既當牆又是門,既方便商貿,更可有效預防豐溪河水暴漲時的水災,是特有的風景。
鎮中心的幾條主要街道上,除了農產品外,果肉蔬菜、成衣、五金、家私、家用電器、日用品等一應俱全,餐飲業、服務業甚為興旺。每逢一日、四日、七日為“墟日”,周邊4個鎮民眾紛紛前來趕集,民眾把農產品、家禽六畜或者其他商品運到集市的固定地方擺賣,來往行人非常密集,商貿活躍。
經濟概況
全鎮經濟
2013年,完成農村社會生產總值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5%;農業生產總值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人均純收入6122元;工業總產值11391.68萬元,比上年增長15%;財政預算收入1097.91萬元,超額完成國地兩稅徵收任務,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新城建設
新城開發區實現了18米西郊大道、新園路和沿河路的水泥硬底化,完成了沿河路人行道和河堤石欄建設,在西郊大道、沿河路安裝路燈,亮化和美化工程得到進一步完善。豐良鎮委、鎮政府駐地所在,並建有豐良休閒廣場及豐良公園等休閒場所,新城區內現有實驗學校、實驗幼稚園。
圩鎮建設
加強了對豐良河河床的清淤,修築兩河三岸的豐溪河堤,增強了墟鎮抵禦洪水的能力;對新老兩市街道及排污設施進行改造,統一街道綠化和安裝路燈,城區面貌煥然一新。
交通建設
轄區內22個村均通水泥路,解決了民眾行路難問題。豐成橋、大椹橋、環城路段金日度假村至西橋主幹街道改建工程已全面完工通車;完成竹洋1.5公里村道和仙上周屋至S334線1.76公里水泥硬底化改造;完成西廂、九龍、布新、太平、新洞、成東等村道水泥硬底化改造。
市政建設
完善垃圾填埋場和垃圾池,營造優美的生態環境;加強公共溫泉浴池的管理,讓民眾洗得舒服放心;解決了仙洞、雙溪、璜溪、成西以及圩鎮附近的農村飲用水難題。
民營企業
引進電子、皮革、五金、針織、小水電等企業落戶;有水力發電站12座,年發電量700萬度;出租閒置的原仙洞鋼鐵廠房、敬老院空地給民營企業作為發展工業的廠房用地。
社會生活
道路交通
轄區內有客運站,有開往前往建橋鎮、潘田鎮、龍崗鎮以及行政村的電動客運公交,也有開往湯坑鎮、梅州城區的農村客運公交以及開往珠三角地區的長途大巴;距離廣梅汕鐵路、高速公路僅10公里,206國道經鎮境7個村18公里,鎮內國道長17公里,在圩鎮內連線省道334線豐留公路和縣道豐潭公路。豐留公路東通潘田、留隍等地,豐潭公路東北接龍崗、大龍華、潭江等地。村村可通汽車,村道共有78公里。
物流快遞
鎮內有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天天、百世匯通、順豐、EMS等多家物流快遞營業點。
旅遊景點
普濟橋(清道光年間建築)、古老的少師第(明清奇才吳六奇故居)、幽靜的蓬廬(抗日儒將吳逸志故居)、高聳的雙溪楣桿(舊時客家人崇文重教的象徵)、質樸的鄒家圍(廣東省第三批古村落)見證了豐良的百年滄桑,現如今仍然古貌猶存,越發玲瓏剔透,空靈雋永。
普濟橋是清道光十四年 (1834年)豐順知縣許炳(浙江人)倡議邑紳吳奕材等人捐建的。普濟橋,也稱高橋。其造型端莊、風格古樸、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它位於豐順縣豐良鎮東北端,橫跨在豐溪河上,橋長96.6米,高12米,寬3.8米、六墩七孔,是一座以麻石磚塊建造而成的石拱橋。
豐良文塔,因塔身傾斜,俗稱“斜塔”。為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豐順知縣王奇雲(江西省安福縣人)倡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它同樣位於豐順縣豐良鎮豐荊村豐溪河畔右側的牛牯嶺上。文塔雄偉壯觀,體現了當時建築藝術的高超水平。該斜塔高七層,呈八角形,是以青磚砌成的空心塔。
該塔以石條作塔座,以青磚砌牆。全塔高32.3米,底層周長20.4米,內直徑3.2米,牆厚1.5米,塔基鋪白麻石,原每層鋪木樓板,塔內有螺窗採用上下之間互動錯置:第一層無窗,第二、三、四層為兩窗相對,第五層四窗相對,唯獨在第六層偏東南處另開一小窗,第七層屬塔頂。1982年,中國科學院派員前來考察豐良文塔時,測定塔身傾斜5度,傾斜原因主要是西南角(塔門方向)直徑約10米範圍黏土質地面斷裂下陷,塔門頂石樑斷裂。
城區規劃
鎮區空間結構
鎮區規劃形成“一心一軸、兩廊三片七組團”的空間結構。
1)一心:由新城中心和老城中心構成的鎮域中心。
新城以發展行政、文化、體育和商業服務為主;老城依託老鎮區建設,打造商業服務和旅遊接待等功能的老城中心。
2)一軸:城鎮發展軸,依託國道東至潘田鎮,西至建橋鎮,貫穿老城和新城中心,結合生態休閒區建設和產業園開發,建城鎮的發展軸。
3)兩廊:西片依託新城及G206國道建設,東片依託豐良河及老城建設,形成城鎮的生長走廊,是城鎮未來空間拓展的方向。
4)三片:生態休閒片區、生態旅遊片區、生態涵養片區。
5)七組團:六個宜居組團和1個產業組團
綜合交通規劃
(1)對外交通
高速公路:在G206處設定高速出入口,連線大豐華高速和梅汕高速,加強區域聯繫。
國道省道:對國省道進行局部拓寬和最佳化升級,通過G206往連線豐順縣城、梅州市區和廣梅汕客運專線建橋站;通過S334連線潘田鎮。遠期對G206進行局部改線南移,減少過境交通對鎮區居民生活的干擾,升級S334為國道加強對外聯繫。
縣道鄉道:利用現有縣道鄉道,加強鎮區與周邊村鎮的交通聯繫,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過X028往連線雙溪村和龍崗鎮,通過Y142連線小椹、布新村,通過Y136連線復興、成東和成西村。
(2)城區道路系統規劃
主幹道:紅線寬度為24米,通過梳理鎮區主幹道,完善兩河三岸和新老城區的聯繫,注重與G206和S334(遠期升級為國道)的對接,形成“四橫三縱”的主幹路網結構。
次幹道:紅線寬度為18米,提高次幹路網通達性,服務於城鎮用地,是不同土地利用地塊出入口、公交線路、行人和腳踏車交通的集散道路。
支路:紅線寬度為9米,強調支路的服務功能,遵循分區控制的原則,針對現有道路系統特徵和未來發展需要採用不同的規劃思路和控制措施。
公共設施規劃
結合城鎮新區的開發,順應城鎮的發展方向,建設新城中心,包括新的鎮區行政中心、商業中心、文化娛樂中心、體育中心等設施,增加新鎮區的吸引力。規劃按照城鎮級-組團級公共設施布局,形成了“兩核、多節點”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
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53.31公頃,人均用地指標達到10.05平方米/人。規劃完善了各類服務設施配套,重點結合新城的開發建設,強化了文化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的布局,形成合理的公共服務系統。
規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29.56公頃,人均用地指標達到5.58平方米/人。規劃結合新城開發和老城更新,重點強化各個片區的商業設施,同時完善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的布局。
綠地系統規劃
本次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總計115.62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為20.17%,其中公園綠地面積約為102.35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31平方米。
規劃利用豐良河、璜溪河等自然資源,建設濱河生態公園;結合建設用地中現有的園地和棄置地布置公園綠地;結合公共設施用地及文物古建布置開敞空間和公園綠地,方便居民的使用與共享;在鎮區重要的交叉口、廣場、商貿中心等地布置小遊園和街頭綠地,塑造小城鎮的風貌特色。社區公園按照500-1000米的服務半徑布置社區公園。
市政工程規劃
規劃以鎮區西側成西校堂水庫和西廂村齋公坑水庫作為鎮區供水水源,水庫庫容約100-300萬m,集雨面積13.2平方公里。規劃在水庫附近新建自來水廠,並擴容西南側(西廂村)水廠,供應豐良鎮生產生活用水。近期新建自來水廠近期規模為2萬m/d,遠期規模為3.5萬m/d。
近期規劃採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分散處理鎮區生活污水,按規模布置小型一體化(生物膜法)污水處理設備,每座處理能力為500噸/天,占地面積約300m。遠期規劃預留中小型污水處理廠用地,根據豐良鎮區地形,將鎮區分為3個排水片區,規劃3個污水處理廠,規模為1.0萬m/d,占地模約1.0ha,污水經分散處理達標後就近排入豐良河和璜溪河。
按用電負荷預測,擴容現狀110kV豐良站,擴容後容量為2×63MVA,變電站用地按3台主變預留,面積約1.3公頃。規劃容載比為2.47,可以滿足鎮區電力負荷需求。保留現狀有2回110千伏架空線,走廊控制寬度為30米。
保留現狀垃圾填埋場,更新工藝,加強防護。鎮區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以衛生填埋為主,堆肥和其他方式為輔,逐步發展無害化處理系統和綜合利用技術。
現狀已在太平村建設1座液化石油氣儲配站,遠期再將擴建約1ha,儲氣能力為800m,以滿足需求。